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甫……皇甫将军!您等等我啊!咳咳……”
  “自己跟不上,凭什么叫我等!”皇甫端华头也不回,他高亢而冰冷的声音与哒哒的马蹄声、飞扬的烟尘混合在一起,断断续续地飘了过来。
  “将……将军!”侍卫长一副欲哭无泪的表情,但稍有不慎就会落得更远,所以只能狠了心去抽那马,一边抽打一边心疼,“……又没什么急事!八百里……咳咳……八百里加急也没这么快的罢?!”
  皇甫端华在回到潼关后就开始了这般举动——关内仍旧备战练兵,屯粮整路,原本皇甫端华回到潼关,除了禀报他上京事宜,其余时间只要负责关内安全以及带兵操练便可——偏偏他却像害怕闲下来一般,无论是什么事都抢着做,大到每日不拉去练兵场,小到连督察粮草这样的事情他也要亲自去。总之是一刻也不能闲下来。他这般举动教督粮官们十分尴尬,他们惴惴不安地想着是否哥舒翰不信任自己才教手下将军前来督察,这样一来原本不够紧密的内部更添猜忌。皇甫端华心里其实非常之明白,可惜他不能停,一停下来,就会想到许多不该想的事情。
  远远地,大大小小的工事已经出现在眼前。端华狠狠在马后抽了一鞭,已经接近极限的战马却难以加速了。端华策马奔过弯道。
  “吁——”他猛拉马缰,“颜钧!你要吓死我是不是?!”气急败坏地拉住马,皇甫端华冲着立马道中的颜钧大声喝道,“我要是撞上你——”
  他硬生生地收住了下半句话。皇甫端华锐利地盯住了颜钧的面孔。颜钧的脸上显着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表情,像是颓丧、不安,可更多的,还是绝望。
  “你……”
  侍卫长气喘吁吁地从后面策马赶了上来。“咳咳……总算……哎?颜将军?”
  “辛苦了。你先回去。我和你家将军有事要议。”颜钧点了点头。
  “啊……是……”
  目送着端华的侍卫长策马远去,颜钧才回过头来。
  “你说,什么事?”
  “方才……”颜钧低头,“御史台左丞李琅琊前来宣旨,着元帅立即出兵攻打安禄山叛军。”
  “什么?!”皇甫端华难以置信地策马上前半步,“……出兵?这不可能!还有……还有……他一个御史台左丞,宣的哪门子旨?!”
  颜钧冷笑。“为什么不可能?皇上爱让谁来宣,就让谁来宣,你管得着?”
  “这……”皇甫端华脸色惨白地倒吸着凉气,“这怎么行,现在出兵,岂不是必败……”
  “住口!”颜钧大声喝止,“端华!你一会儿回去,可不能这么说!”
  皇甫端华一只手紧紧地拉着马缰,两眼发直地望着前方似乎无穷无尽的官道。“不……这根本不可能……”
  “你不信也没用!”颜钧猛地尖起嗓子来一喝,这一声带着点不同寻常的颤音,终于惊得端华回了神去看他。几缕发丝飘在颜钧憔悴的脸上,端华看见他的眼眶微微泛红,含着一点晶亮的东西。官道上的风有起来了,一阵阵的烟尘在空中飘散着,和着道路两侧山丘上的衰草也凄凉不堪地舞动。端华僵直地转过脸,把目光投向山崖。半晌,他才低声道:“你来,就是和我说这个的么?”
  “不识大体的东西!……我……我要不来跟你说,你这性子,回去了还不知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意料之外的,皇甫端华居然没有反驳。他沉沉一叹。
  “——颜兄,你失望么?”
  “失望?”颜钧一愣,但他立刻就明白过来了。“失望?——当然……”
  “真是不值得。”端华语气平板,连冰冷的意味都不曾有,仿佛只是在叙述一件与他无关的事情。他左手一抖缰绳,□黑马跑起小步,在官道上扬起一阵小小的烟尘。
  关内还和以前别无二致,皇甫端华策马穿过练兵场,其时正是天色方晚,士兵们聚集在练兵场上开伙。他们还不知道宣旨出兵之事,即使知道了,也不见得懂得其中利害。皇甫端华怜悯而冷漠地想着,却又要强作笑颜和敬爱他的士兵们打招呼。他把马牵到马厩,拴好。
  “御史大人在哪儿?”
  “在那边的屋子……哎!将军!将军!您可不能……”潼关上上下下都知道皇甫端华有时候急躁得不可理喻,因而给他指路的军官连忙出言想要提醒。
  端华眉头一敛,不耐烦地一把推开那人。他要问问他,问问那个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人,这是什么样的圣旨,他就不分是非地往潼关带,他怎么忍心!怎么忍心叫这十数万的大军就这么白白去送死!上回在长安城,在薛王府那次让他几乎万念俱灰的见面还历历在目——不然他也不至于要拼命地让自己忙起来——现在这人又带来这样的消息。李琅琊在逼他,一次又一次,无论于公于私,都是!皇甫端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绪正在向一个偏执的方向发展,即使意识到了,他怕是也不愿回头。
  他一手推开了门。“李琅琊!——我问你,你来宣的是什——”
  后半句话被咽了下去,然后遗忘了。皇甫端华一只脚跨在门里,一只脚还在门槛外,僵硬的手指扶着被他半推开的门。他以为他会看见记忆中傲慢的李琅琊:披着银色的狐裘或者一身绣银织锦,坐在那儿,一只手按着茶盏,撩起冰冷而美丽的凤眼看他,然后毫无感情地吐出一句皇甫将军别来无恙。可事实上,他看见一个人坐在榻边。不是坐在榻上,是榻边。李琅琊坐在地上,双膝并拢,他的脸埋在膝盖上,整个人蜷缩成小小的一团。那动作太过卑微,与李琅琊一贯的雍容安静相去甚远,——不是,不是这样的,上次在薛王府见到他的时候,他还那么傲气地威胁着让自己快离开否则就要叫人——皇甫端华用了好一会儿才确定,那真的……是李琅琊。听到开门声与说话声,蜷缩在地上的人抬起了头。他有过一瞬间的惊慌,却在辨认出是皇甫端华时,松了一口气。
  血红的夕阳已经西沉,低低地挂在远处高耸的石头城楼上。所有的一切都在血浆般的色泽里被浸润得看不清楚。门半开着,残照从端华背后照来,照进这间黑暗的房间里。它们被端华的身子挡掉了大半,却仍有几缕照在了李琅琊抬起的脸上和身上,那些光线给他的面庞打下虚幻的红晕,也把他身上殷红的官袍照得更加鲜艳。但那张脸上的凄楚和无奈,即使是这嫣红的残阳也遮挡不掉。李琅琊的眼睛慢慢眨了一下,端华背着光,他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他还是对他笑了一下,慢慢地开口了。
  “端华……不要抗旨,我求你。”

  第 48 章

  (四十八)
  没有什么比此刻的尴尬无言更让人心颤。皇甫端华震惊地退后了一步,不自觉地双脚退回门外,手也慢慢放了下来。相形之下,出兵潼关的旨意还不如方才李琅琊说出的那最后三个字让他惊颤。他求他?求他?九郎不该是这样的,他虽然随和,但骨子里自小高傲,怎么会求人?怎么会说出“我求你”这样的话?他想去扶他,也想把他拉到怀里紧紧拥住,什么都不想,管他什么朝廷还是战事!可惜他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根本抬不起。
  兴许是看他没有反应,李琅琊脸上的表情慢慢转变成惶恐,他挣扎着半直起身子想要站起来,可是这一动作牵动了伤口——车马劳顿,伤口不恶化已是万幸——他脸一白,踉跄一步就跪了下去,顾不得趴跪的姿势,他连连向前爬了几步,端华难以置信地看见李琅琊颤颤地伸出一只手去抓自己的衣袍下摆。
  “求你!端华!端华!……我、我求求你!”李琅琊的声音听起来极其异常,像是喘不上来气,又像是在呜咽,“不要抗旨……不要抗旨……”他的声音渐渐低微下去,散乱的黑发披散在衣褶里,又垂到了地上。李琅琊终于用双手抓住了端华的衣摆,他的头深深地埋下去,开始还能说出断断续续的语句,到后来就渐渐变成了沉痛的低泣。不知多久,李琅琊意外地感到手腕上一阵温热的触感,抬起头,他看见皇甫端华煞白着的一张脸,他用手握着他的手腕,微微弯着腰。
  被自己握住的那只手瘦削、冰冷。手这么冷,身上应该更冷罢?端华保持着方才的姿势,愣愣地盯着李琅琊抬起的脸。那双手应该是优雅的,该是握着一管毛笔或者是捧着墨香四溢的书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如此卑微地抓住自己沾满尘土的衣袍。他一直都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李琅琊被他叫做“小娘子”那时候气急而又高傲的样子,还有那晚在薛王府他赶他走的样子——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这种傲岸就被一点点地消磨殆尽了?是朝堂,是战事,还是他皇甫端华?
  “九郎……”他的声音宛若叹息。
  李琅琊一时并没有听明白那是什么意识,他只是下意识地抬起手想要摸摸皇甫端华的衣袖,但就在下一刻他被一双手拉起来,抱住。皇甫端华紧紧地拥着他,就像是许给他一个承诺或者别的什么。李琅琊的衣服上带着尘土的气味和他身上惯有的清冷气息,皇甫端华收紧了手臂,李琅琊感到伤口被过于紧致的拥抱挤压得疼痛不已,但他并不想出声阻止,这样的拥抱已经多久没有过了,究竟有多久了?忍着剧痛,他轻轻把侧脸贴在端华肩头。
  “他们不听我的,”皇甫端华听见李琅琊开口了,声音已经恢复了他那种惯有的平静,从自己耳边很近很近的地方传来,“无论我怎么说也不行……我试了多次,就是不行。我实在争不过他们……他们都那么有心计,有手段……”
  “够了……”端华狠狠地咬着牙,只怕一松劲儿就泄出哭音来,李琅琊的语气如此平静,平静得叫他整个心都扭绞起来。
  李琅琊并没停下来。他一定要把话说完,因为不知怎的他突然觉得,如果此刻不说,以后便再也没了机会说了。“听我说……端华,你相信我,不要怨我,我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