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简单放弃管理或是驱逐出门,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是要从组织和自身找原因,发现症结,加以改正提高。
我们先来看全真派的组织威信。
组织威信是通过组织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以及他所带领的组织的种种作为累积形成的。
根据前述,可以认定全真派在江湖上的组织威信是很高的。但少不更事的杨过却并不知道这一点。
这个责任是在郭靖身上的。他只是告诉杨过,要送他到全真派学艺,却没有将全真派的渊源、现状等情况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如果郭靖告诉他,开创全真派的是天下第一的王重阳,如果能够将全真派的武功学好,完全有可能登上天下第一的宝座。那么,在杨过幼小的心灵里,一定会生出对未来的许多憧憬,一定会对全真派无限向往。这样就可以树立全真派在杨过心中的崇高的组织威信。
但木讷沉默的郭靖却没有说明这一点。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当郭靖带着杨过来到全真派时,恰好遭逢了全真派的一场大难。
霍都王子和达尔巴喇嘛率众前来准备围攻全真派。全真派上下全神戒备,主持大局的赵志敬误将郭靖当成了来犯之敌,极力阻拦。
郭靖解释不清,只好出手闯关。
郭靖连夺全真派道士手中之剑,杨过心中对郭靖的武功佩服得五体投地,口边滚来滚去地只想说一句话:“郭伯伯,我不跟臭道士学武艺,我要跟你学。”但想起桃花岛上诸般情事,终于将那句话咽在肚里。
赵志敬看看拦不住郭靖,只好祭出全真派的看家本领……天罡北斗阵。天罡北斗阵是全真教中的极上乘功夫,练到炉火纯青之时,七名高手合使,无敌于天下。
全真派为什么管不了杨过?(2)
但偏巧遇到了郭靖。郭靖深知这阵法的秘奥,只消占到了北极星位,便能以主驱奴,制得北斗阵缚手缚脚,无法施展。郭靖轻松击破由七人组成的天罡北斗阵以及由十四个北斗阵组成的北斗大阵。
当然,换了另外一个人,即便武功和郭靖差不多,要破解北斗阵就没这么容易了。
郭靖固然是大展神威,却给杨过留下了这帮道士稀松平常、不堪一击的负面形象。眼见为实,这个时候,即便是郭靖向他解释王重阳的神威无敌以及全真派武功天下一流,也没有什么作用了。
至此,全真派的组织威信在杨过心中已经是一塌糊涂、一文不值了。
再来看领导威信。
丘处机等人被霍都带来的一班妖邪逼得手忙脚乱,全赖郭靖救援,才将他们驱逐。丘处机指定的赵志敬更是郭靖的手下败将。杨过年纪虽小,却是见过大世面的人。郭靖、黄蓉和他朝夕相处,自是不用提了。他还拜了欧阳锋为义父。这几个人的武功都是超一流的,都在丘处机之上。所以,杨过连丘处机都不太服气,更何况赵志敬呢?
郭靖和丘处机在这里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没有说明丘处机曾经是杨过之父杨康的授业恩师。这或许是出于丘处机未能将杨康培育成才的愧疚之心。但从常理推断,如果杨过得知了这一层因缘,出于对从未见面的父亲的一种感情,也会对丘处机多加尊重。
丘处机为了挽回对杨康疏于管教之失,对杨过矫枉过正,把他叫过来,疾言厉色地训诲一顿,嘱他刻苦耐劳,事事听师父教训,不可有丝毫怠忽。
领导者的威信不是靠呵斥怒骂培育出来的。丘处机的做法适得其反,反而激起了杨过的逆反心理。
而赵志敬虽然是第三代中的第一高手,业务技能出众,本身的领导素质却并不高。他几乎照搬了丘处机的做法,对杨过横眉冷对,肆意指责。两人一见面就起了激烈冲突,赵志敬的领导威信顿时荡然无存。
就在杨过拜师的这一天,全真派的组织威信以及丘处机、赵志敬的领导威信都给杨过留下了极为不堪的负面印象。而当他们越是为了挽回领导威信而色厉辞疾时,效果反而越是走向了反面。
所以,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杨过不好管理,而是全真教在管理上没有储备足够的组织威信和领导威信。
理想的状况当然是组织和领导都具备相当的威信。但在现实中,往往是如下的两种情况:
有的组织具备了较好的组织威信,组织在同行业中的地位较高,但是其领导者的威信不高;也有的组织本身比较一般,没有太高的组织威信,但其领导者的威信很高。
在这两种情况中,员工或被组织威信折服,或为领导威信倾倒,都有可能比较服从管理。但如果遇到像全真教这样两者都不好的情况,是不能完全把板子打在员工的屁股上的。
当遇到不服管教的员工,不要一味怪罪于员工的素质或认识有问题,不妨先检验一下组织的威信和领导者的威信。
而威信实则是一种“危信”。也就是说,无论是组织威信还是领导者威信,大都是在危机之际建立的。全真教和全真七子、赵志敬都没有利用敌人大举来袭的组织危机建立“危信”(威信),也就不能怪杨过对他们不服了。
“比武招亲”能招到如意郎君吗?(1)
在《射雕英雄传》里穆易(杨铁心)为了给义女穆念慈找个好归宿,采用了“比武招亲”的方式来遴选佳婿。
就“比武招亲”的实质而言,也是一种通过面试来寻找理想人选的招聘活动。
我们先来看看穆易为这场招聘定下的三个筛选条件。
1武功高强,能够胜过穆念慈一拳一脚;
2年龄在三十岁以下;
3尚未娶亲。
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确保应征者的技能水平。第二年是确保年龄相当,不至于和穆念慈差得太远。第三个则是为了防止已经成亲者前来搅局。
穆易自以为设定了这三个条件,又有自己这个老江湖在现场主持,应该能够顺利帮助女儿找到如意郎君。
但事情的发展和穆易的预想大相径庭。
首先是搅局者的不断出现。
试举一例。
东边进来一个肥胖的老者,满脸浓髯,胡子大半斑白,年纪少说也有五十来岁。西边来了个光头和尚。两个人都是来参加“比武招亲”的。那胖子只认准了“自己尚未娶妻”一条,却不顾自己早已超过了三十岁。而和尚的理由也很充分:“只要得了这样美貌的妻子,我和尚马上还俗。”
两个人纠缠不清,打打闹闹,武功却是很不入流。穆易仗着自己的武功,才把这两人清出场外。
书中只描写了这一个例子。但穆易和穆念慈“自南至北,经历七路”,遭遇的必不在少数。
而当杨康出现的时候,穆易却想打退堂鼓了。
原来,穆易见他人品秀雅,丰神隽朗,心想:“这人若是个寻常人家的少年,倒也和我孩儿相配。但他是富贵公子,此处是金人的京师,他父兄就算不在朝中做官,也必是有财有势之人。我孩儿若是胜过了他,难免另有后患;要是被他得胜,我又怎能跟这等人家结亲?”便道:“小人父女是山野草莽之人,不敢与公子爷过招。咱们就此别过。”
但是,穆易的限制条件明显不能将杨康拒之门外,只好任由杨康下场比武。
杨康胜出之后,穆念慈一颗芳心就此系在他身上。但杨康不过是一时兴起,拿穆氏父女找个乐子罢了。他的目的只是“比武”,根本就没想“招亲”。他的一名亲随大出讥讽之言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公子爷是甚么人?会跟你这种走江湖卖解的低三下四之人攀亲?你做你的清秋白日梦去罢!”
穆易一手主导的“比武招亲”只能黯然收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比武招亲”是非常失败的一场招聘。而后来,穆念慈和杨康虽结成孽缘,但杨康对她始乱终弃,最终酿成了穆念慈一生的情感悲剧。从这个角度来看,“比武招亲”更是巨大的失败。
穆易为什么会失败呢?他到底错在了哪里呢?
我们不妨把穆易的“比武招亲”模式和西夏银川公主的“酒罢三语”模式做一个对比。
乍看起来,这两种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而银川公主预设的筛选条件甚至比穆易的更为宽泛。除了对应征者的技能水平和婚姻状态有所要求外(这两点基本等同于穆易提出的第一条和第三条),银川公主并未对应征者的年龄进行约束。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银川公主如愿以偿找到了虚竹,比翼双飞,而穆念慈却以悲剧收场。
仔细比对这两场面试,可以发现,穆易在面试的整个流程控制上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筛选控制不当。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比武招亲”能招到如意郎君吗?(2)
银川公主之所以把筛选条件放得如此宽泛,是因为她早已确定了唯一的目标,为了不让唯一的人选漏网,必须要放低门槛,广开招聘之门。但穆念慈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人选。穆易是指望通过面试现场来决定入选者的。所以,银川公主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放松筛选的,而穆易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模糊前提下放松筛选的。
对银川公主来说,即便应征者鱼龙混杂,也可以后面的过程控制中轻松排除。而穆易要做到这一点就相当不易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银川公主早已在黑暗中和虚竹两情相悦,只要是虚竹到场,不需考虑任何其他的条件即可入选。穆易则必须要考虑到道德风险的问题。比如杨康虽然满足所有的条件,但他这个人品行不佳,实在不是合适人选。
但穆易显然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方面,没有把杨康排除在外,最后酿成了很多个人的悲剧。
组织招聘也是一样的,只注重个人技能是不行的,还必须事先考察品德因素。如果放弃筛选,把一个道德低下、品行恶劣的人招进组织,必将给组织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且,这个人能力越强,危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