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风云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忽必烈风云传-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恭请皇上升辇!”

  寝殿宫门大开,忽必烈由内侍服侍从寝殿走出,坐入金辇中。

  二通事舍人高喊:“起——驾!”

  三名手执皮鞭的金甲武士甩响三声皮鞭,在寂静的晨空中显得格外清脆响亮。

  仪仗起动,执鞭武士在前,随后是二通事舍人和三十余名殿前侍御,手执金钺、旌节、龙幡、金喷、金椅、金拂、龙扇等,分列两旁,以为前导。后为御辇,劈正斧官手执金斧走在御辇前,四侍仪使在金辇前后随御服侍。最外层是佩带弓箭和宝刀的威猛武士,分列两侧护卫。

  走在前面的执鞭金甲武士一边鸣鞭,一边导引皇帝仪仗浩浩荡荡从正门向大明殿走去。

  与此同时,皇后察必的仪仗也向大明殿走来,皇后的仪仗与皇帝的类似,只是金龙换成了银凤。

  皇帝和皇后的仪仗在大明殿前会合,分别走出御辇,双双携手走进大明殿,端坐在宝座。

  恭候在殿外露台上的三名执鞭金甲武士,同时甩响三声脆亮的皮鞭,鞭声响彻大都上空。

  这时,正好旭日升起,霞光灿烂,照得大内一片辉煌亮丽。

  礼仪官出班,站在露台正中,高声喝喊:“吉—时—到!”

  按品级恭立在丹墀的王公大臣齐刷刷跪下,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千岁!”

  “众爱卿平身!”忽必烈和察必示意群臣站起。

  “谢万岁!”王公大臣谢恩,站起。

  礼仪官:“宣谕建元登极诏书!”

  宣旨官手捧圣旨走到露台正中,展开,宣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纪统。肇从隆古匪独我家。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著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义而制称,为秦为汉者,著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贬。

  “吾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上,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宁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事从因革,道协天人。吁欷!称义而名,固匪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钦此!”

  宣旨官宣喻完毕,“大元朝与天地同存、日月同辉、百代不衰、江山永固!”的欢呼声此伏彼起,震彻掖廷。

  忽必烈压抑不住心中的高兴,走下御座,激动地对说:“诸位爱卿,从今天起,朕就不只是蒙古族的大汗了,而是全中国的皇帝!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脉脉相传,如今传到了我们大元!”

  众大臣又是一阵雀跃欢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时,阿合马走到丹墀中央,躬身施礼,说道:“微臣阿合马,为祝贺我主荣登大宝,大元朝繁荣昌盛,江山永固。也有一份礼物献上。”

  忽必烈正在兴头上,听阿合马说有礼献上,自然十分高兴,说:“阿爱卿,今天是朕大喜的日子,也是大元朝大喜的日子,你有什么礼物献上啊?”

  阿合马并不直接回答,让仆人抬上一个很重的东西,上面蒙着红绸子。阿合马惯于别出心裁,变着法的讨忽必烈高兴。众大臣不知他又搞出什么新花样,指指点点,猜测,议论。

  阿合马更来了劲儿,故意装成神秘莫测的样子,一脸的傲慢和得意。

  忽必烈说:“阿合马,你就别卖关子啦,快打开,叫大家看看是什么宝贝吧。”

  “是,微臣尊旨。”阿合马答应一声,走到他宝贝礼品前,故意吊人胃口,说,“下官要揭开啦,陛下,诸位大人,你们可看好喽,喔喂——!”阿合马用极度夸张的姿势揭去红绸子,露出一块银光灿灿的巨大银锭。

  这银锭不仅块头大,而且形状也奇特,侧面看类似扇形,又好象盛开的花朵。从重量到形状,以前人们都没见过。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赞叹不已,议论纷纷:“哇!这么大的银锭,以前从来没见过呀!”

  忽必烈饶有兴趣地问:“阿合马,这得有多重呀?”

  “陛下猜不到吧?”阿合马很得意,说,“足足五十两!”

  “五十两!还从来没见过这么重的银锭啊!”

  “那当然!”阿合马说,“别的朝代是铸不出这么大的银锭的,只有我们大元朝国泰民安,物阜年丰,仓廪充裕,才能铸成这样的银锭。所以呀,臣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元——宝!”

  “元——宝?”忽必烈和众大臣觉得这名字很新鲜。

  “元宝!就是大元之宝!”阿合马眉飞色舞,侃侃而谈,“只有大元朝才配有这样的宝贝,故而叫元宝,大元朝之宝!”

  哇哇!这马屁拍得太滋润了!

  忽必烈极为高兴,大声重复着:“元宝!大元朝之宝!好!太好啦!阿合马,你理财有方,没有让朕失望呀!”

  阿合马喜不自禁,急忙谢恩:“谢陛下夸奖,为陛下理好财,臣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忽必烈极为满意,连连点头。

  值日官禀报,登基大宴已在太液池琼华岛摆好,忽必烈传旨起驾琼华岛。

  庆贺大宴摆在琼华岛半山腰上的广寒殿,依山临水,风景秀丽。殿前的露台正中,有一只大玉海,五人合抱,由一整块寿山石雕成,上面刻着云水花鸟,龙凤瑞兽,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十分精美。里面装了满美酒,绿蚁荡漾,醇香四溢。

  内侍用大木勺往王公大臣们的碗里舀酒,人们喜笑颜开,充满欢乐气氛。

  忽必烈激动兴奋,神采飞扬,举起满满一大碗酒,对群臣们说:“诸位爱卿请静一静!众爱卿都是跟随朕多年的老臣,有的朕在潜邸时就跟着朕。几十年来,南征北战,东拼西杀,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朕终于登上大位,诸位都是开国元勋。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大玉海里有的是酒,大家敞开口的喝!喝个高兴!喝个一醉方休!来,这第一碗酒先敬长生天!”

  忽必烈率领众人酹酒敬天。

  第二碗酒敬成吉思汗和列祖列宗。

  敬过祖宗以后,忽必烈对大臣们说:“这些年来,大家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大理的穷山恶水、毒雾瘴疠,江淮的长途跋涉、奔袭劳顿,大漠的冰天雪地、飞砂走石……几番酷暑,多少严冬,搏斗厮杀,喋血沙场!诸位爱卿的忠勇,才赢得今天的到来。朕敬诸位爱卿一杯!”

  众大臣齐声说:“都是陛下英明,雄威盖世!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心花怒放:“喝!诸位敞开口地喝,喝它个天翻地覆,人仰马翻!”

  众大臣齐说:“对!喝!喝它个人仰马翻!不醉不散!”

  尤其那些蒙族宗亲王爷们,本来就善饮,加上今天高兴,放开量豪饮起来。相互敬酒,划拳,打赌比试,杯盏交错,酒水飞溅。有人喝得酩酊大醉,趔趔趄趄,舌头僵硬,仍然狂饮不止。广寒殿成了酒和欢乐的海洋。

  在这豪饮滥觞的广寒殿内,有一个人显得很特别,就像鸡群里混进了一只鹅或鸭子。在场的人,不论文官武将都是崭新亮丽的官府,只有这个人是一身灰暗的僧衣。别人都陶醉在美酒的快慰里,只有他严守着戒律,滴酒不沾。

  他,就是子聪。

  忽必烈的心倏地颤抖了一下,讷讷地说:“廉希宪和王磐所奏极是啊,朕确实对不起他,太对不起他喽!不行,朕要叫他还俗,封他官职!”

  忽必烈想到这里,非常激动地从御座上站起来,对群臣说:“诸位爱卿请安静,安静!”

  众人正喝在兴头上,大殿内一片嘈杂混乱,哪里听得见。

  奉御彻里大声说:“大家安静!安——静!圣上有话说!”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疑惑地看着忽必烈。

  忽必烈动情地说:“诸位爱卿,朕昨天夜里看了两份奏折,是廉廉希宪和王磐写的。看了这两份奏折朕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睛都被泪水洇湿了。他们说得对,朕对不起他,朕心里有愧,有愧啊!或许你们已经猜到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子聪法师,朕的聪书记。子聪是最早跟随朕的中原老臣,朕在潜邸当王爷时就来到朕身边。屈指算来,已经二十多年了。朕经历的所有重大事情,他几乎都参与了谋划,为朕出了不少好主意。设计建造大都城,修筑新的皇宫殿宇,立国号为大元,圣朝的典章、礼仪、制度,也大多是他制订的。他为圣朝的建立付出了大心血,立下了大功劳啊!可是,直到现在,他依然无官无爵,一袭袈裟,一双芒鞋,清茶淡饭,无欲无求,日以继夜地不辞辛劳地为朝廷忙碌着、操劳着。从无怨言,也从来没有跟朕提出过任何要。越是这样,朕心里越难受,朕真的对不起他,心里有愧啊!”

  子聪慌忙跪下,诚惶诚恐地说:“陛下,您千万别这么说,这些都是臣下应该做的,小僧只不过是尽了一个做臣子的职责,皇上如此褒奖,小僧实在是担待不起。不还俗作官是小僧的主意,与陛下无关,陛下万勿自责,不然,小僧会惶恐不安的。”

  “不。”忽必烈很肯定地说,“与朕有关,与朕大大的有关!都是朕不坚决,没有坚持让你还俗。朕现在就下一道旨意,命你立即还俗,恢复俗家姓氏。”

  “皇上……”

  子聪要说什么,忽必烈故意黑虎着脸,说:“怎么?你要抗旨?”

  “子聪不敢。”

  “不是叫你恢复原来的姓名了吗?怎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