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里的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里的那些事-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旧族了!”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保永全了。”

  “目今祖茔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虑后,临期恐后悔无益矣。”

  秦氏死的时候,贾家正是上升时期,“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鼎盛时期还没有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道理贾赦、贾政这些人认识不到,衰败的日子怎么过他们也考虑不到,却让秦氏考虑到了,这能不奇怪吗?

  三是秦氏死后,众人的表现很奇怪。 她的公公贾珍如丧考妣,“哭的泪人一般”,对秦氏丧事的料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尽我所有”,花1000两银子买了原准备给忠义王老千岁的樯木棺材。而她的婆婆尤氏却不早不迟犯了旧疾,不能理事。更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小字辈去世了,竟然来了六个国公、四个郡王还有侯、伯等,不计其数。四个王府还专门搭了祭棚。而宁国府的第一“首长”贾敬去世却不见一个达官贵人,只说“宾客如云,自铁槛寺到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

  正是因为秦可卿在书中好象是云遮雾罩,引起了众多红学家的猜测。著名作家刘心武认为,她是康熙太子胤衤乃的女儿,因为避祸,寄养在宁府里。刘心武为论证这一观点,专门发展出了一门“秦学”。对这一观点,我们不妨采取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态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可卿的真正死因是自缢。她因为与其公公贾珍在天香楼里偷情,被丫环撞见,含羞自缢。这既有书里面的证据,又有脂批的证据。书中的证据,一是第五回中,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说的就是秦可卿,画面是“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二是秦氏死后,她的丫头瑞珠也“触柱而亡”,实际上就是她撞见秦氏与贾珍偷情,知道了这样天大的秘密,不自杀贾珍也不会让她活下去。三是第七回中,宁府的仆人焦大骂说:“。。。那成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里的“爬灰”就是指贾珍和秦氏。三是第一百十一回,写鸳鸯自缢前的情形:“(鸳鸯)只见灯光惨淡,隐隐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子,好似要上吊的样子。。。。这是东府里的小蓉大奶奶啊。”

  脂批是最直接的证据。甲戌本第十三回末,有一条脂批: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籫’‘更衣’诸文。”

  这就是为什么第十三回篇幅比别回短的原因了。

  值得一提的是,可卿的弟弟秦钟在可卿死了之后,也马上死了(第十六回),是书中死得最早的两个人。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很值得我们体味的。

  再说妙玉。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不是贾家的女儿,就是贾家的媳妇或亲戚,只有妙玉不是,她只是寄居在荣府的一个尼姑。第十七、十八回中这样交待她的来历:

  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得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去。”

  后来经王夫人批准,下贴请到贾府。也就是说,妙玉只不过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但她却非常不简单。第五回《世难容》中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第四十一回中,她请宝钗、黛玉、宝玉吃茶,拿出的三个茶杯,一个上面有小字“晋王恺珍玩”,一个有小字“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个是贾家也找不出一只绿玉斗。这些都说明,妙玉之家的富贵还要超过贾家。第六十三回中,又借邢岫烟之口说:“。。。。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 那么她为什么要出家为尼并寄居贾家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妙玉神秘了。

  妙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居第六位(第五页);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关于她命运暗示的“世难容”一曲,亦安排在涉及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的曲后,仍是第六位,这是很费解的。金陵十二钗中,只有她一人不属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既非其血统,亦非李纨、秦可卿那种嫁到其中的女子,可是她却不仅名列于基本上由四大家族女性垄断的名册中,并且还排名居中,大有云断高岭之势,这实在值得探究。

  所谓《金陵十二钗正册》以及《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女性排名,并不以辈分长幼为序,更不是先贾氏成员再及其他,而完全是以该女性在《红楼梦》全书中的重要性来排座次的。所以黛玉、宝钗稳居一、二(她们在册中合为一画一诗,在曲中亦合二为一);元春因是关系四大家族,特别是贾氏荣辱沉浮的首要角色,故排第三;紧接着的是探春,她虽比迎春小,且是庶出,但作者极为看重她,该女子是在家族危难时,独能站出来支撑残局的顶梁柱,因此排第四;第五是史湘云,说实在的,把这位与黛、钗一样与宝玉有着不寻常的情感关系,并最后相厮守,且仅前八十回中便有大量篇幅精心刻画、令读者目眩心醉的角色排第五,已有委屈之感(由此也可反证出,探春这一“脂粉英雄”在作者构思中具有多么重的分量);谁该排第六呢?难道不该是王熙凤?“原应叹息”已出其二,难道不该推出迎春和惜春?可是,偏偏连霸王似的凤姐儿,以及正门正户的迎、惜姐妹都“靠边站”,第六位竟是一位不知姓氏为何、真名失传、单知其法号的妙玉!

  曹雪芹著《红楼梦》,在整体构思中将妙玉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一定有他充分的道理。但在现在所留下的前八十回真本中,除去第五回的册页、仙曲中提及不算,妙玉也就出现了六次而已,并且其中四次都是暗出,真站出来亮相,只有两回罢了。

  先说四次暗出。一次是第十七回至十八回中,大观园已造好,并且从姑苏采买的十二个女戏子,还有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忽有林之孝家的来跟王夫人回话,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说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于是果然下帖子将妙玉请进了大观园栊翠庵。据此,不少研究者认为,妙玉父母是获罪被除,王夫人此举,是藏匿罪家之女,并是导致八十回后贾氏“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原因之一。但是依我的思路,贾氏在此之前已因收养藏匿皇帝政敌的后裔秦可卿,导致了一场大惊恐(第十六回开首,皇帝降旨,唬煞贾氏满门,贾赦、贾政等入朝后,“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在总算安渡此次危机,且进入元妃得宠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筵期,最没有杀伐胆识的王夫人,是不会冒大不韪,作主藏匿一个罪家之女的,更何况还下帖子,留下“铁证”。从王夫人“笑道”的行文来看,她下命令请妙玉时,心态是很轻松的。及至写到贾元春游幸大观园,“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又额外加恩与一般幽尼女道。”这算是妙玉又一次暗出。她是与元妃见了面的。以元妃的警惕性,是肯定要询问她的来历的。贾府犯不上在元妃眼皮底下再次藏匿罪家之女。第三次暗出,真是暗之又暗,那是在第五十回,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求红梅,宝玉乞得红梅后笑道:“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第四次是在六十三回,宝玉寿诞,妙玉打发一个庵中妈妈送来一个“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贺帖,宝玉第二天才发现,不知该如何回礼,巧遇邢岫烟,这才知道妙玉在太湖边的蟠香寺修炼时,岫烟与其十年为邻,乃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妙玉是因为“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投到贾府,岫烟深知妙玉“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自称“畸零之人”、“槛外人”,喜人自谦槛内尘世扰扰之人。这后两次暗出,都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