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女人必修的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女人必修的经济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年夏天,我们三人聚了一次。晓雪对我们很是羡慕。她说她的孩子已经五岁了,可丈夫还想要一个,于是她回到了千里之外的乡下老家又生了一个,现在小的孩子一岁多了,丈夫却失业了半年。她想出去打工,可多年的底层民工生涯,让她的身体超负荷劳动,落下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毛病,她已经承受不了那种工作的压力。而且流水线上的工作让她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带孩子,工资也低得只够勉强维生,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要吃饭、要上学……还很年轻的晓雪,早已让生活的沧桑和无奈折磨得像四五十岁的女人。
  晓雪的处境让我和云儿心酸,却又无奈,她年龄已大,除了在流水线上当过工人,没有其他的任何资历,更没有在这十几年间充实过自己,为自己做过一个长远的打算。她确实不幸福,每天都让残酷的现实压得挺不直腰,她说自己不知道幸福为何物。
  我们无语地看着她,我们曾经也给予过她帮助,但在物质上帮得了她一时,帮不了她一世。她的思维、学历、观念以及生活,都永远固定在了那个层次,难以改变。除非买彩票中大奖或出现奇迹,否则她的日子很难会有质的改变。
  给晓雪买了机票,送她上了回广州的飞机,我和云儿相对无言。
  那次聚会过后,我想起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幸福,一种是不幸福;但没有钱,却只有一种可能,不幸福!
  如果说幸福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观,那么这种精神感观是需要经济基础作后盾的。没有特定的经济基础,精神将会被痛苦占据得更多,幸福便难以谈起。
  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规律,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富足的经济基础可以让女人享受到富裕的物质文化,这种物质文化带给女人一定的精神境界,促使她思想及观念在进步之际,又能反过来影响到她创造经济的能力。
  幸福未必与金钱成正比关系,可是陷入到生活的困境,成日为柴米油盐蹙眉叹气的女人,如何能幸福得起来?缺少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生活往往会被残酷的现实折磨得面目全非。像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逼倒英雄汉”等等俗语,无一不是表现因缺少物质基础而产生的痛苦。
  诚然,因贫穷而产生的有关美德、品质的故事,从古到今数不胜数。但是,在过去,大多数人的收入及生活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在差不多的物质水准上,痛苦的感受不会显得太强烈。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和财富已经成为一种资格证,成为一种与身份等相关联的象征,贫穷就很难成为幸福的根源。
  用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话来说:虽则有些常常与贫困同来的苦难,并不是贫困的必然结果;然而,大概说来,“穷人的祸根是他们的贫困”。
  也就是说,有钱的人,才会有物质和精神上的自由。这就是经济学里的“经济自由”所指的含义。无法否认,“经济自由”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女人的幸福。
  我曾被犹太人对金钱的观念所触动过,他们也有类似的“金钱观”——
  犹太民族是个著名的崇拜金钱的民族,在他们看来,金钱可以购买到做人的尊严,可以买到社会的地位。要获得一种平静的生活,只有在精神上愉快才可以达到,心情也才会愉快。而贫穷的人脸上写满了沧桑和苦难,没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伤和衰老,心情也是苦闷的。

第1章: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3)
犹太人甚至有这样的观念:财富是现实的上帝,钱是给神的礼物。
  他们把钱和上帝都联系到了一起,没有钱竟然连上帝的礼物都没有。在他们看来,金钱是成功的标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
  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他们的财富观,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我们无法否认,在经济时代,财富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同时,富有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为了人生的幸福,我建议女人不要选择贫穷,要尽可能地让自己去做一个有经济基础的女人。因为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种抱负,更是人生的一种义务。拥有了财富,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显示,否则,就不被大家所认可。
  乔治·萧伯纳在他的《巴波拉市长》中这样说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坏的罪行是贫困。”
  金钱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工具,女人的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幸福,在拥有足够金钱的时候,会得到改善。
  可以这么说,女人的幸福与很多东西有关,温暖的家庭、融洽的亲情、诚挚的爱人、健康的人际关系等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与什么有关,也离不了经济基础作后盾。
  经济是支撑女人幸福的前提,做一个幸福的女人,首先要做一个有钱的女人!
  经济自由(Economic Liberty)意味着个人选择的自由——作为消费者,他可以在预算约束内自由选择想要的商品;作为要素供给者,他可以自由地把所拥有的要素投入到与其他人(或组织)的竞争中。自由主义者认为,除非危害他人,否则个人的经济自由不应受到限制,个人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负责,因为这种自由行动本身就会给社会福利带来额外的好处。批评者则指出,尽管自由是有效率的,但它并不自动地带来公平。经济自由很可能会导致财富的集中,而这种集中是极其危险的——它不但使某些人在同其他人交易时更有优势,而且可能会扼杀自由。
  生命的质量决定于它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
  经济让你如此有“魅力”
  女人一直是世界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女人从相貌、身材、着装到举止、言谈,都以自己独特的特征,呈现着五彩缤纷的个性及魅力。而每个女人的个性魅力都与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关联,甚至可以说,经济主导着女人的经济魅力。这是为什么呢?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这样解释:一个人收入的多寡,对他的性格所发生的影响,常常不弱于(即使稍差一些)获得收入的方法所发生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这句话的哲理性。暂且不提女人财富的获得途径,财富本身的多少就会对女人的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强大的人,相对于经济不佳的同类,占据了较好的比较优势,更利于她们产生吸引人的魅力,以吸引别人的眼光。
  有人这样评论两个女孩——
  静儿18岁,出生在城市,她的表妹小秀则是农村的。有一次静儿和母亲下乡探亲,因为她与小秀年龄相仿,亲戚对她们开始议论了。都说小秀长得比静儿“行”,眼睛漂亮,脸蛋比静儿好看。但人人又都说,小秀不如静儿,静儿皮肤白而光滑,穿着得体、漂亮,懂礼貌,和气,举止文雅,落落大方,有气质……相比之下,小秀的皮肤粗糙,廉价的服装让别人觉得她很土,而且因为没见过世面,她不会叫人,容易受惊,甚至不懂得给客人端一下茶,老躲起来,还是静儿主动拉她,她才害羞地出来。

第1章: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4)
那次下乡,人人对静儿的印象都非常好,小秀虽然五官长得比静儿强,给人的感觉却很一般。
  这就是经济决定的性格魅力。有着什么样的经济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什么样的性格。
  在校园里,这样的情节屡屡出现:家境富裕的女孩,漂亮、惹眼,充满了吸引力,往往有很多男生甚至成年男人被她们所迷醉,对她们产生爱慕的心理。而面对这些女孩,一些家境贫困、长相平平的女孩总会觉得自卑,甚至嫉妒那些女孩的家境和漂亮。
  是否所有家境贫寒的女孩,相貌都比不上家境富裕的女孩美丽?显然不是。美丽是不分出身的,但是,美丽却与经济有着莫大的关联。经济的富裕程度,会带给家境良好的女孩相对于其他女孩更强的比较优势。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妆,烧鸡都能变凤凰。一个女人,如果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就有实力对自己进行包装,从而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增加个人的魅力。因为有钱,她不会自卑,放得开,可以率性地生活、消费,她的个性、气质会因为自身的打扮和这些举止由内至外地散发出来,显得优雅而得体。通过这种优雅的外在,散发出自身的魅力来。
  而一个经济困难的女人,哪怕在商场看到很多适合自己的衣服、漂亮的配饰等,但是自己没有能力买,只能穿得寒碜一点,无疑就使自己的形象和魅力大打折扣了。
  这证明,没有足够的金钱按自己的意愿去包装自己,即使自身先天的条件并不差,性格也会受贫穷的拖累,举止、言谈与行事,都会受到局限。
  不能不承认,有时,金钱已经是女人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女人与女人的不同,与经济的关联确实非常大。
  但是,也有一些女人看似非常有钱,却容易令人生厌。她们衣着夸张而招摇,举止粗鲁,自命清高,首饰佩戴得遍身都是,像暴发户一般显摆自己的钱财。这类女人有经济,却缺少内涵。不仅仅是性格问题,有些是因为暴富容易,内涵却没有跟上,有些则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经济观念和对待钱财的观念。
  而那些真正的大家闺秀,从小因经济环境不错而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多半都有优雅而得体的言行。
  这就像女作家亦舒说的那样: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是什么决定性格呢?很多,环境、家庭、教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