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聪明的中国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耍聪明的中国人-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诸侯大吏也不会一窝蜂地去犯规,首先犯的,必是诸侯大吏中的牛人、强人,当然也是聪明人,他们先犯,然后其他诸侯大吏跟进,接着小官小吏学样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轮到老百姓来犯规。等到老百姓也敢犯规的时候,那规则就早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声名狼藉了。
  以现在的某些现象为例,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当交警站在岗位上,满街的车辆都循规蹈矩行驶,此时,敢于不守规则闯红灯、越双黄线的,是那些强势人物的车,是那些强势单位的车,交警对这些车无能为力,只好听之任之。
  某些地方规定开会时,与会者必须关掉手机,或者将手机调至振动状态,以免手机铃声影响会议,不过,往往是台上就座的领导的手机最先响起来,接着,下面的铃声就此起彼伏了。
  一个像样的公司,总有许多规章制度,比如考勤制度、上班纪律、请销假制度等等,一般来说,公司的领导层都在这些制度之外,这些制度纪律只是给普通员工制定的。
  一个家庭,孩子在上学之后,父母往往给他讲好多道理,比如好好学习、尊敬老师、不能恃强打别人等等,不过,能恃强打别的小朋友的孩子究竟是少数,而动手打子女的父母却屡见不鲜。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首先破坏规则的,一定是强势人物。强势人物破坏规则的事情已不再是秘密之后,规则的神圣性、权威性就消失了,此时的普通人对规则不再敬畏,破坏、不遵守规则的现象也就遍地都是了。

第三章 中国人的聪明是这样炼成的(3)
三、平等欲望……破坏规则的多米诺效应
  普通百姓犯规,在最开始,也不是一拥而上都犯,相对来说,老百姓比较胆小,就是明知上层的人不把规则当回事,他们也会想:“人家是有权有势的呀,人家犯了不要紧,可我们犯了,那就有麻烦了,先等等看吧。”
  等待的结果是,百姓中间的强人、牛人首先犯规,因为犯了规则,就在与同类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就像百米赛跑,规则是必须站在起跑线后,否则就是犯规,强人、牛人却使劲朝起跑线前边站,这样在竞赛中当然会处于优势,把那些守规则的人甩在后边。不过他们一犯规,其他人会抢着犯规的,不然就不公平。
  中国人很爱讲公平,其实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在豪门大宅,一生下来就锦衣玉食,有的人生在荒村野店,一生下来就啼饥号寒,他们之间哪有公平可言,所以人们要求的公平,只是在规则面前的平等地位。
  公平不是平均,不是消灭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本来就是无法消灭的,有强壮与瘦弱的区别,有英俊和丑陋的区别,有富裕和贫穷的区别,还有智商高低上的区别、家庭环境的区别,如此等等。这些差别无法平均,更无法消灭,因此人能够要求的,只能是在规则面前的公平地位。但是这种公平似乎从来也没有真正实现过。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理想,反映了国人对公平的强烈渴望,不过强悍如商鞅,在变法时遭遇到秦国太子犯法的情况,也不敢给太子治罪,只能把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拿来折辱一番,即使如此,太子掌权之后商鞅也免不了五马分尸的下场。曹操行军,下令军中不许践踏庄稼,否则一律斩首,可惜他自己首先犯了,最后他以发代首,割了头发就完事了。这本来是不遵守规则,可曹操割发,表达了遵守的意向,便感动得三军儿郎一体凛遵军令。
  曹操以发代首的故事作为佳话,一直流传到如今,这个故事能流传久远,说明大部分的特权阶层连“以发代首”这类象征性遵守规则的事也不愿做,如此这般,规则没有权威性,更谈不上神圣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于是,在圣人订出规则之后,就引发了破坏规则的多米诺效应:估计是圣人的子女亲眷先破坏,没人敢管,或者是诸侯与封疆大吏先破坏,没人敢管,接着诸侯与封疆大吏的子女亲眷破坏,还是没人敢管,或者有人敢管,但是管来管去没有结果、不了了之,于是次一级的官员也就大着胆子破坏规矩了,一层一层地下移,最后的结果是,最底层的老百姓群起破坏,视规则如无物。就像俗话说的“墙倒众人推”,大众蜂拥而起推墙的时候,再怎么坚固的墙也要倒塌。
  从一个规则出台到完全被破坏掉、无人遵守,可能很快,几年时间就弄得这个规则体无完肤,也可能很慢,得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规则不断地被制定出来,又不断地遭到破坏,几千年来这样反反复复,就形成了一个恶果:人对破坏规则已经形成了习惯,变成了一种惯性,人的聪明已经根深蒂固,如有规则出台,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能避过它、如何能变通它、怎样能破坏它。就是说,作为规则应该有的威严、神圣,已经没有人相信了,整个规则体系的信誉已经丧失。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人们对规则强调的那些内容已经嗤之以鼻,知道那是假的,装装样子而已,甚至连制定规则的人也不相信会有人遵守它。现在的某些单位制定工作制度,连起草制度的人也不相信它会起作用,在起草之初,就知道这制度只不过是摆摆样子,其作用,除了向上级、向外来的人表示本单位管理很正规、有章可依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很多单位的领导在制度起草出来之后,还煞有介事地让大家讨论,可实际情况是,不管制度订得好还是坏,很少有人提意见,大家知道提了也白提,另外,大家也根本没打算遵守它,也根本不相信这些制度会被严格执行。

第三章 中国人的聪明是这样炼成的(4)
没有人相信规则,可每个人心中又希望平等,那么,只能凭“聪明”来走邪门歪道了,人人都走邪门歪道,所谓的规则,就只能挂在墙上与灰尘做伴了。
  四、不能吃亏……将规则彻底踩踏在脚下
  在规则体系已经倒塌、公平公正难以靠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虽然普通百姓心中还存着公平公正的幻想,但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难以达致公平公正的,这时候,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首先别让自己吃亏。
  不能吃亏,不愿意吃亏,当然有人性自私的因素在内,但也不全是因为这个。想一想,因为自己遵守规则而吃亏,而别人因为不受规则而得利,这种情况如果反复出现,那让人多憋气呀,让人多不服气呀,在这种情况下,人不聪明起来破坏规则,简直就觉得自己不可救药,连自己也难以原谅自己。
  如果一个小伙子乘公共汽车,从来不抢不挤,因此也从来坐不上座位,而他的同伴因能抢能挤而每每坐上座位,并且他们拼命地嘲笑小伙子的迂腐不开窍,那么,这个守规则的小伙子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没坐上座位,这事情很小,即便吃亏,也是小亏,如果是关系重大的事情,可能那个守规则的小伙子吃一次亏,就感觉窝囊透顶了。比如这个小伙子在行政单位工作,与伙伴们一样,他也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能够进步,在某一天职务提升。他很守规则,只是努力工作,既不跑官、要官,也不行贿、拉关系,可其他人不这样做,其他人不但行贿拉关系,而且动用同学、同乡、亲族的力量融通关系。若干年之后,当伙伴们纷纷提升,而守规则的小伙子不但未能提升,反倒要受那些不守规则的人领导,听他们的指教,这时候,这个小伙子会怎么想?
  如果这个小伙子守了一辈子规则,却吃了一辈子亏,事事都落在人后面,那么当他两鬓斑白之后,他一定会给他儿子说:“你要成功,要出人头地的话,那就切记,绝不能守规则,绝不能相信规则上说的那些话,那些话只是骗老实人的空话假话。”
  不能吃亏很容易就演化成了要占便宜的心理。没有了规则,遇到利益,人是凭争抢去获取利益,争抢的人一拥而上,心中可能想的是:“大家都抢,我不抢就太吃亏了。”可抢够多少才算不吃亏?每个人的心中并没有底,很可能抢着抢着就抢得多了,超出别人很多,无意中占了便宜,这时的情景极可能是:占了便宜的人有点不好意思,甚至有点尴尬,毕竟他占便宜就意味着其他人吃亏,但别人怎样看待呢?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无意占便宜而确实占了便宜的事,此时别人眼中除了嫉妒外,还有说不尽的羡慕,而仅仅这种羡慕,就足以鼓励人继续占便宜的心理了。
  在心理上,“不能吃亏”与“要占便宜”的心理状态非常近似,前者极容易就演变成了后者。两者虽然在道理上大不一样,前者是要向别人看齐,在利益上不能落后于他人,这含有公平的意思,后者却是在利益上要比别人多分一杯羹。但在心理上,这二者却是承前启后的,有了不能吃亏的想法,很快就会产生尽量多占便宜的欲望,只有尽可能地多占便宜,才能巩固“不吃亏”的成果。对一个人来说,他不可能保证时时、事事自己都能做到绝不吃亏,那么,如果有可能,多占点便宜,下次即便吃点亏,心理上也能平衡。
  不吃亏与占便宜就这样拉起手来,成为一对孪生姊妹。而要占便宜,就是对规则进行更进一步的破坏,成文的规则已经被破坏了,那么,就破坏不成文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约定俗成的准则、许多行业的行规、许多良善风俗也难以幸免,被要占便宜的人肆意破坏。
  

第四章 中国人真的不守规则吗?(1)
不守规则,社会就乱了,可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除了战乱之外,其他时间基本都是秩序井然的。即便在战乱年代,在战争没有波及的地方,仍然秩序井然。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都是有序可循的,并非一团糟,找不到头绪。
  仔细地分析、思考,中国人并不是不守规则,即使在最混乱的年代,社会也存在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