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代北京人好旅游,一个好去处是云南。云南八大怪,让许多北京人如醉如迷。云南的饮食也怪,如过桥米线、汽锅鸡、瓤百合……要在北京吃地道云南菜,常去的是东便门的云腾宾馆。这是云南地方政府开的,严格说还不算驻京办,但比云南驻京办较近市内,遂常为喜滇菜者光顾。
  有的菜馆开在驻京办里面,却不是驻京办开的,也往往有可吃之处。如张生记和楼外楼,一在浙江驻京办,一在杭州驻京办,都是吸引北京顾客吃杭州菜的好去处。尤其是张生记,下午六时后甭想找到座位。
  眼下北京精明的食客,已有嫌省级驻京办的菜不够特色的,就去市级驻京办。如去四川驻京办的人太多,不少人改去成都驻京办。去福建驻京办的,不少改去福州驻京办。又有人说,更好的去处是福建长乐市的驻京办,更低一档,但更有特色,更可爱。
  有时,去官方的驻京办次数多了,奉劝阁下去光顾一下民间的“驻京办”。例如云南傣家菜,北京已有多处。但不少人往往宁可去中央民族大学北路几个德宏傣族人开的小餐厅,认为那里的过桥米线更为过瘾。
  总之,在北京吃各地驻京办(官方的和民间的)的饭馆,犹如吃遍了全中国——可以这么夸大地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63 酒中的糟糠之妻
The Hidden Treasures in the mon Place: Yanjing Beer and Erguotou in Small Bottles
  文沈昌文
  图何经泰·徐钦敏
  北京从来是傲慢、骄横的,几百年来。要在北京看到雄伟并不难,究竟这里是多少年里、多少朝代的首都。这里那里一座不起眼的四合院,说起来,可能有某个大人物的远亲近邻住过,而且往往在你读过的史籍里见过他或她的名字。这还不吓得你一跳!
  眼下要在北京喝酒,还不是处处都能喝到全中国、全世界的名牌酒,足让你显示一番京中的大佬气派。在三里屯酒吧,开酒是主要的消费。一晚上下来,要是诚心同朋友共醉,花个千儿八百是常事。
  不是怕你花不起这么些钱,只是觉得,这样你怎么去体会那些真正的老北京人,那些瞧着孤傲、落寞,可一打开话匣子又滔滔不绝的地道北京普通人的灵魂和脉搏呢。
  你不妨信步走到街头,找个小酒店,喝它一二瓶“普京”,或者“小二”。纵然没有朋友在一起,听听周边的人的言论,也许有某几个老人正在讲齐化门的往事,一些年轻朋友在议论娘儿们的新潮,说些“真TMD气人”之类语言,总之是很不“贝多芬”的嘈杂的声音,也忒有趣。要是有朋友在一起,更好。来一点凉菜,诸如酥鱼、豆酱、糖醋萝卜丝、萝卜皮、芥末墩……再尝尝羊羯子、麻豆腐、灌肠……那过的就是个地道的北京劳动人民的富足日子了。
  “普京”也者,同俄国人一无关系,无非是“普通燕京”之简称。“燕京”是北京有名的啤酒厂,名声当然及不上“青岛”,也没听说像“青岛”那样有德国人或别国的背景,但高档的“燕京”往往标出是人民大会堂专用酒,也够神气。“普京”自然没这么显赫,但究竟价钱便宜(市售每瓶人民币一元五角),又比较恬淡,于是成为京中胡同串子们的恩物。至于“小二”乃是小瓶二锅头的简称。“二锅头”也者,是北方的一种酿酒法,即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或称回笼酒。这酒有何妙处,要专家来说。但到了席上,尤其是装上小瓶,则是北方普罗大众日常的精神调剂品。过去,北京有“大酒缸”之设,即一些最大众化的酒肆,屋内有一二个大酒缸,上铺厚木板,酒徒们即在其上大快朵颐。记得我辈外地人初来北京,欲知北京混子的种种究竟,非上这里不可。尤其是劳动之余,出了一身臭汗,上那里二两“老白干”一灌,快何如之。现在“大酒缸”已难得,幸而还有“普京”“小二”,使人觉得国粹犹在,不至于“全盘西化”。
  酒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普京和小二虽然价钱便宜,却仍然有自己的品格。那品格,就好比自己府上糟糠之妻,踏实,平正……虽则欠些骚劲儿。那些红红白白的洋酒,几百上千一瓶的,好也许是好,终究只是情人。你如果倾心于它们,自然浪漫,激情,但要是财富或精力不足,终究只是让你暗恋而已。不如家中的黄脸婆,恁多无言的亲热,恁多沉静的相许。清 · 张荩有“饮酒八味”说。如果你要做到他所说的“红袖偎歌,青衣进爵,软玉温香,浅斟低唱”,自然非找情人般的酒不可。此外,无论“临风寄调,对月高歌”,“珍馐罗列,灯火辉煌”,而尤其是“四座喧呼,言多市井”,则席上似乎非此二物不可。此盖糟糠妻之依顺性格所在也!
  别老在外面浪荡,赶快去亲近自己的太太——喝喝“普京”和“小二”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64 地道小吃(1)
The Authentic Street Foods
  文沈昌文
  图何经泰·陈小
  小吃这玩意儿,最能表现国粹。北京这么一个帝王之都,近几百年来大小贵族千万臣民在这里修养生息,着实造就了一种全中国以至全世界难以望其项背的“小吃文化”。要认真研究起来,足可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大著。
  不过,眼下要在北京找一整套典型的小吃系列,越来越难了。一来是过去多少年不重视国粹。无怪乎唐鲁孙老先生每到行文描述大陆的饮食时,总要在文末慨叹时光不再,尽管我们对他慨叹的内容不会全部同意。二来是近十来年京城的现代化着实冲击了典型的北京小吃。例如,来北京的朋友大多喜欢逛东华门大街的小吃街——这是政府特许的一条小吃街。可是,天哪,这里有多少称得上“北京小吃”?更何况走在不远处,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小吃始终宾朋满座。要是给唐鲁孙、梁实秋、邓云乡、金受申、徐霞村诸君子见到此类情景,还不要气个半死?!
  不论如何,咱们来说说当今逛北京时还能尝到的一些小吃吧!
  一、艾窝窝,又名爱窝窝。一种糯米粉制成的凉食。邓云乡先生说,“苏州观前街黄天源,上海王家沙、沈大成、乔家栅等家的捣沙团子、刺毛团子,都是名店的名点,但总觉得没有爱窝窝好吃。”这是回民的食品,已在京流传多年。有一民谣用这食物喻人:“艾窝窝砸金钱眼,黏有准!”北京西城有一道观“白云观”,其中有一口井,井里有一石眼,春节中,游客多以铜钱打这石眼,侥幸通过者,被认为有好运。这句民谣里说,若以艾窝窝去打这眼,准保通过。这个比喻很典型地说明大多数北京人的性格:黏有准。鄙人居京五十余年,对他们的“黏”,痛恨之至;又是对“黏”后的“准”,又佩服已极。谈北京小吃,不可不同时念及如此种种,方有意味。
  二、沙其玛。顾名思义,这是满文或蒙文的发音,但究竟是满还是蒙,专家们其说不一。据说它的做法是“以鸡蛋清和奶、糖、面粉调成糊状,用漏勺架在油锅上,将面糊炸成粉条一样的东西,然后在模子中以蜂蜜黏压成型,稍蒸之后,上面撒以熟芝麻或瓜子仁、青红丝,用刀切成长方块即成”。这是冬天的点心,入夏后,即使有售,质量也不大行了。食用之际,如能同时念及当年北京满、蒙、汉混居的盛景,更能念及满人经多年平稳生活后的没落景况,当然更有意味。
  三、小窝头和豌豆黄。相传是慈禧太后在西安“蒙难”时吃过的食物。回京后,她想再尝尝这些劳苦大众东西,要御厨房做。御厨房于是取其形式,而以栗子面等讲究的材料做成。现在去北京“仿膳”吃饭,人们必点这些甜品。此外还有一种“肉末烧饼”,相传亦为同一故事的产物。这些极普通的食品,必得伴以故事,方能令人一快朵颐。但单就“小窝头”来说,也实在不难吃,因为它是用栗子面做的。讲到这里,还可再提一下栗子。此物产北方,以河北良乡、涿县最佳。北京离良乡近,于是秋深之际,大街小巷,无处不见此物。居北京者,不可不一尝此妙物。
  四、糖葫芦。此物近来在北京大行其道,做的人多半是外地来京的,因为做起来简单,遂多赖以为生。但这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小吃。它是一串串由竹签穿成的干果,外面裹撒冰糖。干果中,以山里红(山楂)最多,也有用别的果品的。据说做时最难的是熬糖,过老过嫩都不行。现在用煤气灶、电炉熬,可以控制炉火,自然易于得心应手。这是让小姑娘高兴的恩物。京城之中现在还常见到妙龄少女,挟此一棒,边嚼边说,招摇过市。说到这里,还可补充两类好吃玩意儿:一是“拔丝XX”(XX指某种果品,如苹果、香蕉、山药),即在果品之外裹以糖稀。此物在街头不可得,在京派饭馆中作甜品来点。二是用山楂做的种种小食,如金糕、果丹皮。老北京饭馆有金糕拌梨丝,是个好吃的凉小菜。有北京小姐留洋多年,问她想念什么吃的,往往答曰:果丹皮。
  五、豆汁。这是最典型的北京饮品,大凡在北京待过的文化人,即使远离多年,也无不挂念此物。而来京的外地人,一尝即吐,简直视为毒物。它实际上是用绿豆面做成后使之发酵变质的“糟粕”。全世界的食客,大多有嗜臭之癖,尤以中国为最。在北京住得长了,初次尝后要吐,大约五六次,即嗜此不倦。喝豆汁的同时,必伴以咸疙瘩丝(疙瘩是蔓菁的别名)和焦圈(油炸食品)。说到北京的腐败变质的食物,还应当提一下麻豆腐和王致和的臭豆腐。前者即做豆汁时的沉淀物,用来炒菜,有异味。后者可说是一切国产臭品中的最臭的食物。将窝窝头(玉米面制成的京中最低级的食品)切片,烤热,涂以王致和臭豆腐后食用,则全地球中臭品中之美者,莫过于此了。
  

64 地道小吃(2)
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