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魂--华夏之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魂--华夏之刃-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宣王二十二年,宣王封弟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这是西周最后一个分封国,姬友即为郑桓公。

  在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后,宣王有点得意忘形了,他开始不修籍(jiè)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也就是不到千亩去耕种,这是专供天子带头亲耕以示重农的田地。虢文公劝谏说这样不行,但宣王不听。这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宣王二十三年,条部落发生叛乱,晋穆侯征伐失败。

  宣王二十六年,千亩发生叛乱,晋穆侯攻千亩而获胜,因功受到了宣王的表彰,但宣王不总结出乱的原因,一如既往。

  宣王三十一年,太原之戎侵犯周境,宣王派兵征伐失利。

  宣王三十二年,即鲁伯御十一年,宣王伐鲁,杀死伯御。宣王询问鲁国公子中谁能启发训导诸侯,让他做国君。樊穆仲(即仲山甫)推荐了鲁懿公之弟姬称,宣王于是在夷宫立称为鲁君,即为孝公。

  宣王两次三番干涉鲁国内政,强立鲁君,终于招致了诸侯的不满。从此之后,诸侯中多有违抗王命者。

  宣王三十四年,猃狁再次来犯,宣王命尹吉甫北攻,僵持不下。

  宣王三十六年,周军征伐条戎、奔戎,遭遇惨败。

  宣王三十九年,猃狁别支姜戎不服,宣王御驾亲征,结果在千亩又遭重创,同时丧失了随同作战的南国之师(江、淮一带的军队)。

  宣王丢掉了南国之师,想举兵报仇,但感到兵力不足,便想亲自料民于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所谓料民就是查户口,清点好人口和粮草车马之数,以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劝阻宣王未能成功。

  料民一事使得民心不安浮动,引发了社会动荡。

  宣王料民回来后,连夜进镐京。忽见市上有小孩儿拍手作歌,宣王停辇细听,十分不悦。歌词是“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yǎn hú jī fú),几亡周国。”(《史记》仅有后半句)

  宣王随后传令拘拿小孩儿来问,小孩儿们一哄而散,最后只拿到两个。

  宣王问小儿这首歌是谁作的,小孩儿战战兢兢说是别人(红衣小儿)教的,不知去向。宣王放了两个小孩儿,当即传令:哪个小孩儿再歌此词,父兄一同治罪!

  第二天早朝,宣王就问众臣:“昨日那首歌怎么解释?” 

  召公说:“檿是山桑,可以造弓,箕是草名,可以造箭袋,国家恐有弓矢之变。”

  仲山甫说:“弓矢是国家用武的武器,大王今料民太原,想报犬戎之仇,如果战事连绵不休,可能有亡国之患。”

  宣王点头称是,又问:“那红衣小儿是什么人?”

  太史伯阳父说:“那是荧惑火星,是上天在警示大王。”

  宣王说:“孤赦了犬戎之罪,罢兵休战,将弓矢焚烧,令国中不许造卖,如何?”

  伯阳父答:“臣夜观天象(经典语句),其兆已成,好像在王宫之内,不是关外的弓矢之事。‘月将升,日将没’,指的是女祸。”

  宣王不悦,说:“姜后主持后宫,很有贤德,女祸何来?”

  伯阳父又答:“‘将’字指的不是现在,只要大王用心修政,自然逢凶化吉,弓矢不必焚烧。”

  宣王半信半疑,退朝还宫。

  在后宫,姜后告诉宣王一事,此事《史记》有载。

  说的是,夏后氏衰落的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到了夏帝的宫廷,夏帝不知所措,便进行占卜,结果是要把它们的唾液藏起来才行。于是夏帝虔诚地祷告,两条龙就跑了,只留下了唾液。夏帝将唾液用金盘藏起来。后来这个金盘传到了商那里,最后又到了周这里,期间从来没人打开过。等到厉王末年,偷偷地打开了,结果唾液流到殿堂上,怎么也无法清除。厉王于是命一群*了衣服的女人对着唾液大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最后碰上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宫女,结果这个宫女成年后即怀孕了。就在宣王听到儿歌的那一夜,这个宫女生下了一个女孩,因为无夫生子感到害怕,她就将那孩子扔掉了。

  宣王一听,当即想到:这就是女祸!宣王问孩子扔到哪里,宫人说顺着水漂走了。

  宣王次日将此事告诉伯阳父,命其占卜,伯阳父说“妖气未除”。宣王很不高兴,立刻下令:“挨家挨户给我搜,不管是死是活,一定要找到女婴。举报有赏,知情不报或者藏匿的全家处斩!”然后命上大夫杜伯督管此事,同时命下大夫左儒沿街巡视,不准造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违令者斩!

  镐京城中人闻令无不遵守,但是城外的乡民却不知道此事。

  第二天,有个村妇抱着几个箕草编织的箭袋进城买卖,后面跟着他丈夫,他后背正好背着山桑木弓十来把。两口子还没进城,就被司市官撞见了,大吼一声:“拿下!”手下人见领导发话,迅速将村妇擒住。后面的丈夫见不对头,扔下桑弓就往回跑,终于没被抓住。

  司市官告之左儒,左儒一想,此事正对童谣,檿弧箕箙和妇人都有了,那个男的也就无所谓了。最终结果,妇人被斩首,檿弧箕箙被焚烧。宣王很高兴,以为童谣已应,无事大吉了。也便暂时忘了女婴之事。

  那女婴就是褒姒,以后再说。

  宣王诛杀了村妇,心中坦然,也没有商议太原发兵之事,但宣王好武,却闲不住,只忍了一年多就又开始用兵了。

  宣王四十一年,周军攻申戎,取得了大胜,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他十年来取得的唯一一场胜利,也是他这辈子的最后一场胜利。

  宣王四十六年,宣王梦一美女进犯斋宫,干扰斋禁,捆了七庙神主。宣王惊醒,密诏伯阳父解梦。伯阳父又提起了童谣之事,宣王说:“不是诛杀了妇人解了此语吗?”伯阳父答道:“一村妇何关气数!”

  宣王沉吟不语,忽想到当时是杜伯负责查访女婴下落的,便在第二天朝上问杜伯:“妖女消息呢,怎么这么久了不回话?”

  杜伯奏答:“妖妇已经正法,童谣已经应验,臣怕搜索不休惊扰民众,所以早就把此事中止了。”

  宣王大怒:“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说?你分明是不把本王放在眼里!如此不忠,要你何用!来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百官闻言,面如土色。

  忽然,一位官员走出,拽住杜伯,连呼:“不可,不可!”

  宣王一看,是杜伯的好友左儒。

  左儒叩首奏说:“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无常,怎么能信谣言。我王要杀了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惑众,外夷听说后,必定会造反的。请我王三思。”

  宣王大声说:“你为了朋友而违背我的命令,是重友而轻君!”

  左儒说:“君是友非,则当逆友而顺君;友是君非,则当违君而顺友。(原话,名言)”

  左儒接着说:“现在杜伯并没有罪,不该问斩,我王如果杀了他,天下一定会认为大王不明。臣如果不劝谏大王,天下一定会认为臣不忠。”

  怎知宣王早就不是当初的宣王了,他听不进别人的谏言,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他对左儒说:“我偏偏就要杀他,看又怎样!”

  左儒说:“大王执意要杀杜伯,臣愿与杜伯同死。”

  宣王说:“孤王杀杜伯,如去蒿草,不用多费口舌!我不会杀你的。”然后喝令左右:“快斩!”

  就这样,杜伯就被斩首了。左儒回家后,自刎而死。

  杜伯之子为隰叔,奔晋,又有一片天空,日后再说。

  宣王听说左儒自杀后,对杀杜伯之事有些后悔,天天闷闷不乐。他不思茶饭,夜不能寐,精神恍惚。久而久之,开始语无伦次,头脑健忘,无法上朝。

  后来,经过调养,稍有好转,他便令伯阳父卜了个好日子,带上尹吉甫和召公出郊游猎去了。

  此行人马众多,宣王下令:不准践踏庄稼,不准焚毁树木,不准惊扰民众。然后扎下营寨,宣告军士:所获多少,尽皆献纳,按数目给赏,不准藏匿,否则有重罪。号令一出,众军士各个踊跃争先,打得是鹰犬飞奔,狐兔乱窜;毛羽纷飞,血肉狼藉;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宣王大喜,不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终于,日渐西山,游猎结束,大伙带着战利品奏凯而回。宣王乘坐御辇,悠哉游哉。

  突然,宣王发现远处来了辆小车,狂奔过来,车上站着两个人,手持弓矢,对着宣王说:“吾王别来无恙!”宣王定睛一看,竟是杜伯和左儒。宣王大惊,用手揉了揉眼睛,再一瞅,哪有什么人和车!宣王急忙问左右是否看到,左右都说没看见。宣王大惑不解,抬头一看,小车又来了。晃晃悠悠,围着宣王转圈。宣王大怒,拔出宝剑望空劈去。只听杜伯、左儒齐声骂道:“无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杀无辜,今日气数已尽,我们是来索命的,纳命来!”说完,弯弓搭箭射向宣王心窝。宣王大叫一声,不省人事。

  回到宫中,宣王病情加重,闭眼就见杜伯和左儒。宣王自知不能长久,不肯吃药,考虑后事。

  宣王感到太子性格暴虐,不堪重任,便将其托孤给两位老臣:尹吉甫和召穆公(其他重臣都不在世了)。当天晚上,宣王崩。

  宣王在位46年,南征北战,一度使周王朝复兴,史称“宣王中兴”。但这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使得国家疲敝。宣王在位早年期间能够励精图治,重振周室,但在其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后便变得偏激和固执起来,忘了当年与大臣们共议国政的承诺,开始任意而行,穷兵黩武,多次干扰鲁国国事,招致诸侯不满。尤其是到了晚年,宣王滥杀无辜,妄杀忠良,终于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所谓“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