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然-大唐风月-长孙皇后(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忧然-大唐风月-长孙皇后(完结)-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德皇后,都说你红颜薄命,可是,你却带走了一个帝王一生的爱恋、霸占了他永恒的思念……

    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不久,徐惠茶饭不思、思念成疾、拒绝医药,终在永徽元年,为李世民殉情而死,年仅二十四岁!

    ☆☆☆

    正史之徐惠:

    徐惠,湖州人,贞观十一年入宫,后期最得李世民宠爱的妃子,她从才人做起,以后凡是后妃位号有哪个空缺,受到晋封的一定是她。她颇有长孙皇后遗风,对于李世民行事出现偏差敢于直谏。

    李世民对她的感情,像知己,又有点父女的味道,甚至在寻找长孙皇后的影子。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痴情的徐惠思念成疾,拒绝医治,终于于永徽元年追随而去,年仅二十四岁。

    李治感念她的情意,追封她为徐贤妃,葬于昭陵,除了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同墓同穴外,她是离太宗最近的一位妃子。

    而她,也是太宗后妃里唯一一位和长孙皇后一起被列传的女子!

    ……………………

    ps:(出版稿已完结,明起将陆续更新续集部分,随写随传,望大家继续支持《大唐风月(续)》)

第 31 卷 惊鸿水起回眸处1

    又是一年六月霜天,又是大片木槿飘如飞雪的季节,明明微温的午后阳光,稀疏洒在粉白色簇簇跌落的花瓣上,便如结了霜般,御花园,怎么都是一副萧索的景象。

    李世民负手而立,木槿花瓣飞乱在风中,飞乱在帝王惆怅的眼里。

    逝者常已矣,生者常悲思,一年了,帝王凄痛的心,仍旧一片断壁残垣,眉目间少了分桀骜,多了几许凝重的细纹。

    无忧,你可知这是怎样的一年?冷风灌入心肠,冰雪堆积眉间,自你走后,我的心,便再没有春了……

    一片花叶落在肩头,李世民伸手拂去,满眼尽是落花的悲凉。

    远远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是宫人惶恐的声音:“公主慢些,莫扰了陛下。”

    李世民回头,只见木槿飘飞的香雪中,女孩着月莹色绉纱隐花裙,与飞雪相容相映,及肩乌发,系油绿色绸缎锦丝带,明眸澈亮清明,粉唇娇嫩如水,欣喜的朝李世民跑来。

    李世民见宫人畏恐的目光,苦笑着摆了摆手,宫人便不再随来,女孩扑在他的腿上,扬着闪亮晶眸,真纯的望着他:“父皇,你又不开心了吗?”

    李世民低身抱起女儿,悲凉目光沁入丝午后暖阳:“没有,父皇看见兕子,就开心了。”

    声音微微沙哑,该是许久未曾言语的缘故,兕子偏头凝望着父皇的脸,墨色如蝴蝶展翅的眼睫,一眨一眨,像极了母亲的眼睛,亦有母亲眼神的温怜:“父皇又想母后了,兕子知道。”

    李世民微微一怔,尚来不及惊讶,兕子便默默垂下眼帘,遮掩去眸中散落的想念,恐更加触痛了父亲的心怀:“兕子也想母后,可是,兕子不哭。”

    李世民心底抽的一痛,小女儿懂事的一句,竟胜过了众人千言万语的规劝,他缓缓抚摸着女儿的秀发,眼里尽是怜惜:“嗯,兕子最乖了,明天叫上哥哥姐姐,一起游园好不好?”

    兕子点点头,靠在父亲肩头,恬适的微笑。

    晋阳公主,这一年多来,在李世民身边长大的孩子,几乎与他寸步不离,是多少嫔妃公主艳羡的人儿,公主虽是五岁的年纪,却一向最能体会天子的心,无怪李世民如此疼爱,也真真是可人疼的孩子。

    抱着兕子一路走回太极殿,迎上来的是杨若眉,这一年来,陪他最多,解他心事的女人,若眉好就好在十分知体,更从不多语,难得兕子与雉奴又是喜欢,很多事,他一个男人并做不来,还要有个人帮衬。

    李世民放下女儿,向若眉问道:“雉奴呢?怎么也不见个人?”

    杨若眉搂过兕子,边兕子拭去脸上汗珠,边恭敬答:“雉奴找太子读书去了,近来常去呢,往日陛下都是晚归的,今天却早,才不见他。”

    兕子仰着头问:“姨娘,明天父皇叫哥哥姐姐一起游园,您也来吗?”

    杨若眉微一迟疑,笑道:“姨娘不去了,姨娘去御膳房给兕子做最爱吃的点心。”

    “那兕子要吃蜜碗。”女孩天真的声音,却如冰冷凉剑穿透心房,李世民俊眉纠结,转身对向殿外刺眼阳光,女儿,你可知这天下最会做这蜜碗之人,已不能做给你吃。

    杨若眉自有所觉,幽幽望着帝王高大苍凉的背影,自贞观十年的那天起,这个背影便徒令人内心悲怆,尤其是在这木槿凋落的季节里,便更显得凄凉。

    一个字、一个眼神,许便会牵动了旧日的心肠。

    “一起去吧。”许久,李世民缓缓开口,却并没有转过身来,仍旧望着迷蒙天际漂浮的流云。

    杨若眉默默低身:“是。”

    兕子始终拉着杨若眉软丝的裙摆,望着两人不说话,乌溜溜的大眼睛,便似这偌大宫殿唯一的光明……

第 31 卷 惊鸿水起回眸处2

    六月,和风细细,吹在人脸上分外舒适,今日游园,天子坚俊的脸上仍旧一派冷肃,杨若眉随在身旁,只淡淡的微笑。

    这日,倒是个晴好的日子,满园飘飞的木槿花香郁浓浓,圣柳、珠兰、广玉兰亦是争妍竞秀。

    大一点的孩子折花扑蝶,男孩儿比试稚嫩拳脚,再大一些的如承乾青雀,俱都没有来。

    杨若眉见李世民坐在亭阁中眼神微怅,才突地恍悟,这里,便是皇后即兴作诗的那处亭阁,如今物是人非,怎不令人感慨?

    她知道,此时的他并不需人安慰,只是默默的走开,拿一只精绣小球,拉着还太小的兕子到一边去,留给李世民独自怅思的亭阁……

    “姨娘,扔给我啊,我能接住。”兕子童稚的声音极是悦耳,杨若眉笑笑,好在今日穿得轻便,还能与她玩在一起。

    故意向兕子怀里轻轻扔去,兕子用力抱住,还是托了手,绣球滚落在地,杨若眉刚要帮她拾起,便听身后李世民的声音悠慢响起:“若眉。”

    杨若眉转首而望,再望兕子一眼,只见她低头捡球,便笑着说:“兕子,抱了球过去父皇那里啊。”

    说完,转身而去,晋阳公主没有答话,手上一滑,球又向草坡下滚去,于是起身追去,她不过五岁年纪,又是好玩,只觉这下坡跑的感觉非比寻常。脸上竟绽出了笑颜。

    跑得太快,一时刹不住脚步,向前倒去,双膝跪在了地上,只觉有一阵疼痛钻入膝盖,抬眼,只见球也已然慢慢停了下来,停在一双白锦珍蝶花绣鞋边,粉白色裙袂随风微微浮动。

    “是你的吗?”那女子声音有若天际飘来的浮云,轻而意韵悠长。兕子抬眸,只见粉白衣女子拾起球,拍拍球上的尘土,举首向她走来:“快起来,你摔疼了吧?”

    小女孩动致的眼神,倏的怔住,女子清淡微笑的眉眼,如流云飘渺,温柔的声音,似水流情,不就是那每夜每夜在梦中盘绕的影子,梦里,她对自己说:“兕子乖,要听父皇的话,不要让父皇伤心……”

    迷惘的望着眼前女子,女孩眼里波光倏然凝成晶莹泪光:“母后……”

第 31 卷 惊鸿水起回眸处3

    含糊不清的两个字,令女子微微蹙眉,兕子晶亮的眸子定凝的望着她,她低身为兕子拂去衣上尘土,柔声道:“疼吗?”

    兕子眼里瞬间滴下泪来,好似一串明耀的珍珠,在夏日阳光中,分外清亮:“母后,呜,母后……”

    女子轻轻摇头,眉间亦有慌乱:“别哭啊,来,给你球,你……”

    待要细问,却见杨若眉匆急的向这边走来,声音急切:“兕子,兕子。”

    兕子回身,更哇的一声哭出了声音,杨若眉急忙跑上来,抱住兕子:“怎么了?摔了吗?”

    杨若眉望见兕子身上尘土,轻轻为她拍去,兕子却摇摇头,再转回身,却并不见了适才温柔的粉白衣女子。

    “母后……姨娘,兕子看见母后了,母后回来了。”兕子大哭着拉住杨若眉衣裙,杨若眉心中一痛,向兕子望着的方向望过去,偶尔飘落的木槿花如女孩纷落的眼泪,落得人心中凄凉:“兕子乖,姨娘抱,好不好?”

    兕子摇着头,小身子不断挣扎:“不,兕子要母后,母后走了,不要兕子了,呜呜……兕子要母后抱……”

    哭泣的声音,惊了御花园远处的目光,李世民飞奔一样的跑过来,低身拉过小女儿,轻轻拍着:“兕子怎么了?有谁敢欺负了兕子?”

    兕子眼泪湿了衣袖,声音已然哽咽而断续:“父……父皇……呜呜……母后……母后不要兕子了,呜呜……兕子……兕子都乖,呜呜……”

    女孩哭泣的模样,看得人莫名心碎,李世民幽俊深眸倏然暗淡,仿被乌云遮去了晴日,流过的唯有破碎的浮云:“兕子乖,父皇抱好不好?兕子不是说了,不哭的!是不是?”

    温柔的口吻自沉冷的唇齿说出,怎么都听得人心寒,杨若眉望着这对悲伤同剧的父女,亦要滴下泪来:“兕子说,她……看到了母后。”

    兕子已然泣不成声,只拼命的点头,李世民心疼的拥过女儿,安抚她倏然决堤的悲伤,却不知要如何安慰向来懂事的女儿。

    毕竟是小孩子,也许是某个场景触及了她遥远的回忆,自己尚且触景伤情,更何况是这样小的一个孩子?

    李世民隐忍的敛眸,声音有些微颤抖:“来,父皇抱兕子回去。”

    抱起兕子,兕子却仍抽泣的望着那个方向,嘴里含糊不清:“父皇,兕子没说谎,没……”

    李世民修长手指紧紧扣住女儿小肩,脚步沉重,却任女儿如何哭闹,亦再不发一言。

    杨若眉静静跟在身后,她知道,此刻,兕子的每一字,也许都在鞭打着他尚未痊愈的心!

    本应是欢愉的一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