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万物之灵,再难过的日子,都过得下去。苦难是一种心的感受,是一种欲求难以满足的绝望。朱重八一生下来就在苦难中,小小年纪也没有大人的那些欲求,反不怎么感到苦,倒是活出了少儿时的几多快乐来。
残冬刚刚离去,美丽的春天就匆匆赶来,寒冷的冬日为温暖的阳春代替,大地充满了一派生机。濠州钟离金枪河边的太平乡,山峰连绵,曲线温柔似美人,在和熙的春风里,蓝天白云于头上,淙淙溪水于山脚,山上青草绿树,野花香草,景色十分诱人。更有偶而裸露的岩石,如禽似兽、或床或椅,最是放牛娃喜欢玩耍的地方。朱重八偶然间在豆腐店里听大人说起朝庭朝拜的事情,竟然很深地印在心里,到了山上,把牛吆喝上山,便与一群光腚小儿,有板有眼地玩起朝廷朝拜的游戏。
朱重八用车的幅板做成朝天冠,用散板做成芴板,把割草的篮子摞起来当金銮殿,自己端坐于上,让伙伴们来朝拜。一群衣衫褴褛的放牛娃,一字儿排开,齐齐地在他脚前跪下,齐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所有游戏的放牛娃中,数朱重八个头最小、长相最丑,却又是胆量最大,主意最多,因而也就最受放牛娃们尊从。待大家声音落下,高高在上的朱重八,就会把手很有气势地一挥,大声喊道:
众爱卿平身!
放牛娃们这才一哄站起来,进行其他的游戏,或是攻战、或是追捕、或是撕杀……
在这些放牛娃中,朱元璋最喜欢的是比他小四岁的徐达,最敬重的是比他大两岁的汤和,后来,这俩人都成了他的臣子,为他朱家的天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这是后话。
随着春去秋来,日子一天天滑去,就在这种旁人看着心酸,自己感觉倒还快乐的生活里,朱重八慢慢长大,转眼便满12岁。
这年,一个姑娘进了他的家门,是二哥娶来的媳妇。
火红的衣衫衬着张白白的脸蛋,让人看着心里发热。小小的朱重八对二嫂打心里喜欢,甚至直想去亲亲那张白白的脸。他惊讶地发现,这晚二哥不再跟他们哥儿仨挤在那床破旧的凉席上,而是去了一间干净整洁的房子,与他的二嫂睡在一起。他悄悄地跟着二哥,趴在窗户前偷看,母亲将他拽到自己的房间,小声地问他:
“你二嫂好看不好看?”
“好看。”朱重八如实地回答。
“你喜不喜欢?”母亲又问。
“喜欢。”
“喜欢?”母亲刮一下朱重八的鼻子。“待你长大,也给你娶一个漂亮的媳妇好不好?”
“好。”朱重八忽闪着一双细长的眼睛,认真地回答。
母亲望着儿子,笑了;这时朱五四走过来,看看二娘又看看朱重八,忍不住也笑了。
大哥找媳妇时,朱重八还小,没有一点记忆,这一次,二哥娶二嫂,朱重八有了很深的印象。从这一天起,他便有了一个朦胧的念想:有一天,他也要象二哥这样,娶一个漂亮的媳妇回家,住进一间干净整洁的房子。
可是不久朱重八就知道,他大哥二哥之所以能娶回媳妇,是靠嫁出两个姐姐得到的聘礼,轮到三哥就没那么好运,只好倒插门去邻寨当儿子,这在当时,都认为是有些丢人的事情。
朱重八自小好强,要面子,他可不愿去做倒插门的儿子,于是,便异常的勤奋起来,不仅放牛,还竭尽全力屋里屋外地帮助父亲,希望家境有所改善,能攒出些钱粮,到时候娶一个媳妇进朱家。这,成了十二岁以后的朱重八对未来美好生活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巴望的念想。
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朱重八16岁该娶媳妇的时候,家乡遭到了天灾,龙王爷整整一年不肯下雨,庄稼颗粒无收。常言道,祸不单行,旱灾没完,蝗灾又来,铺天盖地的蝗虫,连树皮也啃光了,紧接着,又来了更可怕的瘟疫。
这是1343年,离元朝灭亡只有25年,属元朝的后期。
这时候的元朝,朝政更加*,原本因为攻占掠夺还算充盈的国库,此时已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一面毫无人性地加重赋税,一面卑鄙无耻他大印新钞,本来就一贫如洗的人民,连骨髓都给炸干。
第二年4月6日,朱重八的父亲饿死。
9日,大哥也饿死。
11日,二嫂病饿而死。
到12日,大哥长子又饿死。
在22日这天,朱重八的母亲也饿死啦!
从4月6日到22日,短短的16天里,朱重八家里的十口(父、母、大哥、大嫂、仨侄儿、二哥、二嫂,此时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了倒插门)竟然饿死了五口。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特别是最痛爱自己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朱重八被灾难惊得目瞪口呆。望着满屋子早已僵直已在发臭的尸体,想着往日里虽然贫困却也温情浓浓的家,想着母亲曾给他留着的半个鸡蛋,一只竹编的蝈蝈,想着曾经是那样活泼可爱的侄儿……朱重八哭了,抱着母亲的尸身,开始是狼一般干嚎,一声、一声、又一声,直嚎了整整一天,终又如虎口的羊糕,咪咪不断地哀声呼唤。累了,他就这么抱着母亲进入恐怖的梦乡。
3、
朱重八又悲又饿,抱着母亲冰凉地尸身睡着了,没多久,他似乎听到母亲在哀求他:
我的儿,赶快把我们给葬了,入土为安啊!
朱重八醒来,一身的冷汗。他瞪大红肿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母亲,然后转向二哥和大嫂说:
“刚才母亲告诉我,要我赶快葬了她。”
“葬到哪里去?哪里有地方葬啊!”骨瘦如柴的大嫂自言自语,象是在问他二哥,又象是在问自己,说完,呜呜地抽泣。
“走,我们去……” 朱重八没说完,拉了垂泪的二哥来到刘家。他原以为,朱家人长年替刘家种地,交了不少租子,他给刘家放牛,把牛养得膘肥体壮,现如今全家死了这么多人,问他要块墓地葬人该是可以的,但刘家阿德却从门缝里探出头来横着眼说:
“你父母死了,于我何干?你们给我干活,我没给你们饭吃?”撂下这无情的话,便将门呯地一声关上。
朱重八恨得眼珠子冒火,牙齿咬得嘣嘣响。天啊,难道父母真就这么死无葬身之地!他在心里愤怒地喊道。这时,同寨的郑兄见了,于心不忍,一咬牙将自己的墓地腾出一半来,给了朱家。
郑兄给的墓地在半山上,朱家没钱卖棺木,就用原来父母睡觉的旧芦席裹了他们的尸身,朱重八和二哥一人背母一人背父上山去安葬。到半山腰时,哥俩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刚好这时又突然下起暴雨,他们就把父母放在地上,跑到一外山岩下面躲雨。只听得外面风声大作,雷鸣闪电,雨下得一阵比一阵猛……
朱重八与二哥躲在石洞里,又冷又饿,疲惫不堪,他很快又进入梦乡,他仿佛听见母亲在对他说:
我的儿,我饿,饿啊!
他醒来时,已是雨过天晴,与二哥钻出岩洞,回到放着父母尸身的地方,只见这儿已成一座小山,父母早被埋葬于内。哥俩看着山上冲下的一堆黄土,一时不知所措。
他哪里会知道:就因为这场暴雨,就因为山上垮下来的一堆黄土埋了他的父母,竟然让他撞上了龙脉,这才有了他后来的皇位。这话,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刘伯温说的。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想起父母的惨死和无钱安葬的事情,心里很是伤痛,就派刘伯温去看一看,找一块好地重新安葬父母,精通易经八卦的刘伯温到这半山腰看后回来,说朱元璋父母所葬之地是龙脉之首,紫气万倾,风云呈祥,朱元璋能当皇帝,全靠这龙脉护佑。朱元璋听后竟然也信了,父母的原葬一直未敢动,这是后话。
却说二哥很快回过神来,因思念自己的妻儿,看了弟弟一眼,嘟哝着说:“既然已经这样,我们回去。”
朱重八摇摇头,眼里噙满泪水,把在石洞里做的梦告诉二哥,哽咽着说:“母亲,饿,得给她弄些吃的。”
二哥看看眼前的一堆黄土,看看天,看看地,最后与朱重八四目对峙,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去,我去……”朱重八说完跄踉奔跑,许久、许久,他回到父母的“坟”前,手里紧紧地捏着些许毛草根,他趴在那堆黄土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许久,直到二哥硬拽着他回去。
已经是家徒四壁,连草木都吃尽了,看着两个快饿死的孩子,大嫂不想死,为找条生路,背一个抱一个朝娘家方向走去……二哥对朱重八说:“我们就此分手吧,但愿还能活着再相见。”说罢抱着弟弟痛哭很久,然后离开。
一个原本虽说贫困却也有乐趣的大家庭,转眼便不复存在,冰冷的破草屋里,只剩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放牛娃。除了瘟疫与饥饿,他已经是一无所有了。眼看山穷水尽,可怜天不绝人,邻里好心的汪氏老母看到朱重八身陷绝境、无法生存而于心不忍,想让他有碗饭吃,有条生路,思来想去感到做和尚或许能让他活下去。于是,替他备了一份礼物,让自己孩子带上去庙里求情,请求主持收留这个放牛娃。
平时做和尚,因既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又非常清苦,愿去者都能如愿,但在那样的灾荒年头,因做和尚总能有口饭吃,倒也成了热门职业。朱重八看着汪氏的儿子拿着礼物走了,泪眼婆娑倒身跪在她的面前一个劲地作揖。汪氏老母抚摸着他的头说:
“快别这样,大家都是邻居,我也就这点能力,还不知道主持能不能看在我的薄面,收留你到寺里去做和尚。”
朱重八听了,心里一阵紧张,自言自语地说:“难道我真该饿死?!”
汪氏见他这样,眼里也出了泪水,过来抚着他的头说:“天无绝人之路,你总会有路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