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梧不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梧不栖-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椅子。
  回家后,逢朋友电话问候,宇春风得意地把应聘过程的来龙去脉叙述了一番。
  “什么?”朋友听后失色道,“那个清洁工,他斜视的!真正的老总是抹窗的老大妈!喂,喂,怎么了宇?没事吧?……”
  (后记:这是应作业要求创作的一篇小小说。)
  

墨梅
是冬的肃杀劫持了百花的灵魂,广袤的大地上,唯留下一片白茫的荒芜惨淡。然而,那株梅花,生长在洗砚池边的梅花,在这凌寒中却独自绽放。
  它的色彩并不明媚鲜妍,因为洗砚池中的水为它染上了淡淡的墨痕。我嗅着它的暗香向它走近,抬头仰望它不容亵渎的神圣之美。
  淡妆素裹的墨梅,选择了在万花纷谢的数九寒天中生长;暗香袭人的墨梅,选择了在洗砚池边生长。它宁肯让墨痕夺去它的红颜明媚,它宁肯让自己的花香染上墨香,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因为它深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墨梅如同居里夫人。居里夫人这个波兰美女在大学期间,追求她的男性不胜枚举,但她觉得美貌不是她的唯一的财富,真理与内涵才是她的所求。她将她的青春挥洒在暗无天日的实验室中,成为独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千秋一人。
  由于墨梅的品性和居里夫人相同,我越发爱墨梅了。它从不在杂草连秧的瓜葛里,凭吊昔时的红颜明媚;它从不在冷落的冬天里,羡慕百花的蜂围蝶阵。不错,蜂与蝶只是花丛浪子,它们不会更不配欣赏墨梅的孤芳冷艳。
  惟其如此,我们的冬天才另添了一份诗意。
  惟其如此,墨梅才留住了诗人多情的笔墨。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泥土的智慧
“韩流”在中国的掀起一浪高过一浪,大有俘获全民之心的态势,以韩剧为主打,更是创下在中国的收视奇迹。若从2000年韩国流行音乐、影视剧开始算起,“韩流”已风靡了6个春秋。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其生命力之顽强令人赞叹。但同时,人们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在历史上深受汉学、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反而会对我们中国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文化震撼力?
  记得一个故事说,有人在回家路上发现了一块泥土,将其带回家后发现它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不禁问泥土是否香土。泥土答道:“我不过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至于香气,那是因为我曾在玫瑰园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
  我想,从故事中泥土的身上,我们也许可以找到韩文化顽强生命力的答案,那便是兼容并蓄,突出自我。
  比如,韩国的电视剧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大长今》中的长今,也正因为做到了这一点,观众才会看到她对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的孝顺,才会看到她对厨艺和医术的精益求精,才能看到她对朋友设身处地的体贴细心……
  这些令人愉悦的儒家传统品质深深吸引了观众的心。
  不少专家都说,韩流是一种杂糅的流行文化,很多韩国创作人说“我们没有风格”,这说明只有博采众长,方能完善自我。有时,“没有风格”就是真正的风格,堪称吸收整合后的最高境界。韩文化像故事中的那块泥土,中国和他国文化中的精华便是玫瑰园中的玫瑰花,韩文化的博采众长让它拥有了馥郁的芬芳。
  再度审视中国文化的发展,便会发觉它在当代颇有止步不前的味道。在国外的中国文化馆,来来去去就是摆弄“脸谱、锣鼓、武术”几张王牌,因此游人罕至,我们的传统文化太缺少传承与发扬。
  在现今社会里,中国的文化也不妨做一回泥土吧,充分吸取他国文化浓郁的芳香,不要总把自己当成玫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凋零于秋风中的悲凉。
  (后记:这是一篇堂上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则小故事。文章的第二段实际上是材料的同义改写。)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东施效颦无可厚非
越国都城里,西子从药铺缓缓步出,两弯似蹙非蹙的蛾眉如笼烟翠柳,一双似喜非喜的剪水双瞳似两汪春水。于是,城中万人空巷万人空巷:巷子里空荡荡没有人。形容某件事轰动一时,或者欢迎、庆祝等活动盛况空前的情景。,争相目睹倾国佳人的绝世姿容。丑女东施见后,心生羡慕,第二天也效仿西施的样子上了街。这一次,都城中却是万径人踪灭,因为东施太丑,还捧心皱眉,众人是避之唯恐不及了。
  这是著名的“东施效颦”的典故,故事中的东施与那只想像鹰一样抓住山羊,最终却被牧羊人擒住的乌鸦有异曲同工之处。世人也往往以“东施效颦”为反例,警醒人们倘若盲目模仿他人,最终只会迷失自我。
  但在我看来,东施和乌鸦之举,却自有他们的风骨与勇气。
  我的一个同学梅,她总是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可能是没有提前学过高深的数、理、化,总是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别的同学笑她,可她依然执着地坚持不懂就问,坚持的结果是她的成绩上去了,令同学、老师都刮目相看。所以说东施效颦无可厚非,因为这源于她对美的追求,乌鸦学鹰的举动也不应该被我们冷嘲热讽,因为这是源于它对力量的向往。
  在众人对东施和乌鸦的嘲笑声中,我们感悟到:其实,敢于突破桎梏的勇气亦是人间绝美。“月影湖边,书声朗朗,培才园里,桃李芬芳,
  肩负希望,胸怀理想,莘莘学子,汇聚一堂。”
  湛江一中校歌的动人旋律唱响在某一个夏日的午后,
  提醒我们立鸿鹄之志,展鲲鹏之翅。
  在《惠子相梁》里,我读到了百鸟之王——凤凰的追求。
  “夫鹓雏(凤凰一类的鸟)发于南海,
  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
  从此,非梧不栖的传说被我深深地埋入心底。湛江一中校园,有几处错落有致地隐于葱绿的树荫中的亭子,主亭名“培才亭”。在这里,每天清晨,都有朗朗的读书声,被晨风带向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天傍晚,都有静静看书的身影,被夕阳投射在喧闹的校道上。
  

慎独
“慎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人独处时的谨慎不苟”。即是说,在无人注目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独立不移的高洁品性。
  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好出风头的一面。人们都拥有渴望为他人留下好印象的念头,我想这源于我们的自尊,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赞美的渴求。所以我们常常在他人的目光中兢兢业业、规规矩矩,却无法在无人之境依然如故、始终如一。
  语文老师突击检查笔记,一向不把笔记写在笔记本上的茹被批评:“一本语文书画得花花绿绿的像什么样子?!”于是,茹回去借了同学的笔记,几个中午未合眼,把原来的笔记全部抄齐,并从此开始认真记笔记。我问她:“何苦呢?老师又看不到了。”她只淡淡地说道:“我的心能看到。”
  我的心能看到!是的,学习不为老师,不为家长,只为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思维。我们办事,不仅仅是为他人而做,也是为了自己的心灵。一个活在他人目光之下的人必定不会洒脱,也就难免要发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叹惋。这样的人,每做一事都是为“别人说”而做,每活一秒都是为“别人看”而活,生命中没有哪怕是一秒为自己的心灵而活,实在可叹。而要为心灵活,其实很简单,只需做到“慎独”。
  慎独是品性中的一种境界,古圣哲说,非慎独无以明志。
  慎独是内心超凡脱俗的豁达。慎独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从从容容,宠辱不惊,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在无人的寂静中依然能坚守自我,坚守良知。
  梅选择在石径人踪灭的凌寒中独自开放;夜来香选择在万籁俱静的夜晚静释幽香。你远远欣赏它们在无人注目时的美丽依然,在无言中感悟到,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的,有品性之高低的,慎独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你叹服它们卓尔不群之姿,方知慎独的美是多么容易被人忽略或漠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可怜人=幸福人
“这几天,你们的奥数是怎么上的?”晚自修时,同桌问道。同时,她的眼睛正在盯着后排正在改奥数试卷的几个同学。
  “哦,这个嘛……”正在复习地理的我漫不经心地答道,“两天上三章,第三天测验,第四天讲评。”
  同桌无言。
  “怎么了?”我笑问。
  “哦,可怜的孩子……”她长叹。
  我一笑置之。
  其实,我从不认为自己可怜,虽然参加奥数、奥英的培训,令我有了浓重的黑眼圈;虽然那一份又一份的全真试题害得我挑灯夜战;虽然一道又一道的奥数题令我绞尽脑汁,但我却乐在其中,我感到获得知识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大乐趣。
  也许在有的人眼中,有着奥数、奥英班学生双重身份的人是可怜人吧,但我不认为。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可以比别人多学很多东西。我觉得上奥数、奥英班的好处不仅仅是你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更好的提高,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你可以接触到许多拥有奋斗不息精神的高手。比如婷,比如婧,我从与她们的交往中得到很多,那是在课堂上得不到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财富。正所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不过在受益匪浅的同时,我也失去了一些。因为我不再有很多的时间学我喜爱的语文。语文在我心中永远是特别的存在。我感到我若学不好语文,那我真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荣姐,她总是待我那么好……
  总之,我会努力均衡各科,以期能全面发展。
  “可怜”的我心中充满幸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