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重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彩虹重现-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于长时间的分开:让孩子跟他熟悉的人在一起。告诉他你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让他知道你会想着他,给他留你的照片,而且如果可能就给他打电话。你回来的时候告诉他你很想他,现在回来了。你需要重复说这些话。
  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可考虑由其他熟悉的成年人照顾。建议其优先排列次序为近亲属、亲朋好友、老师、团体机构、具有爱心的社会其他成员。如果儿童与父母失散,政府和主管机构应该照顾和保护这些儿童,并设法寻找其家人。如有可能,可由儿童家庭所在的社区中的某个家庭代为看护,直到儿童与其家人团聚或找到寄养家庭。如果最终无法找到父母或亲人的下落,最好让亲属或熟悉的邻居照顾该儿童。只有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才考虑被领养或由不熟悉的人或机构照顾。
  保护父母遇难的儿童。他们不但饱受地震的惊吓、生死存亡的威胁,更要面对亲人的死亡。他们也可能看来镇定和懂事,但心理创伤却非常的严重;他们的安全感遭到破坏,有强烈孤立和无助的沮丧。大人要安抚他,要肯定告诉他,“我会在你身边”“我们很爱你,会照顾你!”当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用行动表达你的诚意和坚定。
  大人须注意的是:
  1。建立孩子的信任与安全感,你的语言必须坚决肯定让孩子感到“爱我的大人站在我身边”。大人要避免过度的伤痛,引发孩子更多不安。这一点特别要强调,实际上的情况是,大人未必有孩子那么坚强,并且孩子的那种坚强有时候镇定得让人充满激动、无法相信,让人看到了生命传承的强大力量。
  比如,灾后一个准备要被截肢的女孩,其实她已经知道父母在北川山上劳动的时候被山体滑坡掩埋了,她从被废墟里挖出来的那一刻起,从来没有掉过眼泪。当她的亲人姑妈提到要截肢的残酷事实时,忍不住哭泣的不是孩子,而是姑妈。她突然的一句话,不得不让看望她的专业人员担心她的心灵重创,她说:“我又没有死,你们哭什么?”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她释放自己郁积的痛苦。当谈论起与她感情最好的姐姐也一同遇难时,她想起了姐姐的一句鼓励她学习的话“你考上了高中,姐姐给你买一台电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8)
时,她的情绪终于似黄河之水喷涌而下,哭得很伤心,但是依然没有眼泪,这种面如死灰的哭泣,似乎有些令人“恐怖”……2。鼓励孩子参与遇难亲人的告别仪式或哀伤辅导你需要用爱,坚定地带着孩子清醒地去面对亲人死亡的事实,而不是一味隐瞒以掩盖事实,要给予支持和引导。让他知道,未来的路需要自己勇敢地面对,要自己好好地活着才能告慰逝去的亲人。孩子勇敢向前,父母即使在天堂,也会充满微笑。
  第五章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98让儿童参与亲人的告别仪式,利用灾难纪念日、亲人忌日等特殊的日子进行纪念活动,借此机会与儿童讨论既往灾难,以帮助儿童用更积极的方式面对它。
  尽快回到有规律的家庭生活中,保持正常的睡眠和饮食起居;保证所在家庭的平静气氛;父母可以与儿童一起整理弄乱的房间,帮助儿童重建熟悉的生活环境。学校是家庭之外对儿童最重要的场所,尽快复课可以帮助儿童恢复生活常规,获得更多的支持,重建儿童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如果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要帮助儿童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重新建立对生活的确定感和信心。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孩子饲养宠物。宠物可以成为孩子很好的伙伴,还能帮助培养孩子的爱心和交流能力,甚至给心理闭塞症的幼儿以帮助,让孩子更快乐,减小精神压力。
  不要批评儿童暂时出现的一些幼稚行为。要注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儿童,给予其爱和照顾。反复向儿童承诺,灾难的发生不是他们的错。
  当儿童遭遇灾难或创伤性事件后,父母、老师应该暂时减少对儿童各种学习与行为规范的期望,减少压力,要鼓励儿童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费体力的游戏。但应避免无原则地长期迁就儿童,逐渐地,尽可能要求儿童遵守基本规则,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坚持上学,避免暴力或过激行为等。
  (通过游戏,尽快让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和快乐的环境当中。赵红摄)谈话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
  1。无言的相伴多陪伴,少说话。比如握住孩子的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已传达了很重要的信息:我和你在一起。如果这时候你不断说话,更多说明是你很焦虑,想通过说话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2。无条件的倾听无论他说什么,你都学会做一个积极与贯注的倾听者,只是不时的用“嗯”、 99第五章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啊”、“哦”来回应就可以了。
  3。无限的关怀有时候一杯温水胜过千言万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眼中看到你关怀的动作,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4。无条件的接纳对于哭诉者,最不应该的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或者更有甚者,还带有指责的语气说:“哭什么!这有什么好哭的? ”你要做的是,告诉他想哭就哭吧,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一张面纸,让他体会到被接纳的感觉。。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9)
(无言的陪伴,本身就是很好的心理抚慰。赵红摄 )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速度和成熟度都不一样,对外界的心理反应也不一样,因此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帮助要提倡分年龄段区别对待。
  5岁以下的孩子,心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对经历的灾难内心是不确定的。他们的感受多来自大人的情绪,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保持微笑,对发生的事件做愉快解释,尽快让孩子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5~12岁的孩子,缺少良好的心理防御能力。因此,要避免加重他们的心理创伤。
  一是,尽量不让他们亲眼目睹或通过媒体看到伤员、尸体等惨痛场景。二是,把他们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给他们食物和温暖,比如送往其他地方的幼儿园,让他们回到孩子的快乐世界。三是,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讲出自己的经历,帮助他们慢慢处理心理的创伤。
  12~16岁的少年,心理结构已基本成熟。尽量不让他们看到血腥场面,告诉他们灾难后的心理反应只要不严重,不持续太久,就是正常的反应,要接纳这些情绪。突如其来的灾难可能会改变价值观、降低自信,要鼓励他们帮助小孩子、帮助弱者,找回自信。引导他们讨论灾难问题,暴露悲伤,分享恐惧,让他们看到生活中还有更加美好灿烂的东西。
  第五章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1001。家长和老师在面对灾难时都会有不安的情绪反应。留意自己在这些事件上的思(图为 6月 13日,心理辅导人员正在为北川学生做以班级为集体的团体心理辅导。赵红摄 )想、情绪及行为是否已经影响到了孩子,尽快让孩子们回归正常的生活与情绪状态。
  2。家长和老师要保持冷静,缓解压力,寻求协助途径,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学习榜样。切忌强装镇静,行为却表现慌张,这样只会加深孩子的疑虑。
  3。陪伴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持。父母也可能会因为自己身心受创、忙于灾后重建或家庭事务而减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忽略对孩子的关心与支持;或可能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过度保护或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从而牺牲了孩子与同伴在一起活动的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康复与成长。
  4。向孩子解释,灾难与危机背后也有正面的意思,包括凝聚更强的互助力量,使民众更团结,更让我们懂得珍惜当前的时间,更懂得如何去保护大自然等。
  5。自己积极地参加救助活动,本身给孩子以信心、以重建家园的美好希望,但不鼓励儿童参与力所不及的救助活动,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6。如果家长和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或对灾难的反应明显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家庭时,需要及时寻求精神科或临床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帮助。
  媒体对灾难中的儿童有正面的影响。如在有关灾难的报道中,人们互相关心、相互救助的感人故事和社会对灾难人群的支持,以及如何重建生活等正性报道,特别是与儿童相关的正性内容,有助于儿童重建希望和安全感,引导儿童积极投入新的生活。

第五章 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10)
但是,也可能有一些镜头,孩子在看了以后,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要注意引导, 101第五章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避免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让他们明白这些情绪反应,只要不严重,只要不持续,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为了减少他们长期沉浸在一些不良情绪当中的可能性,要限制孩子看电视、上网的具体时间,了解孩子看电视与上网的内容,或者与他们一起观看,及时与他们讨论有关问题。必要时可以关掉电视,并耐心与孩子交流彼此对灾难的看法和感受。应该告诉孩子媒体工作的阶段性,引导和帮助孩子回到没有媒体的生活中。
  媒体对灾难的再次报道,可能唤起孩子关于灾难的感受与记忆,此时家长同样要注意对孩子的保护,减少他们接触这些信息和镜头的时间。也可借此机会与孩子讨论既往灾难、学会哀伤,帮助孩子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灾难、合理宣泄不良的情绪。
  无情的灾难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尽管很多孩子不在抢救现场,但电视等媒体的报道使得孩子们同步感受着灾难的惨况。年幼的孩子会对灾难和死亡产生很多的惊恐和疑问。
  怎样引导身边的孩子正确认识灾难和死亡?这是地震灾难带给家长、老师们的一道新课题。及时开展生命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