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断因共工
女娲补天:
传说上古的时候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相互攻伐。水神共工不敌火神祝融,便一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虽是擎天的天柱,却禁不住水神共工这一撞,只发出一声巨响便彻底折断了。天柱折断,大地便开始向东南倾斜,九州岛的土地都开始崩裂,洪水开始在四处泛滥。各种凶禽猛兽也都冒出来残食百姓。人们苦不堪言。女娲看到这种情况,收集了五色灵石,将它们练化后将天修补如旧;女娲又砍断大乌龟的四肢腿(《淮南子》作“鳌足”)立在大地四方充当天柱。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们的黑龙和各地的各种凶残的野兽;女娲又将芦草烧成灰烬,用这些草灰堵住了四处泛滥的洪水。女娲做完这一切之后却因为劳累而死了。女娲的努力使大地恢复如初,人民又恢复了和从前一样的幸福生活。
夸父逐日千万里
夸父逐日:
传说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子。上古的时候大地一片荒凉,毒蛇猛兽遍地。,夸父领导着本部落的人们与各种困难作着斗争;夸父经常捕捉各种危害人间毒蛇,所以他将两条黄蛇挂在自己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手里也经常握着两条蛇。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致使民不聊生。夸父便要去向太阳问个明白,族人劝阻他,他却说:“为了能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去。”于是他便义无反顾地从东海边上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跑去,一直跑了九天九夜。就在快要跑到太阳日暮所落的禺谷的时候,夸父觉得口渴难耐,便一口气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夸父还觉得渴,便朝着北方大泽的方向跑去,但他没有到达那里便渴死了。夸父临死前跑出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用果实为后来者解渴。
神农百草先人尝
神农尝百草:
传说人们在上古的时候不认识各种草木,更不知道那些能吃、那些有毒。经常有因误食得病的人,甚至丧命。神农氏为了让万民不再为此而困扰,决定亲自品尝百草。传说神农氏的肚子是透明的,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楚。神农氏吃下去的东西,别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神农氏每品尝过一种草木,如果能吃或可以用作药材的就放到身体左边的袋子里,如果是不能吃的或者有毒的就放到左边的袋子里。每到一地,他就提醒人们如何分辨这些草木。神农氏经历了无数的危险,终于尝遍了百草。神农氏不仅品尝出了五种可以充饥的粮食,还品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能治病的草药。神农氏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利用他的发现,还写出了一本名叫《神农百草》的医药书。传说神农氏后来被一群白鹤接去了天庭,人们为了纪念他发明了农业和医药,便将他升天的那一片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相关知识
中国最早的人类:
到现在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左右的元谋人。元谋人发现于公元1965年5月,发现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当时出土的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另有七件人工痕迹清楚的石器。同一地层中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后来在地层中又发现了两小块烧骨。这些证据表明:元谋人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学者后来经过研究认为:元谋人的牙齿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近年来在三峡附近又发现了巫山人化石。通过测定,巫山人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左右前。尽管巫山人的存在时间比元谋人要早30万年左右,但巫山人是人是猿在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尚在研究之中。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年由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而成的。《汉书》记载:“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所作的注释说:“内篇论道,外篇杂说”。《淮南子》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根据高诱的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淮南子》全书内容庞杂,将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其主要的宗旨是倾向于道家。《汉书》将其列入杂家。《淮南子》在阐明哲理的同时,还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
正 文
精卫衔石填沧海,黄帝一战南北同;
仓颉造字鬼神泣,二女查德舜承皇;
大禹治水不入家,启诛伯益自为王。
释 义
精卫衔石填沧海
精卫填海:
传说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精卫非常希望能到东海去看一看,但是炎帝由于公事繁忙,总是抽不出时间带她去。于是她就自己偷偷溜了出来,驾着一只小船,来到了东海上游玩。正在这个时候,东海上突然挂起了大风。大风掀起了巨浪。巨浪凶涌,打翻了小船,精卫也被大海所吞没。精卫溺水而亡之后,灵魂化为一种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的名叫“精卫”的小鸟(《山海经》作:“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由于痛恨东海夺去了自己的生命,精卫鸟便从发鸠山衔来石木投入东海,想要填平它。尽管东海广阔,所投石木微小,但精卫鸟却依旧日日往复、填海不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在《赠梁任父同年》一诗中曾赞之道:“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黄帝一战南北同
涿鹿之战:
传说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由于垂涎于中原地带物产丰富,联合了七十二支族兴兵作乱。蚩尤首先击败了炎帝部族,侵占了炎帝部族所居住的“九隅”。蚩尤部落兵强马壮,炎帝无法与之抗衡,只得向黄帝部族求援。黄帝听到消息,便率领大军驰援炎帝,与蚩尤在涿鹿展开大战,史称“涿鹿之战”。黄帝的大军不仅有六种猛兽助战(一说是六个以猛兽为图腾的部族),更有九天玄女相助,渐渐的占了上风。蚩尤见势不好,便命令风伯雨师放出遮天蔽日的大雾。黄帝便造出一辆指南车,靠着它指引方向,大军顺利的走出了大雾,终于在冀州之野擒杀了蚩尤。黄帝在位的时间很久。黄帝在位的时候,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仓颉造字鬼神泣
仓颉造字:
传说仓颉生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中有两个瞳子,是黄帝的史官。那时候人们使用结绳的办法记事,这种方法都既繁琐又容易出错。黄帝命令仓颉来想办法。一天,仓颉正在思索,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将一样东西掷到他的脚下。仓颉发现东西上有一个蹄印。仓颉去请教猎人,猎人告诉他:“这是貔貅的蹄印,我一看便知。”又讲辨别蹄印的方法。仓颉大受启发,心想:“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于是他回到屋中,当晚便创造出了第一个文字。就在此时,天上下起粟米雨,黑暗中传来了鬼神哭泣的声音。这是因为有了文字,人们可以记录和学习知识,鬼神也再不能蒙蔽世人了。为了纪念仓颉造字,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人们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名叫“凤台寺”的寺庙。
二女查德舜承皇
尧禅舜位:
传说尧是上古的时候的天子,他一生极有作为。年老的时候,尧认为儿子丹朱德行不够做天子,便让大臣们给自己推荐继承人。大臣们便推荐了舜。舜的父亲瞽叟目盲,母亲早逝,继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尽管家人对舜非常不好,甚至多次想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依旧孝顺父母、待弟友善,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尧为了考验舜的德行,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经过多年的考验,尧认为舜确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便将天子位传给了舜。舜成了天子之后,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舜在年老的时候,将天子位传给了治水的功臣大禹。后来,舜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其坟墓称为“零陵”。传说他的妻子娥皇、女英悲痛不己,自投湘江,后来成为了江神,人们称之为“湘夫人”。后世儒家对尧舜以仁德治理天下推崇之至,称之为“圣王”。
大禹治水不入家
大禹治水:
传说在尧当天子的时候,黄河发生了大水。尧派鲧去治理,但鲧只懂得建造堤筑坝去堵截,结果花了九年光阴,也没有能够治理好洪水。洪水冲毁了堤坝,反而闹得更凶了。这时候尧已将帝位传给了舜。舜见到了这种情景,责备鲧办事不利,将他处死了。舜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水患。禹改变了其父亲治水的办法,在修筑堤坝的同时,还开凿引渠、疏通河道,将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禹还亲自拿起工具,带上箬帽和人们一同挖土、运石。由于治水方法得当,又有三宝相助(三宝相传为河图、是开山斧、避水剑),大禹带领人们经过十三载的努力终于将洪水引入了大海,人们又可以在大地上随意的耕种、幸福的生活了。为了治水,大禹十三年间一直居住在外,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由于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与品德,舜后来将天子的位置传给了大禹。
启诛伯益自为王
世袭之始:
传说大禹年老时指定了东夷族的首领伯益做自己的继承人。伯益是大禹在治水时的一名主要助手。伯益不仅改进了凿井的方法、还教会了人们用火烧的办法驱赶野兽、开垦土地,因此威望极高,深受众人爱戴。但是大禹身死之后,他的儿子启非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