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焦灼万分,惴惴不安。
姚枢心里很明白,在这种时候一定要冷静,方寸万不能乱。想到这里,他平静地走到焦躁踱步的忽必烈面前,语气平和地说:“王爷,阿蓝答儿和刘太平给这些官员定的什么罪名?”
忽必烈烦躁地说:“廉希宪在信上说,总共有一百零四条之多,最主要的一条,是说官员贪墨,府库钱粮亏空。全是无中生有!捏造!”忽必烈怒不可遏,像头暴怒的狮子。
姚枢说:“王爷,这时千万要冷静,一步走错,便会全盘皆输,无法挽回呀!”
“哼!他们也太过分了!你叫我怎么咽下这口气?!”忽必烈已经是忍无可忍。
姚枢却不同意他的看法,摇了摇头,说:“王爷,您想过没有,您是大汗的亲弟弟,他阿蓝答儿和刘太平职位再,胆子再大,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的欺负您呀。”
姚枢的话使忽必烈倒抽了一口冷气,是呀,如果没有蒙哥的谕旨,阿蓝答儿和刘太平怎敢这样明目张胆兴师动众整治自己?再怎么说自己也是御弟,成吉思汗的嫡孙呀?想到这里,他才真正感觉到事情的复杂和严重,心情变得黯淡而沮丧。
“汗廷的这一招儿太厉害了!”子聪分析道,“如果您和将士们被激怒,采取不理智的做法,甚至去兴师问罪武力解决,您就成了叛臣贼子,朝廷便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地发兵征讨您。如果您隐忍下去,默不作声,逆来顺受,您的人便会被他们全部除掉,您便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实力的光杆司令,只有听人摆布任人宰割。这一招实在是太狠喽!”
这时,忽必烈已从不理智不冷静中清醒过来,蹙眉说道:“这么说,真就没有办法了?本王该怎样办?”
姚枢说:“所以,说越在这时方寸越不能乱。只要方寸不乱,总会慢慢想出办法来的。”
“你们快想啊,眼下本王该怎样办才好?”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心腹智囊上。
郝经一直在分析形势,思索对策,他似乎考虑成熟了,对忽必烈说:“殿下,我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先稳住他们,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一切等回去以后再说。”
忽必烈征询姚枢和子聪意见:“你们觉得……”
姚枢和子聪觉得有道理,点了点头,说:“郝经说得有道理。眼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把事态先稳住就行。”
忽必烈想了想,说:“他们不是说邢州和汉中的府库钱粮亏空了吗?我马上写封信给阿蓝答儿和刘太平,只要他们放过这两地的官员,我愿意用我王府的钱粮,足额补齐所有亏空。”
众人觉得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这样试试了。
忽必烈当即给阿蓝答儿和刘太平写了封信,派了名办事可靠的亲军与来人一起骑两匹快马,日夜兼程,飞快送去。
忽必烈的信,能起作用吗? 。 想看书来
第 20 回 征大理凯旋回;功不可没 遭猜忌夺兵权;后院起火
………
正当忽必烈在遥远荒凉的大理征讨流血时,蒙哥大汗在守旧贵族挑唆怂恿下,以“钩考”为名,大兴冤狱,残酷打击忽必烈的势力,把忽必烈任命的官员几乎迫害殆尽,忽必烈元气大伤。忽必烈在前线卖命,却让人背后捅了致命的一刀。刚烈暴躁、手中又有兵权的忽必烈,能咽下这口恶气吗?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一幕一触即发……
………
第 20 回
征大理凯旋回;功不可没
遭猜忌夺兵权;后院起火
忽必烈把写给阿蓝答儿和刘太平的信,派人送走以后,心中很是忐忑不安,惴惴不定。他不知道这俩家伙买不买他的帐,给不给他面子,能不能平息这场塌天横祸。
姚枢、子聪和郝经他们,觉得这场风波大有来头。虽然出面的是阿蓝答儿和刘太平,但一定是得到了蒙哥的默允或授意。所以,他们对忽必烈的信能否起作用,基本不抱什么希望。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赶紧处理完这里的事情,尽快回去。忽必烈亦有同感,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大理国是白族酋长段思平在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建立的,传至段兴智已三百余年,向来相安无事。自段兴智封高贵妃为皇后以后,她的两个兄弟高祥高和逐渐得势。这两个人贪得无厌,见利忘义,诡诈无耻,阴狠歹毒。为了控制段兴智,暗中投靠贾似道,利用南宋的军力,架空段兴智,把大理的实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段兴智之所以有投降忽必烈之意,也是想利用忽必烈的力量摆脱高氏兄弟的控制。因此,姚枢提出,大军为段兴智除掉高氏兄弟这个心腹大患,段兴智必定心存感激。由他继续当国王,肯定会忠心不贰地效忠朝廷。留下大将镇守,追捕高祥,招降尚未归顺的州府和部落,帮助段兴智治理国家。大军便可早日班师回去。忽必烈认为这样安排极好。
正在这时,王著传来喜讯,生擒了外戚高祥。忽必烈大喜,命令将包括高皇后在内的高氏一族绑来,历数其恃强凌弱,驾御国王之上,毁礼坏法,勾结南宋,蔑视天威,杀害使者的累累罪行,下令满门抄斩,以绝后患!
狡猾的高祥深知段兴智心慈面软的弱点,让高皇后用哀求和眼泪打动段兴智。高皇后失声恸哭,样子极其可怜:“国王救我!救我呀!一日夫妻百日恩,你不能这样绝情啊!难道你忘了我平时是多么疼你爱你吗?饶了奴家吧?”
这一招果然灵验,段兴智心软了,对忽必烈说:“大王,勾结南宋,对抗上国,杀死使者的都是高祥,与皇后无关,看在她平日待本王还算不错的情分上,免她一死吧?”
忽必烈怒其不争,斥责道:“哼!像你这样妇人心肠,怎能执掌朝政?难怪要大权旁落!除恶务尽,不能留下后患,统统杀掉!”
处斩高氏以后,忽必烈对段兴智说:“本王念你段氏自立国以来,长期被外戚高氏欺凌,虽有国王之名,却无国王之实,本王对你很是同情。你虽然软弱,但还能分清是非,未与南宋沆瀣一气。所以,本王决定,仍由你为大理国王,由兀良合台将军协助你进行治理。希望你不要辜负本王对你的信任,利用你的影响,尽快招降尚未归顺的各部,年年按例纳贡。”
段兴智见忽必烈不但没有处罚他,还继续让他当国王,心中很是感激,忙不迭地叩头谢恩:“谢大王信任!大王尽管放心,各部落首领都受过我的恩典,臣保证他们尽快归顺天朝。岁岁纳贡朝拜,克尽人臣之责。”
忽必烈将逐事安妥当,挑选黄道吉日,率领大军离开大理,班师回朝!
忽必烈不知道封地近况怎样,心悬意念,寝食难安,狠不得插翅立即飞回。催动大军日夜兼程,不许有片刻耽搁。
一天,大军来到六盘山下,过了六盘山路就平坦好走了。忽必烈命令大军,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
大军加快速度,很快爬上六盘山顶。不知为什么,到达山顶后,大军突然停了下来。原来,前面有人拦住去路。忽必烈好生疑惑,以为是遇到了宋军或者土匪什么的。走上去一看,发现是一群喇嘛,为首的高僧很年轻,仔细一看,竟是圣童八思巴。
忽必烈大为意外,惊喜得叫了起来:“哈哈!八思巴!怎么是是你呀!”
“阿弥陀佛!”八思巴双手合十,抑制不住心中的高兴,说道,“善哉善哉!王爷凯旋而归,小僧岂能不前来祝贺。来呀。”
八思巴令小沙弥向忽必烈献上洁白哈达。
忽必烈喜不自禁,连声说:“多谢,多谢啦!”
八思巴说:“殿下,小僧已在寺中摆下道场,请王爷前去小住数日,为王爷庆功祈福,略尽地主之意。”
忽必烈说:“本王很想多住些日子,跟你好好谈一谈。可是,实在是家里有些急事,片刻也不能停留啊。”他发现没有贡迦坚赞教长,便问道“诶?怎么没见你叔叔贡迦坚赞教长,他怎么没来?”
八思巴告诉忽必烈,贡迦坚赞已经圆寂。神情很是哀伤悲恸。
忽必烈安慰了他一番,突然想起,当时忽必烈曾经邀请八思巴跟他一起去中原,八思巴说叔叔年纪大了,不能留下他不管。现在,贡迦坚赞教长不在了,便再次邀八思巴跟他一起去中原。
八思巴向往中原文化已久,非常想跟忽必烈一起去。但是,贡迦坚赞教长圆寂以后,吐蕃大喇嘛任命他为寺里的新住持,他怎么能离得开呢?便惋惜地对忽必烈说:“说实话,我对中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垂暮已久,非常想跟王爷一起去。可是,不行呀,叔叔刚去世,好多事情还没有理出头绪,实在是走不开呀。这样吧,等我把教内事务安顿好以后,马上去找您。”
忽必烈拽着八思巴的胳膊,眼睛里流露着真诚和期待,说:“好,一言为定,我等着你。时间紧急,就在这里告别吧。”
“王爷保重,佛祖会保佑你的。阿弥陀佛!”八思巴率领众喇嘛为忽必烈祈福送行。
忽必烈殷切地说:“我的圣童!八思巴!你可早点来呀,我等着你!”飞身上马,率大军浩浩荡荡而去。
经过长途跋涉,忽必烈终于率大军回到了封地邢州。忽必烈的心情很复杂,既高兴,又紧张;既抱有云散天开的美好期冀,又怀着噩梦般的惊悸和颤抖。这时,正是黄昏时分,在一般人的眼里,橘红色的晚霞是鲜丽而明亮的,然而在忽必烈看来,这晚霞却是浑浊暗淡,颓唐而无生气。大军的影子被拖得又细又长,宛若张牙舞爪的恶鬼。一股森森的凉气寒彻忽必烈的筋骨,他禁不住激凌凌打了个寒战。
邢州郊外的长亭渐渐映入忽必烈的眼帘,远远看见长亭上聚集了不少人。他和众将士以为是廉希宪带人迎接他们,情绪为之一振,步子也格外轻快了。
忽必烈猜度是自己的信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