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亲在太原住院时,正赶上我大学毕业分配。

  按理说,早就该1966年6月如期毕业的。可是,谁也未曾料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的这把火,让我们这一届大学生也未能幸免于外。毕业分配时,全国山河一遍红,派性斗争不断升级,先是口诛笔伐的“文斗”,后来发展成真枪实弹的“武斗”,许许多多机构都瘫痪了,毕业分配工作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就这样,足足延误了两年,原先定的分配方案是面向科研机构、设计院所,现在变成了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厂矿企业、施工单位。

  好容易熬到了1968年7月,总算拿到了久拖未决的分配通知单。这时母亲仍躺在医院里治病,我心急如焚,立即起程,从哈尔滨赶往太原。

  在医院里,母亲见到我,一阵惊喜,也不管病情的轻重,便急切地要我陪她回武汉。因为病未好,主治医生坚决不让出院,母亲不得已只好再继续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当时,全国各地的生活条件、物资供应都不好,粮食定量,肉每人每月供应一斤,油半斤,其他副食如鸡蛋、豆腐之类也都凭票限量供应,而且少得可怜。医院的伙食之差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在母亲住院的病房里,有一个山西本地的老太太,满脸皱纹,个子矮小干瘦,待人倒很热情。有一天,我带点汤菜去看母亲,见母亲正在吃一块黄褐色的肉食,这是老太太从家里带来请母亲尝的,食物不是用植物油,而是用羊油炸的,膻味很大,老远就闻得到,真让我受不了。然而母亲却吃得非常香……看到这景象,我心里不由一阵酸楚起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从不吃肉的,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年代也如此。小时候我曾问过母亲,她告诉我,因为幼年时,有次吃肉吃得太多,吃伤了的缘故,以后再也不想吃肉。而今,母亲不仅吃肉食品,而且是羊油炸的……想到这些,心中就难受。

  在住院的这段日子,母亲归家心切,三番五次地催促我送她回武汉。二姐很舍不得母亲走,再三挽留多住些时日。我也竭力劝阻母亲:

  “现在时局*不安,您还是暂不回去为好。武汉人缘太熟,知根知底,运动一来,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说不准惹出什么麻烦事情来。”

  但母亲决心已定,执意不肯。母亲是个很果断的人,决定了的事就要去做。

  我意识到,母亲那极强的自尊心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老觉得住在女婿家里,是外姓人的家,虽然女儿、女婿都孝顺,但总不像在自已的儿子家里那种感觉;似乎只有跟儿子住在一起,才合符规矩,名正言顺,心安理得。也许母亲怎么也没有料想到,就是她这种守旧的传统观念和太要强的自尊心,给她老人家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最终的不幸。

  我明明知道,母亲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封建思想意识在作怪,荒谬得很,而且后果很难预测,说不准还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可是母命难违,我只好照办。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母亲回到了武汉,我又待了几天,一切安排妥贴后,我准备走了。

  走的当天,母亲比平时说话更少,只是跟往常我出远门时那样,默默地帮我收拾东西。

  早些天,母亲就翻箱倒柜地找出我的一件件衣物,从春到冬四季穿的,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一旁。现在又手不停、脚不歇地准备毛巾、牙刷、牙膏,小梳子、小镜子,甚至连路上喝的茶叶、吃的水果,都一一考虑得很周全;母亲仔仔细细地整理好,一件一件地亲手放置到行李箱和网袋中。

  我提起箱子,站在门口向母亲告别:“姆妈,我要走了,您自己多多保重。” 母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目光中充满忧愁和怅惘,好像生怕失去我一样。忽然,她想起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步子麻利地返回房中,从她的枕头边拿出一双布鞋来,——这是母亲在我晚上睡觉后,独自一人坐在我床边,连着几个夜晚赶着做好的,因为熬夜,眼睛都熬红了。母亲拿着鞋的手在微微地抖动,一把塞进我的怀里,嘱咐说:“记住,下班后自己换着穿,软和、透气,比穿别的鞋都舒服。”说这句话时,母亲眼眶里噙着泪水。当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告别,竟成了我与母亲的最后永别……

  我真后悔,当时,我竟然洠в卸喔盖姿瞪弦涣骄涮逄幕埃约壕椭还茏约旱卮掖依肟恕

  我从汉口武汉关乘轮船赴重庆,一路上,天气阴沉沉的,船一直在烟雨濛懞中行进。经过三峡时,游客们都涌向船舷的甲板上观看两岸的风光,我却无心去浏览周围的景色,胸口总象压着一块石头,闷得很,脑子里不时浮现出白发苍苍,身子又很衰弱的母亲来,心里没着没落的,像丢失了什么一样。

  在船上,极无聊地过了五天四夜,到了重庆,从朝天门码头上岸,转乘两趟公共汽车,到市郊的一个建筑安装公司去报到。一切安顿后,我意识到,我的另一段人生旅程又将从此开始了。

  在单位,我和那时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被安排到基层当工人,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学校,缺乏劳动锻炼的文弱书生,冷不丁地一下子到工地,干肩挑手抬的体力活,自然是很艰苦的。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所谓好与坏往往是相对的,既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大学读书时,我患有神经衰弱的毛病,晚间常常失眠;自从当了工人,即便是睡在简陋的工棚里,也从未失眠过,整天笨重的体力劳动活,使我疲乏不堪,倒头便能睡着。

  可是,在我到施工单位工作,还不到半年的时候,一天晚上,却发生了一件蹊跷的事。

  这一晚,异乎寻常,一种莫名的烦燥,让我心神不宁,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也弄不清楚。

  没过几天,突然接到在武汉的大哥来信,信中悲痛地告诉我:“母亲已经去世了……”猝然间,有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我的脑子“嗡嗡”作响,眼睛也被泪水模糊起来,连信也看不清了,喉咙哽咽着,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眼泪顺着面颊一直在流……我惶恐地意识到,母亲不在了,我所依恋的家也完了,再也不成其为家了。父亲去世时,心头只是感到空了一块,现在,整个心都被掏空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哥在信中告诉我母亲去世的时间,恰巧是我翻来复去,怎么也睡不好的那个夜晚。人们常说,“母子连心”,难道人世间真有心灵感应这样的事?

  母亲就这样地走了,走得这样突然,我没有在她的身边,没有能够见上最后一面,也未能聆听到她临终前的话语,甚至连以后想尽点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母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带着未了却的夙愿,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


我的母亲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农历八月十五,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一个团圆的日子。

  外婆说,母亲出世时,恰恰是中秋佳节,花好月圆。那时,外公在扬州做生意,经营茶叶生产和加工,家境也很富裕。

  不幸的是,母亲一岁多,外公就因病去世,留下外婆和幼小的母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外婆年纪轻轻,十七岁就开始守寡,含辛茹苦地将母亲抚育成人。后来因为时局动荡,家境中落,外婆带着母亲迁居到湖南,才有了父亲和母亲的结合。

  外婆告诉我,母亲小时候很懂事,文文静静的,心地很善良。外公去世后,外婆靠刺绣和帮人家缝制衣服谋生。年幼的母亲没人照管,但她很乖,自己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挨着外婆的身旁,不声不响地玩,用不着外婆操心。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要送给他们吃,给他们玩,从小就懂得友爱。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对周围的人,也是这样,总是以诚相待,宽厚为怀。

  我清楚地记得,1948年秋,母亲带着我,乘轿子到很远的乡下佃户家去收租。这也是我家最后一次收租。因兵荒马乱,又遭遇旱灾,收成很不好。到了佃户家,缺吃少穿的贫穷状况,让母亲于心不忍,不仅一颗粮食未收到,空着手而归,就连我们路上带的干粮——法饼(湖南面食糕点),也都送给了佃户家的小孩。

  在过去家境好时,凡亲朋好友、邻居熟人,遇到困难向母亲借钱,有时,母亲明明知道人家贫穷,以后也无力还债,完全是有去无回的事,却仍然借给他们。说是“济人须济急时无”,给人家救急的,并未曾指望这些钱还回得来。

  外婆还告诉我,母亲的小名叫“海宝”。外婆解释说,因为是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生的,就取成海里的宝贝的意思。外婆曾在扬州、苏州、上海这些地方住过,我猜想,母亲大约是在上海出生的。

  无意中知道了母亲的小名,我很得意,似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不谙世事的我,故意调皮地问母亲:“姆妈,您小时候叫‘海宝’啊!” 弄得母亲很不好意思,装成生气的样子对我说:“小孩子,不要乱说,没大没小,没有一点分寸!” 看着母亲尴尬的样子,我象做了恶作剧似的,扪着嘴,暗暗地笑了。

  母亲年青时很漂亮,身材也好,平时爱穿旗袍,有时也穿西式的翻领时装。亲戚朋友都说母亲秀外慧中,端庄贤淑。尤其难得的是,她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总是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她常对我们说,平安就是福,我不求荣华富贵,只要全家平安无事,你们争气,就是天天布衣蔬食,也胜过金玉满堂、美味珍馐。

  她对自己的母亲——我们的外婆,很是尊重,极为孝顺。有什么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