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乡村曲-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去,他在罗家大院雇长工,没有土地,自然没有粮食。如今,分到了土地,自种自收,开心得不得了。

  如意说:“我这里什么多有,以后,你不要送东西来了。再说了,你一个大男人,吃得下,该有点算计,存点粮食,不要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人家都有得吃,你倒要出去讨饭。”

  “正是,正是。”永福说,“我给你的粮食是你该得的。你忘了,我种的地是我俩共同的。”

  如意知道,刚分田时,她分得了一块土地,由永福帮她种着。就说:“我地里的粮食你先存着,要是有合适的姑娘就找一个,到时候,总得花钱,你把这粮食卖了,就算是我给你的一片心意。”

  永福挠着脑袋说:“看你说什么话。我再怎么着,也不能化你的钱。”

  如意的心里很烦,她知道永福对她好,可很讨厌他来,毕竟她和他共同住过几,来往勤了,生怕传出闲言闲语,引起误会,毁了她的大好前程。

  “永福哥,我有一句话要对你说。”如意望着他,吞吞吐吐。

  “说吧。”

  “永福哥,”如意咬着嘴唇,“镇上不比乡下,说闲话操闲心的人多,你到这里来得多了,会被别人说闲话的。”

  永福再傻,也明白了她的意思。他没想到,自己一大早,赶了十多里路给她送东西来,却换来了她的这付嘴脸,心中哀伤起来,叹了口气,颓然道:“你忙吧,我走了。”站起身,擦了一下泪花,蹒跚着走了。

  望着他的背影,如意暗骂自己做得太过分了,想叫住他,却又跺了一下脚,骂道:“滚吧,讨厌鬼。”

  陈帆刚好从楼梯上走下来,问道:“是谁呀?”

  “是我的一位表哥,给我送米来了。”

  “怎么不留他吃饭?”

  “他急着要回去干活。这阵子,正是夏种的大好时机,误了季节,秋收收不到好收成,事情可就大了。”

  陈帆说:“现在,老百姓的热情空前高涨,生产运动蓬勃兴起。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很快就会富强起来。”

  “你呀,什么事都往国家大事想。”

  陈帆说:“习惯了。你知道吗,我们国家贫穷落后了一个多世纪,我们做梦都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繁荣富强起来。”

  如意笑道:“你去想你的国家大事吧,我可要做饭了。不吃饭,什么都谈不成。”

  如意动手做早饭。陈帆忙着刷牙洗脸。

  洗完脸,陈帆问:“今天,李镇长要不要过来吃早饭。”

  “谁知道。”如意说,“他爱来就来。”

  这几天,李杰和如意除了工作外,一直粘乎在一起。李杰干脆不做饭了,早饭和晚饭都是在这里吃的,吃过晚饭后,总要坐到半夜才回去。看得陈帆这个局外人满是嫉意。

  陈帆说:“如意,有时候,我很羡慕也很嫉妒你。”

  “是吗?”

  “一个女人,一辈子能像你这样找到一个真心爱你的人实在太难了。”

  “你这么聪明这么能干,只要用心去找,一定能够找到的。”

  “爱情的事情讲究的是缘分,不是你想有就有的。”陈帆说,“你和李杰的经历了这么多挫折和风波,一定要好好珍惜。将来,老了,回忆起来,将是多么的浪漫多么的温馨。”

  “你不用眼红的,你也可以去找呀,找一场比我们更加轰轰烈烈的爱情。”

  陈帆正要说话,外面响起了李杰的脚步声。连忙收口说:“不跟你说了,他来了。”

  小镇的历史悠久,问话底蕴深厚,人人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历代文人辈出,风骚一时。

  解放前,镇上就有了一座新式小学,提倡洋学。然而,作为传统的教育模式——私塾,依然很多,成半壁江山之势。最有名的要数鹿鸣书院。鹿鸣书院是本镇名宿牛伯文创建的,在江南一带颇有威望。

  李杰奉命筹建中学,一切都没有头绪。他决定先去找小学校长刘思嘉,让谈谈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在镇南门的一座城隍庙内,浓荫蔽日。李杰踏进小学,就听见了琅琅的书声。由于战乱,学校字春节以来没有开学。前几天才把学生召回学校,据说,今年暑假不放学了,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李杰走进办公室。办公室里乱成了一团,几位老师正忙着把刚送来的教科书分类理开——解放了,时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的教科书自然不再适用。学校的当务之急就是撤换教科书,培训老师,扭转观念。不然的话,毁了下一代,事可就大了。

  “请问,哪一位是刘校长?”

  李杰咳了一声问道。

  “我就是。”

  刘思嘉抬起头来。他大约三十来岁的年纪,戴一付眼镜,脸色白白净净的,布满了汗水。他毕业于上海某师范大学。解放前,抱着教育救国的梦想,来到这座小镇,创办了这座小学,一直任教到今。他为人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深得广大师生的爱戴。

  “你好,我是李杰。”李杰伸出手去,“我来找你商量筹办中学的事情。”

  刘思嘉站起来,紧急地握住他的手:“太好了,李杰同志。镇里已经给了我通知,本以为你明天会来,没想到你现在就来了。”

  “我心里急呀,一刻也不敢耽误。我们国家打了这么多年仗,什么都完了。教育是最基础的事情,一定要狠抓猛抓,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前途。”

  “这话太对太精辟了。”刘思嘉像是找到了知音,非常兴奋,“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我们的国家是永远也不会繁荣昌盛起来的。”

  两人在校长办公桌前坐了下来。李杰把镇里的规划和意图说了。刘思嘉听得神采飞扬,连声叫好。

  “但是,我们面前的困难很多很大。”李杰紧锁着眉头,“学校没有校址,教师没有教师,教育用具一概全无。上面要求我们必须在九月一日新学期开学前,把所有的一切办妥,保证学校顺利开学。细细算来,还有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难哪!”

  “这可能吗?”

  刘思嘉睁大了眼睛,仿佛是在听天方夜谭。

  “不行也得行!”李杰以他军人特有的姿势挥动了一下有力的手,“镇里要求你先把小学的事放一放,和我一起,全力以赴把中学办起来。”

  刘思嘉说:“我是个文人,除了教书,什么都不会。但是,为了教育,为了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明天,我豁出去了。你说吧,要我做些什么?”

  “办学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你读过大学,认识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你千方百计要拉几个人来做老师。这是头等大事,你千万要做好。”

  “好!等下,我就给我的同学、师长、朋友写信,就是跪着请也要请几个人来。”

  “第二个就是教材的问题,我没有读过多少书,是个大老粗,这方面更要靠重你了。”

  “这个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可以做好。”

  “第三个就是教育用具的问题,你先开一个清单出来,我们好组织采购。”

  刘思嘉说:“这个你就放心让我去办吧。”

  李杰说:“余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让我来操心吧。”

  李杰去找牛伯文,要求他把鹿鸣书院让出来,做新中学的校址。但是,整整三天,牛伯文没有丝毫的松动。

  鹿鸣书院占地数亩,教室桌椅一应俱全,环境清幽,是办中学的最佳选择。李杰本以为是马到功成,不用费多大的口舌。谁知,李杰还没把话说完,就被牛伯文赶了出来:“滚!你给我滚出去!鹿鸣书院是我的生命。你想要我的鹿鸣书院,先杀了我。”

  牛伯文是当地名儒,年轻时,中过前清的秀才,雄心勃勃,迷醉功名。后因战乱迭起,对仕途丧失了信心,推却了无数高官厚禄,把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之中。他变卖家财,创办了镇上最好最大的私塾:鹿鸣书院。桃李遍天下,其中不乏社会名流国家栋梁。但他为人极其顽固,“五四”运动过去这么多年了,他却依然信奉孔孟之道,对新学不屑一顾。刘思嘉初来小镇办学之时,曾动员他放弃私塾,和他一起办学,被他骂得狗血喷头。也正是他的执着和威望,小镇人才一如既往地把孩子送到他的私塾。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乡村曲(16)
李杰一生英雄善战,攻克过无数军事堡垒。但是,面对顽固的牛伯文却是一筹莫展。他千方百计,鼓动过陈文成、刘思嘉等一大批党政领导教育界名流前去劝说,全都铩羽而归。李杰气得眼睛都红了,对陈文成说:“他妈的,老家伙算是什么东西。不必和他多费口舌了。明天,派一个班去,把鹿鸣书院占领了,看他有什么话说。”却遭来了陈文成的一顿臭骂:“你呀,就这火爆脾气,就不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耐心地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直到他的思想想通为止。在这里,我要再次警告你,战场上的那一套,在和平年代是根本行不通的。你要好好反思,克制火爆脾气和莽撞行为。牛伯文是社会名流,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得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对这样一个人,你若动粗动武,后果不堪设想。”

  李杰憋了一肚皮的气。晚上,和如意说起这件事。如意说:“那个牛伯文我倒是认识的,明天,我帮你去说说。”

  李杰当然不信她能说得动他,但也不好扫她的兴,就说:“你明天就去见见他。”

  第二天,如意去的时候,陈帆也要去。陈帆说:“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这样的老顽固。我倒要去见识见识。”

  李杰喜道:“好呀,你是做惯团的工作的,你去肯定能说服他。”

  如意就和陈帆去找牛伯文。李杰没有跟去,他知道,他已经和他闹僵,他去了,连面也不会见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