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人百题咏扇诗鉴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百人百题咏扇诗鉴赏-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世知名,当出吾右。”他15岁补国子生,于国学馆讲《周易》,梁朝国子博士、尚书左丞到洽褒扬他:“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他是梁、陈二朝的玄学、儒学宗师,兼修释典,曾经担任梁昭明太子、简文帝、元帝、敬帝;陈文帝、废帝、宣帝的老师,所著《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两卷,《集》二十卷,传播于世。但很可惜,这些著作,今已亡佚。

  周弘正的《看新婚》,是一首以纨扇喻事之诗。

  莫愁年十五,来聘子都家。

  婿颜如美玉,妇色胜桃花。

  带啼凝暮雨,含笑似朝霞。

  暂却轻纨扇,倾城判不赊。

  这首诗向我们描述了一位美女出嫁的场景:莫愁年十五,嫁到子都家。一个颜如美玉,一个面胜桃花,郎才女貌非常般配。看到他,使人想起:“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再看她,让人又想起:“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新婚是多么美妙,谁不是“带啼凝暮雨,含笑似朝霞。”暂时忘却那轻抛纨扇的旧事,都来欣赏这眼前的倾城之乐,这可是无法赊欠的新婚大喜!

  今生今世,若有一位才子,能为某男某女的新婚之日,书写这样一首赞美之诗,我想一定是皆大欢喜之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玄圃观春雪》
陈·张正见

  同云遥映岭,瑞雪近浮空。

  拂鹤伊川上,飘花桂苑中。

  影丽重轮月,飞随团扇风。

  还取长歌处,带曲舞春风。

  这是一首以咏雪为题,将团扇风喻为春风的乐府诗。

  玄圃:古代建康(今南京)宫中园名,时作讲经之处。玄圃台,传说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中有奇花异石。

  诗人在此引用了“同云”的典故:《诗·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氛氛。”朱熹集传:“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后引为降雪之兆。由此,读者可不妨将“同云遥映岭,瑞雪近浮空”,看作喜迎瑞雪的一组五言春联。“拂鹤伊川上,飘花桂苑中”,这更是一联咏雪绝句!

  在那宁静的初春之夜,“影丽重轮月,飞随团扇风”,是何等地心旷神怡,更希望长歌一曲,翩翩起舞,喜迎瑞年!

  张正见(公元527—575年),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祖父张善之,北魏散骑常侍,勃海、长乐二郡太守。父亲张修礼,北魏散骑侍郎,入梁后此职未变,当过一任怀方太守。张正见自幼好学,有清才,13岁时入东宫献颂,受到太子萧纲的赞赏。当时,东宫崇尚学业,萧纲每到升座开讲经史,皆由张正见一旁解释疑义,其吐纳和顺,进退详雅,深为朝野瞩目。太清初(547),张正见参加选试,射策高第,被梁武帝任命为邵陵王萧纶的左常侍。太清二年,东魏降将侯景篡逆,饿死梁武帝,废杀简文帝,元帝萧绎将张见正召为通直散骑侍郎,后外派彭泽县令。张正见亲眼目睹“侯景之乱”尚未平息,元帝萧绎与武陵王萧纪、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手足相残。他写下《还彭泽山中早发》一诗:“摇落山中曙,秋气满林隈。萤光映草头,鸟影出枝来。残暑避日尽,断霞逐风开。空返陶潜县,终无宋玉才。”学做晋人陶渊明,挂印归隐匡俗山(庐山)。当时,有一位武将焦僧度拥众自保,欲投靠北齐,派使者与他结交。张正见内心惧之,却以谦逊之辞推延此事。而后又以礼法自持,使焦僧度对他“雅相敬惮。”(引自《陈书·卷三十四》)

  永定元年(557)陈霸先禅承大位,张正见恰好迈入而立之年,被召回京师,出任鄱阳王陈伯山(陈文帝第三子)的墨曹行参军,兼衡阳王陈伯信(陈文帝第七子)的王府长史(王府秘书长)。继而,调任宜都王陈叔明(陈宣帝第六子)的记室、撰史著士、兼寻阳郡丞。此后,还出任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张率卒于太建中期(575),时年49岁。著有文集十四卷,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今佚。

  六朝名士大多喜欢以文会赋诗,张正见的诗文也大多是一些应教诗或咏宴诗。但是,他也会借题写一些历史名臣,抒发心中的真情。如《赋得韩信》:“沈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野有千金报,朝称三杰名”,流露出一种慷慨激昂之怀。又如《伤韦侍读》:“怀经传北海,蕴义盛西河;高峰落回照,逝水没惊波”,洋溢着一种惺惺相惜之情。

  明代文学家张溥(1602…1641,著作有《七录斋集》,今尚存崇祯时代的刻本)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散骑题辞》中评说:“史云,见赜诗尤善五言,篇中‘蜀郡随金马,天津应玉衡’,‘天路愤秋冰,星桥转夜流’,其著者也。夫陈隋诗格,风气开唐,五言声响,尤为近之,”憎者病其“虽多奚为”,喜者谓其“声骨雄整”,女以悦容,岂能自言美恶?

  另一位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1526—1590)在其《艺苑卮言》中也点评:“张正见诗律法已严於四杰(指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他与徐陵、阴铿、江总、沈炯以及北周的庾信、王褒等一起,创造了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转型过渡期的不朽诗章。 。 想看书来

19、《冬夜咏妓》
北齐·萧放

  佳丽尽时年,合瞑不成眠。

  银龙衔烛烬,金凤起炉烟。

  吹篪先弄曲,调筝更撮弦。

  歌还团扇後,舞出妓行前。

  绝代终难及,谁复数神仙。

  这是一首描述“古代团扇舞”的乐府诗。

  此诗解读:舞伎佳丽尽时年,惹人心乱难入眠。银龙衔灯烛火烬,金凤吐雾起炉烟。乐手吹篪(古代一种竹制乐器)先弄曲,佳人调筝更撮弦;歌声来自团扇后,舞出美妓(妓:本义指歌舞伎)在眼前。绝色佳丽远难及,谁能分清她是神是仙?

  六朝隋唐诗人咏妓,多以歌扇舞为题。阴铿:“莺啼歌扇後,花落舞衫前。”(《侯司空宅咏妓》)庾信:“绿珠歌扇薄,飞燕舞衫长。”(《和赵王看妓》)卢思道:“怨歌声易断,妙舞态难双。”(《夜闻邻妓》)李元操:“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春园听妓》)王绩:“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咏妓诗》)刘希夷:“池月怜歌扇,山云爱舞衣。”(《春日闺人诗》)当时的娱乐观舞场景,由此可见一斑。

  萧放(约公元535—582之间),字希逸,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南平王萧伟(萧衍的八弟)第四子萧祗的儿子。萧祗在梁武帝时代,爵封定襄侯,官拜东扬州刺史,后调任北兖州刺史。太清二年(548),侯景作乱,萧祗闻京城失守,遂奔北地。萧放时年15岁,随父一起,在东魏武定七年(549)到达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文襄王高澄委派大臣魏收、邢卲,迎接他们父子入齐,拜萧祗为太子少傅、领平阳王师、爵封清河郡公。到了北齐天保初年(550),齐宣帝高洋登极,授予萧祗右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皇家学院院长)。时逢梁元帝萧绎刚刚平定“侯景之乱”,恢复与北齐通好,高洋欲放萧祗一家返回江南。不料,西魏宇文泰出兵入侵江陵,元帝萧绎遇害,萧祗一家只好滞留于邺城。不久,萧祗病逝,齐宣帝敕赠中书监、车骑大将军、扬州刺史。

  萧放为父居丧,哀毁几绝。据史书记载:“所居庐室前有二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饮啄,午后更不下树,每临时,舒翅悲鸣,全似哀泣。”(《北齐书·卷三十三》)真是孝感天地,慈鸟来泣。

  此后,在北齐武平年间(570—575),萧放入仕,待诏文林馆,在宫中披览书史,及近世诗赋,兼监画工作屏风等杂物,深受后主高纬(556—577)眷待,出任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其时,高纬为了绘制屏风,诏令萧放与晋陵王高孝,选录先朝名贤烈士及当代轻艳诸诗,作为画题,绘制屏风。于是,萧放即以北齐画家的盛名,载于史册,传于后世。

  附录:《北齐校书图》

  《北齐校书图》宋代摹本、绢底、横卷,纵厘米,横厘米,水墨着色,卷首画一少年侧立,捧经书阅读;一学者端坐椅上执笔书写,侍从二人托着纸砚;一人执书卷,身后有女侍二人。中段榻上另有二人在书写经史,一使侍转身与抚琴人对话,榻后女侍二人。榻侧三女侍各手持几、琴、壶而立。卷尾画二马,一人拱手执鞭,二人牵马,一位牵马人似西域人。此画,人物精微生动,用笔细劲流动,设色简易标美,为中国画史所称颂。

  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诏命樊逊(北齐文学家)和与高乾和、马敬德等11名文士依据西汉刘向校书之法,将北齐境内的所有藏书收集齐全后,精心校阅。当年除了官家藏书之外,“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疑阙。”《北齐校书图》正是依据当时奉旨刊定《五经》诸史的人物及情景所绘画。据宋人题跋:此画为杨子华原创。

  杨子华系北齐著名画家,官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他善长丹青,曾画马于壁,谓夜间可闻啮蹄长鸣、饮水食草之声;又在纸上画龙,卷舒时有云萦绕,有北朝“画圣”之称。此外,他也被史家公认为牡丹圣手,苏轼在其《牡丹》一诗中感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当年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绘下许多壁画,至今已了无踪迹。惟有《北齐校书图》,现珍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最好的txt下载网

20、《和赵王看伎》
北周·庾信

  绿珠歌扇薄,飞燕舞衫长。

  琴曲随流水,箫声逐凤凰。

  细缕缠钟格,圆花钉鼓床。

  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

  这也是一首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