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以后有几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以后有几国-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遗憾的是,友谊这东西,要双方都承认才算,而孙坚本人似乎并不打算认可这份交情。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此时的刺史王睿,本已决定参加讨董卓联盟,并准备停当,可以立即出兵了。可惜武陵太守曹寅与他关系很差,而曹寅此人一贯行事低劣,多有“贪污和浪费”举措发生,难保王睿一走,他就来个“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甚至弃明投暗降了董卓;所以王睿曾对手下扬言要先杀曹寅,再出兵讨贼。

  谁料天地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曹寅到底收到了王睿要杀他的风声,他害怕了;可害怕归害怕,却并不代表一定要坐以待毙,相反曹寅却积极的很,来个先下手为强,派遣手下伪造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交给当时有重兵的“江东猛虎”孙坚,檄文历数王睿“罪大恶极”,命令孙坚干掉他。

  按说无缘无故一纸檄文,你孙坚不先打听清楚再说?不,这孙坚也真是“大汉忠臣”,完全不顾念与王睿间的上下级感情,收到檄文后问都不多问半句,马上尽拔长沙兵马,十万火急的“奉旨”去收拾王睿。

  而此时的王睿,却还傻呵呵的等着兴兵讨贼呢。听说孙坚人马到了,兴许还以为是增援自己的,便登上城楼询问对方来意。

  孙坚自己也不露面,只让手下回答“我们正要出兵作战,但没有足够的粮饷供应,希望刺史大人能够资助我们”。

  王睿为人一贯豪爽仗义,见到手下的队伍有难处,还求到自己这里,便说“我堂堂刺史怎么会吝啬钱粮呢?”。

  于是亲自打开政府仓库,让孙坚手下进城自己挑选,还告诉他们爱拿什么就拿什么。由此可见王睿多少还是想着孙坚的,不然以他荆州刺史的权势、兵力,断然不会任由别人予取予求。

  可等到士兵进城,王睿满心欢喜地迎上来慰问时,却突然发现刚才从没露面的孙坚,却不知何时蹦出来了。

  感到奇怪的王睿,有些惊异的问孙坚道“刚才你手下的士兵来恳求物资援助,不见你人影。怎么现在孙大人你却突然来了?”。

  孙坚摆出官威,绷起面孔,冷冰冰的回答“朝廷有人下令让我杀你”。

  王睿赶忙惊问“我犯了什么罪?!”。

  孙坚忽然阴阳怪气的冷笑起来,半晌方止,继而缓缓说道“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于是拔古锭刀逼迫王睿自尽,王睿即使想要反抗,他一个文弱书生又如何逃脱孙坚之手?眼看没有活路,就吞金自杀了。

  这段历史出自《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附引吴录的记载,原文中孙坚告诉王睿的罪名是“坐无所知”,也就是“我不知道你有什么罪”,便将堂堂的省长级官员杀掉了。“坐无所知”啊,好一条罪,后世仿佛只有秦桧那“莫须有”,才配与这“坐无所知”相得益彰。

  我们都知道,孙坚是出了名的性如烈火,“江东猛虎”可不是气吹的,谁招惹上他,那真跟惹上阎王没什么不同。

  但这不开眼的王睿究竟怎么得罪了孙坚,令得孙坚非要杀他而后快呢?我们找遍《三国志》,也只能找到这样一句话“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   

  “遇坚无礼”?天啊,有没搞错?孙坚再大不过是个乌程侯、长沙太守,说到头是个市委书记兼人大代表。而王睿再小也是荆州刺史,统辖荆襄九郡,手下兵马以十万计,最次也是个省委书记兼荆州军区司令。他就是把孙坚贬去扫马路,都没有超过其职权范围,更不用提“无礼”二字。莫非三国时习惯上级要给下级“行礼”?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三国志》注引吴录则较为清楚,当中记载“叡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

  原来如此,是这王睿“轻看”过孙坚。可究竟是怎么轻看的呢?我想就当时孙坚背景而言,至多也不过因为孙坚父亲孙钟是位瓜农,所以王睿可能言语间轻蔑过他及孙坚出身,甚至于以此在言辞上侮辱过孙坚。

  想想确实气人,估计大家也很痛恨这种看不起人的人,“莫欺少年穷”嘛。但是,看不起你就要死吗?孙坚一个新人刚参加工作不久,凭什么要上级欣赏?他又有多少功绩让上级非赏识不可?而这王睿身为荆州刺史,难免有些官架子,言辞不周的地方,但他也不过就是说说,并没有真把孙坚怎么样。日后你孙坚飞黄腾达,也说回他便是,最多把他罢官免职,再狠点把他投监下狱,找囚犯*了他,也就算报复到头,至于要他命吗?

  不然问问在座诸位,你们中有多少人从没受过上级的不公正待遇,如果人人都要向孙坚这样报仇,你们的老板还有几个能活的?或者说,如果你们成为老板,而手下个个向孙坚这样一句话不对付就非杀你们不可,你们还有几个能活的?

  其实说到底,就算王睿千个不是万个不该,他毕竟也是荆州刺史和*董卓的同盟军,在*董卓前为几年前一句话而杀害自己盟友,无论如何都是孙坚不对。

  但也正因为王睿之死,才便宜了刘表入主荆州,造成孙坚惨死,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而孙坚杀了王睿还不算完,继续领兵北上,来到南阳城下。由于南阳太守张咨不光是*董卓的一份子,而且与孙坚同样依附于袁术势力,所以张咨即使知道孙坚把自己顶头上级王睿干掉,也并不紧张,而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一切照常。他却怎么知道,自己已然无端惹出杀身大祸。

  原来孙坚来到南阳后,就以缺少兵粮为名,向张咨请求援助。而张咨手下谋士纲纪却阻止他说“孙坚的统治区长沙就在附近,他每月还有二千石的高额薪俸,最近襄阳城又被他洗劫一空,他根本就不缺粮食,不应该再给他调发”,张咨想想也是这样,心说孙坚你自己那么多粮草,又把你上司王睿杀掉抢来不少,怎么还向我伸手?就真是铁公鸡,这时候你也该拔一毛吧?所以拒绝了孙坚请求。

  其实大家同为太守级别,给你粮食是人情,不给你粮食是本分,你没粮食,别人凭什么就非给你不可?

  若换成别人遇上这事,估计不是就此率军离开,也不过找到张咨与他吵上一架,再不济就是看见老大袁术后告这小子个刁状,让上级整治整治他。

  可这孙坚也真有邪乎的,面对自己战友还真讲“阶级感情”,不但表面毫不生气,反而大摆筵席的要请张咨来参加宴会;只闹得张咨自己都不好意思,甚至于准备明天就答应孙坚的部分请求,先拨几千石粮食给他。

  没料想“酒无好酒,宴无好宴”,等到张咨赴宴酒正喝到兴头上,孙坚手下的主薄(第一机要秘书)却突然闯了进来。

  孙坚主簿说道“我们部队到南阳以后,南阳政府既不修道路让大军通过,也不给我们准备军需物质,我想把南阳政府的主薄抓起来问问,看这缺德事究竟是谁干的”。

  这下可把张咨给惊了,心说话“谁干的?南阳这地界除了我谁有这些权力?怎么着,莫非孙坚这厮连我都要收拾?!”

  于是他赶紧起身和孙坚说有急事要走,可刚想起身,却看见明晃晃、冷飕飕一柄钢刀架在自己颈上,再看四周,密密麻麻全是孙坚手下,已然跑不了了。

  僵持中时光飞转,不久后孙坚的主簿再次进来,说道“南阳太守张咨阴谋滞留我们起义部队,使得部队无法战斗,让乱贼逍遥法外,应该视为董卓同党。我请求孙将军将张咨军法从事”。

  “杀!”孙坚眯缝着眼,醉态朦胧的说道。

  一句话,便将堂堂南阳太守张咨拖出去杀了。

  GOD!这哪里是太守出兵,不知道还以为是皇帝出巡,朝廷大员说杀就杀,即使放到今天,这孙坚都可称上“史上最牛市长”。

  见过好面子的,可谁见过孙坚这么好面子的?一句话得罪他就死,一件事办得不顺他心也得死,单凭这一点,他更可说是“小心眼之王”,所有小心眼的人速速跪倒在孙坚大王面前吧。

  短短数日之间,孙坚还没有见董卓一兵半卒,便先后杀了自己盟军一位省委书记,一位市委书记;这两位大汉朝高级干部,竟都让他小小一个长沙太守给办了,整个荆州顿时炸开了锅。

  从此后,再没有人敢得罪孙坚,甚至于个个都拿他当祖宗般供奉,此后举凡看见孙坚的地方官员,不用孙坚说话,便恨不得将自己大小老婆外带亲妈都一并给了他去,生怕一不留神薄了孙坚面子,惹来杀身大祸。

  于是孙坚的匪军……不,义军便一路走,一路拿,一路杀到了鲁阳去,奔向灭亡前的最后辉煌。 。。

第20节 强极必辱
孙坚方到鲁阳十里开发,却早见袁术率队迎接。

  要说袁术一族,四世三公,家门鼎盛,古往今来像袁家这样的望族简直凤毛麟角。

  左思《咏史》道“金张籍旧业;七世珥汉貂”,汉书中赞叹金日禅家族“七世内侍,何其盛也”,而金家也不过七代人都任侍中之职(皇帝私人顾问,唐朝时为正二品官)。可是袁术家却连续四代出过大司马、司徒、司空这样正一品官职,且“门多故吏”,当时汉朝有70%以上的官员都或多或少与袁家有所交往。加上袁术又是袁家嫡子,甚至连他那二奶生的大哥袁绍他都看不上眼,更不要说其他人,袁术可谓狂的没边。

  但这次袁术竟然主动出迎孙坚,真可说是件骇人听闻的奇事,如果谁评选个“大汉朝七大不可思议事件”,我想肯定也能名列前茅。

  其实追究内在原因,无外有二:

  1、孙坚这一路刺史、太守的可都杀了。袁术要不机灵点,他就能保证孙坚不动他?好嘛,上级同级全不吝,看不顺眼就杀,你还打不过他。别说袁术怕,就给您这么个手下,您说您怕不怕?

  2、那就是张咨的地盘南阳,袁术早就惦记上了。但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