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不哥说:“命你率领一支人马,与浑都海会合,把忽必烈给我干净利落地干掉!”
“领旨!不消灭忽必烈,誓不回还!”浑都海和阿蓝答儿领命而去。
忽必烈刚刚扎下大营大寨,正在埋锅做饭。
突然哨探来报:“阿里不哥派人前来骂阵宫营。”
忽必烈心中一凛,暗自说道:“他来得好快啊!”问探马,“率军大将是谁?”
探马回答:“浑都海和阿蓝答儿。”
忽必烈心想,阿里不哥果然狡猾,自己龟缩在营中不出,派浑都海和阿蓝答儿前来交战。浑都海胜了,他坐守渔利;要是浑都海败了,损失的是浑都海的部队,自己毫发不伤。他很会打如意算盘呀!
忽必烈观察过浑都海摆的阵形,决定兵分三路同时向浑都海和阿蓝答儿发起攻击,一路由合丹率领截击他的前锋,一路由合必赤率领截断其后路,另一路由汪良臣率领冲击他的中路。攻势要凌厉,使其首尾难顾,失去照应,必然大乱。一鼓作气,将其全歼!
交战这天,乌云密布,冷风飕飕,肃杀的气氛更使战士们凭添了几许,紧张和压抑。
两军对峙,鼙鼓猛擂,号角呜咽,惊天动地。士卒们个个怒容满面,虎视眈眈,充满杀气。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在各自的军阵后观战,不约而同地撑起黄罗伞,都标榜自己是合法大汗。
就在开战前的一瞬间,老天爷突然刮起白毛狂风,这风头大了,飞沙石走石,铺天盖地,吹刮得两军人马睁不开眼,站不稳脚步。不少牙旗被风刮飞,有的旗杆生生被风折断。
这本来是很平常的自然现象,但浑都海非常迷信,认为是长生天在发怒,是出师不利的征兆。急忙跳下马,向折断的旗杆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地跪拜祈祷。士兵们害怕了,也学着主帅的样子向旗杆磕头。
汪良臣的中路军埋伏在一座沙丘后面,有的士兵见牙旗被风吹断了,吓得失声大叫:“啊?牙旗断了!风断牙旗,大不吉呀!”慌不迭地向断旗纳头跪拜。
其他士兵受到影响,纷纷跟着跪拜起来。
汪良臣知道,这样会影响斗志,迎风挺立马上,大声喝斥道:“牙旗折断乃狂风所致,有何不吉?有胡言乱语,扰乱军心者,斩无赦!”说着,愤怒地一指那个说风断牙旗大不吉的士兵:“拉出去,就地正法!”
“是!”中军答应一声,将这个士兵就地斩了首。
士兵们的慌乱情绪才得到控制。
汪良臣迎着扑面的风沙,对士卒们说:“弟兄们!大汗御驾亲征,不畏艰辛,身先士卒,堪为全军表率!大汗把攻击叛军中部的重任交给我军,是对我军的重视和信赖。此战胜负,关系到社稷存亡,国家安危!胜,则可保社稷稳定,诸位均可得享富贵;败,则国破家亡,诸位的性命断难得保!大敌当前,退路是没有的,只有拼死力战,才能保住性命!即便战死,也可落个全忠全孝的美名!”
士卒们听了汪良臣这番饱含激情的鼓动,一个个都像热血沸腾的小老虎,激扬慷慨,振臂高呼:“拼死力战!生擒叛贼!下命令吧!杀贼!杀贼!”
汪良臣帅旗向前一指,高声呐喊:“冲啊!杀——!”
众将士喊着:“冲啊!杀啊!”犹如下山猛虎,向浑都海的队阵冲去!
浑都海正跪在地下祈祷长生天保佑,蓦地看见汪良臣率军杀来,慌忙从地上站起来,一边喊着:“敌军杀来了!快冲啊!杀啊!”一边仓皇跳上马背。
汪良臣的部队速度极快,眨眼间便冲了过来。
浑都海的士兵有的还没来得及上马,便被汪良臣的骑兵撞倒或是杀死了。
风沙迷漫,旌旗翻飞,马嘶人喊,兵器撞击,鲜血飞溅……
风沙被鲜血浸红,变成真正的血雨。
尸横遍野,成了名副其实的血染黄沙。
汪良臣精神抖擞,越战越勇。浑都海却力渐不支。他想逃脱,汪良臣紧追不舍,哪里肯放。浑都海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粗中有细,临阵不慌,他见汪良臣死死咬住他不放,顿时生出一计。一边拼力招架,一边悄悄弯下腰偷偷脱下一只靴子,蓦地把靴子里的沙土甩向汪良臣的眼睛!
汪良臣没有防备,沙子进入眼中,疼得哇哇乱叫。
浑都海趁机逃去。
浑都海转过一个沙丘,看看后面汪良臣没有追来,自以为安全无事了,便松开马的缰绳,借机歇息片刻。
可是,浑都海万万没有料到,像从沙丘里冒出来一样,斜刺里冲出一员老将,鹤发童颜,笑声朗朗,指着浑都海怒骂道:“无耻叛贼!哪里逃!”说着,舞动大刀径向浑都海杀来。
浑都海看见此人,腿都吓软了。
此人是谁?
这位老英雄不是别人,正是老王爷按竺尔。
按竺尔话音未落,明晃晃的大刀已向浑都海劈来。浑都海不敢怠慢,急忙举棍相迎。此时的浑都海已只有招架之功,而按竺尔却是精神矍铄,宝刀不老,几个回合便把浑都海的大棍磕飞,浑都海仓皇欲逃,按竺尔急中生智,抡刀向浑都海坐骑的前腿砍去,马的前腿被砍断,浑都海一头栽下马来。
恰好,汪良臣这时追来,将浑都海擒获。
汪良臣和按竺尔押着浑都海,来到忽必烈的御帐。他们发现,合丹和合必赤也押着阿蓝答儿向御帐走来。
忽必烈极其高兴:“好!首战告捷,三位爱卿立了头功啊!”
汪良臣赶忙说:“启禀大汗,末将不敢贪功,叛贼浑都海不是末将擒获的。”
忽必烈好生疑惑,问:“不、不是你擒获的?那、那是谁呀?”
“是……”汪良臣回头找按竺尔,发现老英雄不在了,急忙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躲藏在士兵中间的按竺尔,把他拉到忽必烈面前,说:“大汗,生擒浑都海的就是这老爷子。”
忽必烈见是按竺尔,大为诧异,说:“啊?是您老人家,不是不叫您来嘛,您怎么又……”
不等忽必烈说完,按竺尔朗声大笑着说:“怎么样?老朽给你送来这样一个值钱的见面礼,没为你丢脸吧?”
“没丢,没丢!”忽必烈哈哈大笑,“你给孙儿争了大光呀!”
按竺尔指着浑都海和阿蓝答儿,愤怒地说:“哼!不争气的东西!枉为成吉思汗的后代,附逆作恶,背祖叛国,天理不容,千刀万剐你们都不为过!”
浑都海和阿蓝答儿跪地求饶:“大汗饶命!都是阿里不哥逼我们干的!我们是上当受骗,大汗饶了我们吧!”
忽必烈怒不可遏:“你们助纣为虐,死有余辜,岂能饶得?拉出去,砍了!”
武士押走浑都海和阿蓝答儿,斩于沙丘之下。
阿里不哥闻知浑都海和阿蓝答儿兵败被斩的消息,惊得瞠目结舌,跌坐在虎皮交椅上。初次交战就全军覆没,连折两员大将,对阿里不哥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气得他暴跳如雷,大骂浑都海和阿蓝答儿废物,无能,使他损失惨重,士气大伤。
阿里不哥决定把他的老底、留守按旦河老营的最精锐铁骑,和蒙哥汗留下的禁卫亲军,以及其他可以调用的兵马全都调来,与忽必烈决一死战。
几十万大军集中起来,后勤供应是个大问题,也速察忧心忡忡地对阿里不哥说:“大汗,我们的军需粮草一向由察哈台汗国供给。按事先约定,今年的粮草早就该送来了。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如果大军集中在一起,粮草不能按时运到,后果可就太严重喽!”
阿里不哥的粮食为什么由察哈台汗国供给呢?这得从察哈台汗国几年前一次宫廷政变说起。察哈台的国王名叫阿鲁忽,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对他的侄子格外器重,把兵权交给他,并准备百年之后由他继承王位。谁知这位侄子自以为兵权在握,羽翼已丰,发动政变,打进皇宫,要杀死阿鲁忽夺取王位。幸亏阿鲁忽逃得快,才保住了性命。阿鲁忽找到阿里不哥,请求阿里不哥发兵帮他夺回王位。阿里不哥需用的粮食,原来是由中原供应的。自从和忽必烈闹僵以后,粮食供应便失去来源。察哈台汗国盛产粮食,阿里不哥提出,他帮阿鲁忽夺回王位,阿鲁忽向他供应粮食。阿鲁忽急于夺回王位,想也没想,满口答应,阿里不哥需要的粮食全由他包了。阿里不哥出兵打败阿鲁忽的侄子,为阿鲁忽夺回王位。察哈台汗国便成为阿里不哥的粮食供应地。起初,不用阿里不哥催促,阿鲁忽也能按时送来粮食。后来,便不那么主动了,总是催促几次才运来。此次发兵攻打忽必烈之前,阿里不哥怕阿鲁忽不能按时运来粮食,就曾派人去催促,依然迟迟不见粮食运到。阿里不哥清楚没有粮食意味着什么,难怪他心急如焚,大骂阿鲁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位子坐稳了就翻脸不认帐。阿里不哥决定让也速察亲自去质问阿鲁忽。
阿里不哥对也速察说:“你拿着我的令牌,立即去见阿鲁忽,他若乖乖地把粮草送来还则罢了,要是背信毁约,不按时把粮草送来,可别怪我不讲情面,等我消灭了忽必烈,哼哼!我就把他踏成肉泥!”
也速察说:“是!我马上就去!”
阿里不哥说:“越快越好,那么多部队调来以后,急需要粮食啊!”
“属下知道!”也速察说,“我一定亲自把粮食押来!”
“好!大军的命运,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阿里不哥说这话时,眼睛是潮润的,几乎是向也速察乞求。
也速察知道肩负责任的重大,郑重地说:“大汗放心,就是死,我也要把粮食运来!”
也速察辞别阿里不哥,日夜兼程向察哈台汗国急驶而去。
阿里不哥为了赢得喘息时间,等待兵马和粮草运来,采纳谋士不鲁花的意见,写信给忽必烈假意投降。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