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通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史通识-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一种文字)。玄奘看到当时很多佛经翻译得很不准确,便决定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玄奘历经艰险,耗时四年来到印度。在那烂陀寺,玄奘拜名僧戒贤为师,学习了五年。后来玄奘在参加了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举办的辩经大会,在这场有十八名国王、三千多名佛教学者和外道两千多人参加的大会上,玄奘讲论之后,任人提问,却没有一个人的问题能把他难到。当时佛教分为大乘、小乘两个教派,大乘派尊玄奘为“大乘天”,小乘派尊他为“解脱天”。返回唐朝之后,玄奘将带回的大量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还将自己沿途经历写成了《大唐西域记》。由于玄奘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后世有很多关于他的文学创作和传说,明朝的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还被列入四大古典名著。

  武后篡唐成女帝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原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治经常让她帮助自己处理国家政事。后来李治因病无法治理国家,便下诏书让武则天代替自己处理政事,她趁机掌握了大权。后来,武则天当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称帝之后,重视农业和工业生产,并将它们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标准。在武则天执政时,全国的户数几乎翻了一倍。武则天还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只要是有才华的人,她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武则天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度,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武则天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武则天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大诗人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仁杰桃李天下芳

  桃李满天下:

  狄仁杰字怀英,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积极为国家网络人才,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这些官员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后来他们都成为唐朝中兴的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来兵败投降。一些官员主张将李楷固处斩,狄仁杰却认为他有骁将之才,如果饶恕他的死罪,必能为国家出力。在狄仁杰的推荐下,武则天赦免了李楷固的死罪,让他为唐朝领兵。后来,李楷固等人率领军队*契丹,果然大获全胜而归。狄仁杰德高望重,被武则天尊称他为“国老”。狄仁杰为国家选拔了很多人才,人们称赞狄仁杰是:“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语出《资治通鉴》,意为:“天才下的高材生,都出自您的门下。)

  请君入瓮来少卿

  请君入瓮:

  来俊臣是武则天时期有名的酷吏。武则天虽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却疑心非常重,喜欢听别人的密报。有一些官员见机,便利用酷刑取得很多所谓的“密报”,借之讨取武则天的欢心。来俊臣与周兴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两个。后来有人告密周兴谋反,武则天便将审讯周兴的任务交给了来俊臣。来俊臣接到武则天的命令,却先将周兴请到家中饮酒。来俊臣假装苦恼的说:“我这里最近有一批犯人不肯认罪,不知有什么办法?”周兴回答说:“我有一个办法,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没有不会承认的犯人。”来俊臣听了立刻命人抬来大瓮、燃起炭火,然后对周兴说:“有人密报你谋反,上边命我调查,如果你不坦白,现在请你自己钻进去。”周兴见状吓得连忙跪下承认自己谋反。来俊臣靠害人做到少卿的官位,后来被武则天斩首了。

  口蜜腹剑李宰相

  口蜜腹剑: 

  李林甫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李林甫擅长音韵,虽然没有什么才学,却很会随机应变。李林甫在担任礼部尚书的时候,用重金收买宫中的嫔妃和宦官,从他们嘴里探听唐玄宗李隆基的想法。靠着这种办法,李林甫议论起政事来总是唐玄宗的想法出奇的一致,从而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与重用,掌握了大权。李林甫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唐玄宗重视的官员,一定设法排斥。李林甫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当时的人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语出《资治通鉴》,意为:嘴里说的话好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打着动刀剑的主意。)李林甫在相位十九年,和其一同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人都先后被他排挤罢相。唐玄宗晚年政治*,和李林甫有很大的责任。

  相关知识

  吐蕃:

  吐蕃是存在于公元7世纪至公元9世纪的一个由古代藏族建立的国家,位于青藏高原。吐蕃从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了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公元6世纪,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三十三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了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无字碑:

  武则天虽是中国第一个女皇,但死后却没有独立的陵墓,而是与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了昭陵。自秦朝以来,中国的帝王大多在自己的陵墓前树立石碑,用以记录自己的功业。昭陵前面也立有两块雕刻精美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名叫“述圣碑”,是为唐高宗而立,上面有武则天亲自撰写的五千余字的碑文。东侧的石碑是为武则天而立。石碑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的,高米、宽米、厚米、重吨。这块雕刻精美的石碑却没有刻上一个文字,故此人们称之为“无字碑”。对于立无字碑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骂,还是不写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想让后人去评价的一生。

十九
正 文

  白村江口仁轨笑,东渡扶桑鉴真盲;

  三镇叛起安禄山,痛骂反贼颜杲卿;

  哥舒接诏两行泪,明皇马嵬有短长。

  释  义

  白村江口仁轨笑

  白江口之战:

  刘仁轨字正则,是唐朝的将领。唐朝时,朝鲜半岛分为新罗、百济、高丽句三个国家,百济和高丽句联合起来攻打新罗。新罗素与唐朝交好,便向唐朝求救。唐高宗派军队帮助新罗抵御百济和高丽句的进攻。唐军打败百济和高丽句后,便班师回朝了,只留下刘仁轨带领少数士卒留守。百济趁机向日本请求援军。日本天皇认为这是一个将势力渗入朝鲜的机会,便倾全国之兵攻向新罗。刘仁轨率领士卒在白江口与毛野稚子等倭将率领的二万余人展开激战。唐军只有战船一百七十多艘,日军却有战船千余艘。面对优势敌人,刘仁轨带领士卒沉着应对,依托己方船大甲坚的优势对日军展开攻击。结果四战四捷,焚毁日军战船四百多艘,史称“白江口之战”。日本的势力从此退出朝鲜半岛,数百年不敢再指染中原。

  东渡扶桑鉴真盲

  鉴真东渡:

  鉴真俗姓淳于,是唐朝的律宗高僧。当时日本由于憧憬中原的文化,便派遣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文化。当时有两个名叫荣睿、普照的日本僧人随遣唐使来华学佛留学。他们回国之时邀请鉴真前往日本传佛。鉴真为了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便答应与他们通往日本。鉴真前后六次东渡历经磨难,日本僧人荣睿也病死在第五次东渡中。当鉴真登上日本的土地时,已经双目失明了。除了弘扬佛法,鉴真还在日本传播了中国文化。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传授的。鉴真在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天皇曾授予鉴真“大僧都”、“大和上”的封号,日本人民称鉴真为“过海大师”。

  三镇叛起安禄山

  安史之乱:

  安禄山本名阿荦山,是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市胡人,起初经商,在三十岁的时候投身军旅。四十岁的时候,安禄山成为了平卢节度使。安禄山的身体特别肥胖,腹垂过膝,曾自称腹重为三百斤。安禄山虽然身体肥胖,却精于专研,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喜爱。安禄山权倾一时,在四十九岁时除身兼三镇节度使外,还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等重要官职。安禄山实际上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经过多年准备,安禄山在公元755年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以“清君侧”为名发动政变。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直到公元762年才结束,前后长达七年之久,波及极广,唐朝从此走向了没落。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痛骂反贼颜杲卿

  颜杲卿骂贼:

  颜杲卿字昕,是唐朝的名臣。唐玄宗时,颜杲卿任常山太守(今天河北正定县西南),尽管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爆发后,颜杲卿便立刻组织起军队抵抗叛军。颜杲卿先后设计杀死安禄山部将李钦凑,俘虏高邈、何千年等人。当时河北有十七郡都起兵响应他。公元756年,安禄山叛军围攻常山。颜杲卿带头守城,致使安禄山久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