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运-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轼:(1037—1101)千古第一文人,但其生命中最光彩的时期是在仁宗、神宗朝
  张载:(1020—1077)北宋著名的学者,“关学”创始人。
  程颢:(1032—1085)与弟弟程颐一同创建了“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文彦博:(1006—1097)北宋“四朝*”,任将相50年,为北宋名臣。
  苏颂:(1020—1101)曾为官50多年,政绩卓著。同时又是一名科学家。他领导编撰的《图经本草》集历代药物学著作和中国药物普查之大成;他还复制了水运仪象台;绘制了《新仪象法要》这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赞“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除了上述人才外,代表宋朝书法最高水平的四大家“苏黄米蔡”大部分时间活跃在仁宗和神宗时代。宋词和山水画的代表作此时也开始成型。
  神宗以后,北宋无论政坛还是文坛,基本上都是暗淡无光,朝廷中除了党争外,更无进取之气象。这一时期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奸相蔡京、名妓李师师和江湖义士宋江。
  6
  如果说北宋王朝在历史上还有“可圈可点”之处的话,南宋的历史恐怕只能用“不堪回首”四个字来形容。
  和北宋一样,南宋也先后有九位皇帝登基。但真正算得上称帝的只有六位,而真正能行使皇帝职权的只有四位。
  高宗于公元1127年登基,1162年禅位,在位36年。

第四章:文官政府(14)
孝宗于公元1162年登基,1189年禅位,在位28年。
  光宗于公元1189年登基,1194年禅位,在位只有5年,而且这5年的大部分时光里由李皇后主政。光宗真正行使皇帝职权的时间屈指可数。
  宁宗于公元1194年登基,1224年去世,在位30年。
  理宗于公元1224年登基,1264年去世,在位40年。
  度宗于公元1264年登基,1274年去世,在位10年,在这10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里,度宗并没有真正的行使皇帝职权,而是将一切的政务委托给奸臣贾似道。
  度宗之后的恭帝、端宗、末帝三位皇帝在位的时间加起来不过5年,且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元军的追杀之中,甚至连正常的政府机构都没能完整的组建起来。随着1279年末帝跳海自杀,已风雨飘摇几十年的南宋政权宣告结束。从高宗南度登基到末帝跳海,南宋政权苟延残喘维持了152年。
  南宋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宗和孝宗朝(从公元1127年起至公元1189年止共62年)这一阶段的特点可用“偏安江东、壮志难酬”来形容。
  第二阶段为光宗、宁宗、理宗朝,从公元1189年起至公元1264年止,共75年。这一阶段的特点可用“庸碌无为、苟延残喘”来形容。
  第三阶段为度宗、恭帝、端宗、宋帝朝。从公元1264年起至公元1279年止,共15年。这一阶段的特点可用“风雨飘摇、国破家亡”来形容。
  公元1189年应该是南宋王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二月,孝宗皇帝禅位于太子赵惇,即宋光宗,南宋开始了它的第三个皇帝任期。在这一年是南宋开国第62年。
  在位二十多年的孝宗皇帝,继位之初心怀大志,很想在执政期间有一番作为,登位不久便励精图治、启用贤臣,采取措施力图重振帝国的雄风。孝宗刚一执政,便任用张竣等主战派将领,发动了一场对金的战争,即“隆兴北伐”。这次战争虽然并没有根本改变南宋对金的不利局面,但确实起到了抑制金人自南宋立国之初便取得的有利地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宋的政治地位。此后他在南宋内部屡有改革举措,希望能施展报负,只可惜由于北伐失败的打击,加之许多政令不能上通下达,致使每当孝宗打算有所进取时,都由于各种各样的阻力无法实施。太上皇高宗赵构还经常直接干预政事,左右大局,更使得孝宗的振兴举措无处施展。时间一久,孝宗逐渐开始对国家政事失去了信心,再也不象当初刚刚继位时那样锐意进取了。
  但无论如何,孝宗皇帝还算是南宋朝历代皇帝中最有作为的一个。高宗朝的农民起义和兵将叛乱以及檀杀大臣在孝宗朝都没有发生。而在孝宗以后,朝政开始混乱不堪。
  南宋有限的“美好时光”从光宗开始结束。光宗执政仅五年就在权臣发起的政变中被迫禅让。
  南宋朝政从光宗开始持续滑坡,直至灭亡。光宗执政虽然只有五年,却至关重要,他既开了南宋朝皇后干政的先例,又奠定了奸臣弄权的基础。光宗以后,宁宗、理宗、度宗,其朝政一直由奸臣执掌。
  光宗本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后宫干政。光宗的李皇后是一个典型的悍妇,她是一个悍嫉跋扈、喜欢弄权的女人,尤其是对政事感兴趣。光宗即位后,李皇后便让光宗大封她的族人,这让光宗非常狼狈,在朝臣中影响也极为恶劣;李后还出于嫉妒杀了光宗喜爱的黄贵妃,这件事对光宗的刺激也非常大,光宗执政期间很多事都由李后做主,而光宗本人的精神状态却时好时坏,这些状况让朝臣十分担心。

第四章:文官政府(15)
李后不仅干政,而且不孝,这也是导致光宗后来被迫禅位的主要原因。
  孝宗对高宗十分孝敬,但轮到他自己却十分悲惨。李后不但对孝宗及其皇后大不敬,在她的挑唆下,光宗和自己的生身父亲孝宗关系也日趋疏远。根据南宋的礼制,光宗每月要去看太上皇四次,但是光宗很少去拜见孝宗。孝宗不久卧病宫中,更加希望能再见光宗,光宗全无反应。后来太上皇病重,光宗也不去见他。公元1194年六月初九夜,太上皇孝宗在失望之余去世。直到此时,光宗仍然不为所动。这样孝宗的葬礼无人主持,金国派来的吊唁使者也无人接待。光宗的种种举动招致群臣的谴责,在以孝立国的宋朝,光宗的作为无疑使赵宋的统治遭遇了极大的危机。光宗事实上已经不能再处理朝政了。在这种情况下,参知政事赵汝愚、赵彦逾、韩侘胄等人在征得了太皇太后吴皇后首肯后,拥立嘉王赵扩为帝,这就是宋宁宗。事实上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光宗之后,皇权旁落。权臣、外戚相继登场,其情形和东汉末年十分相似。
  这场政变对南宋王朝所产生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使南宋皇权从此旁落,随后在这次事变中拥立宁宗即位的权臣赵汝愚和外戚韩侘胄之间出现党争,接着便是韩侘胄专权的“庆元党禁”。 赵汝愚和支持他的道学家集团都受到了株连,纷纷被贬官降职,流放异地。朝廷内部的斗争一时之间硝烟弥漫,使得本已衰弱的南宋更加混乱。
  公元1200年,权臣韩侘胄的政治靠山韩皇后去世后,宁宗皇帝决定立杨氏为皇后,韩表示不满,由此杨皇后和韩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由于杨皇后和兄弟杨次山在政治上都主张妥协、投降,所以很快就和朝中投降派的代表礼部待郎史弥远同流合污,共同策划对付韩侘胄。
  公元1205年,因“庆元党禁”招致人民怨愤的韩侘胄为了鼓舞士气并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在宁宗的支持下决定北伐,史称“开禧北伐”。但这场初战得胜的北伐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韩侘胄也被暗杀。此后军政大权归杨后、史弥远所操纵。主战派遭到清洗,投降派又一次得势。金军入侵的阴影还未逝去,“开禧北伐”失败的第二年(即公元1206年)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蒙古政权拔地而起,南宋从此雪上加霜。
  史弥远是继韩侘胄之后南宋又一个著名的权臣,他把持朝政达二十六年之久。
  当初诛杀韩侘胄,史弥远立有大功,在杨皇后的支持下,史弥远官拜右丞相,从此大权独揽。他刚一登上相位,就对韩侘胄执政时的政策加以全面改革。他废止了对理学的禁令,为朱熹等恢复了名誉,并重新任命赵汝愚等旧臣。
  后来宁宗病重,皇太子在私下谈论时把自己对史弥远独揽朝政的反感表现出来,不料这话传到史弥远的耳朵里,他便处心积累想废掉这个太子。公元1224年八月,在宁宗病情危急时,他矫诏,将宗室之子赵昀立为皇子。宁宗驾崩当晚,他派后戚,杨谷进入后宫和杨皇后秘密商议,决定假称宁宗有旨意,废皇太子为济王,立赵昀为皇帝,是为宋理宗。宋理宗一登上皇位,就马上拜他为师,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魏国公,史弥远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史弥远在宁宗朝当了十七年的宰相。拥立理宗后;又独自当了两年的宰相,理宗感激他的拥立之功,不考虑国家利益,虽然很多人纷纷上言揭发史弥远的奸恶,理宗都置之不理。

第四章:文官政府(16)
史弥远于公元1231年退出权力中心,于1233年去世(在他死后的第二年,蒙古灭金)。
  理宗一生,前有权臣史弥远,后有奸臣贾似道。南宋之亡,其实亡于理宗之手。
  理宗执政前期有权臣史弥远,后期有奸臣贾似道。贾似道本为理宗宠妃贾氏的弟弟,在贾妃的“影响”下,贾似道很快进入朝臣之列。公元1241年,被提升为湖广总领。公元1245年又成为权倾一方的重臣。又过了几年,贾似道成为朝廷重臣,理宗最后十年,其朝政基本上由贾似道控制。理宗让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当家,其政局腐烂程度可想而知。南宋之亡其实亡于理宗之手。
  理宗之后是度宗。宋度宗本来资质愚钝,又生性懒惰,他既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也没有治理国家的兴趣。由于在他即位过程中,贾似道给予全力支持,他便象理宗初即位时宠信史弥远那样,宠信贾似道,把全部的政事委托给贾似道。
  宋度宗的荒淫甚于理宗。历代的皇帝每天临幸过的妃子,档案中都要注明妃子进御的时间、地点,第二天妃子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