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适宜的变通才是能使团队得以发展的最大前提。但是这所有纪律规范制定和改变的基础都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原则问题绝对坚持到底。
原则就是我们目标的方向,或者是在为达到目的基础上中所必须的的行事准则。我们的团队因为有着同样的原则才走到一起,这个原则包括我们的精神信仰、目标理想,甚至一些美好的愿望,单纯的幻想。他指引了我们的道路,坚定了我们的方向。我们所建立的一切纪律规范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一旦我们放弃自己的原则,那么纪律规范就形同虚设。渐渐的团队渐渐就会丧失了原本的精神,而进入了一条弯路甚至不归路当中,这对团队所有成员的打击几乎是无以复加的。
没有原则的队伍等于没有灵魂,有原则却不能贯彻执行的队伍等于魂不附体。
几百年前大顺朝的覆灭过程正好证明了原则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而就从上个世纪国共两党之争的历史当中,我们也会看到原则的问题如何改变了双方的形势。但品读历史不是本书中要做的事,有兴趣的读者若可自行参考相关书籍。
第八节 完全信任你的队友
只有信任别人,才能让别人信任自己。无法信任别人的人永远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
在进行分工明确的团队合作时,我们不可能把任何事都做的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任何事都靠自己去完成。面面俱到只能证明面面不到,事必躬亲只能证明事事马虎。所以作为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必须有选择的去做一些最重要的事情,将那种很重要但分不开身的事情全权交给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去做。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授权,你需要了解那个人的能力,确定他完全可以胜任此事。在将任务交与他之后,就必须完全信任那个人,没有特殊情况自己尽量不去插手此事。
很多事情我们只需要看到结果,而过程如何有时并不是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做事方法,虽然追求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其过程往往都不尽相同。只要我们授权的那个人没有严重的失误,那么我们就不必对他能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结果有所怀疑。同时还要不断给他信心,给予一些精神和心理上的引导。但不要盲目的去指导他该怎么做,倘若你们的做事方法本来有所不同,那么你的指导不但会使人反感,甚至会搅乱他做事的方法和思想,进而弄巧成拙。总之你可以对其寄予厚望,并且对他表示出很大的信心。
就算最后他失败了。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错误或者重大的决策失误,我们都要表示一些谅解。毕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成功。我们可以给予他一定的安慰,不让他气馁,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找到他的长处。切忌对团队成员做盲目的批评,那样会打消其自信心和进取心。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我们应该扶持他走上正轨,并且对他完全信任。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与其建立起合作的友谊,渐渐的融合成一个整体。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节 败战策略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百战百胜。
在很多实战中,可能我们和对手刚一交火或者尚未交锋就已经发现自己完全处于下风,只能被动挨打处在即将失败的边缘。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带动自己的团队去在劣势中争取胜利?虽然说胜不骄,败不馁,成不傲,失不躁。可是很多时候可能我们的实力和对手相差到如同天地一般悬殊,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或者对手是天,对手是地,或者我们是天,对手是地。总之,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经常会在各种实战时出现。
那么弱小的对手有什么可能击败强大的对手呢?
强大的对手又有什么可能不被弱小的对手击败呢?
首先,从敌强我弱的败战形势来讲:
我们当我们自己或者自己手上的团队实力还不足以强到能力战胜对手的时候。正常的方法是先尽量避免和对手正面交锋,先去培养实力,同时不断消耗对手的实力,等到实力强于对手时再和和对手正面对决。这当然是最佳的方案,但是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虽然弱于对手却仍旧不得不和对手决一死战的情况。那此事就只好想办法以全部实力去做奋力一博了。
我们做事的很多时候就是需要凭直觉和勇气冒险。知道太多的信息可能只会使我们前后斟酌、止步不前。盲目和无知有时候反倒是一种勇气:
不知道对手的可怕,就等于不怕。敢出手我们就还有还机会,不敢出手,连机会都没有。
所以在败战形势的决战中,我们首先要无视对手的强大,也无视自己的弱小。
对于团队中那些不怎么经历大阵仗的成员一定要让他知道太多。知道的越多,他就会恐惧。我们需要在实战中培养新成员的勇气和直觉,“强大”的意义他自然会在实战中渐渐发现,而后也会渐渐的知道如何让自己变的强大。
不可能有人没学过国文就可以填词作诗,也不可能有人没挑战过强大的对手就能将其战胜,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可能对手强大到无所畏惧。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什么都看不到,有时候,“看不到”一样等于无所畏惧。
所以:
弱小的对手有时偏偏会是强大对手的致命敌人,因为他弱小到可以无视对手的强大。
当我们强大而对手弱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克制自己的骄傲情绪。即使对手弱小到不堪一击,我们也要把自己的身份降低到和对手同一等级来和对手公平的对决。只有消除了我们的心理优势,我们才能正视对手。但是不败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心也是必须保持的,因为我们正视了对手,所以我们才敢于有恃无恐的发动决定性的攻势。但不要盲目的以为自己没有输的可能,认定自己一定会战胜对手的人往往会轻易犯错。
序
什么人是天才?
这真的是很难形容的一件事。
天才和蠢材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就好像:
有些人天资卓越却碌碌无为,有些人天资普通却成就斐然。这中间的差别往往只在于那个人是否努力,而和他的天资程度没什么关联。
勤奋可以把蠢材变成天才,懒惰可以把天才变成蠢材。
很多历史名人都曾说过勤奋是构成天才最重要的要素,但恐怕并没有哪些人真的相信。或者就算真的相信,也不知道如何去实现。
本章中我们就衡量天才的几项基础能力来解释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其实,我觉得:
这世界上的每个人本来都是天才。
但现实生活往往会压抑了我们的天才或者埋没了我们的天才。事实上,先天的才能几乎都是有限的,天赋再好的人倘若不去努力最后一样会一事无成。真正的天才都是敢于善于去不断挖掘自己能力的人。
著名武术家(同时也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曾说过: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制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李小龙本身并不是一个天才,他甚至有很多的生理心理缺陷,但正是这些缺陷,促使他能深刻的知道自己的缺点,同时能通过持久不懈,锲而不舍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缺陷,最终他终于成就了他的天才,有兴趣的人可以查找一下李小龙的资料,或者参阅一下他的传纪。
在本书中我不会花费太多篇幅来解释天才是什么东西,我只能说:天才就是一种自我培养出来的能力,没有人可以不通过学习就能成为真正的天才。
天才和蠢材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念之差。
我们在努力创造自己天才的同时也要经常去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从一个真正的天才的角度来讲:他首先需要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然后是其他人,然后是世界。他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坚定不移的向这个目标去努力。遇到挫折不放弃,遇到打击不退缩,遇到失败不气馁。以超人的毅力和信念果断的实施自己的计划,相信自己最终一定能获得成功。勇于面对一切危难和艰险,不受到任何其他消极观念的左右。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所以:
天才未必本来就是天才,当蠢材敢于抬起头正视自己的瞬间,他就成了天才。
决定我们能力和作为的基础属性应该有这样三种,
1 情商
现代成功学证明,智商很高的人往往成就并不尽如人意,衡量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还需要看一个更重要的属性,那就是情商。情商能力包括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面对问题时的态度、自信心,还包括道德修养等因素。
2 智慧
智慧决定了我们怎么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思维方式、记忆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往往都有很高的智慧,而记忆力高的人往往都有很强的潜意识能力。但智商不等于智慧,智慧却可以包括智商。因为智商只是衡量人智力高下的一个数字,他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智慧的全部能力。而智慧则可以包括人方方面面的能力,包括智力、行动力、思想能力等等。所以智慧高的人往往被人称为智者,智商高的人只会被叫做聪明人。
3 意志
意志决定了我们能否坚持自己的道路,意志薄弱的人永远都无法取得成功。而意志可以包括这样几方面:身体素质、信仰、勇气、自制力等等因素。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意志,只是深浅程度各不相同。
我在本章中不会详细的解释情商、智商和意志的概念,这脱离了本书的宗旨。对于情商、智商、意志等问题,很多成功学、心理学的书中的都有更详尽的解释和介绍。本章只从对现实中和对竞技中有关系的一些问题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