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文言诗歌欣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襄汾文言诗歌欣赏-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襄陵古诗人研究之“幽独芳躅”
李咨《忆巢父》,整首诗给人的是寄情大自然的洒脱,是当今世人所缺少的。

  幽壑映晴峦,溪水扬新绿。

  言昔有异人,而此寄幽独。

  放情凌汉霄,浮云等黄屋。

  濯足清冷滨,长笑响山谷。

  为惮都俞烦,甘心有麋鹿。

  声飞天地间,谁能嗣芳躅。

  诗中出现了一个人,巢父,唐尧时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上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民就在树上筑巢居住以避野兽。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肯受。文字是借写巢父的高洁潇洒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深谷映衬着晴日的山峦,

  潺潺溪水张扬出春日的绿意。

  听说从前有个“异人”,

  就在这里寄托自己的静寂孤独。

  诗一开始,就是美妙怡人的自然风景。在风景中有个奇特的人。“幽独”二字我最为喜欢,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2。独处。

  尽情遨游在霄汉之间,

  寒舍与浮云一同漂浮,

  在清冷的水边濯足洗脚,

  悠长的笑声响彻山谷。

  然后开始写这个异人的一些行为。“放情凌霄汉”的意思与“放情丘壑”大致相似。放情是尽情,纵情。放情丘壑是指纵情游山玩水。

  只怕那天下重任而愈加烦闷

  甘心与麋鹿嬉戏山中

  快乐飞翔在天地之间,

  谁能够跟随那高洁的脚步呢?

  这里开始剖析起异人幽独的原因了。这里的一句“为惮都俞烦”,颇为难解,我认为,“惮都”是一个词,是害怕尧让天下于自己的意思。都有头目首领的意思。而“俞”和“愈”相同,是愈加,更加的意思。所以我解做:只怕那天下重任而愈加烦闷。

  而近代有一个人叫都俞,原名显曾,字小蕃,亦作肖蕃,别署颐庵,八砖室主,30岁后更名俞,浙江海宁人。光绪(1875…1908)间举人。善画设色花卉,极娟秀。书宗两汉,颇具功力。晚年卖画为生,但不多作。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后卒。有《都肖蕃花卉册》。  险些将都俞连成一个人来。 不过明朝的李咨和近代的都俞,还是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

  2008…05…28 08:17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襄陵古诗人研究之“古树夕阳”
仍是明朝李咨的诗,题目《张留侯》:

  眷彼韩公子,奋起从高皇。

  气象固儒匹,伊吕同辉光。

  今古称人杰,明哲真非常。

  决策来商隐,蹑足封齐王。

  功成身勇退,健羡良弓藏。

  下马拜高墓,古树明夕阳。

  这首诗说的是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传为汉初城父(《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即诗中第一句:眷彼韩公子,奋起从高皇。)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这是一首叙述为主的诗,惟于诗末淡淡一句写景,给人一种境界。

  2008…05…30 08:12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游娥英泉》
游娥英泉

  作者  范晟

  幽泉喷薄蛟龙吼,

  万斛珠玑牵荇走,

  波心队伍锦鳞跳,

  惊避钓丝千尺柳,

  等闲探赏须回首,

  尚忆仙娥环佩所,

  嗟彼厘降已多年,

  泉水涓涓入说旧。

  娥英有两个解释:1。娥皇﹑女英的并称。相传为帝尧二女帝舜之二妃。2。女官名。

  这里的娥英泉,是我的家乡邻村景村的两个池塘。景村就是书法家卫俊秀的家乡。

  这首诗是因借景色,联系历史故事,生发想象的一段抒情自述。

  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泉水涓涓入说旧”中“说旧”两个字。

  厘降:1。本谓尧女嫁舜事。《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孔传:";降,下嫔妇也,舜为匹夫,能以义理下帝女之心。";段玉裁撰异:";厘,整治之意;降,下也,整治下二女于妫汭。";一说,厘谓治迹。见《汉书.外戚传上序》颜师古注。后多用以指王女下嫁。

  感叹历史,人生虚淡。

  
  
  说说这两个妃子的故事:

  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娥皇、女英,是位于中国爱情史开端的两个女人。 

  《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年老后,问大臣谁能继位,大臣推荐了舜。为了考察舜,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在舜的调教之下,二女“甚有妇道”。尧非常满意。三年后考察结束,尧把帝位传给了舜。 舜是黄帝后裔中的另外一个分支,距黄帝九世,居住在黄河中游(山西蒲州一带),舜是该部落的首领,名声被尧所闻。尧为了联合拉拢舜的部落,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这是中国史“和亲”的最早滥觞。 

  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不过,娥皇女英,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但是,为什么两位尊贵的公主却会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呢?那是因为,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礼仪·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后人据此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关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传说中说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继母的孩子。其实当时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勋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间的地位完全视乎伊放勋的宠爱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亲都不受宠,所以严格来讲,她们都是庶出的。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2008…08…11 23:20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蜕庵岁晏遣怀(1)》
诗人的书斋名字叫做蜕庵,比我的东斋更有味道。我的东斋不过是以方向来简单称呼,因为我目前住在贡院东街罢了。而他的书斋那是典型的文人命名,一种志趣或心向。

  蜕有解脱,变化的意思,也有创新和新始的方向感。于我,在这个词,有很多启发。是不是我的书斋也可以暂且叫做东蜕,呵呵。

  这首律师是在岁末写成的,每到年尾,人总有许多伤感的情怀,回忆是美好的,但也是痛苦的!

  小小新斋阁,温温旧毾登毛。

  精神全藉酒,肋力半支藤。

  蛰豸深坯户,冥鸿巧避矰,

  蒙头衲被底,何异在家僧。

  
  
  部分解释一下,毾登毛(音踏灯)是指有花纹的细毛毯;矰是用来射鸟的短箭。权且做个翻译如下:

  我的蜕庵啊,小巧玲珑

  躺在温暖的系毛毯上,惬意无比

  我的精神啊,全靠酒劲

  身体乏力,勉强靠着藤杖支撑

  蛰伏的虫豸在阴暗的颓墙断瓦中藏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