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的女人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村的女人们-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多数农村婚姻,恋爱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情,一般的就是经人介绍结识了,双方对对方家庭、个人样貌人品还满意,就订立婚约。恋爱谈与不谈并不太被看重。39岁
  的立说:相亲,就订婚了。订下来以后,逢年过节他都带着礼去看看我,一回见个面,说几句话。过了一年多,他家托媒人来定日子,父母出面选了个好日
  子,就定(结婚)下来了。
  由于缺少婚前的恋爱,甚至接触都很少,男方请替身相亲的情况时有发生,41岁的胜就碰上了这种倒霉事,问到当初怎么选的对象,她气愤地说:别提了!想起来就生气。相亲的时候,俺娘让俺进去看看,看上眼就说行,看不上就说不行。俺一进门,一屋子人,看见坐到中间的小伙子,长得黑,但是挺精神,也不丑。当时俺就说行。过了俩月就结婚,这俩月也没见面。结婚那天才知道俺看中的那个小伙子是跟着××(她丈夫的名去相亲的一个叔伯兄弟。可气死了!
  不少农村姑娘的择偶标准是婆家村子的生活水平,殷的婚姻就是这样的:相亲,介绍的。听说他们大队打的粮食多,觉得嫁到他这村里肯定不错。就同意订婚了。结婚前也见
  过两回,结婚日子是双方老人定的。
  择偶结婚的第二种模式是完全由父母决定,如果父亲去世就由哥哥决定,本人不参与意见,也就是俗称“包办婚姻”的那种传统择偶模式。后村调查发现,这样的婚姻也还不少。
  37岁的星的婚姻就是由哥哥决定的:
  相亲。那时候相亲,就是几个本家(同家族的长辈或哥哥们),到大集上去看顺眼的小伙子,看到后就尾随人家打听,哪个村的,姓什么叫什么,订婚了吗。如果合适,就去找合适的媒人,然后约见面,就算订婚了。订婚时,男家要带几只扒鸡(后村离德州很近,所以家家送礼都会送着名的德州扒鸡)、几斤水果糖给女家。当然还给附上见面礼,也就是城市人讲的彩礼钱。相亲后有一年多,就结婚了。是俺两个哥哥和男家商量着定的。 。。

相亲和恋爱(3)
在许多农村妇女的婚姻中,对方是个什么人、自己跟他能不能有感情之类的事情的重要性,与婚礼、结婚的日子相比并不更加重要。39岁的军在回答关于择偶的问题时,不知不觉讲的是结婚的日子,所谓谈恋爱也不过一年间见两三回面而已:
  媒人介绍,相亲。谈了一年,见过两三回面。最后是双方老人和媒人决定的,他们有经验,会选好日子。
  平的婚姻也是这样的,她特意讲了村里人腊月结婚的习惯:
  相亲。从相亲到结婚一年多。婚期是双方老人决定的。农村一般都是腊月结婚。俺娘家村那年8个出嫁的、11个娶媳妇的,除了一个小伙子是正月外,其他的都是腊月办事。
  调查中发现,农村婚礼多在腊月举行。关于农村人何以喜欢在腊月结婚,后村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一是腊月天冷,酒席食物易保存;二是腊月要过年了,农活少,在外上学、工作的也都回来了,亲友齐全,不必因婚礼耽误众人的事;三是因为男家过年请“神”时,已过世的祖先见家里多了一口人,会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又一个儿孙“长大成人”了。
  家里只有女孩没有男孩的 48岁的守,在择偶时首先考虑的是给父母养老,她的婚姻完全是由双方父母决定的:俺娘一辈子没有小子,生了俩闺女。考虑将来养老,就想把俺姊妹俩说到当村里。俺家的条件谁都知道,媒人就找了村里最穷的小伙子,说了说,双方老人就同意了。他爹娘在同一个月里先后病死,临死前给他留下话,说快点把媳妇娶了。打发完老人,俺俩就结婚了。
  45岁的来的婚姻也是由父母决定的:高中毕业时,媒人给我介绍了他。他爸爸死得早,他那时候当兵,长得挺精神的。订婚后,他复员回来,就结婚了。最后确定是父母定的。
  秀的婚姻也是父母决定的,根本没有谈恋爱,两人婚前独处的时间还不到一天:相亲。一年后结婚。两人单独相处的时间一天都不到。双方父母决定的。俺们那时候不兴谈恋爱,现在可以谈了。
  50岁的明的概括简单明了:媒人介绍。见过几回面。一年半结婚。双方老人决定的。
  俊的回答使人了解媒人介绍和相亲是结识和选择结婚对象最普遍的做法,她说:相亲。那时候谁认得谁啊?当然是媒人介绍的。一年多结婚。父母决定的。
  松的看法更加激烈,根本反对自由恋爱。她说:当然是相亲。自己搞对象让人笑话。从相亲到结婚一年多。婚期是双方老人决定的。
  森家的媳妇是典型的包办婚姻,甚至可以算作买卖婚姻,因为她父亲把她送到这家来,当场拿走了森家的 3000块钱。对于森家来说,他们遭遇了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最坏的结果:
  人财两空。钱被亲家拿走了,媳妇却跑了:她家里把她送来的。过了三天就结婚了。双方家长决定的。村民买媳妇并不是非常罕见的行为,被视为经济或个人条件不好因此为儿子娶不上媳妇的家庭寻常的选择。民的儿子现年 23岁,在当地说不上媳妇,花钱买了个四川媳妇,刚结婚时间不长。
  村里另一位来自外地的媳妇坤的情况比较复杂,介于拐买和婚姻流动之间。关于她是怎么来这村的,她说得比较零散。她的老家在云南大山里,14岁时去山外买东西,遇到一个远房亲戚,带她到了一个小镇上,给她换了身衣服,剪短了头发,抹红了嘴唇,带着她去坐汽车。在她去汽车站的路上,看到了自己村的人,但是她不敢招呼,怕亲戚会打骂她。只是一步三回头地希望那个人先和她说话。因为化了妆,那人没有认出她来。她上了汽车,倒车倒了三五回,又被带到一个地方小厂子干活,生产铅笔。过了两三年,那个亲戚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相亲和恋爱(4)
说带她回家,她跟他上了车,再一下车,就来到了后村。她来到后村时只有十*岁,嫁给这村的一个 30来岁的单身男人。该男子系由外村过继来的孩子,但养父母都去世,他成了孤儿,跟着本家的几个长辈混口饭吃。到调查时坤已经44岁,在后村生活了
  20多年,口音中还带着浓烈的南方方言味。她所属民族不详,自称在娘家时名字叫“吉柳茉莉尾”(音译)。身材很矮,眼睛瞳仁比当地人明显要黄,暗暗有些蓝光,生的儿子、女儿,眼球颜色均比本地人要黄,皮肤也显得白。两年前丈夫已经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她成了寡妇。
  在后村发现几例换婚的事例。换婚都发生在最贫困的、为儿子娶不起媳妇的家庭中,其中当事人个人的意愿必须被牺牲掉,什么感情、恋爱就更是过于奢侈的妄想。45岁的
  树就遭遇了换婚。她回忆道:家里穷,俺哥哥二十大几说不上媳妇,俺娘发愁,拿俺换亲(两对兄妹联姻,互娶对方妹妹),俺结婚时不情愿,俺娘疼俺,搂住俺哭了好几黑下(晚
  上)。谈什么恋爱?他都快30了,人老实,家里成分高,哪能说上(媳妇)的?那时候,俺才19,俺娘就拿着俺给哥哥换媳妇。他妹妹上俺家去,俺往他家来。从说到娶,一个月。双方老人决定的,俺4个就干听着。他妹妹一开始也不愿意。谁愿意啊,一辈子的事。不愿意有啥办法?
  49岁的民的婚姻也是换婚,不是两家换婚,而是“三家转亲”:甲、乙、丙三家各有一子一女,为了给儿子娶上媳妇,就把甲家的女儿嫁到乙家,乙家的女儿嫁到丙家,丙家的女儿嫁到甲家。民的丈夫小学没上完,在村里王家同辈20多个兄弟中排行老大,脾气出奇的坏。
  民说:三家换亲,谈嘛(什么)恋爱啊,订下来选个好日子就结婚了。
  荣的婚姻是违背她个人意愿的,可是她慑于父亲的脾气不得不服从,她哭着说起她的婚姻:俺和父亲都在供销社上班,一个同事和俺父亲熟,同事家里有个儿子年龄和我差不多。这个同事就直接找到我父亲,(他们)两人(给他们)订的亲。订好后才告诉我一声。我知道那个同事的儿子比我矮一截,在村里种地,没工作,学历也比我低,长
  得又黑又瘦。我1米72,他才1米62。我不愿意,但我爹脾气大,我不敢闹,哭了几顿,也就认了。(被访者又哭)
  父母的权威使得女性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婚姻这种关系终生幸福的事情上都是如此,其他事情上就更不必说了。
  30岁的凤就是这样,所幸结局还差强人意:俺家种菜,我长得又好看,又能干活。刚17岁时,就有人给俺介绍对象,第一回见面前俺爸爸还给俺买了一双高跟鞋。结果见面时那个小子俺看不上眼,觉得他脑子有问题,傻不拉叽的,问他个话,连自己的名字他也得想半天才反应出来,俺一看就烦了,不同意。俺爸爸眼红人家的彩礼出得多,人家给出6千块钱,在当时是最高的。结果人家走后,爸爸扒下俺的新皮鞋,拿鞋劈头盖脸地把俺打一顿。俺娘也不劝架,还跑到街上埋怨,说这么大闺女让爹拿鞋打一顿,多么丢人啊。这事俺记一辈子。那以后有半年我跟俺爸爸不说话。就算一起下地干活,也不说话。到过完春节,又有人给提亲,彩礼出6666块钱,这回一相亲,俺连寻思也没寻思,连男的长得什么样都没看,低着头就答应了。要是不答应,俺爸爸会把俺打死。后来过麦秋(麦收),男的又上俺家去送礼,俺这才看他第一眼,感觉还行。八月十五又见一面,到腊月就领结婚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相亲和恋爱(5)
结婚了。
  51岁的寡妇义忿忿地说:相亲,媒人和双方老人订的。俺能干吗,听着吧。
  37岁的爱认为谈恋爱不是老实人做得来的:媒人介绍的。俺这么老实的人,哪会搞对象啊。介绍见面时订婚,过年就结婚了。男家决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