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阎锡山大传-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战胜当操何术?阎认为:战胜之要有二:一为完全之物质;一为良好之精神。他说,“完全之物质可操胜权十分之三”,“良好之精神可操胜权十分之七”。何为“完全之物质”?阎认为“军费储充皆属于物质,而其中极重要者则有二事:一国械制造进步;一征兵制度之实行。”他说,“盖今世火器战术,相维而进,日新月异,愈出愈奇,而未有已时。火器兴,则飞机轮船却步,鱼雷潜艇精而大战舰失其能,故国家对于军器制造皆重视而极提倡,特别奖励,严格试验,果能发表新法,或创造有成,虽酬以勋位,加以优赏,亦不为过。至于征兵制度,各国通行,论其效果,状一兵可得十兵之用,即费一钱可当十钱之效。多兵当强,惟在绸缪,此就形式而言之,若云精神,能将向所谓深谋秘计的兵法,藏之于平素行政之中。此二者实为完全之物质也。”关于征兵制度实施的必要性,经过与欧美诸国比较分析后,阎锡山结论说:“容有征兵而不强之国,断无不征兵而强国之理,故欲强国,必先征兵。”关于中国征兵的具体制度,阎认为:“我国必行征兵制无疑。征兵必取强迫制,不取志愿制也无疑。实施之义一曰急;一曰渐。”他说:“所谓急者,急其先务也。盖人民服兵役,约法虽有明文,施行尚无期限,以国家之需要,应当视为急务,提前举办。至所谓渐者,盖国地兼三带,民杂五族,一旦革新军制,下令征兵,当有渐进速成之法。”阎还主张在征兵办法上,要以渐进手续,达激进主义。他认为此一办法的要点,“非军政上的责任乃民政上的责任”。为此,他提出征兵制度实行的条件是:一、国民教育的普及;二、国民实业之发达;三、地方警察之完全;四、地方自治之实行;五、官吏职责之专一。他说“教育、实业、警察、自治四端关系军政重要如此,而实行斯四者,惟在县知事。……县政修明,征兵自可不劳而立,军政自然顺利推行。兵役佳,军力自强,军力强,国家即强也。”

二、媚袁固位 侈谈军国主义(3)
3。如何进行武德教育?阎锡山认为武德教育分为二种:一是国民之精神教育;二是军国之精神教育。阎锡山说:“军国民精神教育者,乃普及国民尚武之教育也。盖兵学战术,当有军事专校以讲授,而爱国尚武之精神,凡各大、中、小学校均为培育之所,尤重要于中、小学中。”关于国民社会教育,阎认为“国民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良好的社会,即不能有良好的国民,无良好的国民,即不能有良好的军队”。在详尽介绍了德日军国社会的大概情况之后,阎说,“我们看到德日两国的尚武情形,更信社会的精神就是军队的精神,苟无军国社会教育,何能臻此哉?”并断论:“我国自鸦片战后,丧权辱国,几至瓜分,苟不提倡军国社会教育,急起雪耻复仇,国之振兴,恐无日矣。故吾人训练国民革命军,必自振兴军国社会教育始,方克有济”。
  4。为何要尊重军人?阎认为“军人以己之死,求人之生,非处世事之至惨,非常情而所乐为。人情莫不好生而恶死,然亦莫不好荣而恶辱”。“使荣其死而辱其生,甚至荣甚于生,辱甚于死,则好荣之心甚于好生,恶辱之心,甚于恶死”。“所谓所爱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者,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世界列强各国治军,即溯源于此。”接着,他具体从国家和社会两个方面说明尊重军人的作用。在对国家方面,他说:“兵之精神,国之魂也”,“人若无精神,便成了行尸走肉,即不成为人了,国无国魂,就衰弱危殆,成了病夫之国。”他进而认为,“国有名器,所以御世,朝有荣奖,所以酬功,如一孝子,一义士,一贞妇烈女,为何社会要褒扬崇敬,是因他有礼教风化,有益于世道人心。当兵是干城之选,以身报国,有死无二,其对国家的裨益,远较孝子义士烈女为大,那么国家对他褒扬而崇敬,不更应该隆重”?他大量列举了普法战争中普王亲抚伤兵,日本明治皇后太子妃亲为将士衣饭等事例后,断论说:“尊重军人就是尊重国魂,有能尊重国魂的国家人民,这个国家一定强盛。”在对社会方面,他主张养成如同日本一样热爱军人的社会风气,并提出“社会人心能否对军人崇敬,全以国家政治为转移,……上面尊重军人,下面自然习为风气了。”
  5。强调军心对战胜的作用,他认为,战胜在乎物质和精神,这决不是过分“偏重于精神”,他说,“拿破仑论战,以四分之三,在乎军心,军心就是精神。精神如冶金,克虏伯之葡萄钢,世界称美,它可贵之处,就是熔铸时瞬息之妙的一点,军队也是如此,同一器械,同一训练,而有优劣之分者,就在精神上的一点。日俄战争时,精神的价值,决定了战争的胜败,实可作为殷鉴:俄国自大彼得帝以来,以万乘之尊,杂伍佣卒,游学欧洲,力学制造,回国后,改行征兵,制造船械,雄踞欧亚两洲。它的军学、军制、军器,皆卓然可观,惟是它的精神,不及日本远甚,临上战场,意志不坚,战士不以战胜为志,且不以为敌俘为耻,故一战而大败于日本。日本之所以能够战胜俄国,并非它们武器与战法都比俄国优良,而它们战志与精神,实超过俄国多倍也。日本明治维新,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齐头并进,战端开始,它的有形物质,且远不及俄国,惟是其无形的武士道精神,上下一贯,气贯长虹之概,实在可以压倒了俄军,使俄军闻之丧胆。”
  从上述阎锡山《军国主义谭》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阎锡山上呈此件的目的,是为了让袁世凯学习后起国家德国和日本的“立宪”和“军国”强国之道,使中国在列强爪分世界的狂潮中避免亡国的惨状。
  军国主义起源于德国,又兴起于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的政体后,迅速由一个侯藩割据、几被瓜分的弱小民族,变成一个经济发达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强国,以后又靠军国强国,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与其说类似受制于列强的德国,不如说更像半封建制的日本。因此,当时国人主张学习日本政治军事者,有相当的市场。这对曾留学日本,亲眼目睹日本飞速崛起,并大声疾呼“救国要在国未亡之前努力”的阎锡山来说,势必要以中国去同日本比照,势必想要中国学习日本的长处,个中救亡图存的心理因素,还是主要的。为此似乎不应该把阎锡山主张军国强国简单地冠以“军国主义的忠实信徒”之类的帽子,加以完全否定。再者,军国主义者的本质劣性是疯狂对外扩张侵略,阎锡山虽倡“军国主义”,但反复强调的是“以备战而止战,以强兵而睦邻”,这是与德日军国主义具有本质区别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媚袁固位 肆允袁氏称帝(1)
袁世凯是个奉行封建专制主义的大*者。1914年1月,他正式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占多数议员、作为最高立法和权力机关的国会,随之通令取消了各地方自治会和省议会。5月,袁世凯又公布了一部为他搞专制*服务的《*约法》,同时宣布废除了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临时约法》。袁记“约法”规定: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另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大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部袁记约法,不仅使袁世凯获得了几乎与封建皇帝相等的专制权力,而且使袁世凯取得了进一步加强专制*的法律依据。根据袁记约法,袁世凯成立了代行立法机关职权的“参政院”,作为御用立法工具。12月,他操纵“参政院”搞了一个《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使他获得了当终身总统、指定总统候选人的法定权力。
  面对袁世凯的*行径,国内多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束手无策。二次革命后逃亡日本的孙中山,“不以挫折而灰心,不以失败而退怯”,“东渡以来,日夕苦谋,非欲雪癸丑之耻,实欲竞辛亥之功”。 他在日本聚集部分同志,决定解散国民党,放弃妥协的议会活动,另组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正式建立,宣布“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准备继续进行武装斗争。中华革命党成立时,在日本的原国民党员千余人中,只有300余人加入,其中最积极者是陈其美等人。陈其美很活跃,工作很积极,同年9月奉孙中山指示为革命到南洋筹款,12月回国策动上海肇和军舰起义。在此期间,孙中山曾派乔义生秘密通知阎锡山“虚与委蛇,暂勿轻动,俟南军渡过黄河,再行出师接应”, 并告以和回国策应革命的陈其美加强联系。
  据阎锡山回忆:
  那时,国民党经过二次革命失败与袁氏一再摧残之后,组织颇为涣散。中山先生为重振革命精神,特于三年七月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设总部于东京,并分遣同志回国策进党务,以图革命之再举。斯时,袁氏力迫清除革命党人,我对来晋同志力保他们身份的秘密,并曾托他们报告中山先生说:我当多方设法保持此一仅存之革命据点,于来晋同志,我决加意保护。中山先生曾嘱我与陈其美先生多取联系。
  1915年,袁世凯在破坏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建立起个人专制*体制之后,便紧锣密鼓地加紧复辟帝制活动。8月,他通过其宪法顾问、美国政客古德诺发表文章,鼓吹“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并授意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组织成立“筹安会”,公开鼓吹复辟帝制。他通过北洋将领联电拥护帝制,又通过各地的爪牙用威胁和利诱的手段,伪造民意,强令人们拥戴他当皇帝。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承认帝位。次日,接受百官朝贺,大加封赏。31日,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