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河谣-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架陈列着一些文物。有出土的尖锥陶瓶,这是黄河先民七八千年前,汲水的器皿。另有一些瓷器——其中一座叫做“玉春瓶”的,是宋代耀州官窑的精品,瓶身全是雕花,虽然经历千年,却明亮如新。最显眼的,却是一匹高大肥硕的唐三彩骏马;那马的尾巴仿佛是被麻绳捆着,身上驮着西域进贡的珠宝和玉器,显得雍容大气,不可一世。果然在唐三彩下一格中,盛放着一尊来自西域和田的美玉,雕的也是西域的葡萄瓜果之类,皆都栩栩如生……
  

三滩云雨 第五章 1(3)
看到这儿,周颐夏又一阵赞叹,说道:“真没想到,远天远地之处,也藏着宝贝呢!”
  光绪对这一切不很感兴趣,只是随便看看而已。慈禧浏览之后,却立在那儿,凝思起来。
  弓着腰,拿着扇子的师爷,并不敢将扇面打开,而是牢牢盯着慈禧的脸瞅。看着看着,他释然了,因为精于世故的他,发现慈禧并不反感这一切,而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说道:“我们这里地处偏僻,都是些乡间野老,孤陋寡闻,让太后、皇上和诸位大人见笑了,见笑了……”
  这时,就听书房外面传来了吟诗之声。荣禄问道:“书房通向何处?外面是什么?”
  师爷答道:“外面?没什么呀……就是一个小园子。”
  慈禧说:“走,咱们这就去看看。”
  一推开门,慈禧发现,这里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小园子,而是一座修建得颇为讲究的大花园:假山林立,栽植的大理花、月季花、蔷薇花、芍药花……争相开放,香气扑鼻而来。
  假山后面,有个身穿白裤白衫的男子,手握一卷书,一边踱步,一边沉吟: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
  慈禧把手从李莲英的胳膊上拿开,又往下压了压,示意荣禄和载漪他们不要声张。
  这时的师爷,又紧张起来,紧盯着慈禧的脸——因为这可是大禁书呀,都说有讽喻朝廷“大厦将倾”之意。听着听着,大学士周颐夏也惶惶然瞅起了慈禧。
  师爷故意鼓足勇气,咳了一声,他方才住口,抬头望望,诧异地问道:“师爷啊,他们是些什么人?竟然到了我这里,还不……”
  话还没说完,师爷就不顾一切地跑了过去,一把将书打掉道:“太后皇上驾到……快过来,快过来,你这县令,还不赶紧给老佛爷叩头,给皇上叩头,给朝廷大官们请安……”
  看上去,那人是个白面书生,三十来岁,温文尔雅,如果没见他偷读《石头记》,谁都相信这人是位孔孟圣徒。
  见师爷这般激动,他身子震了一下,快步上前,刚跪下去,就被慈禧唤起,问道:“这么说,你就是河沿县令?”
  “县令?是……是的……”他在回答时,似乎不很坚决,回避了慈禧的目光,说道:“下官该死,请太后赎罪,下官真不知道太后会亲临此地……”
  他在说话时,身旁的荣禄却盯着他,想起了一桩往事——“记得有些年头了……我还在吏部供职,好像山西有个叫河沿县的,匪寇猖獗,没人敢来任职。恰巧有一位候缺的举子,可怜兮兮,送来五百银圆……我好像就点了他的卯,让他速速去补缺赴任……”
  想到这儿,他擦擦眼睛,又端详一番,觉得这人眼生得很,搞不清楚当初送银子的是不是此人,就问道:“你果然就叫马文么?”
  那白裤白衫的人一愣,与师爷对了下眼。师爷急忙上前,点头说道:“马县令呀,这一位,正是当朝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荣禄大人,他在问你话呢,还不赶紧……”
  “哦哦……”那人的情绪从恐慌中转了回来,忙说道:“回大人的话,下官正是马文,正是马文……”
  荣禄还想证实一下什么,但觉得这不是地方,万一叫老佛爷知道自己受贿,可不得了,便点头说道:“马知县,我听说在这国难当头之时,你竟疏于政务。但进了县城一看,你这儿的确风平浪静,是怎么回事呀?”
  他说道:“回大人,黄河沿沿,从来匪寇成患。为了防匪,我们修建了城池,既不许洋人在此造筑教堂,也不叫义和团开坛骚扰,所以显得平静冷清。”
  “这就对了,”慈禧说道:“治理天下,要有长远眼光,就应该不偏不倚。”
  师爷回道:“谢太后老佛爷夸奖。”忙转移话题道:“太后和皇上鞍马劳顿,请随小的来驿馆歇息吧。”一边说着,一边将这一班人马安排下来。
  

三滩云雨 第五章 2(1)
河沿城池不大,驿馆却修建在一个偌大的湖面之上。这湖叫做西湖,正值盛夏,湖面的荷叶上,珍珠般的水珠滚来滚去,鲜艳的荷花顶出水面,争奇斗妍。
  “这地方挺美嘛,”慈禧高兴起来,说道:“就我站在这九曲桥上,往那边看,就像在咱颐和园子的昆明湖呀,哈哈哈哈……真是个好地方,我可是乐不思京了。”
  她身旁的马知县赶紧说道:“让太后见笑了,一洼小水,无景无致,太后能够亲临,真是三生有幸啊!”
  慈禧来了兴致,执意要这马知县陪自己游玩,说道:“哪里的话?多半年了,颐和园子也没有去过,再也没见过这么好的景致啊!”
  师爷忙前忙后,将光绪皇帝、荣禄、载漪、周颐夏等大人安排停当,一路小跑,来到九曲桥上,气喘吁吁向马知县报告道:“皆都安排妥当了,太后和皇上各安排在了上院,起居活动还算方便。”
  马知县习惯性地抱拳道:“师爷,一切全仗你了!”
  慈禧对这个动作颇感疑惑,问道:“怎么?你这朝廷命官,用的是江湖礼仪?”
  师爷急忙说道:“我们远天远地,拜过把子……不好意思,让太后见笑了……见笑了……”
  李莲英扶着慈禧,来到一座假山旁边道:“老佛爷,这儿清凉,又有大柳树,歇歇脚吧?”
  慈禧刚坐下,一股凉意,果然从石头上传遍她全身。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她若有所思地道:“马知县,听上党知府林什么来着反映,说有好几次要提拔你,为何不去高就?”
  马文说道:“回太后,下官自小身体虚弱,宜静不宜动……再则……”说着,竟“咔咔”地咳嗽起来,嗓子沙哑得说不出话来。
  师爷上前说道:“河沿是个小县,管理着黄河各个河滩,居住分散,事情复杂,能够管好,就已经殚精竭虑哩……”
  “的确是的,”马知县停了咳嗽,擦擦嘴道:“师爷说得是实情。我马文何德何能?能得到皇上的信任,把一县的百姓交给我,每天战战兢兢,唯恐处理不好,并且素来我体弱多病,加之才疏学浅,哪里还敢指望提升呀?”
  听到这儿,慈禧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皇家大队在河沿县一住就是三天,尽管风声一天比一天紧急,但慈禧老佛爷始终没有下达开拔的命令。
  荣禄、载漪、周颐夏等人,天天陪着光绪,在西湖里泛舟游玩。
  画舫里,光绪面前的案几上,摆满了晋南的土特产:有万荣的蒸发糕、稷山的大红枣、万荣的面花、闻喜的煮饼、平陆的苹果……
  光绪自小生在宫中,见到临猗的大锅盔,稀罕的不得了,对周颐夏说道:“晋南人真了不得啊,这个饼子如是车轮一般大小。”
  伺候在一旁的师爷赶紧说:“这便是黄河一绝。当年韩信的部队,南征北战,备的就是这种干粮,十天半月也不出霉,香得很哩。”
  光绪吃了一口,觉得的确香酥,就说道:“其实最让朕喜欢的,莫过于闻喜的煮饼,又香又甜,真是点心中的珍品。”
  师爷赶紧解说道:“这闻喜煮饼,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材料精选上好的精面、猪油、白糖、蜂蜜、花生、杏仁,外加有名的上下白土特产白玉芝麻……”
  “是啊是啊,”大学士周颐夏说道:“过去只在《中华食膳》中记载着闻喜煮饼,这次有幸品尝,果然名不虚传!”
  师爷道:“既然皇上如此喜爱闻喜煮饼,起驾时可以多带些的。”
  荣禄和载漪却整日里犯愁,总是躲着光绪密商大事。
  因为从京城传来的密报,德国元帅瓦德西带领了十万联军,不仅焚烧了圆明园,而且从直隶官道一路追过来,扬言要“生擒大清国慈禧太后”。
  载漪直跺脚,叫道:“这光绪,还有心享乐呀……现在可不是歌舞升平的时候,多待一天就多一份危险啊!”
  荣禄说道:“你急,我比你还急呢!”
  “我看他心术不正,”载漪瞥了正在吃三晋特产的光绪一眼,恶狠狠地道:“他是要在这儿等列强联军过来,把我们这些人皆杀掉呀……”又不无神秘地说:“荣禄大人,知道么?这回西行,太后老佛爷给我一道密旨,要我时时监视光绪的动向,便宜行事!”
  荣禄吃了一惊,故装糊涂说道:“载漪大人呀,你这话我不明白是何意思?”
  载漪做了个杀头的动作道:“必要的时候,我就宰了他,以免留下后患!”
  荣禄听后直摇头说道:“载漪大人呀,你可不能为你儿子登位而假公济私呀……”接着一字一顿严肃地说:“实话告诉你,此番西行,太后授我特权,包括你载漪大人在内的所有人,只要谁敢轻举妄动,我都有先斩后奏之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滩云雨 第五章 2(2)
听了荣禄的话,载漪愣了;而荣禄听了太后给载漪的密旨,也愣起了神,四只眼睛对在一起良久不分,然后仰头大笑:“哈哈哈哈……果然太后英明……哈哈哈哈……”
  笑毕,俩人商议了一阵。
  荣禄说:“情况如此危急,不然就把袁世凯调往直隶,来抵抗洋人。”
  载漪说道:“你是直隶总督,又是军机大臣,我赞同你的想法,咱们赶紧去讨太后示下吧。”
  俩人胡乱跟光绪打了个招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