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文集:新语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魏巍文集:新语丝-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引到争取民族解放的广泛统一战线中来,同时给予这个统一一种即使不是革命的也是社会的和进步的内容;重新统一起来的工会以空前的规模恢复了,而且在解放委员会里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同盟军之间的基层联盟,并根据最高委员会拟定的共同纲领——全国抵抗委员会纲领——管理了市政和省。

大德篇(6)
这是一种对法共、对人民多么有利的形势!如果法共以适当形式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盟的国家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家,那是完全可能的。可惜的是,这时法共的总书记莫利斯?多列士从苏联居住数年后回来了。原先在他居住在苏联时,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戴高乐为了打击共产党,曾企图以逃避兵役为罪名判处多列士徒刑,这时他却欢迎多列士回来。据戴高乐的回忆录说,多列士的回来是有利无害的。果然,多列士回来之后,很快就被接纳参加了临时谘议议会,并且要“再把党掌握到手”。他喊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单一的国家,单一的警察,单一的军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警的武装。他认为,这些爱国民警在德国占领期间的存在是有理由的,现在情况已经改变,已经没有这种必要了。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谈到当时必须斩断共产党人的脚爪,收回被他们篡夺去的权力,没收他们所炫耀的武器时说:“多列士刚回到法国,就帮助政府解决了爱国民警复员的问题。他……反对了解放委员会制造障碍的企图,阻止了某些过激分子阴谋实行暴力的行动。”接着是多列士的第二步行动,解散解放委员会。这个群众基础很强、势力很大的群众组织,在战争期间,早已经过人民选举,建立了从工厂、街道、村庄到全国三级会议的民主集中制的强大机构。本来可以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可惜这样影响广泛的群众组织也被解散了。接着是共产党与社会党的团结也瓦解了。根据法###史分析,以当时情况,即使说建立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是不可能的,建立一个工人阶级能保持作用的、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民主政权肯定是可能的。但是这一切都化为泡影,光明的远景被放弃了,停留在单纯地在资产阶级政府中做官的范围内。党和人民在战争期间牺牲了成千上万的战士所积累起来的力量被放弃了,仅仅换了政府中两三个部长,而这两三个部长也在几年后被撤换了。
  法共的这一历史教训,是多么的沉痛啊!
  多列士与我国的王明,颇有一点类似之处,这正像毛泽东对王明的评价:他想别人的事太多了,想自己的事想得太少了。也就是说想本民族的事太少了。
  苏联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他的修正主义错误观点,不仅在国际共运中产生了许多恶劣的影响,而且他的大国沙文主义也有恶性的发展。这就同中国共产党不能不发生尖锐的矛盾。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毛泽东,在这场斗争中也就表现得更鲜明。
  1958年夏,苏联通过驻华大使尤金约见毛泽东,表示苏联领导希望:在中国能有一个潜艇基地,建一个长波电台以便于同他们的舰队保持联络,并提出和中方搞一个联合舰队。尽管尤金是毛泽东的老朋友,毛泽东经常同他探讨哲学问题,但听到这个要求,毛泽东却不免感到震惊和意外。毛泽东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当即问他:“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搞这个?”尤金一时说不清楚,毛泽东便严肃地说,“你讲不清,请赫鲁晓夫来讲!”7月21日,赫鲁晓夫秘密来京,毛泽东在颐年堂同他进行了会谈。赫鲁晓夫解释说,现在苏联的远程潜艇开始服役了,而且苏联的舰队也在太平洋活动,但只有个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基地,远程潜艇服役后,需要有一个长波电台。而且特别说明他们的舰队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第七舰队的……毛泽东见他说话不着边际,便有些恼火,立刻说:“你讲了很长时间,并没有讲到正题。请你讲清楚,什么叫联合舰队?”赫鲁晓夫支支吾吾地说:“我们出钱给你们建立这个电台,电台属于谁倒无所谓,我们甚至可以把电台送给你们。”毛泽东发火了,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说:“你讲的这一大堆,毫不切题,我问你,什么叫联合舰队?”赫鲁晓夫红着脸说:“我们不过是来同你们商量商量。”毛泽东立即反驳道:“什么叫共同商量?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了?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你们都拿去算了!”赫鲁晓夫见毛泽东真的发了火,他不乏机智,马上狡辩道:“为了合情合理,假如你愿意的话,你们的潜艇也可以使用我们的摩尔曼斯克做基地。”毛泽东断然说:“不要!我们不想去你们的摩尔曼斯克,不想在你们那里搞什么名堂,也不希望来我们这儿搞什么名堂!”他接着说,“英国人,日本人,还有别的许多外国人,已经在我们的国土上呆了很久,被我们赶走了,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 想看书来

大德篇(7)
“好,那我们就不提这个建议了。”赫鲁晓夫尴尬地说。
  上述场景,是当年担任翻译的李越然同志提供的。事后毛泽东还问李越然:“你是不是怕赫鲁晓夫?我用手指他的鼻子,你为什么不用手指他?”可见当年赫鲁晓夫损害我们民族利益的企图,的确是触痛了毛泽东属于炎黄子孙的那根神经,毛泽东确实是存心要教训他。
  但是,赫鲁晓夫碰了一鼻子灰似乎还嫌不够,第二年,即1959年秋天,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谈之后,来到了北京。他这次兴冲冲地说:“毛泽东同志,我给您带来了好消息。”他说已经找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好方法”——“台湾应该用列宁远东共和国的办法来解决”。原来他把列宁在特殊情况下所作的让步,当做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实际是要中国承认台湾脱离中国。毛泽东一听,立刻反驳说:“远东共和国是由共产党控制的,你所说的台湾也是由共产党控制的吗?”赫鲁晓夫见此计不成,又碰了一个钉子,立即转变话题,要求释放在朝鲜战争期间以及后来在中国东北被俘获的美国空降特务。毛泽东说:“这就更难办了,你知道我们是有法律的。”原来赫鲁晓夫在美国已经答应了艾森豪威尔的要求。他这时只好叹了口气,可是谁又让他替中国越俎代庖呢!
  同类的事件还可以举出尼赫鲁制造的中印冲突。这件事也与赫鲁晓夫有关。他曾设想把中国的一块领土划给尼赫鲁,认为“那只不过是块荒无人烟的冻土地”,如果能说服毛泽东,就能换取尼赫鲁“反帝”。事实上他在背后已经答应了尼赫鲁。尼赫鲁在这种背景下,于1959年8月派印度军队侵占了朗久,挑起了冲突。随后又提出要占领我国十二点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要求。这完全是荒谬无理的。我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了英勇的反击。这一仗打得相当干脆漂亮,几乎使入侵的印军全军覆没,仅有小部分逃窜。尼赫鲁本来有恃无恐,宣布要把我军“清除掉”,不料却得到这样的下场。而我们考虑到印度是第三世界国家,今后还要团结它,于是战后将全部缴获的武器以及所有俘虏全部送还。这一仗从头到尾都是毛泽东亲自掌握和指挥的。战前连续七次向印方提出抗议,又让周总理连写三封信给尼赫鲁,劝其悬崖勒马,以中印友谊为重,可谓做到仁至义尽。印军入侵后,又等他们深入我国领土一段距离,便于包围歼灭后,才开始反击,因此大获全胜。整个中印边界反击战,不仅有力地维护了我们的民族利益,而且从头到尾,从政治到军事,从战斗到送还武器、俘虏,其全过程可以说是一部完整的艺术创作。不是毛泽东这样的高手,是做不出来这样的千古奇文的。毛泽东曾经估计,中印边界这一仗,可以争取十年的安定,这种安定局面至今已有三十年了。
  至于来自美国的压力,毛泽东尤其采取蔑视的态度。1944年,那个后来当过美国驻中国大使的赫尔利,就曾来到延安调停过国共两党的关系。当时他是作为反法西斯同盟者的身份出现的,但据师哲同志介绍,此人相当粗鲁无礼。他与毛泽东会谈时,不由自主地拿出帝国主义者的架势,蛮横地说:中共必须同蒋介石国民党合作,绝不要打内战。如果你们答应,美国的武器就可以源源而来;如果你们打起来,你们未必赢,美国人也不能原谅你们,他们就会议论、批评、责难,甚至骂人。难道你们不怕这种不利于你们的舆论压力吗?毛泽东听了,不禁火冒三丈,当即不客气地说:你们美国人吃饱了面包,喝足了牛奶,睡够了觉,无事可做,天天想骂人,那是你们自己的事。飞机、大炮、坦克、军舰也是你们自己的。我们有的是小米加步枪,还有两只手、两条腿,我们自己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这一席话,把不知天高地厚的赫尔利弄了个目瞪口呆。也许这时他才醒悟到他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共产党人毛泽东。
  由此可知,中华民族的利益,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是何等的神圣啊!不管压力来自何方,不管是谁,也不管这力量有多么强大,我们的民族是不能受到丝毫的玷辱和损伤的!

大德篇(8)
三、时刻关怀着国家的安全,力争快步跨入强国之林
  毛泽东的大德,还表现在他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全,并渴望能早日跨入世界强国之林。
  这里只举“两弹”上天的例子,就足可说明。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军队遭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沉重打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我军二次战役后不久的11月30日说,“我们可能要节节败退,就像我们前次所遭受的失败一样”,但“联合国的部队不打算放弃他们在朝鲜的使命”。说到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