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结束了十多天的乡村之行,和同事们见面都说我胖了,气色好了。我知道那是乡亲们的米酒冲鸡蛋喂养而成,那是世外桃园般的山村美景陶冶而成,那是每天在乡间路上行走做有氧运动而成。
(完)
花一般的笑靥
1972年春天的某一个早晨,我从寝室出来向政工组办公室走去,那里有我的一个位置,我以工代干分管宣传并兼任文书工作。那天阳光明媚可人,走在厂区的路上心情很好。迎面过来一位陌生的姑娘,身材高挑,长圆脸上的五官不是特别好看但也挑不出毛病。初次见面在目光交会时她冲我一笑,两个酒窝像绽开的花朵,给了我美好的印象。我知道这笑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许是她第一次走进工厂成为工人阶级一员感恩心情的自然流露。
后来才知道,这位有着花一般笑靥的姑娘叫李萍,今年23岁,是刚从农村知青中招进来的学徒工,分配在电工间上班。电工间原有两名电工,两个大男人相对无言埋头干活气氛沉闷,进来一位姑娘后男人们的话便多了起来,再加上姑娘左一声右一声师傅师傅甜甜脆脆地叫着,气氛更显活跃。好几次经过电工间,我都能听见里面传出的说笑声。
五.一节厂里举行文艺晚会,登台表演的是当年流行的对口词、三句半、学唱样板戏等节目。对口词像是两人在张牙舞爪地吵架,一句赶一句。三句半是南昌塑料普通话和当地农村普通话的大杂烩,热闹但粗俗。模仿郭建光李铁梅唱样板戏的对不上板眼,一句拖腔曲里拐弯离谱万里。最后上台的是李萍,她穿一件粉红的连衣裙打扮得像个新嫁娘,她点头施礼后亮开歌喉深情唱道: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婉转的歌声令人如痴如醉,激起一片热烈地掌声。人们像在烈日下呆久了突然进入到一片浓荫之下,顿感清凉舒畅。特别是她谢幕时花一般的笑靥,打动了观众的心,人们似乎能感受到她心中藏着的那一份爱情。
半年之后的某一天下午,政工组长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项任务。最近我们接到群众举报,怀疑电工班李萍生活作风有问题,你明天到海口公社卫生院去调查一下,看看她有没有在那里坠胎。
堕胎?水性杨花?乱搞男女关系?生活作风有问题?我沿着惯性思维闪出一串问号,这一串问号能让一个女人声名狼藉,从此不得翻身,怎么可能会发生在阳光女孩李萍身上呢?
第二天一早我骑自行车从县城银城镇出发,向百里之外的海口公社驶去。收割后的田地里空荡荡的,像产后女人的腹部,成群的麻雀在地上寻觅残留的稻穗,有几只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议论着什么。远山如黛绵延不断,公路无限长地向前延伸着,似乎永远见不到尽头。在破自行车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还不见海口的影子,心想,堕胎为什么要跑到如此遥远偏僻的山村来呢?
海口村具有典型的江南乡村风景,一条小河从村旁蜿延而过,村头有一座石板桥,几株百年古树参天蔽日,营造出古朴幽静的氛围。沿着麻条石铺成的小路,我走进了海口公社卫生院,这其实是旧时大户人家的宅院,有天井有厅堂有厢房,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处于其中,给人的感觉是旧瓶装新酒。
年近五旬的女院长接待了我,我向她说明来意,她立即兴奋起来,眉飞色舞,好像揭露别人的隐私是她最快乐的事情,她滔滔不绝地述说着,生怕我插嘴会破坏她的兴致。“有的有的真有这么回事,那天我值班看见一男一女很亲热地走进来说是想打胎。按规定要单位介绍信因为是熟人介绍来的碍于情面我们破例给她做了。都七个多月了婴儿已成型是个男孩,女的进去做了两个多小时男的在外面焦急地站着,一会儿又搓着手绕圈子走像热锅上的蚂蚁。我问他为什么不生下来,他说不行啊她还在学徒期不允许结婚,我们原本打算结婚的可她招进厂里婚结不成只能打掉。”
事实清楚我只能按程序办,我让女院长在印有海口公社卫生院字样的便笺上写了证明材料并加盖公章,匆忙告辞。
扶着自行车我走过村头回望,小河边有一群村姑在洗衣,她们打打闹闹说说笑笑,笑声伴着有节奏的捣衣声飘向远处。此刻,我想到的是另一位姑娘,如果这份证明材料交上去,她那花一般的笑靥还能绽放吗?两个热恋着的年轻人,已经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并准备结婚,只是因为厂里的规定而不能结婚,婚前偷吃禁果,造成未婚先孕的事实,等待她的会是怎样的命运呢?我感觉到了怀揣着的这张纸的分量,从情感上来说我真想把它撕碎扔进小河。
那是一个雨天,一位副主任找李萍谈话,这位把榔头说成卵头惹得众人大笑的厂领导,有着色迷迷的眼光,盯着看女孩子时像刀子一样能剖开她们的外衣,令她们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李萍进他办公室被关着门谈了一个小时后,我看见她出来时铁青着脸,牙齿咬着嘴唇,带着一种宁愿玉碎决不瓦全的表情。
几天之后,厂革委会作出决定,鉴于李萍同志未婚先孕,按照有关规定,决定开除出厂。
从此以后,李萍便销声匿迹了。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
若干年后,我调省城工作,从来省城出差的多位老同事口中打听到关于李萍生活的多个版本。
一则说她开除后男友不弃不离,两人相依为命,结婚后生了个女孩,通过关系在县城找到工作,以后又下海经商富甲一方,脸上依然阳光灿烂。另一则说她被开除后,迁怒于男友,两人感情疏离,男友另觅新欢,她返回农村老家,嫁给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整日呆在家中,郁郁寡欢,花一般的笑靥永远地凋谢了。
我愿意相信前者,不愿相信后者,但又觉得前者是浪漫主义的,后者是现实主义的。
(完)
两件事
坐在政工组靠窗的位置上,望着修理车间外停放着的几台带病的拖拉机,我在起草一九七三年农机厂工作总结,这是领导交办的一项严肃的任务。我用当时流行的语言写下开头,农机厂的形势和全国的形势一样一派大好,不是小好,而且越来越好。然后用一堆诸如批林整风路线斗争纲举目张思想先行学习政治贯彻精砷落实文件大干快上之类的套话空话废话加以论证。写着写着忽然想起这年夏天厂里发生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是绝对不能写进工厂历史的,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些带有污点的人的故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宏大叙事的,但我私心却不肯忘却。
我记得的第一件事是有一位帅哥在县城最高的山顶破庙里上吊死了,当时没有帅哥这一说,我只是觉得他长得确实好,找不到适当的词只能今为昔用。
一天清晨雾霭朦朦,一位老者照例走出家门登山晨练。平日里他行至半山腰就气喘吁吁,停下来深吸几口便转身下山。这天他心情很好鬼使神差一口气登上山顶,举目望去青山绵延心胸开阔,山顶上有一个荒废多年的破庙无人问津,老人口中哼着唱段信步来到庙前,一群大头苍蝇嗡一声迎面扑来,一个寒噤,定睛向庙内看去,见梁上悬挂着一个人影,老人吓得连爬带滚下了山坡。
县公安局接到报告后派人来到现场,确认死者是农机厂的工人,几天前自缢身亡尸体已经腐烂。
消息传来厂里的人都不敢相信,几天前还在厂里生龙活虎的棒小伙子怎么就死了呢。他体魄健壮身材魁伟,白净的脸上棱角分明,五官配合得恰到好处。他是铸造车间的造型工,我曾在那个车间干过三个月,上班时男男女女喜欢开各种荤玩笑,我很少见他介入,显得城府很深。他对生活质量似乎要求很高,不屑于和周围人一样庸俗地生活着。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新婚几个月后便两地分居,他下放到县里她留在省城,她在站台上送别时眼睛注视着他,默默无语良久良久。
那时我们的业佘生活里没有电影电视,没有歌厅舞厅,从省城下放来的一批年轻人凑在一起只能打篮球打乒乓球下象棋下军棋,胆大一些的会偷着打朴克赌小钱,他却对这些毫无兴趣,从不和我们一起玩。在我的印象中他感兴趣的是他的那张脸,常见他用一种叫美白净的粉剂涂在脸上,然后清洗干净,让那张原本白净的脸更加白皙,过份爱惜自已的脸面,或许是他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他自缢之前就失踪了几天,无人知道他的行踪,有人传言说他正在被公安机关查处。他经常到熟人家去串门,遇到主人在家就坐下来交谈,遇到主人不在房门未关便顺手牵羊盗走财物,这种专吃窝边草的丑事一旦被发现,便不敢再露脸见人了,最终走投无路选择在高山顶上结束生命。
人们津津乐道这件事时觉得他是咎由自取死不足惜,但我心头却隐隐有些酸痛,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轻率地撒手人寰,不是一件伤痛的事情吗?小偷小摸也不至于犯了死罪,如果外界舆论能给予他更多的宽容,如果亲人在身边能给予他心灵慰藉,如果他那宁要脸面而不惜生命的自尊心能够得到疏导,他仍然能够好好地活着,因为他年仅二十六岁来日方长。
我记得的第二件事仍然是个悲剧,一位相貌平平的中年妇女死于红杏出墙之后。
那是个七月流火的日子,她吃完中饭后躺在自家的竹板床上午睡,中暑好几天了她请假在家休息。朦胧中听到丈夫和儿子把门带上去厂里,他们都在农机厂木工间上班,儿子跟在老子身边学做木工。半年前一直在家忙家务的她也进了厂食堂做勤杂工,她做事勤快经常受到食堂管理员的表杨。管理员一直很关照她,家里有事或是头痛脑热的要请个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