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人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莱士人鱼-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是假的,得是技术相当高超的名医做的外科手术。”洲全耳语道。
  不管怎么说,那像极了人臂的两只胳膊虽然动作缓慢,但确实是以自身的意志在动着。###也一眼就看出,从医学的角度上看,做不出这样的手术。
  ——那么,这种生物到底是什么?
  ###向桶中探过身,想看得更清楚些。老人的拐杖阻止了他。他回过头去,老人让他稍稍离开,接着将拐杖插进水中,围绕鱼的身体转圈。于是,鱼开始围绕拐杖转动起它的身体。
  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事,但两个人还是清楚地看见了人鱼的脸。
  ###和洲全当时就僵在了那儿。
  “难道是真的?”洲全紧紧攥住###的衣袖问。
  ###不敢点头称是,但是他看到的人鱼头部确实是张人脸,而且是女性的脸庞。
  “好了,时间到了。”老人盖上盖子。
  ###马上讨价还价,以刚才四倍的价格又看了一次。然后他又以四十倍的价格获准亲手触摸观察了一次。
  再也不用怀疑了——###认定这根本不可能是人造的假货,而是实实在在的真人鱼。所以,后来###又准备了数以千倍的巨款买下人鱼,带回家对其进行了彻底观察。
  人鱼的学名是“水人(荷莫?亚克阿琉斯)”,这是###自己起的名字。根据###的详细鉴定,它是一种极其近似人类的物种。
  “这种生物智力超群,黑猩猩或猩猩等不可比拟,甚至很难将它们从人类分离出去……”他在书中信口雌黄地吹嘘人鱼的智慧。
  ###有一天发现人鱼怀孕了,几个月后居然生下一条小的雌性人鱼。据说人鱼的女儿因为一生下来就接触人类社会,所以能听懂人类的语言,甚至在陆地上生活也没什么障碍(而###留有记录,认为小人鱼的妈妈如果在陆地上生活只能生存几小时)。
  ###有一个助手,叫海洲化,是海洲全的儿子,专事喂养人鱼。随着小人鱼一天天长大,海洲化对小人鱼的恋慕之情与日俱增,并因爱恋而身心欲焚。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海洲全居然看穿儿子的心思,让儿子和人鱼结了婚。
  有张婚礼当天的照片。
  海洲化站在###、海洲全以及年幼的弟弟们中间,旁边的女性,身穿旗袍,手捧花束,头上戴有塔状饰物。这种穿着大概是当时香港流行的新娘装吧,不过透过旗袍下摆,能够窥见人鱼所特有的鱼鳍。
   。 想看书来

序章·片麟(4)
更让人惊奇的是,据说两个人居然还有了孩子。
  在这桩传奇的婚事前后,###利用人鱼策划了一次实验。他真正的兴趣在于是否有其他的野生人鱼,以及人鱼的栖息地到底在哪儿,那才是他关注的焦点。
  ###通过分析人鱼肌肉组织,发现其肌肉对于氧的代谢功效尤其显著。这意味着人鱼是一种环游海洋的生物。
  为了调查人鱼环游哪些海洋,###还策划了另外一次实验。当然,无线电发报机是今天才有的跟踪调查工具,一百年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高科技。###想出的其实是一种原始办法——就是在人鱼身上拴上绳子,然后放归海洋。这样一来人鱼在海里环游时,浮游生物和海藻就会缠到绳子上。然后回收这些浮游生物和海藻进行归类分析,就能搞清楚人鱼是以什么样的路线、环游于哪些海域。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回收”放游的人鱼。这里就用上了小人鱼。
  小人鱼的名字是“鳞女”。 鳞女具有特异功能,比如说能够预言下雨,附近发生火灾时,足不出户的她却可以惊叫“起火了!”,令大家非常吃惊。不过按照###的说法,大可不必对这些特异功能感到惊奇,“在人鱼鼻孔的根部,有个对大气中的水蒸气很敏感的器官,藉此人鱼可以感知降雨或火灾带来的大气变化,。”
  或许正是这个器官所起的作用吧,无论鳞女身居何处,总能找到妈妈的所在。而###正是把这种功能当作了传感器来利用。
  然而想用小人鱼追踪妈妈、然后再捕回人鱼的残酷实验却以失败而告终。###因之失去了宝贵的人鱼样本,本该起到传感器作用的鳞女也因此怀疑实验,从此封闭了心灵。
  《香港人鱼录》最后按照###的一厢情愿结了尾。
  “人鱼本来就是生存在海洋里的物种,回归海洋是适得其所。但是,如果阅读过本书的读者发现了人鱼的话,请一定把束在人鱼身上的绳子解开,并邮寄到我处。我衷心希望您是一位有良心的绅士,能偷偷将她放游大海,而不会因为想小赚一笔而把人鱼卖到污七秽八的杂技团。”
  大概是因为没人相信###的这种异想天开,所以也就没有人真正地责备过他施于人鱼的残酷实验。
  对于海洲化和鳞女之间的孩子记述也不详尽,只留下怀有身孕的记录。
  “1898年、鳞女、妊娠。”
  假如顺利出生,而且还活着的话,这个人鱼现在应该超过一百岁了,而按照日本的传说,人鱼又是长寿的。
  ###关于物种分布的研究这一历史性功绩流传至今。现存澳大利亚地区和东洋亚区的分界线——###线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另外在进化论的很多方面,###与达尔文也持有异议。比如说关于人的大脑,###认为不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某种更高级的智慧给人类进化的过程确立了方向”,并因此与达尔文意见分歧。也就是说猿进化为人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在进化的过程中,某种戏剧性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在种痘问题上,###也高唱反调,认为把动物的某种成分接种到人体是对人性的亵渎。
  在诸如这类问题上,###没能取得超越达尔文的成绩。他在把进化论这一伟大发现的功绩让渡给达尔文的同时,也注定其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在出版《香港人鱼录》的1913年去世,享年九十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圣玛利亚岛(1)
从澳大利亚飞往圣玛利亚的航班每周只有一次,错过了就要在凯恩斯的旅馆待上一周。不过,如果能在当地天堂般的黄金海岸上躺一躺,这一周也并非那么难熬。
  比利·汉普森在凯恩斯待了三天,等待前往圣玛利亚的航班。他从纽约来,本应当天在此换乘航班,不料定员为四十人的小型螺旋桨飞机出现故障,使他受困三日。这种事情很常见,比利反而因此得以躺卧在南国的沙滩上,享受到短暂的休假。
  飞往目的地圣玛利亚岛约需二小时。螺旋桨飞机终于飞起,也许是故障仍未排除,引擎不时发出堵住了似的怪声儿。比利听着,怎么也无法平静。除他之外,机内看不到别的乘客。肥胖的空中小姐像是美拉尼西亚人,正悠闲地嚼着给乘客的核桃。她吃核桃的期间飞机总不会有事吧,比利如此安慰自己,收回目光去看膝上的平装书。
  突然椅子一动,比利不禁叫出声来。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打了个盹儿。抬头一看,空中小姐正把他的座椅调回原位。
  “请系好安全带。”
  “这飞机震得厉害。”比利边系安全带边对她说。
  “放心吧,不会掉下去的。再有十五分钟就到机场了。”
  空中小姐说着回到乘务员坐位,把安全带绕到肚子上。
  “来旅行的?”
  “不,是采访。”
  “采访?”
  “嗯。知道《自然天堂》吗?”
  比利拿起摊放在邻座上的自家杂志给她看,空中小姐摇头。
  “人鱼?”
  “呃?”
  “来采访人鱼的吗?”
  “是海豚。采访海豚。这里不是有个叫莱安·诺利斯的学者吗?”
  “啊。”
  “你认识他?”
  “只知道名字。在岛上他是个名人,算是全岛最有名的人。”
  飞机突然倾斜起来,清晨的阳光从窗口射入,在机内转了个圈。空中小姐粗鲁地拉下舷窗的隔板。
  “怎么?这岛上还有人鱼吗?”
  “你说什么?”
  引擎的怪声儿猛地变得激烈起来,二人已经不能再对话。合上书,握紧座椅的把手,比利提心吊胆地望向窗外。
  迷人的翡翠绿海面上,星星点点地漂浮着小岛。其中最大的洋梨形岛屿,就是他的目的地。
  圣玛利亚岛。观光客也很少莅临的南海乐园。
  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所罗门群岛平行,有片小小的群岛。它位于南纬十三度七分、东经一百五十六度,由九个小岛组成。这片群岛不像所罗门群岛那样有正式的称呼,小岛各自有圣玛利亚、圣埃里诺、圣梵蒂冈等名字。和群岛中最大的岛、洋梨形的圣玛利亚相比,其他岛实在太小,所以也有人把这片群岛泛称为圣玛利亚岛,但这种说法不算准确。至少,在“当地”并不通用。
  正如各岛都冠有“圣”字所示,这里过去曾经接受过基督教的洗礼,如今居民也同样是虔诚的教徒,周日的礼拜不可或缺。大部分岛民祖辈都是渔夫,直至最近,现代化远洋渔业日益发达,传统的小渔船才明显变少了。
  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圣玛利亚岛上的小镇布歇。布歇沿岸是适合渔船往来的天然港湾,所以该岛也只有这里能繁荣。布歇的街道构成受天主教的影响,与南美和葡萄牙的港口小镇非常相似。
  在布歇南部、接近凯列那的小海湾,有莱安·诺利斯的海洋研究所。莱安·诺利斯是对海豚进行生态研究的第一人,特别是在研究海豚的“语言”方面,取得了最先进的成绩。
  走出小机场,一个大胡子男人举着“欢迎比利·汉普森”的牌子在等着他。二人微笑着握了握手。
  “高登·贝克。莱安的助手。”
  “比利·汉普森。”
  “哎?老师刚才还一直在这里……啊,来了来了。”
  随高登的话声转过头,只见一个刚从厕所出来的男人,正边用T恤擦手边跑过来。这个娃娃脸的矮个子中年男人就是莱安·诺利斯。他与高登并肩而站,分不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