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而秋-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喜欢在路上的人生,经历着,体验着。也许无法做到潇洒地“游戏人生”,但我在这里,作为人生剧目的观众,为喜剧喝彩,为悲剧愤慨,躲在世界的角落,挺好的。

  “有点贪心呵。”也许上帝在我出生时为我的选择感到无奈:又要做好生活的主角,又要当个倾听者,想离开人群而又想融入人群。我笑了,很灿烂。

  被风吹乱的头发,干冷的空气,匆匆过往的路人,没有鸟儿的鸣声,冲向天际怒吼的枝桠。冬天到了。

  又看到他了,跪在路边的孩子。寒风中瑟缩的身影。几个硬币。光着脚,破烂的裤子。

  想起几年之前,骑着单车,飞驰而过。短短一千两百米的新华路,竟有七八个这样的孩子。我,也许和路人一样,熟视无睹了,冷漠得如这西北风。

  没有同情。我无法迁怒与他,于是继续向前走。幕后的恶人,也许在盯着那个孩子吧,仅有的同情也开始带着锁链。

  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过身。上前。弯下腰。小小的硬币滚进他的碗,清脆的响声。不需要的施舍。

  “谢谢。”真诚的。

  我怔了怔。而后轻轻一笑,走开了。我意识到我错了。我不应该给他这一块钱,这毫无价值。应该给他的,是一个冒着热气,香味四溢的白薯!

  对不起。我叹了口气。

  是啊,天真冷。

  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会突然想起这个零度以下的午后,那刺眼但不再温暖的阳光,以及这凛冽的寒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故人·故事
故人?故事

  ——凝聚一段无法触摸,但仍然可以遥望的岁月。不可改变的历史,但却是我心中的历史。 

  
  狼族的起点

  ——大蒙古帝国五十年兴盛史

  关键词:蒙古族兴起 蒙古汗国建立与扩张战争

  摘要:  蒙古族为虎狼之族,拥有剽悍之血性,嗜血善战,被称为马背上的狼群。现对其前五十年历史进行阐释。

  一、蒙古汗国

  渊源:北方东胡(春秋战国)→蒙室兀韦族(唐)→蒙古族(臣服于辽金)

  蒙古族相关资料:

  ① 部族背景   北方游牧部落之一,鞑靼为其泛称,分为若干支部,如蒙古、汪古、塔塔儿等部。后,蒙古部实力渐雄,吞并各部遂称霸草原。         

  ② 生产力状况     

  风箱炼铁技术无疑是生产技术  上首屈一指的改革。从此,拥有铁制马蹬扎实的根基,蒙古族马背得天下的宏制伟业,才在那时,步入实质性的起步阶段。

  ③ 军政制度            

  a。领户分封制(十户、百户、千户长制):

  为蒙古部落活的流动兵团,战时拔营参战,和平时期繁衍生产。

  b。怯薛军 :

  蒙古精锐的骑兵团。正是这支部队,随铁木真踏遍欧亚大陆。但之后,由于元内部的腐败,终于使这只由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勤王特种部队蜕变为一溃千里的残败之师。各中原

  因,若日后的八旗子弟可以知晓并为加以吸取教训。也不就会重倒其灭亡的覆辙了。

  ④ 法制《大扎撒》:

  蒙古汗国唯一一部成形的法典。但由于民族发展的落后,使它难逃具有野蛮,血腥的国家机器的性质。

  
  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年)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段父亲被亲族用药酒毒毙后在草原和森林边界所度过的时刻与饥饿和死亡抗争的的少年生活,出生于勃尔只斤氏的铁木真就不会有获得命运赐予他用来驾驭世界上最广袤土地的野心、机智(甚至是一种狡诈)和博大宽容之心。 

  他是草原上的头狼,高飞的雄鹰。

  这种英雄,注定是要名传千古的。消灭异族势力,排除内部绊脚石,只是他发迹的一小步。这个拥有“海一样广阔胸襟”的天之骄子,当然不会把他的视野停留在苍茫漠北。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基本统一蒙古各部。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到大沙漠,北达贝加尔湖的广大领地,成为蒙古军征伐的根基所在。

  
  三、狼族扩张史

  “太祖皇帝初起时节,哥哥弟弟们商定,取了天下各分地主,共享富贵。”草原上的狼族,在集结完毕之后,就冲向那些富饶之所,去获取属于他们的猎物了。

  由骑兵做主力军实行屠城节略政策,以闪电战为主,采取诱敌深入策略。狼一样的追击和耐性,却从不恋战。锋利的马刀,鹰羽的尾箭,就这样势如破竹地向纵深地带进发。猎猎作响的旌旗,扫过俄十万重装步兵和罗马锁子甲的人海阵地。在火炮还没投入实战之前,蒙古骑兵队即是古中东和欧洲谈之色变的“上帝之鞭”。

  且看这一辉煌的战绩吧!

  a。中原本土:公元1209年 攻西夏,西夏纳女请和

  1210年 迫畏吾儿归顺蒙古

  1218年 灭辽

  1227年 蒙军西征班师途中,顺道灭了早已风雨飘摇的西夏政权

  1221——1234年 具有血海深仇的朝代,终于在蒙古两代铁骑的冲击和 内部后代的堕落之下从历史名单上除名

  甚会享乐的金哀宗,在绝望中的自我了断,好歹为这个曾经光辉的完颜王朝保留了最后的颜面。

  公元1235年,当年联合夹击金国的合作者一朝翻脸,展开弱肉强食的生死之战。那些“错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腐败分子,面对蒙军的铁骑,自然吓得屁滚尿流。是啊,苟且相安的花花公子乞讨之下得来的王位,在被迫放弃的时候,反而丝毫没有大势已去的绝望,倒显得那些奋勇抗击的英雄们的悲壮和一丝“愚钝”。若干年后,“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的那一刻,是否感到了生不逢时的怅然呢?那个报幼帝投水自尽的陆秀夫,及南海十万兵勇,面对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他们的不妥协又是何其惨烈!

  由于蒙军主力皆投于西征,因此南宋的正面进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至1251年蒙哥即位之后,转前后夹击策略,因而取道南行征伐大理。

  公元1253年,蒙哥出兵大理,沿途收降吐蕃。两年后,这个被瘴气隔绝的南诏小国,在铁骑践踏之下被劫掠一空,城毁人亡,灰飞烟灭,为以后灭宋大业铺平道路。

  b.西线扩张:

  公元1219——1225年 成吉思汗挥师向西,灭中亚花剌子模、阿速,越高加索山,于乌克兰境内横扫俄罗斯重装兵团。

  公元1235——1244年,拔都、蒙哥率军,占俄罗斯。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波兰、匈牙利。后因拔都战死而被迫班师。

  公元1243——1259年蒙哥之弟旭烈灭木刺夷,报达攻入大马士革,占领西南亚,后因南宋前线传蒙哥战死之噩耗而班师回朝。

  盟军三次西征,彻底撼动了欧洲政治格局,世界的版图为之改变。对欧洲来说,狼族的入侵,不仅仅带来死亡还有黑死病的蔓延,以及罗马帝国的大分裂。那个雄踞一时的恺撒,万万没想到在上帝之鞭的挥笞之下,他苦心经营的基业在江河日下中成了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

  三次西征的胜利,奠定了大蒙古帝国的基础。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实现了征服的野心,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草原猎场:钦察汗国,察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窝阔汗国拉开了横跨欧亚大帝国的序幕。

  
  
  
  
  世民的难题

  暮色笼罩下的昭陵,显现的是一种无尽的悲凉。时间之风,吹散了往昔的繁华,昭陵六骏的嘶鸣犹然在耳,时光却已过去了数千年。那股英灵,应该也在回忆吧,回忆那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翠微宫。临终的他一定还在为王朝的继承者担忧吧。长孙无忌这只狐狸,他套住了他的话,所谓金口玉言,他没了退路。讲什么“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不过还是为自己的“长远”打算。说什么“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不过是一句借口罢了。毕竟权力的欲望人人都有,到此何不一博?他对一切真是太过熟悉了,然而除了等待离开,他又如何决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除了忠告,还是忠告。他一定还想告诫他的儿子,当心如今在感业寺里蛰伏的才人吧。“昭仪乃异女子也”。那双微阂无神的眼睛,似看穿一切,然而很多事情,他仍未看透。

  “(武德九年)###,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 

  玄武喋血,那射出去的利箭,早已将亲情抹杀的一干二净了吧。也许那杯鸩酒更是早已说明了一切——必须有人死。他,应该也想起广了吧。自从那个下午开始,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建成、元吉的名字了。他还没有接过权力之杖,已赔上了同族之血,来祭奠这条不变的真理。

  大隋的亡国,对他的震动实在太大了。雁门之围,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他应该也道听途说,甚至亲眼目睹广的病容和歇斯底里毫无斗志的状态。

  “不行,这国会亡。如果……”那个时候,他一定深为父亲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吧。明日如何,他真的无法想象,真的。不过,他一定把广的病容和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百姓一起刻在了脑子里。

  他成功了。

  “父亲老了。”不对,或者说,他无法再等。就让父亲在寂寞中迅速地老去,死掉……他取而代之。正值壮年的渊,只能在女人堆里寻求最终的价值。翠微宫中父亲的叹息,在最后的日子中, 他一定在睡梦中 ,真切地听到了吧。

  命运女神给予他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他兢兢业业,极力做个完美的男人。大批的才子汇拢在他身边,文臣武将和谏臣,他自始致终都不曾缺少;他宽广的胸襟,使不同血统的兄弟称他为“天可汗”。

  “一切还不够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