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家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最好的家长-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面摘录一则我为女儿写的成长日记—— 
  1988年4月18日 
  这段时间,你有两个变化,一是有点认人了,特别是晚上,我抱着你,你会哭,可是一放到妈妈手中,便不哭了;二是开始学翻身,你一睡进婴儿床,总是把身子侧着睡,好像想翻过去趴着,可惜现在还不行。 
  你一见和你一般大的小孩,便友好地笑,并要“唱歌”。昨天和今天,我把你抱到穿衣镜前,你一见镜子里有一可爱小孩,不知正是自己,便笑眯眯地咿咿呀呀“唱”起来。我把你抱离穿衣镜,你停止笑唱,一返回镜前,你又对着镜子中的小孩笑唱起来,煞是有趣! 
  有时,你把手抬起在胸前,用眼睛使劲地看,你盯着自己的手,仿佛在问:这是什么东西呀?又仿佛在看手腕上并不存在的手表,有时我便会问你:“晴雁,多少时间了?”今天晚上,刚刚把你的外裤脱了,你便出神地低头看自己的两只胖胖的脚丫,又仿佛在问:“这又是什么啊?这么白,这么胖!”   
 
给孩子爱的启蒙教育 
   
  晴雁就这样一天天长大,开始叫爸爸妈妈,开始学走路,开始学说话,开始认识并走进身边的世界。 
  爱晴雁的人很多,除了我和她妈妈,还有她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舅舅、舅妈、姑妈、姑父、表哥等等,还有我的同事——也就是学校的老师们,还有我的学生……于是,无论晴雁出现在什么地方,她都成了大家的“娱乐中心”。小晴雁让大家开心,所有人的爱,也滋润着小晴雁稚嫩的心灵。这种爱的滋润,正是晴雁所接受最早也最温馨的“启蒙教育”。 
  因为我和她妈妈太忙,1990年2月,晴雁两岁零两个月便上幼儿园。于是,晴雁开始接受真正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阿姨的关照下,晴雁学会了唱歌,学会了跳舞,学会了礼貌,学会了和小朋友相处,学会了尊重长辈。 
  我是性善论者,我认为儿童的天性就是善良。因此,所谓培养孩子的善良,其实就是让孩子保持其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的爱心,包括宽容。晴雁进了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交往,难免会有冲突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总是教育晴雁宽容和善待别的小朋友。 
  在1991年6月5的日记里,记着这样一件事—— 
  晴雁在幼儿园咬了蒋孝敏小朋友的手,妈妈问你为啥咬人,你说是她先推你的。不管怎么样你咬人就不对,妈妈让你去认错道歉,你马上就对蒋孝敏说:“蒋孝敏,对不起,我咬人不对,请你原谅,我以后改正。”很乖,知道错了,表示要改正,这就是好孩子。 
  从那以后到现在,晴雁无论读小学还是读中学,从没与人发生过类似的事。因此,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晴雁从出生到现在唯一的一次和别人发生“肢体冲突”。她总是以宽容之心待人。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人之间,没有宽容和爱,只有仇恨。我看到过太多的家长这样教育孩子:“既然他欺负了你,你为什么不打他?你的手长来干什么的?”用仇恨培养仇恨,于是我们周围的爱和宽容越来越少。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孩子开始,培养爱和善良。 
  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只想到自己,而很少为别人着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对他人的关心,首先是对自己爸爸妈妈的关心。“人之初,性本善”,晴雁往往通过一些小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纯真,这种纯真出自她无意识的本性或者说本能。我们则抓住这些小事对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比如给她一句夸奖,给她一个亲吻,等等。哪怕是一句夸奖或亲吻,都会让幼小的孩子感到莫大的荣誉,这样孩子会渐渐把这种“无意识”便成“有意识”,变成良好的习惯。 
  晴雁上幼儿园,多数时候都是我负责接送。在路上我就给晴雁讲故事,有时候说爸爸很累,要晴雁听话。有一次,晴雁很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以后我长大了,你长小了,我也天天送你上幼儿园!” 
  当时,我忍不住笑了,对她说:“爸爸不会长小了。” 
  她依然说:“要长小的,要长小的,我一定要送爸爸上幼儿园,我还要抱爸爸呢!也给爸爸讲故事。” 
  虽然我为女儿这稚气的话笑了很久,心里却非常感动。 
  日记选—— 
  1990年2月15日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上了六楼,你第一件事是把爸爸妈妈的拖鞋拿来递给我们:“爸爸妈妈穿这个鞋鞋!”然后又把我们换下的皮鞋放到门背后。 
  真乖,算是我们第一次享你的福了! 
  1992年2月29日 
  妈妈病了,你十分体贴妈妈,早晨上幼儿园时,特意嘱咐妈妈:“妈妈,睡好,盖好!”放了学,你又来到妈妈的病床前,把嫩嫩的小脸贴在妈妈的脸上。 
  1992年3月23日 
  妈妈去幼儿园接晴雁时,听郑老师讲了一件事:上星期天,郑老师叫小朋友去洗手,你刚出教室就跌了一跤,爬起来后就使劲拍衣裤上的灰,郑老师看见后过来询问你,你忙对郑老师说:“妈妈生病了,还要给我洗衣服!我把灰尘拍干净,妈妈就可以不洗衣服了!”妈妈听了感动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我们的雁儿真懂事,知道体贴人。 
  后来女儿读小学了,我常常给她看这些日记,鼓励她说:“你看你从小就很有爱心!”到现在,女儿也不时看着这些文字,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丢掉可贵的爱心。   
 
劳动最光荣 
   
  独生子女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也不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一些家长在这方面也很娇惯孩子,总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于是把一切事情都包下来,不让孩子劳动。但我和妻子却认为,勤劳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品格。所以,晴雁很小我们就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 
  我的做法是:第一,孩子能够做的事,决不包办。第二,我们做事的时候,有意识让孩子参与进来,在一种玩儿的氛围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第三,有时给孩子布置一些她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第四,对于孩子的劳动,及时予以热情的鼓励和奖励,让孩子感到劳动的确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日记选—— 
  1989年8月26日 
  我们晴雁,是很爱劳动的。每次我们摘菜,你也要来拿一根菜帮着摘;我剥蒜,你也要来拿一个……什么都喜欢凑热闹。 
  看,你又拿起扫把了,本来爸爸要扫地,你硬要抓过去。你还真像回事儿!认真地在地上扫着,还特意费力地把板凳搬开扫,甚至连门背后的死角你也不放过…… 
  爸爸的老师张婆婆直夸你:“这个女儿真勤快!” 
  1990年2月13日 
  从去年以来每天你为楼上楼下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送报都很积极,但都是在我的陪同下去送的,特别是送曾爷爷的报。曾爷爷住在三楼,我必须抱你或扶你上去。但今天晚上,我还在洗碗,突然听见你在外面喊了一声:“爸爸,我去送曾爷爷的报纸了!”一看,你已经独自上了几级楼梯,正骄傲地挥着手中的报纸,你一步一步地往上登,用手扶着栏杆或墙壁,居然一个人把报纸送到了曾爷爷家,然后又一个人走下来了。我们很高兴,表扬你:“晴雁真乖,可以一个人送报了!” 
  1991年7月10日 
  为了培养晴雁爱劳动的好习惯,放假开始,妈妈就让你学习洗手巾和袜子,你很乐意。每天下午自己脱下袜子来洗,并且还给妈妈洗了几次袜子,动作做得还可以,洗得也干净,但愿你能坚持。   
 
珍视孩子的第一句诗(1) 
   
  我把“做人第一”视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要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只是这种开发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趣味,不能强迫“灌输”,那样只会败坏孩子的求知兴趣。 
  我认为,对于婴幼儿来说,智力开发最好是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始。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创造力——至少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贫乏。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是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相结合的产物。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任何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诗人”。幼儿的想象力是其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切创新都是从想象开始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日本著名育儿专家让内藤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顺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儿童的想象,无论他是怎样怪癖离奇,本质上却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幻想的权利。这是对孩子创造天性的最大保护。 
  有家长也许会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不,严格说起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这个命题其实是错误的,至少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前面我已经说过,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潜藏着无穷的想象力,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所谓“培养”,并不是给孩子“空荡荡的大脑”里装进能力,而是一种激活,一种唤醒,一种维护,一种发展。具体说,就是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唤醒孩子的创造力,维护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智能。 
  如何“激活”、“唤醒”、“维护”和“发展”呢?我的做法是—— 
  第一,多给孩子以想象的机会,和孩子玩儿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展开想象。 
  第二,多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多一个文学形象,孩子心灵中就多一份想象元素,我们应该让孩子心灵中储存尽可能多的“想象元素”。 
  第三,善于发现孩子自发表现出来的想象力,然后予以热情的鼓励。 
  第四,和孩子一起编故事。 
  第五,即使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