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谈倪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蔡澜谈倪匡-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哇!”我的心算不好,又没有计算机,胡乱统计一下,至少有几亿字。
  “我不能说我是全球最多产的作家,但的确是天下写汉字写得最多的人,鬼佬不会写汉字,再多产也不能和我比。哈哈哈哈,高阳常常洋洋自得,说他写得最多,后来我忽然在台湾出现,他甘拜下风,说文字有奥林匹克的话,他最多是铜牌而已。”
  “一共出了多少本书,你记得吗?”
  “武侠小说有几百本,大多数已找不到了。卫斯理比较有系统,由‘明窗’出版,加上《原振侠》,也有九十多本吧?电影剧本有四百本。”
  “你的字那么潦草,有谁看得懂?”
  “真奇怪,怪字有怪人看得懂,抄剧本的有一位叫蔡龙的,本事可大,错字极少, 一个个字工整得像活字印刷。报馆里的排字工人本领更大,一队黑手党中一定有一个看懂我的字,有时半张稿纸寄失了,他还会替你续完呢,哈哈哈哈。”
  我也笑了出来,倪匡兄继续说:“这是一件真事,有间出版社的排字工人是个女的,只有她认识我的字,后来我不给那家出版社写,害得她失业。”
  “你已经学会用电脑,没有用电脑写稿?”
  “输入法我会手写和九方,但速度太慢,只和朋友通信时用,很短的文章还可以,长了就不行。”
  “那声控呢?”
  “环境有点杂音,声控就失效!要在完全宁静之下才能发挥功能,像我住三藩市,三更半夜和白昼一样静,就能跑出字来。如果楼上开水,或者车过马路就没用了。旁边有人吵架的话,电脑更会疯掉!”
  “最近有人要作家捐出手稿来开展览会,结果发现只有不到十个人用手写。”我想起:“亦舒也是手写的。”
  “说起亦舒,”倪匡兄说,“单单是散文集已有一百多本,小说也有三百本以上吧?真厉害,那么多年来在《姊妹》和《明周》的连载从来没断过,每期也有四千字吧?我自己要是当不上写汉字最多的作者,我们兄妹两个人加起来,绝对是天下第一!”
  “亦舒的书,一向给‘天地’出版,你的书为什么有那么多出版社的?”
  “本来都交给‘明窗’出版,就算了。哪知道当年负责出版社的人叫许国,他完全没有兴趣为别人出书,不止没兴趣,还有点变态,看人有书就不开心。我的书卖光了,要求他再版,他反问:‘卖完了又怎么样?’,真是怪人。”
  “所以他也写怪论,叫《哈哈怪论》嘛。”
  “是的,人虽然怪,我倒很佩服他,不止文章好,篆刻也很有研究,图章刻得好得不得了。”
  “你这次回来,我看到还有很多读者拿‘明窗’出的第一版卫斯理书给你签名。”
  “那些书纸质又差,封面设计得很坏,有一次我忍不住了 ,拿去给金庸先生看,他才叫许国改好一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稿纸(2)
“许国是喝酒喝到脸黑,六十多岁死去的。”
  “那是肝病。”倪匡兄说,“古龙最后也喝黑了脸。”
  “唉,有毛病就不喝嘛。”
  “是呀,像我一样,有量就喝,没量算了。”
  “你现在真的是封笔,一个字也不写了吗?”我转个话题。
  倪匡兄说:“写了几十年,作梦也梦到一叠叠的稿纸,我记得当年《明报》送来两大叠空白的稿纸,我把它堆在墙边,从地板到天花板那么高。倪震去外国读了两三年书,回来时那些稿纸完全用完。他向我说:‘那么多张稿纸,只能换到我的一张毕业证书!’哈哈哈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诸多嗜好(1)
“你的兴趣那么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我问。
  倪匡兄回答:“还是养鱼吧。”
  “有什么特别原因吗?”
  “如果硬要有一个理由,那也是从小的时候谈起,学校附近有条河,河里什么鱼虾都有,抓回来养。那时候在宿舍里面,给校监发现了就没收。没收了我又去抓,又被没收,鱼缸也被拿走,最后我把鱼养在一个茶杯里,还是被没收。从此,我发誓一有条件,一定先养鱼。”
  “来了香港,有了收入,开始了?”
  “是的,家里的鱼缸一天比一天多,一个比一个大。各种鱼都养过,但是养鱼的毛病,是鱼会死掉,死了不捞出来的话,过几天就不见了,大概是给别的鱼吃掉。最后一次养了一大缸吃人鱼,放一只青蛙进去,一下子整缸是血,吃得干干净净。其中一尾跳了出来,我用网网住它,想放回缸里,那知道它隔着网也咬了我一口,血流不止,真是厉害。”倪匡兄说起,还心有余悸。
  “后来怎么不养了?”
  “一天,忽然气温下降,那么多缸的鱼,完全死光。刚好张彻拍《哪吒》,有一场水底的戏,要找一个大鱼缸,因为那是宽银幕综合体拍摄,普通的不够大。到处找,找不到, 我听后说家里多的是,借了一个给他,结果那场海底摄影,就是隔着鱼缸拍成的,哈哈哈哈。”
  “怎么从养鱼转到收集贝壳?”
  “同样是海里的东西嘛,鱼快死,贝壳不会。”
  “收集了多少个?”
  “三千多个吧?”
  “最珍贵的是什么?”
  “一种叫‘龙宫翁戎螺’的,是世界上唯一的生物,拥有两副消化和生殖系统,以为是绝种,后来在台湾发现,轰动了整个生物界。当年也要卖到港币两万多块一个。现在几十万吧?”
  “你有多少个?”
  “四五个吧?”
  “后来呢?”
  “贝壳收集得多,没地方放,在隔壁租了一间屋子贮藏。电影界听到我收贝壳,都替我去找,我说找到稀奇的,就免费写一个剧本交换,结果收来的都是废物,他们不懂嘛,还是要靠自己。有时是向其他团体购买,钱一寄出,一个邮包送来,打开一看,全是颜色鲜艳的不得了的品种,那种喜悦,是别人感受不到的。”
  “那怎么一下放弃的呢?”
  “有一天堆贝壳,放在房里,大概是晒干时螺肉没有弄干净,生了成千上万只的,向我涌过来,连恐怖电影都拍不出的画面,我即刻生厌,不要了。”
  “还要求人来拿呢?”这时倪太走过来,插了嘴。
  “那么至少要留下一两个‘龙宫宝贝’呀!”
  “不要了就完全不要,不能藕断丝连。”倪匡兄乘倪太走开,偷偷地说:“女朋友也是一样的。”
  “邮票呢?有没有收过?”
  “我是中国早期邮票的专家,”倪匡兄自豪地说,“邮票要是到邮票行去买,就太贵了,得去拍卖行收。”
  “你自己去参加拍卖?”
  “不不,”他摇头摆首,“我太冲动了,和内行人一争,那就糟糕了,只有派倪太去拍。”
  这时倪太又走过来,我问:“你怎么学会拍卖的?”
  “我才不去学这些东西,倪匡叫我手举起来,不放下就是,别人知道我不是专家,不会来和我争。倪匡知道哪一张是最好,错不了。”倪太解释。
  “最好的是哪一张?”
  倪匡兄说:“是张叫‘红印花小字当一圆’的,跑到伦敦去才拍卖到。那时候是两万多英镑,到了手,仔细一看,中间有一个针孔,就退了回去,不要了,后来才发现全世界只有三十四张,包括那张有针孔的,每张都要卖到四十多万英镑,才知道走了宝。”
  “后悔了?”
  “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后悔些什么呢?”
  “谈谈做木匠年代吧!”我说。
  

诸多嗜好(2)
“最初想买一些木板来遮太阳,不让金鱼缸太热,后来收贝壳,就做起柜子来。订了几十块木板,放在家里,薰得眼泪都掉下来。”
  “怎么会?”
  “木板涂有防腐剂嘛,怕虫咬。”
  “倪震说过,你做了柜子,把他推进里面,问他有没有光线漏入,他当年多少岁?”
  “五六岁吧!”倪匡兄说:“那衰仔聪明,当然说很黑,什么都看不到了,哈哈哈哈。”
  倪匡克就要回三藩市,有关他的其他乐事,要另找机会,才能记在这个公式档案里面了。
  

倪匡搬家记(1)
老友见面,大笑四声。
  倪匡兄终于回到香港来长居。上次黎智英请吃饭,也说道:“你自我放逐了十三年,什么老罪都已赎完了。”
  “那么多东西,怎么处理?”我问。
  “找了一家搬运公司,犹太人开的,说一个货柜,小的收我七千五,大的八千五美金,我就干脆要个大的。”
  “一个货柜就够了?”
  “其他的都丢掉。找东西时,倪太发现一个地址,是上次从香港运东西去的公司,就打个电话去比较价钱。那个人一听,还记得,说大作家肯再次光顾,一定要算便宜,特别优待。”
  “结果减了多少?”
  “小的七千三百,大的八千三百。减了两百,我才知道,大作家倪匡两个字,一个只值得一百,结果还是找回那家犹太人的,哈哈哈哈。”
  “那个仙人掌球怎么办?”我记得,双臂合抱也只能抱得半个那么大。
  “新屋主的三岁大女儿,一看喜欢得不得了,就要去抱它,我即刻把她拉住,长满了刺,还得了?新屋主说不能留了。有一家我常去买花的店铺要,就送了给他们,来四个大汉,先用木板搭了个盒子把它包住,再连根拔起,也刺伤了两个人。”
  “水箱呢?”
  “十几个三乘六的,全送给水族馆,单单是挖水箱底的泥,也堆积如山。请人来倒垃圾,一车五百块美金,我看到那辆车那么小,搬几十车也搬不完,只有一次过请另外一家公司包了,不然怎么算?”
  “汽水呢?”他的杂货间里,什么都多,减肥可乐一买就是几十箱,还有罐头汤、糖果、饼干等等,俨如一个小型超市。倪匡兄这个人,一向大手笔。
  “全部倒掉。”
  “美国不是流行车房贩卖的吗?”我问。
  “能卖多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