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丰臣秀吉辞世诗

  倭军为何突然撤退?是否丰臣秀吉真的归西?其实,秀吉早已病魔缠身,厌食症折磨得他形如枯槁,本就单薄的身体如今更是骨瘦如柴,脑袋整个儿就是一颗骷髅猴头。

  早在文禄三年(1594),秀吉五十九岁时就经常于夜里失禁,尿在床上。为了恢复健康,他特命将士在朝鲜捕捉老虎,供其食用。据《本草纲目。兽部》所载(巧的是,李时珍老先生也是在这场战争期间谢世的):

  虎,释名:乌徒、大虫、李耳

  虎肉气味:酸、平、无毒

  虎肉主治:益气力、止多唾、治疟及恶心欲呕

  吃虎肉还是很对路的,可吃了许多也不见好转。病情一直拖到庆长三年(1598),身体稍有起色,秀吉便于三月十五在山城国的醍醐(位于今京都市伏见区)举行规模庞大的赏花会,远胜十一年前于北野(位于今京都市上京区)举行的茶道大会。

  庆长三年(1598)七月初一夜,秀吉见到昔日主公织田信长。信长谓之道:“猴子,尔大限已至,寡人特来接尔”,秀吉慌忙答道:“臣替主公报仇,乃报知遇之恩,请主公暂且等些时日,臣尚有夙愿未了”,信长一把揪住他的胳膊,怒道:“尔*寡人后嗣,亦为寡人报仇乎?每每想起此事,心中甚是愤闷,岂容尔再留人世,快快随寡人来”。秀吉于梦中惊醒,满头大汗。看来主公要拽他上天报到了,哦,更有可能是下地狱!

  自从作此噩梦,秀吉心知气数将尽,可嫡子丰臣秀赖只有五岁,哪有能力压制那些强势大名,如之奈何?德川家康、毛利辉元、上杉景胜、伊达政宗等外样大名势力庞大,日后会发生什么很难想象,丰臣天下不能只他一代就灭亡呀,想到此处总让他放心不下。

  七月十五,秀吉召集各路大名,命他们写下誓书,保证永远效忠丰臣氏。秀吉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代枭雄竟然会相信誓书这种东西。他又将五大老(前田利家、德川家康、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胜)召至病榻前,紧紧握着家康等人的手,热泪盈眶道:“小儿全仰仗诸公了,此前若有得罪之处,还望各位海涵”,“太阁殿下放心,吾等定将全力辅佐少主”。秀吉点点头,老泪止不住得流呀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月十八夜,秀吉带着无限惆怅,带着无限眷恋,带着无限忧虑,咽下最后一口气,病逝于山城国伏见城的本丸内室中,终年六十三岁。他忘恩负义,残害织田氏后人,如何面对昔日主公?他痛下杀手,抄斩丰臣秀次一家,如何面对姐姐瑞龙院?他为满足狂想,发动不义战争,如何面对朝鲜战场的无数冤魂?恐怕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会上刀山、下油锅,被乱刃分尸吧。

  秀吉临终前留下遗言:“寡人死后,姑秘丧。浅野长政、石田三成速赴筑紫,令鲜地诸将皆还本邦。如班师不易,家康、利家二公深谋远虑,莫使十万兵士为外土枯骨”(记于《征韩伟略》),总算死前做了点好事,为早日结束战争贡献了自己点儿微薄之力。

  淀殿乃秀赖生母,其地位可说超过了秀吉正室北政所,更在其他姬妾之上,在秀吉死后顺理成章的以“后见”身份主持大局。

  翌日一大早,淀殿急忙召来三成商议大事,谓之道:“太阁殿下已于昨夜病故,如之奈何?”,三成闻听,如晴天里响了一声炸雷,泣不成声道:“为今之计,万万不可走漏消息,免为朝鲜所知,更不可因此动摇吾军士气。按遗命先将太阁遗体秘葬于东山阿弥陀峰,再于年内补办仪式”,“公言之有理,按太阁遗嘱,由五大老、五奉行代掌政务。然家康势力庞大,如有反心,恐于秀赖不利,将之何如?”,“夫人且放宽心,吾等曾立血书,誓死效忠丰臣家。有人胆敢冒犯少主,臣必舍命讨之”,“殿下曾对哀家再三提起,最可信赖者乃石田治部少辅三成公也”,“臣本为寺院小僧,蒙主公错爱,得以服侍左右。稍有微功,便提拔器用,臣感恩不尽”,“吾孤儿寡母日后全依靠三成公了”,三成再三叩拜退出。

  秀吉当年任长滨城城主时,一日外出于伊吹山打猎,口渴难耐,遂至附近西前池边的观音寺喝茶。寺中小和尚端上一大碗凉茶,秀吉一饮而尽。小和尚又捧上半碗温茶,秀吉又喝了。接着,小和尚又献上一小碗热茶,秀吉大喜,又喝了。秀吉认为小和尚机敏睿智,便收为侍从。这个小和尚便是三成,当时他只有十五岁。从此,“三献茶”的故事在日本广为流传。三成自跟随秀吉,甚合主公心意,也深得信任。

  当天,家康也得知秀吉死亡的消息,赶紧跑去拜见北政所。家康道:“太阁病故,家康深感悲切”,“殿下最可信赖者乃内府大人家康公也,日后如有变故,公当尽力效忠丰臣家”,“为主分忧乃份内之事,吾自当辅佐少主。果有趁太阁新崩而不臣者,吾必率众诛之。如有奸逆为难夫人,家康亦会挺身而出” ,“如此甚好”,“夫人乃正室,为何将大局拱手让予淀殿?”,“哀家老而无用,况秀赖乃淀姬所生”,北政所摇摇头道。

  家康从北政所寝宫出来,急忙赶回自己的府邸,召见三子德川秀忠和家臣本多正信、本多正纯父子。“秀吉已于昨夜病故”,众人一听此话,皆倒吸一口冷气。家康命令道:“秀忠与正纯速回江户,整饬兵马”,秀忠问道:“莫非要打仗不成?”, “常言道:有备无患”,家康咬咬牙道。秀忠、正纯二人连忙各自回府收拾行囊,于当夜领随从快马赶奔江户城。

  秀吉病逝的消息很快通知了五大老、五奉行中的其余几人,由于上杉景胜不在伏见,经九名重臣商议后决定:暂不公开秀吉死讯,派密使通知出征朝鲜的各路人马撤回本土,由毛利辉元、浅野长政和石田三成前去筑前国的博多迎接之。

  是夜,三成和增田长盛、长束正家、前田玄以来到辉元在伏见的府邸,言道:“家康乃大名之首,兵强马壮,况此贼诡计多端,如有异心,恐天下大乱。吾等四奉行恳请公立下誓书,果有那日,绝不可与老贼为伍”。辉元思量片刻,道:“家康公必不会忘却太阁恩惠,公等多虑了。如公等心存疑虑,吾愿立下誓书”,随后他便写下誓言,交予四人。

  家康曾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击败过秀吉,他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仅次于“天下人”秀吉的二号人物。但迫于当时大势所趋,不得已而臣从丰臣氏。现在,秀吉架鹤,最有实力夺取丰臣天下的自然是家康,难怪三成等人对他起疑。当时,各路大名在伏见城都有官邸,家康、三成二人还住对门,看来这俩邻居关系不睦呀。

  庆长三年(1598)八月廿五,五大老密令德永寿昌渡海传达全军撤退的命令。腊月里,陷入苦战的十几万倭军失魂落魄地撤离朝鲜,从博多登陆,返回日本。三成等人于博多设犒劳宴会,并宣告秀吉死讯,转赠遗物。诸将这才恍然大悟,无不痛心疾首。

  加藤清正、藤堂高虎和黑田长政与三成早就不合,在博多的接待会上,三人将在外征战所受的各种委屈一股脑得倾泻到三成身上,令他愤然离去。小西行长为三成鸣不平,也与三人吵翻,最终闹得不欢而散。三人皆道三成乃伪君子、真小人,有机会一定砍下他的脑袋,以解心头之恨。

  秀吉往生,丰臣政权内部各势力间的矛盾随之激化,上面这段只是一个小插曲。这种矛盾由来已久,欲知详情,待我慢慢道来。当时的主要势力包括三大类:外样大名、武断派和文治派。

  由于秀吉出色的外交才能,以及当时天下一统归丰臣的大趋势,使得以大老们为代表的各路大名纷纷归降,成为外样大名,而他们的实力在统一战中得以保存,为动摇丰臣政权埋下祸根,这也是秀吉最不放心的一派。当然,这派内部也存在诸多矛盾。

  其余两派皆出自秀吉一手提拔的谱代家臣和老部下,武断派的代表人物乃清正、高虎等,文治派的代表人物则是三成、长盛等五奉行。武断派只知弯弓射大雕,战斗中专以冲锋陷阵为主,文治派则以内政为专长,战斗中负责筹集粮草,提供后勤保障。

  在武断派看来,上阵杀敌才是武士之道,自己拼着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却和那些躲在后方享清福的文吏大老爷们平起平坐,真是岂有此理。他们打心眼里看不起文治派,可偏偏文治派稳坐五奉行的位置,高出他们一头,他们怎能答应。

  文治派也一肚子苦水,若没有他们筹措军饷粮草,怎能将战役维持下去?目前,国内一统,乃文治天下之时,光凭打打杀杀是不能治出太平盛世的,舞刀弄枪的家伙们应该靠后了,秀吉自然也是站在文治派一边,否则五奉行也不会交由文治派家臣担任。

  武断派认为由于文治派粮草供给不足,导致士兵缺粮,侵朝战争才打得如此艰苦;文治派则认为武断派作战不利,才导致水路补给线被切断。

  武断派最痛恨的要算三成了。在侵朝战争中,秀吉命三成统计将领战功。三成将行长的功劳如实上奏,却因厌恶清正等乱杀无辜而少报不少,清正等遂认定三成赏罚不明。更何况关白丰臣秀次惨遭满门抄斩,三成也被搅在其中,清正等认为他乃始作俑者,对其恨之入骨。可秀次之死一方面由于他自作自受,另一方面由于秀吉有意置其于死地,三成只是奉命执行,冤啊!

  两派之间明争暗斗,势同水火。可天下初定,各外样大名雄霸一方,说不定啥时战火又起。秀吉心中明白此理,对两派之争故且忍之。早先于各派之间斡旋通好的乃秀吉之弟丰臣秀长,他是丰臣政权的核心人物,著名的内政高手,师从“今孔明”竹中半兵卫。在秀长的努力下,各派之间还算没闹出大乱子。就在侵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