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风云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忽必烈风云传-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忽必烈想把八思巴留在身旁为自己所用,便对八思巴说:“八思巴,等我打完大理以后,愿意不愿意跟我去中原?”

  八思巴说:“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济济,是我最向往去的地方……”

  不等他说完,忽必烈就急切地说:“那就跟我去嘛?”

  “不行,现在还不行。”八思巴摇摇头。

  忽必烈问:“为什么?”

  八思巴说:“我师父年事已高,需要徒儿在身边照料,寺内事务繁杂,也需要徒儿帮着打理。”

  “真是个贤孝的孩子!”忽必烈又是一阵由衷赞叹,只得忍痛割舍,“好吧,本王不勉强你。我告诉你,本王的大门一直向你开着,你什么时候去,本王都欢迎!”

  八思巴施礼谢恩:“小僧多谢王爷恩宠!”

  就在这时,出使大理国的使者玉律术、王君侯、王鉴回来了。忽必烈从他们的气恼而沮丧的神情,预感到事情不顺利。果然,大理国不肯归顺议和。玉律术告诉忽必烈,大理国王段兴智看过书信以后,神色惊惧,流露出归顺之意。但是,他好象做不了主,把信递给两个国舅高祥和高和。这两个家伙面貌凶狠,心怀奸诈,只把书信扫了一眼,便当着他们的面恶狠狠地撕掉了!还破口大骂,说了许多难听的脏话!

  “他都说了些什么?你快说!快说!”忽必烈大怒,催玉律术快说。

  “他说,宋朝是天朝上国,骂我们是蛮夷之邦!他就是做宋朝的狗,也不归降我们这些野蛮之徒!”

  忽必烈气得怒眦迸裂,暴跳如雷,立即命令大军分东西中三路向大理进发。一路由兀良合台率领,翻过旦当岭,从西面进攻。一路由诸王穆哥和拔都率领,穿越白蛮一带,从东面进攻。忽必烈本人亲率大军主力,强渡大渡河,跨越金沙江,从中路正面直逼大理。三路大军在大理城外会合,形成合围之势。

  在吐蕃境内,沿途各部落酋长由于得到贡迦坚赞教长的命令,再加上他们自知不是蒙古兵的对手,所以,忽必烈的大军没有遇到抵抗,很快便来到大渡河边。忽必烈命令安营扎寨。

  这里地势的恶劣、险要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大渡河像一条很细的白链,飘动在很深很深的崎岖细长峡谷中,两岸的山势陡峭高峻,如斧劈刀削一般,直插云霄。峥嵘的怪石,荒蛮的莽林,透着阴森和恐怖。别说行人,连鸟兽也很少看见,俨然鸿蒙未开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山顶上的皑皑白雪,更使人增添阵阵寒意!士兵们沿河岸找了很远,也没有找到渡口,甚至连一处可以渡河的平缓坡岸也没找到。找不到渡口,是断难渡过大渡河的。忽必烈心急如焚,到来已经好几天了,他一直愁眉紧缩,彻夜难眠。这天已经到了后半夜,他依然没有入睡,索性穿上衣服来到帐外。

  这晚的天气很好,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皎洁的月光把荒蛮的大山照得朦胧迷离,奇险中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忽必烈不意中抬起头,蓦地看见一处陡壁上刻着几个大字,在月色照耀下依稀闪烁着斑斑驳驳的红光。忽必烈登上高处仔细一看,原来刻的是“宋挥玉斧处”五个虬劲苍挺大字。忽必烈像被蝎子蜇了一样,巨大的激动和惊喜使他禁不住浑身颤抖:“啊!?原来当年宋太祖到的地方,也是这里呀!?”

  忽必烈早已忘记了现在正是后半夜,山路又崎岖危险,急不可待地向陡壁跑去。

  忽必烈一口气跑到“宋挥玉斧处”五个大字下面,由于年代久远了,字迹上生满青苔,但如飞如动气势如虹的苍劲笔力还是能辨认出来的。忽必烈激动不已地观赏着、审视着、抚摩着。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手上沾满了青苔绿痕。

  忽必烈看着“宋挥玉斧”几个大字,遥想着当年赵匡胤挥动玉斧时既豪壮又无奈的情景,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心中说道:“宋太祖是一代雄主,开国之君,绝非等闲之辈。不是他无能,是这里的地势实在太艰难奇险了!大渡河岸陡山峭,水流湍急,找不到渡口,没有渡船,要想过去,纯粹是痴人说梦,难似登天啊。难怪连宋太祖赵匡胤也奈何它不得,留下了这千古遗憾和哀叹呀!”

  忽必烈本来是心里想的,却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声。

  安童发现忽必烈独自上了山,担心出事,偷偷跟了上来,正好听见忽必烈的感叹,以为忽必烈要打退堂鼓,试探地问:“王爷,您的意思是……”

  忽必烈见安童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便豪气十足地说:“不!它能挡住宋太祖,却挡不住我忽必烈!出发前我曾经向大汗保证过,要把‘宋挥玉斧’改成‘我跨革囊’!大渡河再难渡,我也要渡过去!”

  谈何容易!

  找不到渡口,怎么能过得去呢?

  大军一时陷入困境,人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

  子聪相信,有河就有渡口,再荒僻的地方也会有人居住,只是没有找到而已。他决定冒险进山去找当地土著居民,他们一定知道渡口在什么地方,如能为大军带路当然就更好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子聪果然在一个深山坳里找到一位采药的土著人。土著人见子聪是从山外来的,十分害怕。子聪好说歹说,土著人才随他来到忽必烈的扎营地。营帐绵延数十里,旌旗招展,战马嘶鸣,铠甲兵器闪射着森森寒光。土著人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脸色煞白,双腿颤抖,转身要往回跑。

  子聪赶忙把他拽住,劝慰道:“老乡别怕,我们大王脾气很好,不会伤害你的。”

  “啊?什么?大王?是……是强盗啊!”土著人误以为他们是强盗,面露惊恐,转身又要跑。

  “站住!不许跑!”忽必烈得到安童禀报,从大帐走了出来,把土著人喝住。

  护卫亲军呼啦一下把土著人围住,手中都拿着冷森森的兵器。

  “啊!?你们……我……”土著人吓得差点儿背过气去。

  忽必烈示意亲军退下,态度和缓了下来,走到土著人面前,亲切地笑着说:“你别怕,我们不伤害你。”

  土著人问“那……那你们抓我来干什么?”

  “请你给我们带带路。”子聪替忽必烈作了回答。

  “带路?带什么路?你们要到哪去?”土著人疑惑地问。

  “你知道大渡河的渡口在什么地方吗?”

  忽必烈忽必烈觉得,这不过是一句很寻常的话。他万万没有想到,土著人竟像听到晴天霹雳一样,惊得眼睛瞪了老大,瞠目结舌地说:“渡口?你们找渡口干什么?不会是去河那边吧?”

  忽必烈性格豪爽,直接告诉了他:“不错,正是要去河那边。”

  “不行!不行!千万不能去!不能去呀!”土著人又摇脑袋又摆手,好象河对岸是万劫不复的死亡之地。

  “为什么不能去?”忽必烈性情执拗,厉声喝问。

  “唉呀!那里可不是人呆的地方啊!”土著人心有余悸,眼睛里闪露着谈虎色变的惊恐。他告诉忽必烈,那里山高林密,鸟兽绝迹,寸草不生,荒无人烟,常年积雪,从来就没人去过。陡壁直插云霄,山涧深不见底,巨石峥嵘,无路可攀,别说是人,就是猴子飞鸟也望而生畏。也有不怕死的人冒险去过,可是,都没能活着回来,不是摔死、饿死,就是被突降的大雪冻死。最后,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忽必烈听他一句话,赶紧回去,千万不能过河,不能白白去送死啊!

  “少废话!我们蒙古人从不畏死!刀山火海尚且不怕,何况小小的几座高山!”土著人本以为忽必烈会被吓住,没想到忽必烈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更坚定了过河的决心。咝啦抽出腰间宝剑,抵住土著人的咽喉,说道,“你要老老实实给大军带路,本王亏待不了你,要多少银子给你多少。你要是不带,哼哼,也休想回去!”

  “哎?哎……别……”土著人见推辞不掉,便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说,“嘿嘿,大王,实在不是小人不肯带路,小人确实是没到河对岸去过,不知道怎么走。我有个朋友去那边淘过金,他肯定知道路,这样吧,我带你们去找他,怎么样?”

  “你该不是骗我们吧?”忽必烈收回宝剑。

  “看您说的,我哪有那么大胆子,敢骗大王呢?真的,我……这就带你们去见他。”

  子聪对忽必烈说:“王爷,谅他也不敢骗我们。我跟他去一趟。”

  就这样,子聪跟随土著人再次回到山里。土著人领着子聪在茫茫大山里钻来钻去,左拐右绕。走了老半天,别说人家,连一个人影也没有见到。子聪有些急了,停下来问:“喂?我说,你是不是成心涮老子呀?走了这么半天,怎么连个人毛毛也没见着!”

  土著人看了看四周,眼珠转了转,脸上闪出不怀好意的坏笑,说:“您急什么呐?这不到了吗?您看,他来啦,就在那儿!”

  子聪急于见到要找的人,虽然觉得他的笑有些怪异,但当时并未多想,惊喜地问道:“他真的来啦?太好了!在哪儿呀?”

  土著人指着一处地方,说:“那不,在那儿!”

  子聪顺着土著人指示的方向望去。

  就在这一刹那间,土著人大喊一声:“去你的吧!”猛地把子聪推下身旁的万丈深渊。

  也该着子聪不死,恰好被一个大汉看见,“啊!?”地惊叫一声,下意识地飞身扑了过去,落在峭壁边的一棵小树上,伸手把正在下落的子聪拽住,顺势往上一跃,跳回到崖上。

  土著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惊魂未定的子聪,这时才发现救他的人是个三十来岁的魁伟大汉,身材极高,足有八尺开外,巍巍然犹如一尊黑铁塔。只是面有菜色,身体虚弱,正在一旁呼哧呼哧地喘粗气,额头的虚汗像湍急的小河。显然,他是吃不饱饿的。如果饮食能供得上,他会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