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运-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690年(唐开国第七十二年之际),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即皇帝位。
  公元705年(唐开国八十七年之际),武则天去世。曾被废掉的中宗重又登上历史舞台。韦后、安乐公主积蓄力量准备取中宗而代之。
  公元710年(唐开国九十二年之际),中宗死,睿宗登上皇帝位,太平公主和玄宗相互争斗。
  公元713年(唐开国第九十五年之际),唐玄宗正式坐稳了皇帝位,此时距他的爷爷高宗去世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有整整二十二年是武则天的时代。
  从公元713年玄宗开元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时间跨越了四十二个年头,这四十二年是属于唐玄宗的世纪,而这个世纪的顶峰则发生在公元743年,即唐开国第一百二十五年之际。
  这一年的三月二十七日,唐玄宗在长安城东望春楼畔的广运潭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水上盛会(相当于今天的商品博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和特产装满了上百艘船。其中江苏扬州的锦、铜镜、铜器、海味;镇江的京口绫衫缎;常州的官端绫绣;浙江绍兴的吴绫、绛纱;广东广州的珍珠、象牙、沉香;江西南昌的名瓷、酒器、茶釜;安徽宣城的空青石、纸、笔、黄连;苏州的方文绫等地产特产格外引人注目。
  长安居民拥到广运潭畔,来观看这次盛会,观者如山,船队连绵数里。第一船上站立着陕县县尉,他唱着由他作词的十余首歌曲,由身着盛装的一百多名美女应和。玄宗和大臣也在望春楼上置宴作乐。这不只是一次检阅各地丰盛产品的物资博览会,而更象一次君民同乐的大聚会。此时的玄宗踌躇满志,和臣民一起为开元以来经济发展、国泰民安、身临盛世而感到兴奋。全然没想到,十二年后自己却不得不从此地仓惶出逃。
  玄宗执政三十多年来是唐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时间长度甚至超过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德宗时期的礼部官员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道:
  “开元、天宝之中,上承高祖、太宗之余烈,下继四圣(指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治平之化,贤人在朝,良将在边,家给户足,四夷来同,海内晏然。”
  太平盛世,唐王朝君臣尤其是玄宗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危机即将来临。
  7
  一个皇帝,只凭一个宠妃的哭诉便要更换太子,这个皇帝要么是老糊涂了,要么是太独断了。
  现在看来,唐王朝的危机至少从公元736年就开始了,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宰相张九龄的下台。
  张九龄下台的直接原因缘于太子的废立问题。
  公元735年前后,玄宗宠妃武惠妃所生儿子寿王瑁已长大成人,“宠冠诸子”,太子逐渐边缘化。善于见风使舵的李林甫觉得这是个提高自己权势的好机会,便通过宦官告诉武惠妃,表示自己愿尽力保护寿王。这样,便激起了武惠妃要把自己儿子推上太子地位的强烈欲望。而太子瑛以及鄂王瑶、光王琚也都以母亲失宠而经常聚到一起发牢骚,武惠妃的女婿把他们的活动情况告诉了武惠妃,武惠妃抓到把柄后,向玄宗哭诉:“太子阴结党羽,将害妾母子。”玄宗听后大怒,与宰相商量要废太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盛唐气象(8)
请读者注意玄宗此时的表现。一个皇帝,只凭妃子的一次哭诉便要废立太子,要么是老糊涂了,要么是太独断了。而宰相的反应也颇耐人寻味。
  张九龄反对废掉太子,而另一名宰相李林甫表面上不吭声,私底下却对宦官说:“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武惠妃也在宰相间活动,秘密派人对张九龄说:“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但却遭到了张九龄的拒绝。
  其实,相同的情节,甚至相同的话在玄宗的爷爷高宗时就曾发生过。
  想当初,高宗为了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曾偕武则天到宰相长孙无忌家求情,却遭到长孙无忌的拒绝。高宗无奈,只得寻求另外一些宰相的支持。当兼有功臣、武将和一般地主三重身份的宰相李勣进见时,高宗问他,我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反对,这件事难道就这样了结吗?李勣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和李林甫的回答几乎一字不差)。最终,受长孙无忌支持的褚遂良被贬,王皇后、萧淑妃同时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则被立为皇后。
  张九龄虽然没象褚遂良那样被贬,但过了没多久就下台了。随着张九龄的下台,宰相制度遭到了彻底破坏。
  武惠妃可能是唐朝最倒霉的妃子,可怜她当初处心积虑想把儿子寿王瑁扶上皇位,结果儿子皇位不但没捞着,媳妇杨贵妃还被唐玄宗给霸占了。
  唐王朝危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太子的随意废立。
  唐高祖李渊以李建成为太子,是遵循了立嫡以长的原则,但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起,这个原则就经常遭到破坏。或以功,或以宠,或以母,无一定之规,玄宗本人就是以诛韦后之功被立为太子的。开元时期政治安定,按理应该先立嫡长的。但玄宗的皇后王氏无子,长子琮因打猎时面部破相而没被立为太子。被立为太子的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子,开元三年被立为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本是伎人,善歌舞,是玄宗为潞州别驾(相当于今天山西长治军分区司令)时所纳,颇得玄宗宠幸。李瑛虽是二子,有长不能立而立其次的意思;但主要还是以母宠而得立。
  公元736年四月,距张九龄下台还不到半年,太子瑛终于被废,鄂王瑶、光王琚也同时被废,三人并赐死于长安城东驿。
  像太子瑛这样为维护自己的太子地位,而企图对受宠兄弟采取行动的事,在唐代不是第一次。想当初,唐太宗宠爱魏王泰,太子承乾为保全自己就曾谋杀魏王泰。太宗虽然也把承乾废为庶人,但他处理的原则,是要把他们保全下来。而玄宗一气之下,三人同时赐死。一日而杀三子,这在唐朝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位皇子死后,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寿王瑁因母亲武惠妃不久因病去世而失去了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更倒霉的事还在后面,武惠妃死后还不到四年,玄宗就把自己的儿媳妇寿王瑁的妃子杨玉环纳入宫中,据为己有。可怜武惠妃当初处心积虑想把儿子扶上皇位,结果儿子不但皇位没捞着,儿媳妇还被玄宗这个当初十分钟情于自己的男人夺了去。玄宗的无情无义可见一斑。
  实际上,无情无义的不只是唐玄宗。比较一下汉朝、唐朝、清朝三个曾出现过封建“盛世”的时代,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三个盛世皇帝都长寿,三个人都曾废太子。汉朝的汉武帝曾以“谋反罪”杀掉太子,清朝的康熙皇帝也以“居心叵测”为由两度废掉太子。其缘由不过是皇储已成年,而老皇帝又不愿退位罢了。三人如出一辙。 。 想看书来

第三章:盛唐气象(9)
而玄宗比其他二人更可恶的是,他把立储这样的国家大事完全看成个人的私事,且完全以母宠为前提。以此推断,假如杨贵妃有子成年,那么未来的太子很可能是贵妃的儿子。事实上,贵妃获宠后,贵妃的母亲和几个姐姐都被玄宗升了官,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还被玄宗提拔为宰相。
  想当初,中宗即位后想把老丈人提拔为宰相,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武则天还以此为由将中宗废掉。而现在玄宗的思路和中宗如出一辙,他把国家权力当成私有财产赠给了杨国忠兄妹,唐王朝岂有不败之理,而贵妃兄妹命断马嵬坡也就不是偶然。
  随意废立太子是玄宗后期犯的第二个致命错误(从这一点上,玄宗不及汉武帝和康熙)。
  唐玄宗希望唐王朝强盛,更希望自己长寿。他想永葆青春的秘方一是召见神仙道士企求长生不老之术;二是宠幸杨贵妃,采阴还阳。
  玄宗晚年的第三个错误是误入歧途,迷信鬼神(这个错误在汉武帝晚年也犯过)。
  公元738年,玄宗把第三子忠王立为太子,经过七、八年的岁月煎熬,太子终于羽翼丰满,但此时玄宗又不准备传位或让太子参与政事。于是玄宗和太子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公元747年,唐王朝的两名重臣韦坚和王忠嗣一个被赐死,一个被贬,这两人的共同特点是和太子关系亲密:韦坚是太子妃兄,王忠嗣是太子的幼时玩伴。这两人的罪名也差不多一样:韦坚当时担任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王忠嗣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二人一个被指控与外臣结谋,“欲共立太子”,一个被怀疑“欲拥兵以尊奉太子”,总之都犯下了“莫须有”的罪名。太子被迫与韦妃离婚,还不到四十,鬓发就已经斑白了。
  既然不想让太子接班,玄宗就必须保证自己身体健康,于是玄宗开始探讨使自己永葆青春的秘方。此时玄宗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频频召见各路道士,询问神仙方药之事,另一个措施是于公元740年即55岁时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纳入宫中。为了让杨玉环和自己有共同的爱好,玄宗还把杨玉环度为女道士,并取名号为太真。
  公元745年,玄宗终于闯过了六十岁大关。此时的他,不仅在位的时间超过了有唐以来任何一个皇帝,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也超过了有唐以来任何一个时期,且六十岁的寿命也让玄宗自我陶醉。此前唐高祖李渊活了七十岁,太宗五十二岁,高宗五十六岁,睿宗五十五岁,除高祖外,没有一个超过六十岁。鉴于此,玄宗踌躇满志,他不仅希望繁荣昌盛的局面能长期延续,更希望自己的生命能长期延续下去。他派人到嵩山炼药,又在宫中建坛。正月初六,玄宗亲自在黄素上书写了向上天祈福的文字,放在案桌上。突然黄素被风吹起,望着直上云霄的黄素,玄宗浮想联翩,似乎听到了空中有“圣寿延长”的声音。这本来是一种幻觉,而玄宗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