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东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躺着看东周-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这首儿歌里面的檿弧是做弓的山桑,箕胞是编箭袋的野草,所以周宣王认为国家的问题和弓箭有关系,所以下令毁掉所有的弓箭,并且不准制造和贩卖弓箭,民间的弓箭一夜之间成了生化武器。可是就有些老百姓还不知道这项法令,因为依旧贩卖弓箭而被杀。这些举措并没有让周宣王放下心,反而他的心病越来越重,吃不香睡不好的过了三年,一天晚上做梦梦见了一个美色女子,走进太庙里边,大笑了三声,又大哭了三声,然后不慌不忙,把那七位先王的牌位,捆成了一捆儿,拿着往东走了。梦里醒来大惊,又想起了三年前那弓箭的预言事件,觉得预兆还没有破解,于是他找来当初处理这个案件的大臣杜伯,怪罪他为什么不把这个案件一查到底,但是杜伯也觉得莫名其妙,只能说害怕扰民。宣王大怒,他爹的脾气上来了,不由分说就下令处死杜伯,这时候杜伯的朋友,另一位大臣下大夫左儒站了出来,什么叫做舍命之交,这就是!左儒劝阻周宣王杀杜伯,宣王的逻辑很简单:“你为了朋友敢轻视天子!”左儒却敢犯龙颜地说道:“如果君王做得对而朋友做得不对,我就会违背朋友而顺从君王;如果朋友做得对而君王做得不对,我就会违背君王而向着朋友。杜伯没犯可杀的罪过,大王要是把他给杀了,天下人必然认为您不英明。要是我没能劝阻您杀他,天下人也必然认为我不忠实。大王如果一定要杀杜伯,那么我就请您允许我和他一起死。”(除了忠义以外,我们不难看出,古人中确实有很多辩证的哲学家!)宣王不懂哲学,被这一番逻辑言论弄得更加糊涂,还是把杜伯杀了,左儒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回家也就自杀了,确实真的古人之风!两人还只是朋友,左儒就做到了后来刘关张都做不到的事情,比起当下很多口口声声兄弟的人来说,人家左儒还只是为了朋友啊,反过来说,如果他是为了自认为兄弟的人,那么一定死去又活来了……

  杀了这两人之后,宣王更加闷闷不乐,后来出了一场车祸接着就病逝,有人说是杜伯二人的冤魂索命的结果,二人的冤魂一箭射中了他的心窝,印证了前面关于“弓箭”的预言。总之他就这样死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他们家周朝接着会发生什么,他只知道接下来他的儿子姬宫湦(sheng,又作“涅”)继位了,也就是周幽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周幽王和褒姒(二)
第一章 周幽王和褒姒

  (二)

  前面说了,周宣王驾崩以后,太子宫湦继位了,也就是改变了周朝的周幽王。史书上说他这位新的周天子:“暴戾寡恩,动静无常”。其实历史上很多君王都有这个特征的,所以有句话不是说伴君如伴虎吗?天子,坐在社会金字塔的最顶端,虽然也是个正常人,但是他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就让他在很多时候拥有了和常人不同的特质,人人都有皇帝梦,想想也是多威风?多随心所欲?可是,现实之中不是这样的,天子不好当,特别是你要想做一个好天子,确实不容易!那种唯一的孤独就让你不可能正常!佛祖那一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放在中国帝王的身上好像有点合适,正因为这样的合适,这样的不正常就是天子的难度。

  “暴戾寡恩”这四个字看起来也是他们姬家厉王爷爷的特征,可是我就觉得相比之下幽王没有那么“暴”,也没有那么“戾”,也许因为魔鬼开心的时候也会微笑吧……幽王是那种根本就没有什么政治目标的天子,他不要开疆拓土,也不要万邦朝拜;他也不要求经济和谐发展、老百姓提高素质。在我看来,他的人生目标,或者说是天子目标不外乎就是吃好睡好玩好,可能这也是大多数人心里想干的,而且是大多数人心里都想,当了皇帝以后不但有个好名声而且又过得很舒服。可是,你可以这么想,特别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这么想没错,当天子这样想可就完全错了,历史上也只有一个皇帝有这么好的命,那人是两千年后才出的乾隆,在休闲中有为……

  本来周幽王确实也可以做个太平天子的,浑浑噩噩、混天度日,很多皇帝不也是这样过的吗?而且就没有什么史学家指责他们,反而为什么周幽王会留下两千多年的“昏名”呢?除了后面要说的他干的那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件以外,到底,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有趣的问题,这里还不是成王败寇的事情,关键是他所处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周代实行的体制叫做分封国家制,这里说一下,所谓分封国家制,那个时候,诸侯国的共主,也就是天子,光听这个名字,除了威风以外,还有点自恋……自己父母不认了,去认那个很多年以后发现就只是大气层的老天,说自己是他的儿子?!

  天子就是代表老天来管理天下的人,这个天下就是全世界的意思了,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当时的罗马、希腊、波斯等国都是不合法的政府,因为他们没有经过天子的册封……天子把天下又分成很多部分,然后封给诸侯们建国,所以又叫做“封同姓建诸侯的封建”,国与国之间就挖出一条沟,沟的两边又种上树,这就是国界;接着,这些诸侯们就拥有了自己的合法领土,他们再把自己的这些领土分封给自己手下的贵族——士,就叫做“封邑”,或者“家”,这就是当时“国家”的意思。这个时代的周王朝,实际上也就是一个邦联,因为诸侯们都是累世贵胄、名将功臣或者皇亲国戚才有资格获得分封权,在自己的封国里面,诸侯有着所有的权力,而且周朝政府还不能干涉他们的内政。在建国初期,于情于理,为了自身利益的巩固还有那些往日的恩情,天子是真的共主,诸侯们也需要这样的共主,为大家所供奉,诸侯们在维护整个周王朝的统治上面也是起了作用的。可是看过周代地图的人都应该发现,为周王朝直接管辖的领土有多少?大概占整个周代疆域的二、三十分之一吧,相当于一个中下等诸侯国的国土面积……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被夹在中间的周王室只会越来越小、作用也越来越微不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们各自发展壮大、开疆扩土,诸侯们大了,王室小了,任由你再振臂高呼,有那么几个还记得从属关系的,对周王室的遵从也是越来越有限的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天下大了什么诸侯都有。周幽王一不小心就生在这个时代的这个位置上,这是一个任何诸侯都可以对你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的时代,所以那八个批语就应运而生了。谁让你不生在真正唯我独尊的中央集权时代?同样是天子,周朝之前的天子和之后的天子就是这样的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周幽王还要犯错误,这就是罪大恶极了,你是一个没有别的问题的人,只因为你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情……

  这里再补充一点问题,周代的制度规定:国都近郊五百里内地区叫做甸服,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做侯服,侯服至卫服共二千五百里内地区总称为宾服(四海宾服这个词,今天想来范围还真的小了点啊……),蛮夷地区为要(yao)服,戎狄地区为荒服。甸服地区要供日祭,即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区要供月祀,即供给天子祭祀高祖、曾祖的祀品;宾服地区要供时享,即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地区要供岁贡,即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区要来朝见天子。祭祀祖父、父亲,每日一次;祭祀高祖、曾祖,每月一次;祭祀远祖,每季一次;祭神,每年一次;朝见天子,终生一次。由这些制度看得出来周代的祭祀文化是多么的重要,几乎成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纽带,而且帮天子们管理天下的是老祖宗。周代先君还有这样的遗训:有诸侯不供日祭了,天子就要检查自己的思想;有诸侯不供月祀了,天子就要检查自己的言论;有诸侯不供时享了,天子就要检查自己的法律制度;有诸侯不供岁贡了,天子就要检查上下尊卑的名分;有诸侯不来朝见了,天子就要检查仁义礼乐等教化。以上几点都依次检查完了,仍然有诸侯不来进献朝见的,就要检查刑罚。因此有时就要惩罚不祭的,攻伐不祀的,征讨不享的,谴责不贡的,告谕不来朝见的,于是也就有了惩罚的法律,有了攻伐的军队,有了征讨的装备,有了严厉谴责的命令,有了告谕的文辞。如果宣布了命令,发出了文告,仍有诸侯不来进献朝见,就要进一步检查自己的德行,而不是轻易地劳民远征。这样一来,不论是近是远,就没有诸侯不服了,没有诸侯不归顺的了。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深刻感叹,周代的先君真是圣人!从这些制度就发现,他们让后代出了任何事情,都要先做自我批评,要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深躬自省、明察己过,全日全责的圣人教化,要永葆周天子的先进性,就连对子孙的希望和要求都是:你们不能做正常人,你们只能做圣人!不过这也难怪后面的周天子一个不如一个,你看孔圣人之后有谁?孟圣人之后有谁?今天谁要是跳出来说一句:“我将来的子孙们一定都是圣人!”,他会被雷劈的……

  我们继续回到一心想做太平天子的幽王这里,他想太平,可是这老天偏偏不爱他这个笨小孩,偏偏不配合他。就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历史上乱世之前经常有的事情发生了,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三川皆震,哪三川?(当然不是汶川、北川、青川……)指泾水、渭水、洛水这三条河。周幽王当然没有亲赴灾区去视察灾情,同时也没有躲避余震,依旧声色犬马地太平着,可是一场由这地震引发的政治余震已经悄悄地开始了。当时的大臣伯阳甫就私下议论:“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周快要灭亡了。天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