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臣之女- 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池长安似其岳父,心思灵动,所献之策想必也有韩国夫人的手笔,只要为国家好,这都没什么。”

萧复礼点头:“是。”

“凭心而论,此议甚佳。然则……爵不可滥授。臣只担心,改封户为钱粮之后,圣人、群臣都会松懈啊!有封户者,圣人摊开舆图,这里标一个那里标一个,或能警觉,纳税的百姓越来越少了,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了。若是钱粮,只会想,不过耗费若干银钱而已。”

萧复礼道:“老相可具本。大臣尽可谏我,不可伤及国家。”

袁曼道大为赞赏:“圣人有此心,非但不会伤及国家,也会增添圣名啊!”

有了说服宰相们的经验,萧复礼信心大增,约谈了郑靖业。

郑老先生代女儿管理学校,管得学校蒸蒸日上。专业的就是不一样!职业经理人比郑琰这种二半调子强太多了,郑老奸临老临老在学校里还收了一群小粉丝,心情好了,与顾师兄聊天,让心情变得更好,心情不好了,把李师弟气得炸毛,看到他不开心自己也就开心了,仿佛又回到了在季繁门下求学的少年时代,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第四百四十四章 好消息

接到萧复礼的邀请,郑靖业扔下炸毛炸到一半的李俊——当时正在为袭爵的事吵架——来到了大正宫。

郑靖业很爽朗地开口:“圣人脸色轻松了不少,想是有什么好消息?”

萧复礼把自己的打算等告诉了郑靖业,郑靖业道:“这是好事,论起来,还是如魏公之议为佳,奈何朝中不能等。圣人断不可在这个时候忘了还有外敌,狄人恢复得其快,他们没有天朝这样繁琐的教化,凡事极简,就是说,重新起来也很简单。若是掉以轻心,恐为其所趁。”

萧复礼又被提醒了一回:“怪道马骏又来求互市,他们已经又有东西可以交换了!”

“看来圣人对池脩之所献之策有所决断了?无论圣人要如何,臣总是领旨的。臣的爵位,又不是拼杀来的,是白拣来的,袭不袭,都是那样了。国家为重,国家不好了,我等这爵位,找谁支俸禄去?”

萧复礼愉悦地道:“不愧是郑相公。”

“哎~老啦~圣人,凡一策,尤其是从别人钱袋里拿钱的,总是交口称赞的少。成与不成,也要看如何去做。圣人不妨与一些人再谈一谈,如杞国公、应国公等,有人带头,就有人响应。”

萧复礼也是这样想的:“我亦如是想。”

郑靖业又拍胸脯保证,他不会拖后腿,萧复礼开心地把他送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约谈外戚,杞国公是皇太后的父亲,应国公是皇后的父亲,要按池脩之的方案,他们家只能袭三代,然后就要降。眼看着别人家袭的是五代,真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了。顾鼎有顾益纯压着,还有顾彝等通风报信,虽然有些犹豫,还是应了。

杞国公也答应了,却试探着提出,如果所有诸侯同一品级的俸禄一样,那要袭的代数也要一样。同时,杞国公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公主、郡主及诸命妇,之封户亦各有不同,当如何?”

萧复礼道:“这些都可以按等计算,”想了一想,又添了一句,“皇子、皇女以嫡庶、班辈俸禄各有差。袭爵之年载,朝议可以商量。”

杞国公比妻女更识时务,也答应了。

该谈的大佬们都谈完了,池脩之的建议就得到实施了?

怎么可能?

单是不同途径得来的爵位各袭几代就有一番争吵,又有,各等级要发多少俸禄也是争执的焦点。又有大佬们答应了,却不听大佬话的小弟们在闹腾。作为一个皇帝,萧复礼表示,他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朝堂生活。

习惯了也想吐槽啊!

郑琰又被请到了翠微宫,是的,这事儿又拖了数月,又到了避暑的时候了。

看着郑琰小心地坐下,萧复礼心里涌起一股起来的感觉,这个动作,略眼熟啊!对了,好像夏美人有身子的时候,也是这样,难道……

萧复礼收起了八卦的心思,咳嗽一声:“先生还住得惯么?”

郑琰微笑道:“自家别业,住了十几年了,自然是惯的。若是问荣安郡太夫人,她也是住得极好的。我总让春华去听听她训话,太夫人读书不多,道理却是极明白的。人有的时候啊,会为外物所惑。如今的女子,讲究女红、讲究才艺、讲究个琴棋书画、讲什么厨艺,是舍本逐末。我肯奉养太夫人,非止是为你,也是为她是个明白人,让我乐意亲近。”

萧复礼心里暖暖的,又有些遗憾:“少时常听慈训,今日见面都有些难。”

郑琰道:“夜深人静的时候,把那些听过的道理再想一想,就会觉得人并没有走远。”

“哎~有时候我就在想,大臣们要是也这样质朴无文,心里好了。”

“是为争执的事情?”

“嗯,尚书所议,已是最好了,我心实欲从魏公前例,可还是有人不依不饶的。先生,平衡之道,委实博大精深。”

“不要拘泥,不要舍本逐末,一个人,不可能讨好所有的人,对得起天地良心就行了。”

“先生,有办法解此谜局吗?”

郑琰道:“讲明白!”

“讲明白?已经讲得够明白了。”

郑琰摇头道:“还不够,你们说什么了?国家会承受不住?百姓需要体恤?世无万代不易之法,唯有教化人心。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们听。明白地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算一算,五代以后,若不降等,会是个什么局面!

他们的嫡长子要袭爵,次子、庶子要有荫、出仕,全盯着朝廷这么点收入,朝廷还能剩下什么,国家瓦解了,他们一群只知道吃祖宗饭的还能剩下什么?镇日里吟风弄月,到时候会有什么下场,能守住家业吗?

季氏谷氏,数朝名门,出了多少俊杰,子孙不思进取,一朝改朝换代,太祖曾作媒,把谷氏女说给亲信大将。说得好听是联姻,世人称之为‘美赏’,与赏赐奴婢有多大差别呢?——要把后果血淋淋地给他们看!”

萧复礼有点呆,大臣们讨论,也会吓唬对方说什么百姓会揭竿而起一类,还真没有郑琰这样直接推理出——到时候你们一群败家子只好被当肥羊宰或者成为“曾经身份高贵的奴婢”这样的抢手炫耀品。你们在作死,郑琰的中心意思就是这个~

郑琰喘了口气,向萧复礼推销她的学校教育的想法:“他们不袭爵,还能做官。然而做官也需要考试,圣人,把一群废物收到朝廷里来,你不担心吗?”

萧复礼已经习惯了郑琰“掰开了、揉碎了”的教学方法,认真思考了:“世上有没有千秋万代的朝廷?改朝换代,大臣还有能继续高官厚禄的,前朝皇室虽然受到优待,但是能过得自在吗?如何能让子孙不偏居一府?”这样的世纪难题。

按,前朝皇室在正统天朝是受到优待的,所谓优待,乃是为国宾、上表不称臣,奉前朝之社稷、宗庙,用前朝正朔本色之旗鼓,划一块地,成为国中之国——这个地方相当之小,也就是够支撑以上生活而已。

萧复礼悚然而惊,不得不承认:“非先生,不能有此言。诚如此,当如何是好?”

学校教育、冲击荫官朝廷世家官场与开启民智、发展生产力相结合,是郑琰给萧复礼开出的药方。当然,她主要讲的是前三个,最后一个只能慢慢搞,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与时俱进,毋惧强敌。”

萧复礼牢牢记住了,咳咳,所以说,对小孩子洗脑,一定要趁早!

萧复礼这小家伙没看错,他先生家又要添丁了,时隔数年,池脩之又要再当一回爹,开心得不得了。崇道堂里在郑、李辩论的基础之上,又开始仔细推演世袭的危害。与此同时,李神策、李幼嘉、袁曼道、杞国公、应国公等应开始了游说与奔走。郑靖业明确表示了支持,文昌侯家首先响应,接着成国公等亦如是。

勋贵们想的是,钱虽然没变,但是爵位能多袭几代,这样也很好。至少荫官什么的,那是赚的,对发展家族势力是有好处的。否则这么僵持下去,再僵个十年八年的,新方案没出来,老一辈又要死几个人,己方势力便要弱,连这个都争不下了。

然后,大家发现上当了!补刀党出现了!从开国至今已经过了N代了,皇帝都换了六七茬了,就算让你袭五代,从你家祖宗开始算,你也没袭位了!所谓要继绝嗣的声音已经弱了许多,大家开始关心自己的利益了。

萧复礼适时表示,大家的爵位计算,从现在的爵位持有人开始算。杞国公的要求最终没有得到满足,外戚等“非匡扶社稷之功”三代之后就必须降等。户部、太府等在皇帝和宰相的监督之下,结合现在的诸侯人数,开始计算什么样的等级拿多少俸禄合适。

池脩之一开心,又推出了一个配套措施:国家自上而下地办学。天朝本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政府也办学,力度却没有那么大。池脩之提出了以京城为中心,逐步向全国推广学校教育的建议,同步推行考试、报考官员制度。

这一回,他的提议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分明是给大家送做官的机会的嘛!

萧复礼顺水推舟,令池脩之写出章程来。又点名让他参加了新爵位待遇的评议工作,这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全国有侯以上爵位的足有数十人,封地分布在全国各地,丰歉程度各不相同,需要一一评估,还要控制在一个不让诸侯马上觉得生活不变的程度内。又有关于皇室成员的嫡庶之间的待遇差别问题,只有更复杂。

这项活动从夏天一直计算到了冬天,才算有了初步的结果。

萧复礼与诸侯盟誓,藏匣与太庙,表示:不再改易封爵之制。

拖延了数年的争议,最终在皇帝不愿意看到朝廷养成扯皮习惯之下,得到了比较快的解决。刚刚处理完一件大事的皇帝,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快要出嫁的平固长公主,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郑靖业退休休养的别墅里有座水底屋子,她想要!

统治阶级内部并不总是和谐的,可以说大多数时候是不和谐的。非止是争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