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场人士: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后也特召其为官。到建初年间,他还担任了尚书一职。汉章帝非常敬重他,他因病告归后,章帝东巡专门到他家赐他终身享受尚书俸僚,当时人称他为“白衣尚书”。
  孝不是一味地顺从,孝是建立在走正途的前提上的。哥哥一意孤行,郑均非但没有效法,反而常常良言相劝,最后以自己的行动来打动哥哥,使其醒悟。这种孝心孝行已经完全超越了自我,起到了引导亲人道德取向的作用。让一个人迷途知返本身的可执行性难度就很大,何况是自己的至亲,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和顾忌也就更多。故事虽然寥寥数语,但是其内涵的无限性是不可用言语尽表的。
  魏征谏诤唐太宗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诤谏之臣。他们君臣一个是善于纳谏,一个是勇于进谏,君臣相得益彰,在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626年,唐太宗因征兵较难,为扩大兵源,决定征召十六岁以上的健壮男子。魏征便屡次进谏,认为这是“失信于民”,他几次抗旨拒绝签署命令。太宗质问魏征为何说他“失信于民”,魏征对说:“您即位时下诏宣布,全部免征原来拖欠国家的财赋,但是有关部门还继续催交;您出敕命令,已经服役、已经交纳租调的,从明年开始免除,现在不仅不免除,又要征兵,这不是失信于民是什么?”唐太宗同意了不征不到年龄的兵,说:“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从,国家是治理不好的。”
  贞观初年,汉州刺史庞相寿贪污被告发,受到追赃撤职处分。他是唐太宗做秦王时的老部下,请求太宗原谅他。太宗认为他贪污是因穷,便赐他一百匹绢,叫他以后不要再贪污,仍让他继续当刺史。魏征知道了上书反对,指出太宗枉法徇私的错误,并说:“你过去为秦王时部下很多,他们贪污都得到原谅,那影响不就坏了。”太宗不得不对庞相寿进行惩罚。
  唐太宗自己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正是因为太宗严于律己,不放纵自己,敢于纳谏,最后才迎来了初唐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也使得自己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圣贤明君之一。
   。 想看书来

孝可感天动地—感应章第十六(1)
经文释译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①;事母孝,故事地察②;长幼顺,故上下治③。天地明察,神明彰④矣。”
  【注释】
  ①事天明:天子祭天,能够知道上天庇护万物的道理。
  ②事地察:天子祭地,能够察明大地生长万物的道理。
  ③治:整饬,有条不紊。④神明彰:彰显神明的意思。是说神明感其至诚,而降福佑,显现功能。彰,彰明,显现。神明显现功能,指阴阳调,风雨时,人无疾疠,天下安宁。
  【译文】
  孔子说:“上古的圣明之君,父天母地。所以,对于天地父母,是要同样地看待。如事父孝,那就是效法太阳的光明。事母孝,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推孝为悌,宗族长幼,都顺于礼,故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员和广大老百姓,都会被感化而能自治。人君如能效法天明,那天时自顺,效法地察,那地道自审,这样一来,神明自然就会彰显护佑了。”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①;必有先也,言有兄也②。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③也。宗庙致敬,鬼神著④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⑤于四海,无所不通。
  【注释】
  ①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所以,虽然是贵为天子,但一定有比他更尊贵的人,那就是父亲。
  ②必有先也,言有兄也:一定有比他先出生的一个人,那就是兄长。
  ③辱先:辱没祖先的名誉。辱,羞辱,侮辱。先,祖先。
  ④鬼神著:祖先的神灵显现,前来享受子孙诚挚的祭祀。著,显现。⑤光:照耀,这里名词作动词用。
  【译文】
  所以说天子的地位,算最崇高的了。但是还有比他更高的,那就是父亲。天子是全民的领袖,谁能先于他呢?但是还有比他更先的,那就是兄长。照这样的关系看来,天子不但不能自以为尊,还要尊他的父。不但不自以为先,还要先其兄。因为伯、叔、兄、弟,都是祖先的后代,必能推其爱敬之心,以礼对待。并追及其祖先,设立宗庙祭祀,表达其爱敬之诚,这是孝的推广,不忘亲族之意,对于祖先,也算尽其爱敬之诚。但是自身的行为,稍有差错,就要辱及祖先。所以修持其本身之道德,谨慎其做事之行为,而不敢有一丝怠忽之处,恐怕万一有了差错,就会遗留祖宗亲族之羞。至于本身道德无缺,人格高尚,到了宗庙致敬祖先,那祖先就会高兴地来享用,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那鬼神之德,于是乎显著多多。圣明之君,以孝感通神明,什么能大过他呢?由以上的道理看来,孝悌之道,如果做到了至极的程度,就可以与天地鬼神相通,天人合一,互为感应。德教自然光显于四境之外,远近幽明,无所不通。照这样的方法治理天下,自然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了。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①。”
  【注释】①无思不服:没有人不服从。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译文】《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说:“天下虽大,四海虽广,但是人的心理是一样的。所以文王的教化,广泽四海,只要受到文王教化的臣民,地域不分东西南北,没有思虑而不心悦诚服的,这样可以证明盛德感化之深无所不通的意思。”
  解读运用
  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经言札记】
  长孝都顺于礼节,就能够得到神明的庇护。长幼有别,是中国人比较重视的一方面,兄友弟恭也是儒家文化提倡、重视的。 。。

孝可感天动地—感应章第十六(2)
【故事演绎】
  随鹿得人参
  阮孝绪,字士宗,南朝梁陈留尉氏(今河南省)人,目录学家。长年隐居,不去做官,写成目录学著作《七录》。他从小时候起,就非常喜欢学习,熟读并精通《五经》。
  阮孝绪小时候曾经过继给他的堂伯父做儿子,照理来说,他可以得到伯父遗留下来的百万家产,可是他把继承来的这些家产全部给了伯父的姐姐。
  他还十分孝顺。有一次,他在钟山听人讲经说法,母亲王氏在家里,忽然生了病,兄弟们就要去把他叫回来。他母亲说:“不必去叫他,孝绪有孝心,心里会有感应的,他一定会自己回来!”果不然,阮孝绪觉得心惊肉跳,想到可能是母亲有病,果真不久就回到了家里。邻居和村里的人都觉得非常奇异。医生说,他母亲的病必须用一味新鲜人参。阮孝绪听老一辈人说,钟山上出产这种人参。于是,他就亲自到山里去寻找,可踏遍了幽僻和危险的地方,都没有找到人参。
  数天后,他忽然发现了一只鹿,他就跟着走那只鹿。不久那只鹿不见了,前面则出现了母亲需要的新鲜人参。他母亲的病,用了人参后不久,也就痊愈了。
  所谓“母子连心”,如果你真的牵挂一个人,冥冥之中就会有一种力量将两人连在一起。这种奇妙的心理现象是无法解释的。然而那种无形的力量有时却可以感动天地,产生奇迹,这就是孝产生的威力!
  神泉洗目
  杨朝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人,是一位生性至孝的大孝子。他的母亲牛氏得了重病,很难医治。杨没有任何办法只得向老天祈求保佑,他每天焚香膜拜,祈求母亲的病能够早日康复。可能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母亲的病竟然真的奇迹般地好了。可是,好景不长,母亲又双目失明,行动十分痛苦。杨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遍寻神医,可是于事无补。一次,他不经意间听说只有太白山的神泉水能治眼疾,就二话不说地启程去往太白山。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太白山,找到了神泉,并取回神泉水。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擦洗双眼,从不间断。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母亲的视力恢复正常了。后来母亲去世了,那时家乡正天降大雨,许多地方都被淹没了,可是唯独杨
  母亲的墓地前后数里范围内只有乌云笼罩却不降雨。人们对此感到很惊奇,认为这是杨用孝心打动了天地,他用孝心守护着母亲。虽然故事带有某种虚构的神话色彩,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孝心是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治愈父母的疾病。我们无需感动上天,只要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用自己真诚的心去无私地孝敬父母就足够了。
  雪天得瓜
  王荐,元代福建福宁人。他的父亲体弱多病,而且病得严重,王荐每天晚上都向上天祈祷,期望父亲早点好起来,并且许愿,宁愿减少自己的寿命,以延续父亲的生命。
  父亲在病入膏肓时突然醒过来,告诉朋友说:“在我生命最危险的时候,来了一位穿着黄衣服、手拿红帕于的神仙,告诉我:‘你的儿子非常孝顺,所以上天赐你再活十二年。’”此后,父亲的身体恢复了健康。十二年后,父亲果然就去世了。
  后来,王荐的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口干舌燥,非常想吃西瓜。当时正值严冬,大雪纷飞,根本没有瓜可吃。王荐想办法,求助乡亲也是毫无结果。他便一人来到深山野岭,在树下避雪的时候,想到母亲吃不到瓜病就不能好,心里非常难受,就仰天长叹,痛哭不已。忽然,他看到对面的岩石之间冒出了几根青色的枝蔓,上面结着两个西瓜。他非常高兴地拿回家供母亲食用。母亲吃后,病很快好了。 。 想看书来

孝可感天动地—感应章第十六(3)
对于我们来说,感动天地是只有在故事里才会出现的美好幻想,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