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是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妻子是什么-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合那种卓越的特质。在theknot这个婚礼网站上,一支“提供优雅的蜡烛”卖到2995美元,但是在其他地方与此相似的普通蜡烛不用10美元就能买到。在迪斯尼,买一把用来切结婚蛋糕的刀子要花25美元。也许有人会疑惑不解:既然任何刀子都能切开一个蛋糕,为什么新婚夫妇非得需要一把专门的刀子呢?这种不解说明对婚礼产业的脉搏还是缺乏足够的了解,婚礼产业的规则是要求每件事都要完美,所有一切都必须是新的,干净的,尽管说起来是遵循着传统。  在迪斯尼,看起来好像是有无穷无尽的附加软件。木柴的起价是3000美元。形状像灰姑娘的城堡,顶部带有白色巧克力的结婚蛋糕起价是900美元。放飞40只白色的鸽子需要一对夫妇花费250美元。(并非是真正的鸽子,而是“迪斯尼鸽子”,也就是说它们是自导引式的鸽子,从它们表演所在的灰姑娘城堡的舞台上飞出后会自己回来。)  这个计划中被详细说明过的主题是灰姑娘。她坐过的玻璃四轮马车是其标识。这个形象被刻在那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迪斯尼婚礼纪念品上面,从切蛋糕的刀子到开香槟酒的起子上到处都是。一个迪斯尼新娘可以坐在一辆由穿着童话里服装的马夫驾驶的玻璃马车到达,拉着马车的是四匹有斑纹的灰色小马。这样一个仪式需要花费2500美元。一个号兵将会宣告新娘的到达。一个大管家将会把一枚戒指放在灰姑娘的拖鞋里面。在迪斯尼,他们尽力想表达的是迪斯尼是一个现代新娘“把灰姑娘的梦变成现实”的地方。(但是尽管每个新娘可能都曾经梦想过变成灰姑娘——至少在那些商人看来是这样的——在迪斯尼结婚的新娘们不允许真的像灰姑娘那样打扮。在迪斯尼世界只有一个灰姑娘,而且她的名字还出现在薪水册里面。)  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想在结婚的那一天成为灰姑娘,想来绝大多数的新娘还是想做她们自己。但是“灰姑娘的梦”是婚礼产业无法不采用的一个用来激发人的兴趣的隐喻。正像纪梵希的全国销售经理劳瑞·威尔(Lori Weil)对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说的那样:“每个女人都想做一个晚上的灰姑娘。”  灰姑娘,是那种一夜之间发生改变的典型事例,是一个辉煌的新娘角色模型。这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命运可怜的女孩被一个不知姓名的王子所搭救,她和王子在一起过上了快乐的生活。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传到了许多国家。但它依然有着很持久的吸引力。在讲述过程中,这个故事已经有了300多种版本,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50年的中国。灰姑娘故事所具有的不朽的吸引力曾经被人们反复研究。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引起共鸣,与它触及到了一个孩子最初所怀的恐惧——母亲的死亡、那种害怕父亲爱上一个恶毒的后妈的弗罗伊德式恐惧。这个故事对成年女性的吸引力是如此复杂以致于想剖析它变得十分困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部分白色梦幻(10)
渴望被拯救的愿望揭示出女性最原初的紧张。即使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在她出版于1992年的《发自内心的革命:一本关于自尊的书》(Revolution from Within:A Book of Self…Esteem)中也承认她缺乏足够的自信所以也会陷入“拯救”神话,她消除这种迷乱的方式约会有钱男人。  1950年,沃特·迪斯尼摄影室得到授权,可以以灰姑娘的故事为蓝本拍摄一部电影,法国诗人查尔斯·佩若特(Charles Perrault)创作的最有名的那个版本成了这部电影的依据。这个版本写于17世纪后期,佩若特把由再早一点的格林兄弟(Brothers Grimm)创作出来的那个版本衍生出来的故事里面的恐怖因素一一去掉,比如鸽子把灰姑娘的异父姐妹的眼睛啄了出来,以及她的姐妹们为了把脚挤进玻璃鞋把自己的脚后跟和脚指头砍了下来等等。他引进了一些有关魔法的细节,像灰姑娘那个有神力的教母,还有如果灰姑娘不能在午夜之前赶回家,那辆马车就会变成一个大南瓜等等。在《灰姑娘》(Cinderella)之后,迪斯尼又在1959年成功地对《睡美人》(Sleeping Beauty)进行了改编。但是从60年代到90年代,童话故事失去了市场。女性主义者谴责这种“灰姑娘神话”,认为它鼓励了一种女性拯救幻想,这让女人们对男人和婚姻充满依赖。1981年,克劳蒂·道琳(Colette Dowling)的畅销书《灰姑娘误区:女人对独立的深层恐惧》(The Cinderella plex:Women’s Hidden Fear of Independence)掀起了一股狂潮。书中主要观点是认为女人习惯性地对独立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让女人们裹足不前。女人们不愿意走出去,保护自己,而是更愿意等待外界的某件事情或者是某个人来改变她们的生活。  然而,在像灰姑娘这样的童话故事进入到美国市场以前,它们是用来反对婚姻的样板。大多数这样的故事是女人对婚姻的控诉,很少有那种“从此以后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可以让婚礼产业当作建立的基础。事实上,第一个“童话故事”是那些心怀不满的妻子们讲述的,通过这些故事,她们把她们的知识传递给了更年轻的女人们。这些事情发生在格林兄弟之前很久,在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Giambattista Basile)、汉斯·克里斯琴·安德森(Hans Christian Andersen)和查尔斯·佩若特之前——这些男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故事流派。女人自己的讲述形成了最终这些童话故事。同时这些故事是对女性处于奴隶状态的一种反映。即便是虚构的,这些一般是很可怕的故事是对女性没有社会地位的富有煽动性的描述,同时也表达了她们的不满。这些故事还经常反映出女性对生育的恐惧,当时生育是最容易让女人丧生的一件事情。对于这些没有政治权利的女性来说,讲述这些故事是她们秘密反抗社会压迫的惟一方式。  在17世纪的法国,被婚姻结构所束缚的贵族女性让表达反抗的童话故事传播得更为广泛。在这些一般是很隐晦的故事里,爱情和婚姻并不是被当作乌托邦式的伊甸园来呈现的。在这些贵族女性所处的阶级中,被安排的甚至是被强迫接受的婚姻是这样普遍,为了回应这一情况,这些女性们表达了她们的挫败感,也表达了她们渴望自由掌握自己生活的向往,她们想通过爱情实现这种自由,而不是社会地位的获得或者是财富的拥有。  但是这些几乎都不是法国凡尔赛宫廷所希望听到的故事,所以佩若特写出了他那个版本的《灰姑娘》。他那些宫廷里的读者期待看到一种过分纯洁的、令人愉悦的、道德说教式的故事。在这方面,他们和90年代的西方电影观众并无二致。灰姑娘被当作女英雄一样受到赞扬,而不是被当作一个女性缺乏独立性的象征。这样一种原型出现的时候,刚好是电影《漂亮女人》一鸣惊人的时节。这部电影是按照迪斯尼的故事模式生产出来的。在这部电影里,朱莉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扮演的维维安·沃德(Vivian Ward)是一个街头妓女,她的王子由李察·基尔(Richard Gere)扮演,是一个公司合并专家,没有骑着白马,却驾驶着一辆红色的法拉利。他雇佣她一个星期,让她住在他豪华的比弗利山套房里,让她疯狂购物,把她变成一个配得上洛杉矶上流社会的女人。他们共度的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朱莉亚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她意识到她所走的路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当他为她所提供的性服务付费时,她拒绝了。她决定不再继续做妓女了,而是返回学校读书。基尔扮演的角色开着一辆白色的加长豪华轿车找到了她。影片结束的时候基尔和罗伯茨在热情地奔跑。“当他登上城堡把她解救出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他问道。对此她这样回答:“她又把他给救回来了。”这样一种对拯救的分担保持了一种政治上的正确,让影片看上去不再是明显地倒退。《纽约时报》非常动情地将这部电影评论为“第一部后女性主义童话”。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其他的故事是怎么开头的呢?“很久以前,有一个妓女在日落大道上四处溜达?”  为了取得成功,好莱坞对各种修辞使用殆尽。1998年电影《情话童真》(Ever After)、《灰姑娘的故事》(A Cinderella Story)都是取材于16世纪的法国故事,分别由珠儿·巴里摩尔(Drew Barrymore)和安吉丽卡·休斯顿(Anjelica HUston)扮演,广告里说这是“女性主义者的童话”,因为主角是受过教育的。灰姑娘的神话变成了一种女性自我修饰的说辞,以致于《纽约邮报》(The New York Post)在2001年8月为年轻的说唱女歌手艾丽亚(Aaliyah)登载讣告的时候,说这是“为音乐天后举行的灰姑娘式的葬礼”。甚至是一个灰姑娘式的埋葬,看起来也成了被女性幻想所接受的创作素材了。

第二部分白色梦幻(11)
婚礼产业喜欢利用灰姑娘主要是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她象征着在人口统计学上最理想的那种消费者——向上努力的女人。在她身上也反映出典型的新娘所具有的焦虑和渴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美好的幻想转眼之间就会被变成泡影了。引诱未来丈夫所需要的迷人魅力;还有一种嫁的那个人会提供一种幸福生活的观念。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灰姑娘这一原型的变迁回应了商业上塑造出来的现代新娘在这一角色中将会获得升华这一观念。2001年《加拿大新娘》(Canadian Bride)的夏季卷的封面标题概括了这种占据了统治地位的观念:“迷人的身体——60天塑造一个新自己”。新娘被期待着去变成一个新版的自己,无论是通过减肥、整牙还是接受激光矫正视力的手术——因为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