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阎锡山大传-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治制度怎么对?“贤者主事,能者办事”也。“君主之传子与民选之政党,皆欲制,其弊相等,均应打破。元首传贤;选贤之法,由元首提名,交人民承认,否认则由人民选举;对内由下而上,对外由上而下。”
  关于“经济问题”。认为资本主义之弊在“资本生息”,“金银代值”。“所谓人群欲成于制度者何也?金银代值,资本生息是也。自金银代值资本生息以来,人皆贱布帛菽粟而贵金银;是以人皆不存布帛而争聚金银;舍耕织而专以掏金挖银是务矣!是可惜者,人民之务耕织者,亦为金银而耕也;非为衣食而耕织也。舍本逐末,未有若是其甚者。故全世界无奈三年歉收之国,更甚者丰年亦不足食。人群欲之横流,若是其甚,则人群与人群,焉得而不战争!焉得而不相杀也!”如何去人群欲呢?“资不生息,信以代值”足矣。“资不生息,骄奢淫惰者无所恃其为骄奢淫惰矣;金不代值,除必要之士农工商外,贱耕织而求美衣食者无所图矣。”
  阎锡山还认为共产主义之弊则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是“强人作圣贤,又强人作禽兽”。“违背人性,反乎人情,不适合生产,不利于人生”。唯有“公平制度”,既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又能预防共产主义之流传。“公平制度”以“中的哲学”为原理,既消靡“资本生息”,“金银代值”的人群欲,又去除“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强制行为。实行“资公有”,“产私有”,“按劳分配”,发达物质,鼓励生产。使“劳享合一”,劳动多少,享受多少。如此,劳动者享受愈大,生产就愈发达,经济资本就愈提高,国家就愈富强。

一、独特的政治统御 召集“进山会议”(4)
此外,“进山会议”还涉及到“自然物问题”、“工业问题”、“商业问题”等。关于“自然物”的结论是:“土地公有私种。凡属农民生则自种,死则归公,产业既均,人欲亦遂。较之共产主义之共同生产共同消费之大同制度,大有不同。施行之方法,虽待研究,公理应如是也。矿产公有公办,而兼私办。”关于“工业”的结论是:“工业应有限制;除必须之大工业外应偏重小工业;大工业应公办,小工业应私办。”关于“商业”的结论是:“商业应有限制。因资本既由公给,商业自应限制。”
  “进山会议”在经过整整2年又4个月马拉松式的反复讨论,得出上述结论后,于1923年10月21日正式宣布结束。由500余人先后参加讨论,形成的200余万字的会议记录,以“进山会议录”的书名编辑出版。阎锡山为“会议录”亲笔题序。序文简要叙述了“进山会议”的情况,兹录于下:
  民国十年四月初接东北张作霖氏电云:由莫斯科驱逐回国之山西汾阳籍侨民已到哈尔滨,因无路费返家,请派员携款接回。回晋之后,侨民代表五人来见余,据称:“苏俄强迫农民将所产之食粮归公,因农民不从,杀人无数。后来俄国警察也消极怠工,苏俄即招雇中国人近十万,并给其中一人以将军衔,着负责指挥,抢收粮食。后因受雇之中国人亦不忍为,遂将中国人驱逐,我们乃山西俄民被驱逐之末一批。”余听此报告之后,甚为惊骇!余以为因资本主义之剥削,演出共产主义,是两极端之错误。就世界人类说,应产生一个“适中的制度”,遂于民国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先召集二十四人,在太原军署进山“邃密深沉之馆”开会讨论,后参加者增至五百余人,每星期开会二次,每次二小时,共讨论二年零四月,会议记录达二百余万字,因保存失慎,将所留者编为“进山会议录”,以备忘耳。
  历时两年有余的“进山会议”开各省督军从理论上反对共产主义之先河。当时的督军们虽然声嘶力竭地反对“过激主义”,但其大多数人却不知“过激主义”为何物。像阎锡山这样早的能够提出一套“公平制度”大纲,主动地从“理论”上去反对共产主义,在当时中国的督军中是很少有的。这足以证明阎锡山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恐惧之心、警戒之心。
  “进山会议”所得之结论,诸如“公平制度”、“资公有”、“产私有”等,形成了阎锡山整个理论体系的“雏形”,后来他进一步提出的一整套抵制共产主义的理论和作法——“按劳分配”、“物产证券”、“土地村公有”等。就此而论,可以说“进山会议”为阎锡山探索所谓介乎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适中制度”,以及后来形成的所谓“大同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进山会议”所提出的“资由公给”、“田由公授”、“公平制度”与阎锡山的其他理论一样,多系空洞的说教,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此点阎本人也不得不承认。阎锡山在1927年8月16日于自省堂对党政军各界讲“三*义之真义”时,如是说:“社会上任人有资产之病小,任人以资产生息之病大。自己有资产而骄奢淫逸,是自杀;以资产生息而夺人之生活,是杀人。然则吾人欲求彻底之民生,就理论言,自非实行资产归公不可。此余所以民国九年在进山会议,特主张彻底排除民生障碍,非田由公授,资由公给不可也。然事实与理论不同,理论原可彻底,事实强欲彻底,每遭失败。如修铁路,当然以水平直线为最佳,以持此理论,无人能有所訾议也。但事实上全球无之。只能求其坡度弯度之较小耳。”“吾人改革社会,只当促人醒悟,不应以袭击报复之方法施之。且资产生息人群之欲也。人群欲基于人欲,无法舍人欲而生人,而人群欲必不能免,此故需吾人为之调节耳。”
   。。

二、宣称“保境安民” 首倡“保境安民”(1)
孙中山发动的旨在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战争,因南北的妥协言和,而偃旗息鼓。在北洋系中,先是“主战”的段祺瑞号召“武力统一”,结果川湘战事失利,然后是冯系曹锟主和,逼段辞职。1917年11月15日,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务,自此冯、段失和,形成直皖分裂。
  晋军入湘作战失败后,面对纷繁动荡的政治局势,阎锡山从“大将南征胆气豪,交枪没有打收条”  的沉痛代价中认识到,就山西现有实力,远远不足以外出争雄,当务之急是退出纷争,休养生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于是,他休兵罢争,打出了“保境安民”的旗号。
  按时间推算,阎锡山倡导“保境安民”当在晋军入湘作战以后。但正式见诸文字,却到了1918年初。是年2月21日,晋南镇守使张培梅,因“邻省兵匪不分,为患堪虞”,电阎“拟恳增请部队,隔河布防,断绝交通,以防侵扰”时,阎锡山回电指出:“现在大局纷扰,我省自卫政策,在‘保境安民’四字,然必须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而后民始可安,非漫无区划,公用闭关政策可以自卫也。凡事当计其远者大者,毋仅顾目前”。  首次表明“保境安民”的态度。此后,阎锡山多次在相关的电文中重申了上述立场。
  1919年5月26日,在复段祺瑞宥电时称,“外交棘手,时事益艰,老成谋国,统筹全局,熟权利害,硕划尽筹,敬佩无已。晋省地方现尚安谧,自当力保治安,共维大局”。
  1920年6月,直、皖两系之争日趋激烈,终于酿成北洋军阀的第一次混战——直皖战争。在此期间,阎锡山与宁夏马福祥、济南田中玉、保定曹锟,以及徐世昌、靳云鹏等电报往还,屡申“晋军不出省一步,客军不许通过”的保境安民之宗旨。
  是年6月24日,在复北京田应璜电中指呈,“但凡事以利合者,利尽则离,利反则冲。小言之:秦失其鹿,逐则两方所必争,将为反目之导火线。大言之:副座一争,一不争,不争者亦非不争,将更有所争,其利害更相反,恐终不免有大变化也。”
  7月13日,以“减少兵祸保全生机”事,电大总统徐世昌。电报云:“迥思频年以来,南北失和,生灵涂炭,兵多饷少,火将*,凡百现象,久抱悲观”。“祸起无端,变生不测,同舟皆敌,无人不危。俄国过激之党起于行武,墨国党争之祸,即在目前。瞻顾前途不寒而栗,伏思我大总统身系兆民之重,心怀万类之仁,宁人息事必有良谟。目下旱象已成,危机四伏,但能减少一分兵祸,即可为人民保全一分生机,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7月17日,复田中玉筱电,表示,“敝省向以保卫地方,息事宁人为主旨。对于此次战事,惟以能有和平调停之机会为希望。”
  7月18日,复曹锟巧电,表示,“兄以为国兴师,弟以为民保境,相差甚远,对之殊生愧色。兹承来电称许,益证同心,惟外间谣言纷起,不值识者一笑。此间兵队决不出晋省一步,其他客军亦决不许通过,严守此旨。”
  阎锡山的“保境安民”,大体包含有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与邻省结盟,使不为我患,进而为我所用。这一点在前述给张培梅的电文中“保境安民”“必须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所用,代我御侮”一语即已表明。“保境安民”其意只在确保我境安全。为确保我境安全,决不能开罪邻省。若与邻省不睦,我境则难以保。反之若睦邻友好,则不仅不为我患,而且能为我用。 。 想看书来

二、宣称“保境安民” 首倡“保境安民”(2)
陕西与晋省毗邻,阎锡山与陕即实行睦邻政策。“自民国七年九月初,徐世昌(七年九月四日)当选总统,陕西陈树藩为靖国军所困,益复不能自支,告急文书一日数至,段氏三令五申强聒不舍,先生不得不略微敷衍,乃委派晋南镇守使张培梅为指挥官,编两支队,于七年(1918)十一月十五日渡河。然事出无奈,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