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舒服许多。一个月前,妈妈病了,我看到她瘦削的脸旁,心里酸涩涩的。虽然并不是什么大病,但看到她那憔悴的面容,听到她那消极的抱怨声,我心里似乎长满了大大小小的刺疙瘩。及至我从家赶回烟台,我仍旧觉得肚子里的那颗悬着的心在晃晃悠悠地乱摆,那晚,我展转反侧,难以入眠。面对着漆黑的夜和四面的墙壁,我陡然地生出了一种无奈,感觉自己仿佛住在一个漂浮的热气球里,而这气球突然被人扎了个洞,于是我从万丈的高空向下摔去。于是,我觉得我的精神依靠没有了,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泡沫了,于是,我品尝到了痛苦。如此,我便想到了所有努力和承受痛苦的归宿,我只能说,那是情感,在这之上,你才可以谈什么理想和事业。真的,说什么都是冠冕堂皇,我们的亲人朋友,是我们巨大的情感依赖,我们的理想和事业,是我们的崇高的精神依赖。前者是土壤,后者是草木,前者干瘪贫瘠,那么我们更须郁郁葱葱。
离开美丽的海岸,我向站点走去。公交车上仍然挤满了人,我投了币,站在了靠近后门的地方。移动数字电视上正在播出李佳明和李承鹏几人主持的《我的今日之最》,节目一开始他们轻唱了刘欢的《弯弯的月亮》。但歌词中的“弯弯”被改成了“圆圆”。好动听的旋律,好优美的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今天是团员的节日,我想不管你是蜗居家中,还是身在异乡,重要的是:虽身为沧海一粟;但一定要胸怀大海,虽脚踏荆棘之路,但一定要拼命撕杀;虽是驽马一匹,但一定要锲而不舍;虽漂泊他乡,但一定要心系家人。
激情与迷茫
如果问,对于年轻人来说,什么最重要,那肯定是他对与生活的热忱,对于生活的激情。我有时就想,现在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年龄,今后的成就全取决于此时,我想我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年华,更或者说,我站在城市里纵横交错的一个点上,我是该多么的兴奋。于是我总是激情满怀,纵然身边许多优秀的同龄人常常让我丧失信心,但那种心情也只不过是转瞬即逝罢了,我总能说服自己,接受现实,在现有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令我感到兴奋的是,我的热忱和激情有一个载体,也就是说对于生活我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尽管它看上去也许荒唐可笑,缥缈虚无,但我会把自己初出茅庐的那股子劲都发挥出来,我感觉这样对我这个“三无”的男人来说,已经算是一件十分值得庆贺的事情了。
然而,我发现我身边的一些同龄人,他们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对自己的未来有一种乐观的恐惧,同时为了抵抗住这种恐惧而开始乐观的努力。他们有的仍然过着少不更事时的那种天真烂漫,不思进取的生活。他们有万丈的激情,他们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他们常常苦恼,他们不知道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最基本的方向就是在经济或情感上设立起目标,更有甚者在谋生方式上没有目标,在生活水平上没有目标,在爱情上也显得笨拙和被动。人在年轻的时候,大都有一段迷茫和颓废的时期,这是人知常情,也是可以原谅的。然而,当发现自己像一头迷途的羔羊时,应该想到觉醒,并且为尽快的觉醒而积极的去努力,当你不知如何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时,你应该想到去寻找一个载体,在这种载体上,你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可,能够在辛苦的付出之后感道极大的满足。我想在迷茫时,“寻找”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三百六十个人,三百六十条路,究竟哪一条适合自己?也许有些人在很早就对此了然于胸,这十分值得庆幸。也许有些人觉得自己十分的模糊,的确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那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你首先应该保持经济上的独立,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尽力地重塑自己。
我觉得激情与迷茫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两个鲜明的符号,你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身上会看到这种符号的存在。尽管人各有志,但我还是反对随遇而安,找棵大树,蹲在底下就悠哉悠哉的做法。我想勤劳致富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从一个很低的起点做起,通过种种的努力,通过不断的磨砺,使自己得到重塑,从而为社会提供一种有意义的服务,以此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个过程应该足以让你骄傲,同时你也可以为后人树立一个标杆了。
人之于城市,人之于国家
窗外是一连串的风景,鳞次栉比的建筑,浓浓的绿植,而耳边是喧闹和汽笛的声音。再走一站,大概就到了,但是,但是这与想象中的模样有些差别。
我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数数,数楼层的高度,数高楼的数目,数来数去,一直数到有点眼花,然后就会再和以前走过的城市做一下大概的对比,于是心里想,呵呵,不过如此,不过如此。可是,大凡是第一次到一个城市,我都是这样地在心里念叨,也许,这是我对于一些东西的期望值过高的缘故。
第二件事情就是观察人群更或者说是人流,也许这是我不会戒掉的恶习,我有时候就会躲在一个角落里,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仔细地慢慢地观察着流动着的人群,然后我就会觉得非常的有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
寓所的窗外是几栋正在施工的建筑,每天都在呜呜地施工,工人们叮当地忙碌,每天起床时,我都得说一句,哎呀,民工大哥早已起来干活来,生存真不易啊!来了一星期来,对面的那栋楼又高了一层。然后我突然就想起了,在火车上卖毛主席纪念章的那个人的吆喝声,那个我只听了个开头的故事。其实,我一来这里我就想到了他,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我在想,这里,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人们如何去在这个城市里立足呢?那些民工们的价值观又是怎样的呢?而为什么地铁站里的孙燕姿的演唱会的广告牌依旧那么亮呢?记得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个人拿到孙燕姿演唱会的门票,欣喜若狂。孙燕姿之于这个城市,就有如此的轰动呢?她瘦弱,她涂脂抹粉,甚至她都没有多少的学问,当然,他会唱歌。民工之于城市呢?暑假了,他的妻儿会从家乡奔来看望他,家人团聚,那是一种满足,至少这个不能融入的城市给了他们一定的物质基础。当然,他走在大街上,没有人会因为看到他而欣喜若狂。他的影响力也许只是限于工地上的一个小组里。
还有他,当我坐在火车里,我听到她那么崇敬地提起他的名字,我在想,他只是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城,他的名字就名垂青史,他的名字就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就如此地被人崇敬地提起。当他走在这个城市里,他同样是人流中的一个,他之于高楼同样显得渺小,他之于人流同样显得普通。然而,然而,对他来说,你们能那他与高楼和人流来相提并论的,他是和他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地球的另一端的报纸上也常常会出现他的名字。
假若他也换上了那样的衣服和鞋子,他推着一个推车,不停地向工地的另一端推着沙子,在工头的吆喝下,加快工作地节奏,他之于这个城市的意义,只能是这些混凝土建筑。假若他染了头发,穿了时尚的衣服,他在工人体育馆,高声的歌唱,众多的歌迷为之倾倒,他之于这个城市的意义是时尚和音乐。但是,但是,他和他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常常和他的国家列在一起,然而,这就是不同了。究竟是什么导致来这个不同呢?
最近看了麦家的《暗算》,一个结构和情节尤其特别的小说,讲的是特殊的单位和特殊的人,讲的是几个天才。天才?你是说是天才导致了上述三个人的不同吗?大概如此,后来我也知道了,天赋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但是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你强求不来,那么下一步怎么办?年轻!对,哥们说,我还年轻我怕什么啊!我怕什么啊!这话说的对,这话暖人心。可是这终究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话而已,*和僵硬的现实还横卧在自己和理想之间,有时候甚至变得不可逾越。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接下来把安慰的话说完,接下来仅仅是努力吗?
我想那远远不够。我又假设了一个例子,加入你和马云站到一块,你长得比他高长得也比他帅,甚至你也比他有学问,你们一起去工地上干活去了。那么后来,在这之后的若干年之后,你与他的人生轨迹有多大的不同呢?又是什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这种轨迹的不同呢?
想法!对,我认为是想法。人与人之间的性格不同,导致他们的想法不同,想法不同,导致行为方式的不同,行为方式不同,轨迹,自然不同。仅仅是想法,如此简单的一个字眼就会导致人与人的天狼之别,当真是奇妙!
有时候,人会被表面的假象所蒙骗。他们说这个城市怎样怎样,但你真到来那里你可能会觉得不过如此;他们说,这个客户如何如何地刁蛮,但你真接触了,也许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原因在哪里?在哪里?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他的看法是仅仅他自己的观点。你如何去做?Just do it! Just do it!
尤其不该忧愁,尤其不该埋怨,你怕什么,这世界不怕你长得丑,不怕你没钱,就怕你没想法。你之于城市,是如此的渺小,你之于国家是如此的不值一提。但你还有你的大脑,你的褶皱,你要是有想法。前面的那句话,也许就没人好意思对你说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错综复杂与内心世界的强大
一个月内,遇到一些事情,感触颇多,突然发现自己坚持的东西是如此地不堪一击,自己所勾勒的东西完全就是一文不值。遗憾万分,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