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河谣-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普通厦房里的孔秀才和赵四爷,本来就没有睡着,正在说着话来,听到外面忽然大乱,跑出来时,又听说有人要行刺太后,孔秀才哭着喊道:“太后乃国母呀,谁敢如此胆大妄为,真是无法无天呀,太后啊……”一边哭,一边要来给太后请安,早被荣禄拦住,瞪眼吼道:“嚎什么?太后的住处,也是你们能随便进去的么?没把你等当刺客法办,就算便宜了,还不快滚!”一通咆哮,把孔秀才和赵四爷吓得魂不附体,转回自己的厦房,脸贴着窗户听动静,浑身上下颤抖不已。
  载漪之所以官运亨通,全是靠了慈禧。这次随驾,他也是为了在慈禧跟前表现忠诚,好达到废去光绪,而立自己儿子为新皇帝的目的。
  此刻,他跪在慈禧面前,哭着叩道:“太后老佛爷,你可不能发生什么事情呀,如有不测,咱大清江山就全完了……全完了……呜呜……全完了……”
  光绪虽然被囚禁多年,但觉得在列强联军攻破北京时,慈禧还没有忘记带自己西逃,一路上心存感激。这会儿,他颤抖着叩道:“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太后没事,就一切都没事了……”
  慈禧却不听满地臣子们的唠叨,而是直勾勾地盯住李忠义,许久才说了一句话:“你和那人是一伙的!”
  这话,把载漪、周颐夏等朝廷大臣吓了个半死,皆疑惑地抬起头来,望着李忠义,嘴里喃喃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忠义本来不想暴露他与蓝大顺的关系,见慈禧直截了当地说破了这一层,就抱拳道:“回太后,我明人不做暗事——他也是河侠,是我的兄长……”
  慈禧轻轻地拍打着两个婴儿,待他们又入睡后,才问道:“他为什么要来刺杀我?”
  李忠义道:“他也不是一般之人,而是李闯王的遗属……”
  “哦,我明白了。”慈禧继续轻轻拍打着孩子,斜着脑袋又问道:“告诉我,你们河侠,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忠义道:“我们皆出自同一师门——别的派别我不便多言,就我们这一派,乃老子正宗后裔,从来都在黄河上拉纤走滩,我们的师父李道衍……”
  慈禧心一惊,停了拍打孩子,身体向前欠了欠,紧追着问道:“你们是李道衍这一拨呀,怪不得……”她见光绪、载漪等人望着她,觉得自己有点失态,复又平静一下情绪,缓声缓气道:“刚说到哪了?李道衍?接着说。接着说。”
  李忠义道:“我师父李道衍五年前去了趟京城,回来后泪眼汪汪,仰天浩叹,不久竟大笑着安然辞世。他老人家过世后,便把纤班交给了我……”
  “行了!”慈禧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都听明白了,你可以走了。”
  守在门口的荣禄忽然闯进来,说道:“既然他和刺客是一伙的,快快给我拿下!”又对身后的清兵首领喊道:“赶紧集合,把纤班所有人都捆了,一个也不要放过!”
  慈禧皱了皱眉头,厉声道:“放肆!他护驾有功,我看谁敢动他——谁敢动纤班一根毫毛!”
  见慈禧动了真怒,荣禄只好点头哈腰,支支吾吾道:“那……对这些人就……”
  “皇上,你要犒赏他们呢。”慈禧对光绪说了一声,然后,口气缓和下来,对李忠义道:“你也累了,回去歇着吧!”
  李忠义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点多了,环顾四周,想了想,伸出双手道:“太后也安心歇息吧,我们自会保证你们安全的……娃娃爱闹,我抱回去好啦。”
  慈禧摇摇头说:“这对金童玉女多喜庆,放在我这里,你还不放心么?”
  听到这儿,李忠义不好再说话了,脸一红,只有转身离去。
  他刚出门,荣禄、载漪、周颐夏等人急忙围着慈禧,小声说道:“太后呀,为啥不把孩子交他抱走,这多麻烦,劳你老人家晚上睡不好觉。”
  “嘿嘿……”慈禧嘴角抽动两下,说道:“天意呀,幸亏他俩……”
  霎时,她想出个万全之策,坚定地对荣禄、载漪等人说:“你们懂什么?这是非常时期,咱一切都得靠人家——这孩子,便是人质呀!”
  

三滩云雨 第七章 1(1)
一场骚乱平息下去,这一夜,谁也没有睡安宁,就听见下游蛤蟆滩隐隐约约传来雄鸡的打鸣声,接着,鲤鱼滩的雄鸡也跟着叫了起来;起初是三两声,继而又是七八声,慢慢“喔喔喔……”连成了一片。
  在这破晓声中,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天。
  “达达达达……”
  霎时,河滩上跑来几匹快马,领头的是位年轻军官,刚一到就急匆匆喊着:“太后如何?皇上如何?我部前来护驾……”
  荣禄和清兵们拦住他道:“你是何人?”
  那人二十来岁,个头高大,仪表堂堂,显得威猛雄壮,见荣禄的官服为一品大员,说道:“报告大人,我奉山东巡抚袁世凯之命,昼夜兼程,就是为了……”
  “你叫什么?”荣禄打断他的话,看看行头,见这人虽然英武,但官阶不高,就问道:“你是袁世凯哪一镇的?”
  军官道:“我唤作吴子玉,正名叫吴佩孚,是曹琨麾下的护驾先锋官,天没亮,我就率部前来报到。”
  听了这话,荣禄大喜,拍着吴佩孚的肩膀说:“太好了,要紧三关之时,还得靠袁世凯呀!哈哈哈哈……请请……我引你去见太后老佛爷。”
  吴佩孚进了庙院,气宇轩昂地跟着荣禄往里走。住在厦房的孔秀才往外瞅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对赵四爷道:“我眼花了么?这不是我的同窗吴子玉么?他怎么投笔从戎,领兵打起仗来哩?”
  赵四爷一夜没睡,头昏脑涨,听了这话,张开弯弯的象眼问道:“外面来了什么人?你认识么?”
  “何止认识?”孔秀才兴奋地说道:“我和那吴佩孚的交情深厚啊……”
  然而,这时的吴佩孚,并没感到有人注意自己,已经进了慈禧的所在。
  想当初,慈禧调拨白银,让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时,李鸿章等人就坚决反对,说袁世凯是个枭雄,叫他控制军队,怕以后无法控制。
  载漪等人却坚决支持,对慈禧进言道:“这就对了。咱不能完全依靠李鸿章的北洋水师,陆地上也得有一支新军——就算海上顶不住,也不怕陆地上有麻烦。”又进一步说:“李鸿章和袁世凯都是汉人中的人精,一海一陆,让他们有些矛盾,互相掣肘,谁也不能在朝廷称大。”
  慈禧完全赞成端王载漪的意见,就把修建颐和园的一部分银子,划在了袁世凯的身上。
  袁世凯的新式陆军分为四镇,涌现出“新军四杰”,又称“北洋四大拿”,正是他们,掌管着北洋军的大权。
  第一镇都统为冯国璋,第二镇都统为王士珍,第三镇都统为曹琨,第四镇都统为段其瑞。
  在这四镇之中,兵力最强者,要算第三镇的曹琨了。这人长得肥肥胖胖,自称昏庸,对权势的兴趣远胜于对军事的兴趣。人们把他比做汉时刘邦,他欣然接受,说道:“这有什么?沛县小小一亭长,不学无术,照样能打败西楚霸王,称雄天下。我以刘邦为荣,自己无能才好,只要手下有张良、韩信、萧何三杰足矣!”
  于是,他广罗人才,招降纳叛,颇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吴佩孚正是听了民间关于曹琨的这些传闻,觉得此乃明主,特意投军的。
  起初,他只是一个毛头大兵,但自小练武,生性刚烈,处事果断,很快显山露水,在兵士中建立了威信。
  有一次,一位哨头为抽大烟而克扣军饷,被责打二十军棍后,带领那哨人马投奔驻扎在济南的德国军队。但德国人并不想收留他们,而是给了这哨头一些银子和鸦片,要他率军回营,继续呆在原地,作为内应。
  这哨头和部下刚一回营,就被缴械羁押。军营之中议论纷纷,有人说应当从重处罚,有人说给他们些盘缠遣散回家。曹琨正六神无主,兵士中跃出一条汉子,吼道:“如此叛逆,还不杀头么?”
  他正是年轻气盛的吴佩孚,见上上下下皆无反应,就举起步枪,“砰”地一声,将那哨头击毙,接着“唰”地从背后抽出鬼头大刀,像砍西瓜似的,将十几颗人头砍落在地……
  一时之间,秩序大乱,许多军官都在喊:“这小子杀人如麻,简直是野兽,快快捆绑起来。”
  曹琨却哈哈大笑,说道:“人才呀人才,你们知道么?甚他妈的银圆呀、枪炮呀,都是扯蛋,得人才者得天下……”一边说,一边走过去,拍着吴佩孚的肩膀不停地夸奖道:“有种,是条汉子!”
  当下,曹琨便破了规格,提拔吴佩孚为北洋军第三镇先锋官……
  这会儿,慈禧望着刚进屋来的吴佩孚,见他堂堂正正,英气勃发,也颇满意,说道:“子玉呀,你刚都说了,我听了很高兴。袁世凯、曹琨的大军跟不上,就不等他们了,有你这先锋官来护驾就行!”
  

三滩云雨 第七章 1(2)
吴佩孚是第一次觐见慈禧——他早就听人说太后威严而睿智,连袁世凯都怕她三分。刚一进来,见她怀里抱着两个婴儿,仿佛一位北方农村的老太太。“这是……”他心里好一阵疑惑。
  之所以他率军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抄小路赶过来,就是为了抢在袁世凯、曹琨、段其瑞等大官们前头,在太后面前显露一手。
  他正为看见太后怀里的两个婴儿而茫然时,慈禧又问道:“你带了多少人?武器装备如何?”
  他毕恭毕敬答道:“回太后,下官带了三千兵马,装备精良,不仅有枪,还有炮队。过太行山时,兵士们将大炮拆了,抬过山崖,才得以继续赶路。我怕大军惊扰太后和皇上,也就先在下游的蛤蟆滩扎下了营盘。”
  “好!”慈禧拍打着怀里的孩子,点点头道:“年纪轻轻,挺会办事的。”
  “谢太后夸奖,”吴佩孚春风满面,信誓旦旦道:“有下官护驾,太后一切即可放心,下官这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