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遗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遗憾-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在进攻杨钦之前,岳飞已经派出黄佐前去招安,黄佐好说歹说,杨钦就是死撑着。杨钦手下有一万多人,是精锐中的精锐,如果真的打起来,岳飞估计要损失一大批人。所以,岳飞决定再派幕僚黄纵前去招安,给杨钦最后一次机会。

  黄纵见到杨钦之后,杨钦还是借故推脱,黄纵也没说什么,只是要杨钦陪同四处走走,黄纵这一走不要紧,要紧的是走出了问题。黄纵在散步中看出了杨钦营寨的软肋,他威胁杨钦:“岳太尉已经叫王贵将军准备好弓弩火箭,要将你们的营寨焚毁,要投降赶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杨钦吓了一跳,在岳飞的人简直就是怪胎,这么一转悠,就知道老子营寨的软肋,这战我还打什么,岳飞的手下都是怪胎,那岳飞岂不是妖怪?算了,没搞头了,投降!

  杨钦这一投降,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杨么手下悍将们纷纷反水。

  投降投到底,干脆帮助岳飞干掉杨么,为自己谋个好前程。

  杨钦向岳飞献计,说大车船非一丈深的湖水不可通行,应开闸放水,并可用千万束青草撤在湖面,以阻遏车船的行驶。岳飞立即采纳,下令用巨筏堵塞鼎州附近湖面的各个港汊,选择水浅之处,派官军用小船挑战,扯开喉咙拼命骂,就是要杨么军出来干架。

  杨么军被戳着脊梁骨骂,很快就受不住了,妈的,拼了!杨么军驾着巨型大车船冲向了岳家军的小船,一出来就给青草给缠住了,动弹不得。岳家军趁机一拥而上,放开手脚拼命了把杨么军往死里揍。

  任何时代,内奸都不会缺少。叛军统制陈瑫直接拿了钟子义向岳飞投降,杨么想跳水逃身,没想到刚跳到水中,就给水手孟安抓住了,岳飞也不客气,直接砍死,传首行在。

  就此,杨么叛乱平定!

  岳飞是此次叛乱的最大的得益者之一,战后,岳家军扩展到10万人马,成为南宋帝国军团实力和势力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而后,赵构在张浚的帮助下,整合全国军队资源,优化军队结构,帝国形成了五支屯驻大军的格局:

  韩世忠部为行营前护军,兵力八万人,以淮东楚州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为大本营;

  张俊部为行营中护军,兵力八万人,以建康即今日南京为大本营;

  刘光世部为行营左护军,兵力五万二千人,先后以池州即今日安徽贵池和庐州即合肥为大本营;

  岳飞部为行营后护军,兵力十万人,以鄂州即今日武昌为大本营;

  吴玠部为行营右护军,兵力七万人,以兴州即今日陕西略阳仙人关为大本营。

  赵构和宰相张浚踌躇满志,准备收复失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4破灭前的疯狂
赵构这几年来过的是相当不错,金兀术走后的几次危机他都幸运的躲过,境内的农民起义也在手下大将铁腕*下,顺利收编和平定。此时,南宋帝国军团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四十万,虽然是良莠不齐,但已足够为赵构守住江山,抵御金人和伪齐的进攻,绍兴四年的金齐侵略惨淡收场就很能说明问题。

  赵构终于可以成功地掌握他一手缔造的南宋帝国,他的皇权尊严总算为天下人认可。

  他一手的提拔的将相岳飞、张浚,更是踌躇满志打算收复失地,光复中原。以宰相兼知枢密院事的张浚在岳飞平定杨么叛乱之后,就为北伐做准备,张浚领导的都督行府做出决议:韩世忠军由承州、楚州出兵,进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岳飞军由鄂州进屯襄阳府,挺进中原;张俊军由建康府进驻泗州州治盱眙县(今江苏盱眙县),刘光世军由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进驻庐州,杨沂中的殿前司军充当张俊军的后援。

  在张浚的鼓动下,赵构表示要亲征,而且亲自跑到宋齐的前线,南宋北伐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赵构的老对手伪齐刘豫过的却很困难,好不容易积了点家底,却在前年的战争消耗的差不多了,更重要的,作为子皇帝的他已经越来越不被重视,得知赵构准备向他下黑手的消息后,他立即派人去金国求援,没想到,没有一个人鸟他,他的热脸贴了无数的冷屁股之后,金国新皇帝完颜亶只是命金兀术提兵黎阳(今河南浚县)坐观成败。更要命的消息还在后头,据说金国要秘密废掉伪齐。

  刘豫已经走上了绝路,要不南宋死,就是他大齐亡,他的唯一生存方式就是干掉南宋或者是把南宋打残,证明自己这个“子皇帝”是很有作用的。

  刘豫只好拼一把了,绍兴六年(1136),刘豫强行征发三十万军队,号称七十万,兵分三路攻宋。

  东路由涡口(今安徽怀远县)渡淮而犯定远县,进军的目标是宣、徽二州。这一路的统帅是刘豫的儿子刘猊。中路取道寿春而犯合肥。统帅是刘豫的另一个儿子刘麟。西路在谷口渡系桥渡淮,去围攻光州(今河南省潢县),目的是要直趋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统帅是孔彦舟。李成和关师古的部队也被分别编入以上三路之中。

  为了吓唬宋军,给自己壮胆,他叫手下士兵,穿起了金人的服饰,在京西各州县到处招摇过市,一时间人心惶惶。

  刘豫这招倒是很管用,前线的统兵大将张俊、刘光世和韩世忠真的被吓到了,还没开打就准备跑路了,素有逃跑健将之称的刘光世不仅自己跑路还要鼓动朝廷一起跑路,他秘密干谒左相赵鼎,拼了命的张大敌势,仿佛一打就要亡国的感觉。

  赵鼎的手段也毫不含糊,跑就跑,他立即制定了几大措施:

  ①:命令张俊、刘光世的大军撤退到长江以南。

  ②:火速调岳家军东援淮西。

  ③:宋高宗的“行在”立即撤往临安府。

  赵鼎的措施看起来确实很不像他的作风,想当年在举朝逃跑的情况下,赵鼎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硬是挡住了这股逃跑主义风气,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现在的情况比两年前要好得多了,为什么赵鼎却要逃跑?

  很显然,两年前赵鼎的做法,肯定有其背后的故事,真相并非像有些史家描述的那样赵鼎是因为为国为民才誓死抵抗的,如果是,今天的事情,那些史家并不能自圆其说。

  我想赵鼎的前后的离奇表现,只能用人性和利益来解释。

  其实,早在绍兴四年金齐进攻之前,赵构已经任命赵鼎接替张浚为知枢密院事兼川陕宣抚司,但是张浚的遭遇让赵鼎心有余悸,所以赵鼎迟迟不肯动身,待在朝廷里无所事事,甚至一反常态拼命的为张浚说情,实际上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就在此时,金齐联合进攻,形势危急,宰相朱胜非主张逃跑,赵构虽然有点不想走,但是在举朝都想跑路的情况下,他也身不由己。赵鼎看准了机会,每天在赵构面前力陈用兵方略,坚定了赵构的信心,于是,赵构就将赵鼎留下。此时的赵鼎却又假惺惺的说自己要去四川,逼得赵构只好罢免朱胜非用赵鼎为相,让他来抵抗金军。

  赵鼎一直都不是主战派,顶多是一个主守派,之前抵抗做出主站的姿态,无非是为了不想去四川和图谋宰相之位而下的赌注,最终赵鼎赌赢了。

  现在不抵抗,也没人能撼动他的位子,他赵鼎凭什么要抵抗呢?

  当然,今天赵鼎的做法,实际上还有一个很深沉的原因,那就是和张浚作对,虽然二人亲如兄弟而且还曾经互相援引,但是,面对权力和利益以及流传千古的中兴虚名二人还是发生了裂痕。

  想当年,赵鼎援引张浚入朝实际上是想叫张浚帮他一起顶雷,谁知道赵构却叫张浚独治军旅,而后张浚又建立了都督行府,基本上把赵鼎的权力给挖干净了,以致于当时有“三省枢密奉行行府文书”的讥讽。

  原本张浚只是跑龙套的,现在却成了男一号,赵鼎如何能容忍?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逃跑事件,但是赵鼎完全没有逃跑事件背后的结果,越想保住位子,结果越快丢了位子,不知道赵鼎在作出决策的同时有没想到当初的宰相朱胜非是怎么被踢出局的。

  张浚在军事上虽然是半吊子,但也看出了赵鼎建议的致命性。如果真的按照赵鼎的做法,那么南宋将与伪齐共长江天险,如果伪齐占据了淮南之后,就赖在淮南不走了,留下来开荒种粮准备做钉子户,那淮南岂不是没有了?还有调岳飞东援,如果岳飞一走,敌人就从中路进攻,那新收复的襄阳六郡还要不要?

  总而言之,赵鼎的计划太水了。

  赵构本来就不想走,好歹自己有四十万大军,光是淮河一线就有将近二十万大军,还怕个球。张浚的话,激起了赵构的勇气,他给张浚一道圣旨:“有不用命者,当依军法从事。”一切都让张浚折腾去。

  有了赵构的圣旨和承诺,那一切都好办事。首先是刘光世这个逃跑健将,这家伙早已经收拾行装,准备放弃庐州跑路。张浚啥话也不说,派人告诉刘光世:如果你的军队有一人过江,老子就砍了你的脑袋(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循)。

  张浚的警告让刘光世胆战心惊,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真正让刘光世彻底害怕的人的话,那个人就是张浚。在刘光世的眼中,张浚这厮心狠手辣,对骄兵悍将从不姑息,该出手就出手,毫不含糊,想当年的苗傅和刘正彦,陕西军团的曲端,就是很好的例子。前车之鉴,刘光世可不敢拿脑袋去试刀。

  反正横竖都是死,还不如和伪齐拼一把,也许能保住小命。于是,刘光世军中出现了一幕很怪异的现象,主帅刘光世哭哭啼啼求众士兵:哥们,帮帮忙,救救我的脑袋。这支军队虽然以逃跑为生,但是对主帅还是很有感情的,在刘光世的苦苦哀求下,这支军队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悍将王德的带领下,居然打败了伪齐军,和杨存中的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