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人百题咏扇诗鉴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百人百题咏扇诗鉴赏-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游侠之窟”,最终离开浙江山水,踏上了“冠盖相望”的通衢大道。(衢: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四达谓之衢——《说文》)

  细细解读这首古诗,不能不为刘孝绰笔下的这位商人、客子的“秋归”之盼、“秋归”之事所感动。这难道不正是因为“秋景、秋扇”而诞生的一首“秋归”佳作?!

  刘孝绰(公元481—539年),本名刘冉,字孝绰,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幼小聪敏,7岁能文,舅父王融常在朋友面前夸他“神童”。梁天监初年,刘孝绰22岁入仕为著作佐郎,任太子舍人、兼尚书水部郎。一次,他伴君侍宴,“于坐为诗七首,高祖(梁武帝)览其文,篇篇嗟赏,由是朝野改观”,梁武帝派他出任青、北徐、南徐三州知事,成为安成王萧秀(萧衍的七弟)的记室、谘议参军。不久,调任太子洗马、上虞令、秘书丞;接下来,再次出京担任安成王萧秀的谘议参军、记室。天监十七年(518)春,萧秀亡殁,他走马调任骠骑大将军、司徒萧宏的谘议参军、右长史,后为太府卿、太子仆,复掌东宫管记。普通七年(526),湘东王萧绎出镇荆州,他也随行为谘议参军;后来回京出任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继而调任临贺王萧正德(萧衍六弟萧宏的第三子,曾过继给萧衍当嗣子)的长史。他晚年担任朝廷秘书监,于大同五年(539)卒于此任,时年59岁。

  刘孝绰入仕,就被梁武帝安排在“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的身边为幕僚,掌东宫管记。他曾与王锡、张缵、陆倕、张率、谢举、王规、王筠、到洽、张缅,同为东宫十学士。萧统建乐贤堂,令画工先画刘孝绰之像,悬于堂内,以示敬重。(《梁书&;#8226;刘孝绰传》:太子起乐贤堂,乃使画工先图孝绰焉。太子文章繁富,群才咸欲撰录,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由此,刘孝绰做过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后代文人缅怀于他。那就是在天监十五年,他帮助萧统编撰了一套“古代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十分注重风格的典雅,文字的骈丽,“自谓毕乎天地,悬诸日月”。专注于选文学价值,不选经、子,史书也只录“辞采”、“文华”部分。该《文选》初成时总量达“千卷”,后被精选成三十卷,分三十八类,包括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及较有文采的史论传赞等共计七百余首(篇),收录前朝名家一百三十余人。使古代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人物及其作品,赖此得以保存和流传,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后有不少学者为其作注。唐朝显庆年间,李善(约630—689,曾任崇贤馆学士、兰台郎,今武汉市洪山区九峰盘龙山有其墓葬。)搜集了很多史料,把《昭明文选》分为60卷进行注释,使其得到广泛的流传。到了唐朝开元年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合注《文选》,称“五臣注”。

  从唐代始,习文之人就常把《昭明文选》当作首选教材。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曾要求儿子“熟读文选理”;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曾实录下民间的一句谚语:“文选烂,秀才半”。这一《昭明文选》的著作权,虽然记在梁代萧统的名下,却应归功于刘孝绰等昭明太子的幕僚们。

  梁元帝萧绎为刘孝绰题写墓铭:“鹤开阮瑀,鹏翥杨修,身兹惟屈,抉摇未申”。 萧绎将他比作三国时代的名士阮瑀、杨修,褒赏惋惜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除此之外,刘孝绰还写有一首《班婕妤怨》:

  应门寂已闭,非复後庭时。

  况在青春日,萋萋绿草滋。

  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

  讵忆游轻辇,从今贱妾辞。

  此诗,直言描述了班婕妤“咏扇”的哀怨之情: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履綦:指足迹、踪影)。不能不使后辈文人,一声长叹:曾经长忆轻辇爱,而今吟作贱妾辞!

  附录:上海朵云轩在“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卖“唐&;#8226;李善注文选六十卷”,为竹纸线装十册二函;署年:清仿汲古阁刊本;鉴藏印:永佑庆长寿康(白);开槌说明:“本书墨、绿、朱、橙四色通篇满批并有所发明,惜不知何人所书,可见清代前贤读书用功之深。”竞拍底价为15000元,最后以16800元成交。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与苏九德别诗》
梁·何逊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

  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

  踟躇暂举酒,倏忽不相见。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这首诗以秋月、团扇,咏叹离别之情。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偃:停、止息)。”梦中思君变颜变色,相见咫尺欲语又止。何况再度相会,你我天各一方,还渺茫无期。“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

  真是:文人重情伤离别,思言太多口难开。踟躇无语暂且举杯,转眼之间不再相见。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每逢十五月明时,当知我心长忆君。却不知来年芳草萋萋时,彼此会否怀抱不同不相闻?

  何逊此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抒写了与友人苏九德的真挚情感。二位好友分手道别,失言、举杯、触景、生情、寄语,彼此心照不宣、心灵相通。这是一首咏叹离别、寄语未来的五言诗佳作!

  何逊(约466—519年),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祖父何承天,南朝宋御史中丞,是一位博学渊通的天文学家、文学家。何逊8岁能赋诗,齐永明四年(486)举为秀才,年仅20岁。其文才出众,受到社会名流的高度赞赏。沈约(441—513,南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宋书》等)读何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范云(451—503,梁尚书右仆射)阅何文:“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古今,见之何生矣。”梁天监六年(507),何逊进入建安王萧伟(萧衍的八弟)幕府,任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并随王出镇江州。天监十三年(514),他调往安成王萧秀(萧衍的七弟)的郢州幕府,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后因母丧,丁忧去职,于天监十六年(517)守孝期满,出任庐陵王萧续(萧衍的第五子)记室,随王出镇江州,不久因病故逝,终年53岁。

  何逊是“永明体”新诗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歌重视审音炼字、工偶精对,取得较高成就。他的写景抒情之作,继承了谢灵运、谢朓的精华,文辞清新,风格婉丽,对山水诗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何诗虽有谢朓的风致,但在语言锤炼上用功更深。谢朓常以出语天然取胜,而何逊主要以修辞简练而擅场。唐朝二位大诗人,李白偏爱谢朓:“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而杜甫喜欢何逊:“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北邻》)“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

  何逊的五言绝句,自成一家。不少新诗,已开唐代律诗的先河。其中有一首《相送》最为著名: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然而,何逊以诗文扬天下,与刘孝绰齐名,世人谓之“何、刘”;与陈代阴铿并肩,杜甫称之“阴、何”。但与他同一时代的北齐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531—约590)却认为何逊诗虽有“清巧”之长,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颜氏家训&;#8226;文章篇》:何逊诗实为清巧,多形似之言;扬都论者,恨其每病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之雍容也。)

  何逊之诗,大多抒发游宦者或羁旅者的忧郁心态,伤感同僚间的离别之情,甚多苦凄悲凉之词。究其原因,完全与他一生际遇的坎坷不平,密切相关。

  其实,早在梁天监初年,何逊因为与沈约、范云相善,就已“起家奉朝请”,一度受到梁武帝的宠信。因为沈约、范云与萧衍,都曾是“竟陵八友”。但也许何逊口直心快,言辞有所触忤,引起武帝不悦,遭到斥逐,一生只辗转于诸位藩王幕府,职不过记室。

  何逊终生仕途失意,心情压抑寡欢,才会流传下许多离别伤感之诗。

15、《班婕妤怨》
陈·阴铿

  柏梁新宠盛,长信昔恩倾。

  谁谓诗书巧,翻为歌舞轻。

  花月分窗进,苔草共阶生。

  接泪衫前满,单瞑梦里惊。

  可惜逢秋扇,何用合欢名。

  这是一首咏叹班婕妤之怨的乐府诗。

  诗中,柏梁:泛指宫殿。合欢:汉唐至宋,宫中团扇流行。团扇又称纨扇、宫扇、合欢扇。

  这首古诗若是演绎成白话诗:

  皇帝宫中新宠盛,太后殿内君恩尽。

  谁说班妃诗书巧,反为飞燕歌舞轻。

  鲜花冷月错窗进,青苔杂草共阶生。

  班妃低泣泪满襟,孤身难眠梦里惊。

  可惜人如秋纨扇,何必虚用合欢名。

  这首诗,工整对仗、清新自然。由此可见,阴铿对于唐代五言律诗的发展,确有不小贡献。让我们细细品味,他那“柏梁新宠盛,长信昔恩倾”;还有那“花月分窗进,苔草共阶生。”不能不谓五言绝句的佳作。后有史学家把阴铿点评为开创五言律诗第一人,其言并不过分。

  阴铿(公元?—565年),字子坚,祖籍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祖父阴智伯与萧衍邻居,从少相善,一次入萧宅论事,忽见异光成五色,智伯握住萧衍的手,预言:“公后必大贵,非人臣也。”此后,二家交情,日趋亲密。梁天监元年,萧衍登上帝位,阴智伯、阴子春父子俩,先后都曾担任过梁、秦二州刺史。阴铿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