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引路-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天晚饭,张智东同陈鹏决定腐败一顿。在离所住的旅社不远处找了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中餐厅用餐。尼泊尔和西藏一样中餐以川菜为主,这里的中餐对于尼泊尔人来说是最豪华的大餐。
  尼泊尔人吃饭很简单,一天两顿,顿顿几乎一样。一般贫民家咖喱调料配上饭,再加点简单的小菜。富人家里能吃上肉,也是由咖喱烹制的。
  对着满桌的饭菜,几天没怎么好好进食的张智东终于有了想吃肉的冲动,之前在西藏的那几天里他看着陈鹏吃饱喝足,自己在一旁只能喝上几口白粥垫垫胃。
  用完餐,俩人决定去逛老外街。
  其实对于逛街张智东兴趣并不大,但看着陈鹏在那里跟店家砍价砍得不亦乐乎,他也就跟着在一旁煽煽火闹腾闹腾。
  陈鹏兴致勃勃地完全投入到砍价状态中,将砍价当成一种乐趣,耐心极好地与店主周旋。特别是他摇着头,对店主开出的价码直说:“NO!NO! NO!”的时候,简直像极了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
  那边张智东心里这样想着,并没有打算告知陈鹏,自己把个年轻小伙想成一个白发白胡的糟老头,还不知晚上陈鹏会怎么跟他闹。这几天来,因为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又不能洗澡,虽每每同睡一个房间,俩人还未有亲近过。如今他身体好了,住的地方又能痛快地洗个热水澡,这晚上该干的事也该干了。
  这边陈鹏与店家一来二去,收获了两只铜铃一只铜壶,外加两颗石榴石。两颗石榴石,是他买铜壶时向卖家死皮赖脸讨来的甜头,自然完全不知道身边的张智东此刻复杂的心思。
  陈鹏躺倒在床上,将今天得来的战利品把玩了一遍又一遍。等到张智东洗完澡走出浴室,陈鹏还在那儿玩得不亦乐乎。
  “还没看够那?”张智东用毛巾擦着滴水的头发,走近自己的那张单人床,坐在床沿。
  “你洗完啦!好!我去洗!”陈鹏从床上一跃而起,拎起自己的洗漱包,人便窜进了浴室。
  张智东拿起陈鹏床上的那几件战利品看了看,又放回去,拿过床头柜上的电视遥控器靠在床头看电视。但无论切换到哪个频道,都是一堆听不懂得语言。
  等到张智东把电视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地换了有十来遍,陈鹏穿着浴衣,也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走出了浴室。
  陈鹏走到张智东面前,翻身压了上去。
  “去!先把头擦干!”张智东推了推压在身上的陈鹏,脖颈和敞开浴衣的胸口被陈鹏湿漉漉的头发弄得一片凉意和水痕。 
  “做起来,头发自然就干了。”陈鹏不理会张智东的反抗,手熟练地伸到张智东的浴衣里,那浴衣底下自然是什么也没穿,连一条内裤也没有,顿时让陈鹏兴奋起来。
  张智东推拒反抗了没几下,便投降在了陈鹏的手底下。也难怪,自从跟这陈鹏混在一起,他就没再打过野食。这难得的一次男男欢爱,自然是他盼了忍了许久。
  “你看,你比我还急。”陈鹏将沾满张智东精…液的手伸到他眼前,得逞似得笑眯着眼道。
  “废话,我就只有你这么一个男人。”谁像你,不知道跟他做之前已经在哪个女人身上发泄过了,自然不愁了。张智东心道,脸上也跟着露出不满。
  陈鹏一开始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张智东话里的意思,等到他想起什么后,回过神,伸头啃咬上张智东的嘴,兴奋道:“我就喜欢你只有我这么一个男人!”
作者有话要说:  微博地址:贼小猫的猫窝

  ☆、第三十四章 穿梭在尼泊尔

  还没有进入泊达尼坎塔神庙前,就见外围一侧已经排起了长队。那些朝拜者大多是妇女和老人,手里端着供品。
  陈鹏同张智东拐了个弯,从另一侧的门进入。
  神庙里香火鼎盛,人头攒动。
  透过石制得围栏缝隙,前方一汪方型的水池里一尊巨大的毗湿奴雕像躺睡在池子的中央,身下被“巨蛇”托起,浮在水面上。周身布满了由万寿菊串联起来的花环,人们挨个向神像朝拜敬献贡品,几个小和尚维持着次序。
  “要是在国内,早就立着一块禁止拍照的牌子!尼泊尔倒是‘开放’。” 张智东不尽感叹道。
  放眼望去不少外国游人举着相机攀附在栏杆上,带着猎奇的兴奋神态拍摄池中的巨型睡佛,与周围来此朝拜的虔诚民众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似乎那些民众也早已习以为常,如同他们所信仰膜拜的神灵一般心静如水,不为周遭所动,任尔等嬉戏打闹,我依旧“吃我的斋,念我的经。”
  而在中国的寺庙一般是禁止拍摄的,除了中国寺庙为保它的神秘色彩之外,更多的是它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建造的年代和环境不同。
  因为这些佛像大多是用木头稻草作为骨架,外头附上黏土塑型然后上色,且常年都处于阴暗或者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被腐浊风化。
  然而尼泊尔的大多数寺庙,除了个别几个严格禁止非教徒进入外,都可以随意拍摄。
  那些“神明们”大多是大大方方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以石为身,供人们瞻仰朝拜。
  张智东看着这番不一样的异国风情,头一转,身旁已经不见陈鹏的人影。
  张智东四下里张望,就见陈鹏正在一处拉着一个小和尚兴致勃勃地拍照。
  印度教的和尚与佛教的和尚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头发,佛教教徒是要剃光的,而印度教的和尚脑后还会留有一小撮头发。
  尼泊尔时间早晨10点左右,张智东与陈鹏二人站在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的脚下——博达哈大佛塔。
  白色的半球体塔身,上方方形塔四面各绘制了神眼,神眼的下方有一只像问号的鼻子,再往上是金色的塔尖,成为尼泊尔独特的象征之一。
  围绕着佛塔,四周的白墙上镶嵌着转经筒和108座金色小佛雕,五色的经幡自塔尖悬挂而下,酥油茶的香气飘散而出,仿佛回到了西藏。
  二人走上佛塔的二层,围着白色的塔身绕了一圈,俯瞰这里的全景。
  一群鸽子扇动着翅膀,在眼前一晃而过,原来是下方一侧的广场上饲养的鸽群。
  佛塔四周围绕着一圈商铺及餐厅咖啡吧,藏传的佛寺穿插其中,又是一个“神的世界”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尼泊尔的中午太阳炽热,二人下了塔去找了间小咖啡厅消磨时光。不一会儿俩人就与旁桌的一位尼泊尔男子攀谈起来,男子四五十岁的样子,客气而礼貌。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尼泊尔做导游,今天正好接了一批中国游客,此刻正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所以他也是来此消磨时间。
  男子有三个子女,言谈间流露出他对自己国家深深的爱恋。他也同样热爱他的职业,他希望把尼泊尔的美好带给游客,也希望游客的到来可以使尼泊尔的手艺人,贫苦的民众获得一些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男子说,我们的身体就像电脑硬件,我们的信仰就像电脑的软件,上天给我们装了什么软件,就意味着将来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尼泊尔时间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张智东与陈鹏吃完午饭前往尼泊尔的文化中心——巴德冈。
  13世纪初,马拉王朝定都巴德冈,陆续修建了王宫、寺庙等建筑群,汇集着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直到18世纪,这座古城才结束了它历时5百年的古都历史。
  杜巴广场是巴德冈最主要的广场,意为皇宫广场,在加德满都谷地的三座古城(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冈)里各有一个杜巴广场,是曾经三个王国的王宫广场。
  当年尼泊尔王国的马拉王朝第六代国王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各据一方,自立为王,为夺取西藏商路的掌控权,相互之间发动战争,投下巨资修建王宫广场。
  时光飞逝,如今围绕着杜巴广场周围,早已树立起了一座座建造精美的宫殿及神庙,成为一个繁华休闲之地。
  那些精美的木雕建筑主要用沙尔树(音译)及紫檀为主要木材,尤其是沙尔树,不仅它的木头被尼泊尔人用来建造皇宫等建筑,它的叶片也被尼泊尔用来当成装饭食及贡品的器皿。 
  人们坐在高高低低的石阶或木制台阶上,晒着太阳,说着闲话。
  广场的飞鸽时不时飞过,慵懒的狗儿们躲在荫凉的石像底下打着盹。
  偶尔转过一个塔身或者庙宇,不经意间就能撞见正在谈情说爱的年轻情侣。陈鹏举起手中的相机,将年轻的情侣当成他照片中的绝妙配景。
  陈鹏拉着张智东穿梭在广场周围的小街小巷,胡乱地闯进一所所屋宅,再钻出。结果弄得找不到方向,于是只好按原路返回。
  还好,只要记得回去的路,走得再远也是无妨。 
  俩人累了大半天,被尼泊尔的午后阳光也晒了大半天,一路看着地图寻到陶器广场旁的一家中华料理店,享用一顿腐败的午餐。
  饭桌上的苍蝇时不时爱来凑热闹,可这样也影响不了此刻两人的食欲。
  一盆古老肉,一盆鱼,两盆素菜,再淋上咖喱汁吃掉两三碗米饭,喝下一杯又一杯的茶水。
  今天的陈鹏又用他三寸不烂之舌收获了两只精巧的风铃,一个铜制油灯,以及一块青铜色的铜制虎牌。这是买风铃时,陈鹏在店主的店里转了几圈,“强行”搭上的甜头。
  第二天上午九点,俩人步上了斯瓦扬布寺所在的斯瓦扬布山顶,站在山顶上俯瞰整个加德满都市的全景。
  斯瓦扬布意为“自体放光”,这里树木植被丰富,栖息着数百只野生猴子,因此异国人来到这里,为了方便记忆,又称其为“猴山”。
  这里也有一个白色半球体的佛塔,只是要比博达哈大佛塔小上许多,在它一侧的广场上散布着大小不一的石雕佛塔。
  山腰间,高高的银桦树遮去大半的阳光。猴群在树杈之间跳来蹦去,时不时打落下如瓶刷般橙色的总状花序。
  另一种如瓶刷的红色穗状花序的垂枝红千层,在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