《大国医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医2-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医验案
  杨某,女,45岁,于1982年4月12日就诊。该患者从1981年3月份开始体重持续增加,形体逐渐呈均匀性肥胖,就诊时已达千克,并伴有烦躁易怒、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胸闷脘胀等症状。舌质红,舌体胖大。李老诊断为肥胖病(脾虚肝热,痰湿内蕴,聚生膏脂,堆积体内),以健脾豁痰祛湿,疏肝清热理气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白术10克,茯苓30克,泽泻18克,旱半夏10克,橘红10克,白蔻仁8克,荷叶30克,香附10克,节菖蒲10克,郁金10克,栀子10克,莲子心5克,龙骨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本方加减调治30余剂,患者各种症状全部消失,体重减至千克。1991年4月16日,患者带自己的女儿找李老诊治肥胖,自述体重未再增加。
  小贴士
  男性:
  (身高cm-80)×70=标准体重(kg)
  女性:
  (身高cm-70)×60=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小偏方
  每天用按摩锤的刷面敲打小腿及脚面10~15分钟,力度可偏重一点,减肥效果非常好。因为在这两个部位上,肝经与脾经穴位分布非常密集,而肝郁和脾虚正是造成肥胖的罪魁祸首。
  

寒热虚实无定性,诊治哮喘须对症(1)
大师手记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患。由于痰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病理因素,此后每遇多种诱因均可引发。如张景岳说:“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辨证总属邪实正虚之病,一般新病多实,发时邪实,久病多虚,平时正虚。……但临证所见,寒热虚实又每多错杂为患,新病未必皆实,久病未必皆虚,发时不尽攻邪,平时亦非全恃扶正。
  ——周仲瑛  摘自《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
  健康攻略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其阵发性的特征,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据调查显示,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受到过正规治疗。这不仅对疾病的防治十分不利,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呼吸系统,引发其他病症。
  过去,中医对哮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张景岳的邪实正虚论,认为其“新病多实,发时邪实,久病多虚,平时正虚”,在治疗上遵循“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发作时以攻邪为主,祛痰利气,分清寒热,寒痰温化宣肺,热痰则清化肃肺,反复久发,正虚邪实者二者兼顾。不发时予以扶正,分辨阴阳,阳气虚者温补,阴虚则滋养,并根据脏器的不同而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然而,周仲瑛在临床上却发现,哮喘的寒热虚实往往错杂为患,“新病未必皆实,久病未必皆虚,发时不尽攻邪,平时亦非全恃扶正”。因此,只能根据寒、热、虚、实辨证施治,而不能由发病程度及发病时间来确定治则。基于这个道理,周老将哮喘分为寒哮、热哮、虚哮、痰哮四种类型,并分别开出了方药,下面我们一一介绍给大家。
  1。寒哮
  寒哮多由冬季受寒后发作,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咳痰稀薄不多,色白有泡沫,略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喜热饮,形寒怕冷,背部尤甚,舌苔白滑而润。周老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肺气郁闭,阳气不宣,当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蜜炙麻黄6克,桂枝6克,细辛3克,淡干姜3克,法半夏10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橘皮6克,紫菀10克,款冬10克,苏子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2。热哮
  热哮一年四季皆可发作,以夏季为甚,患者主要表现为:痰鸣喘咳,喉中如作水鸣声,气急,咯黄色黏痰,排吐不利,胸部闷痛,咳则尤甚,咽干作痒,口干,烦热,面赤自汗,苔黄质。周老认为,其证属痰热壅肺、肺失清肃,当以清热宣肺、化痰平喘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蜜炙麻黄6克,炒黄芩10克,知母10克,桑白皮10克,光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海浮石10克,芦根20克,射干6克,广地龙10克,金荞麦根15克,南沙参10克。
  【用法】水煎服。
  3。痰哮
  痰哮以痰浊壅盛为主要病机,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喘息痰鸣有声,不能平卧,咳嗽,痰多黏稠,呈灰黑色,心慌,胸闷,气塞,夜间较重,苔薄白腻,舌质较红。周老临证以涤痰利肺、降气平喘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蜜炙麻黄6克,射干6克,法半夏10克,炒苏子10克,炒白芥子6克,葶苈子10克,炙紫菀10克,炙款冬花10克,炙僵蚕10克,炙白前10克,茯苓10克。
  【用法】水煎服。
  小偏方
  巴豆丸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寒热虚实无定性,诊治哮喘须对症(2)
【组成】巴豆霜、姜汁适量。
  【用法】将上药拌调为丸如枣核大,用皮纸或药棉裹塞鼻内,片刻后鼻内有热灼感,哮喘就会逐渐平复,之后便可将药取去。
  4。虚哮
  虚哮多发于晚间,症见胸闷气塞,气逆作喘,喉中哮鸣,吸气尤难,伴有烦热多汗,口干,痰稠色黄味咸,苔淡黄腻中灰,舌质黯红。周老认为,本症由肾元下虚,痰热蕴肺,肺气上逆,升降失司所致。治宜补肾纳气,清肺化痰。处方如下:
  【组成】南、北沙参各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炙桑白皮10克,竹沥半夏10克,炒苏子10克,炙僵蚕10克,诃子肉3克,沉香(后下)3克,坎脐2条。
  【用法】将海蜇(漂)50克,荸荠7只同煮,取汤煎药。
  张景岳所谓“平时治本”之论仍然可取,只要在平时多注意培补正气,的确可以减轻、减少直至控制哮喘的发作。值得注意的是,扶正培本应以补肾为要,因为肾乃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如中药紫河车含有多种激素,可以大补精气血,能提高免疫机能,抗过敏,长期服用,确可使部分病例发作减轻或不发。
  养生无极限
  哮喘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疗法,如用手指揉压双侧的合谷、内关、风池、天突、膻中等穴,还可以用力做吞咽动作数次,对部分患者会有所裨益。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情绪乐观稳定
  每当急性哮喘发病时,首要问题是情绪必须乐观稳定,千万不要紧张,因为紧张会使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氧的消耗量增加,容易加重缺氧。
  2。养成随时喝水的习惯
  哮喘发作时出汗较多,体内水需求也多,而缺水会使气道内分泌物变得黏稠,难以顺利喷出,呼吸道受阻,加重了缺氧并使排痰困难。
  3。学会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就是呼吸时全身放松,用口呼气,用鼻吸气,呼气时瘪肚子,吸气时鼓肚子。呼吸要均匀、慢而细长,气沉丹田,尽可能深呼吸。通过腹式呼吸,可调动中下肺部肺泡,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与血液循环。
  4。坚持散步及慢跑锻炼
  通过散步及慢跑的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强肺部呼吸功能,使肺泡有足够的活动,有效地增强肺组织弹性,提高肺泡张开率,从而增加肺活量。同时,锻炼时全身都处于放松状态,小支气管痉挛亦随之缓解,哮喘症状亦得到改善。
  5。注意饮食
  哮喘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过敏性体质者宜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哮喘,应避免进食。另外,经常食用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哮喘的发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慢性乙肝,试试颜老的“犀泽汤”
大师手记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久不愈,故病机多为湿热浸淫营血,胶结不化,缠绵腻滞。这类患者常表现 为低热绵绵,面色晦黄 ,巩膜混浊,神疲乏力,心烦易怒,口苦而黏,齿龈出血……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自拟犀泽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满意疗效。
  ——颜德馨  摘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肝炎肝硬化专辑》
  健康攻略
  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慢性乙肝。其临床表现为:低热绵绵,面色晦黄,巩膜混浊,神疲乏力,心烦易怒,口苦而黏,齿龈出血,鱼际红斑隐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胁肋胀痛或刺痛,溲黄赤,舌紫绛苔黄白腻。
  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医多遵循“湿温”、“温疫”等温病的传变规律辨证论治。颜德馨教授则指出,本病从气分论治,投以疏肝、清气、祛湿、解毒等法,虽然也有效果,但疗程长,见效慢,且病情极易反复。他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采用清营泻热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思路,并自拟犀泽汤,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其方如下:
  【组成】广犀角(锉末吞服)3克,泽兰15克,苍术9克,四川金钱草30克,土茯苓30克,平地木30克,败酱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湿热胶结,气、营分同病,见脘腹、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可加沉香曲、川楝子、大腹皮、枳实、广木香、姜半夏、陈皮等辛开之品;血络淤滞较甚而出现右胁刺痛,牙龈出血,舌质紫气,宜加丹参、桃仁、郁金、红花、赤芍、延胡索、三棱、莪术等通络之药;湿甚于热,以神疲肢重,不思饮食,溲混浊,大便溏而不畅为主者,配以藿香、佩兰、猪苓、茯苓、生薏苡仁、泽泻、木通等化湿利水之类;热甚于湿,以发热不退,心烦易怒,目赤口苦,齿龈出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