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东方烨请了易子轩进府议事,陪同在旁的只有东方景一人。
凤舞忐忑不安的坐在书房里,时而写字,时而弹琴,后来直接看佛经静心。倒也不是她多想嫁给易子轩,只是她已经选了,东方烨也跟着提了,若是易子轩拒绝,那东阳公府可就成为大秦最大的笑话了。
韦嬷嬷知道凤舞的心思,叮嘱青鸢和蓝星、橙玉伏侍凤舞用晚饭后,就亲自去了书楼等消息。直待戌正二刻左右,韦嬷嬷方一身雨露的带回了好消息。东方烨只对韦嬷嬷说了一句话:让舞儿抓紧备嫁吧。
对凤舞来说,这一句话虽然说得很模糊,仍然不知道易子轩的意思,可至少知道易子轩是点了头的。只要易子轩点了头,想来这桩亲事也就能顺顺利利的进行下去了,她也不用再第二次成为京华城乃至大秦朝的笑话。
三日后,秦明帝于早朝宣布了太后的懿旨,将东阳公府的忘忧郡主指婚给正四品副参领易子轩,大喜之日定在了八月二十。与太后懿旨同下的,还有秦明帝赐下的一座三进小宅院,以及太后和皇后为忘忧郡主添的嫁妆。
这场太后的突然赐婚,又一次震惊了大秦上下,继太子妃之位易主之后,原内定太子妃竟要下嫁寒门。东阳公府也又一次成为了大秦上下热议的焦点,那些一直对凤舞无比羡慕嫉妒恨的世家贵女们,也趁机很是冷嘲热讽的笑话了一番。
一时间,大秦上下热闹纷纷,不是猜测东阳公府失了皇室天家之宠,就是猜测秦明帝极为看重且有意提拔易子轩。
更有甚者,说是西仁公府不愿让太子纳忘忧郡主为侧妃,所以逼着皇室天家在太子大婚之前,将忘忧郡主指婚他人。而众爵位权贵人家因为不愿捡皇室天家弃了的女子,不想得罪有皇后撑腰的西仁公府,逼着东阳公府不得不将忘忧郡主下嫁寒门。
不过在凤舞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当然这话由身为女主的她说出来,让人听着是相当的狂傲自大。
然而无论旁人如何热议,也影响不了东阳公府预备忘忧郡主出阁的热情和喜悦。对东阳公府而言,忘忧郡主东方凤舞出阁,比太子天浩然和准太子妃谢玉芙大婚,要更加的紧要、重大。
作者有话要说:赶紧把女主嫁掉,就可以开卷二了。
555555555………………小凤舞,你要嫁人了,让为娘真舍不得。
同人新坑连载:
且看十六岁的花季女主,冠上“手冢”的姓氏,所过的早婚生活……求支持!求包养
作者专栏:求收藏!求包养!
☆、第二十四章 大婚之喜
转眼进了八月盛夏,在天太君的连番催促下,连珠夫人终于按天太君和东方烨之命,置办齐了凤舞的嫁妆,也安排好了陪嫁的仆从。
天太君闻讯后,也不给连珠夫人松口气的工夫,就催她拿着嫁妆清单和陪嫁名单到佛光轩回禀。连珠夫人也想尽早回明了事宜,万一天太君有不满之处,她也好赶在凤舞出阁之前即时修补。
比时,正是请晚安的时候。高夫人带着凤蕊、四位姨娘带着凤玲和东方平、席氏带着思慧、凌氏和凤舞,都坐在佛光轩正厢的东暖阁里,陪着天太君闲话家常。
见连珠夫人进来,天太君也不等她请安,就先行拉过凤舞的手,打趣道:“快来看看,你的嫁妆和陪嫁可算是齐备了。若是还有缺的少的,你就告诉连珠,让她再去给你置办。”
说着,扬了扬手,笑着催道:“快把嫁妆清单给老婆子瞧瞧,看总共备了多少嫁妆?”
连珠夫人一面呈上嫁妆清单,一面陪笑着回禀道:“永乐长公主给大姑娘留下的嫁妆和私房,是由韦嫂子带着人收拾整理的,除去这几年大姑娘花用去的,剩下的共是四百六十台。太后和皇后给大姑娘的添妆,共是五十台。老太君和夫人、大奶奶、二奶奶给大姑娘的添妆,也共是五十台。国公爷和大爷、二爷、三爷给大姑娘的添妆,共是六十台。来往人家送给大姑娘的添妆,共是三十台。为了取长长久久的吉利兆头,凑齐九百九十九台,咱们府里给大姑娘备的嫁妆,共是三百四十九台。除了永乐长公主留下的那四百六十台嫁妆,由韦嫂子单独记了清单外,剩下的五百三十九台嫁妆都详细的记在了这份清单里,还请老太君过目。”
九百九十九台嫁妆,这惊天的数字,不仅惊了除天太君外,在座的所有女眷,就连准新娘凤舞也被惊得瞪大了眼睛。想当年天太君和天妙语以公主之尊下嫁东阳公府,也不过各陪了六百六十六台的嫁妆。
凤舞犹豫的张了张嘴,方吞吞吐吐的推拒道:“祖母,这九百九十九台也太多了,孙女不敢越过祖母和母亲去。”
天太君不以为然的笑道:“咱们府里只给你备了三百四十九台,并没有坏了规矩。至于众人给你添的妆,那都是对你的祝福,你是一定要带走的。再就是你母亲留给你的嫁妆,那本就是你自己的,没有不带走的道理。这些我和你父亲心里都有数,你就不要太过担心了。”
凌氏在旁疑惑的问道:“怎么没有陪送田庄和铺面?”
连珠夫人好笑的回道:“国公爷说大姑娘最是懒散,纵然陪送了铺面,也只管闭着眼收钱,绝不会费心去照管,还会嫌铺面碍事,所以只陪送了五处田庄。不过,除了永乐长公主留下的一百万两银票外,国公爷又给大姑娘备了一百万两银票,说大姑娘若是以后又想要铺面了,就自己去置办吧。另外,国公爷在玄武大街与朱雀大街的交口处,挨着京华河畔置办了一座大宅院,占地足有咱们东阳公府这般大小。国公爷说皇上赏赐的小宅院,不能擅自动土不说,早晚还是要还回去的。所以特地给大姑娘备了大宅院,若是大姑娘在小宅院里住着不舒服,就着人去把那大宅院按自己的喜好收拾了,然后搬过去住着。至于皇上赏赐的小宅院,还给朝廷也就是了。”
“这话说得是,皇上赏赐的宅院再好,也不是自家的,住起来就是不便宜。”对于东方烨的举动,天太君是非常赞同的,又追问道:“陪嫁的人都挑了哪些?忘忧轩里的人是不是都跟过去?”
连珠夫人略皱了皱眉,方回道:“易公子自从了军,就一直住在军营里,并没有一个下仆。之前国公爷与易公子商议此事时,易公子说大姑娘嫁过去就是当家主母,该由大姑娘全权作主。所以婢妾与大姑娘和韦嫂子商议了一下,除了忘忧轩里的人都跟着嫁过去之外,韦嫂子和任嫂子、乔嫂子的家人也跟着过去,那七个大丫鬟的家人也过去。另再配些侍卫和小厮,他们的媳妇也都跟过去当差,再挑些大丫鬟和小丫头就是了。若是觉得人手还不够,大姑娘只管派人回来说一声,婢妾再挑选出来补送过去。”
天太君满意的点头道:“恩,这也算很妥当了。”
席氏在旁略带担忧的问道:“听说亲家太太和姑奶奶们已到京华了?”
连珠夫人看了看天太君和凤舞,见二人也都望着她,方谨慎的回道:“易太太和易家二位姑奶奶带着三个孩子,已于前日赶进了京华,是大爷和二爷陪着易公子去接的。那天婢妾也过去了,迎她们进了宅院后,就安排她们住到了三进的院子里。新房在二进的院子里,往后大姑娘和易公子起居也都在二进里。婢妾已命人仔细描了那小宅院的图纸,待大姑娘过门后,也好细看怎么分派和安排。”
话落,想了想,又接着道:“送易家女眷进京华的,是易家在玉林的两家邻居,一行人赶了四五辆的大车。看这阵势,想来易太太是打算带着二位姑奶奶和三个外孙子外孙女,在京华城里落脚,不回玉林去了。”
天太君不在意的笑道:“儿子当了正四品的高官不说,又要娶亲成家了,没有再让寡母委居乡下老家的道理。反正府里从上到下所有的人都是咱们家陪嫁过去的,日子到底怎么过,还是舞儿说得算。”
说着,拉过凤舞的手,轻拍了拍,安抚道:“不过是几个乡下村妇罢了,老婆子相信你会应付得很好的。只是心里要有盘算,别伤了夫妻之间的感情。虽说以咱们家的地位,你不用靠着易子轩过一辈子,可夫妻恩爱到底比旁的都重要。这阵子老婆子告诉你的话,你要在心里牢牢记着,让老婆子和你父亲安心。”
凤舞的眼眶已泛红,听了天太君叮嘱的话,乖巧的点了点头。
*****************************************************************
到了八月二十这一日,东阳公府正门大开,大红地毯由府内直铺出正门台阶之下。从清晨辰时初就响起的鞭炮声,持续不断的提醒着整个京华城,今日是忘忧郡主东方凤舞的出阁之喜。
自巳初开始,前来贺喜送嫁的男女宾客就络绎不绝。东方烨带着东方景三兄弟在前院招待男客,高夫人和席氏、凌氏带着凤蕊、凤玲招待女客,连珠夫人则张罗着送嫁宴和送嫁仪式。
按大秦朝的习俗:凡是受邀参加喜礼的宾客,不管是男女双方谁家邀请,都要带着送嫁、迎娶的双份贺礼,赶在巳末之前抵达女家,赴晌午在女家办的送嫁宴。送嫁宴过后,男家的迎娶队伍抵达女家,新娘会被搀出来举行送嫁仪式。
待新娘上了花轿,吉时一到,送嫁队伍与迎娶队伍合二为一,由新郎带着进行绕城仪式。趁着绕城的工夫,受邀宾客和女家之人都会赶往男家。绕城仪式结束后,新郎率队迎着花轿回到男家,于吉时举行拜堂大礼。
待新娘被送进洞房后,男家的迎娶宴正式开席。直至迎娶宴散毕,送走了所有宾客,女家之人也辞去后,这成亲的喜礼才算是正式结束。
当然,身为新娘的凤舞是没有精神和心思去研究大秦喜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