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要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不要怕-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看到如此精炼的能量是如何集中在一个思绪上转呀转,回溯到过去任何一个点上来解释现在的不幸,制造一个受伤害的自我。
  怨命的人希望看前世,确定自己的不幸是注定的。有很多客户因此想找我做前世治疗,借此确定历史,让自己活在过去,否定现在。其实现实是什么?返回刚才的例子。男朋友只是迟了五分钟没call你,你便可以想到这么多,因为你没有活在当下,认为过去比现在更可信,更真实,情愿相信过去。过去除了更真实,还比现在更强。所以回忆令你更安心,“证实”现在的不幸是真确的,是有因由的。你情愿觉得这样能解释现在的不安,制造无尽的负面“实况”和问题,养活一个不幸的自己,这其实就是自我。
  你不只想象、回忆,脑海还会出现很多影像、片断、对话,令感觉更逼真,活像一个导演,把整套戏演出来,让你记得很清楚,失去平静,变成一种病态,而最主要的是它会令你越来越疲累,叫你光是坐着也会心不在焉。我想大家也会有这些经验。这样一直下去,你所有的能量便会被这个想法蚕食。虽然可能事实真的是他已不在乎你,或者根本全都是你无中生有的幻想,但重点不在“事实”上,而在你的脑海中已经巩固的一个“事实”,你情愿相信它胜过相信任何东西。
  

第二讲背负宿命自我(5)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回忆”的英文是nostalgia,其古希腊字根正正是“painofreturn”(nost…algia),即是返回过去的苦痛。
  5。抗拒治疗
  我想带出一点:所谓痛苦,或其他情绪,其实可以是很纯粹的能量活动。有些研究甚至认为它只不过是我们的能量系统被堵塞的某种反应。它本身并不等同于“我”,只不过透过这个“我”来运作,放大自己。所以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认同了它是“我”。当你认同了痛苦,你便失去了自由。没有自由,你只能变成回应的机器。在某一刻理智叫你去改变,想否定它,可你大概已有了抗体,制造负面的反应(negativereaction),抗衡向好的动力。你会情愿不治疗,治疗师叫你做什么,你敷衍试过三秒便退缩,认为那是没用的,什么都不能改变,甚至觉得自己被骗了,倒过来怨恨想帮助你的人。人的惰性也真厉害,你没想过要改变自己,因为活在过去实在太安全,或者甚至太舒服了。这解释了为何你舍不得离开痛苦,宁死也会痴缠下去,用尽方法keepyourselfintact(成就一个完整的自我)。你为了建立这个完整的自我,不惜一切去巩固它,维护它,你会不断投资,形成一种心瘾(addiction),好像抽烟、吸毒一样。你害怕正面的东西介入,例如治疗、改善、进步、开放、包容、爱,甚至一个最单纯的微笑,怕它们破坏了自己千辛万苦建立的悲痛自我。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整个人的精力也会流失,越来越失去能力和意志抵抗痛苦,不想做任何事以求改进。即使你明知道可以透过一些平衡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瑜伽、运动等放松自己,你也会情愿坐着不动,让痛苦繁衍滋生。
  你知道痛苦其实为你带来很多方便。作为一个弱者,不用真正面对自己,有很多借口去放弃,其中一个借口是“其实你不爱我”;另一个借口是“我前世是那样,命生得不好。”赖上天不公平,上帝不理你。但我敢相信,上帝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慈悲地笑着对你说:“怎样?你找我吗?”你准会马上跑掉不敢面对。假如上帝在你面前“叮”一声把你从痛苦变快乐,你可能真的受不了,因为负面的你没想过真的需要面对正面的上帝。其实你是情愿痛苦的,假如你知道念一段经文后便不再痛苦,快乐到永恒的话,你可能不愿意去尝试,你会不舍得。你可能会反驳说:“不,不是的,我也需要磨炼一下自己,面对痛苦,看看我是否能承受得来……”自说自话,逃避自爱的责任。
  原来你从不想自爱,享受自己作为一个受害者的感觉,所谓self…victimizing,全世界都陷我于不仁,我也不希望这样,但没法子了,命运是这样也没法子。
  痛苦还是快乐,你可以选择
  那你或许会问,为何思维要透过痛苦吸蚀所有的能量,制造一个自我呢?快乐也是情绪的表现,为何思维不利用快乐的情绪制造自我呢?为何我们不会离不开快乐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理由很简单:刚才已说过,“我”是靠区别于“你”而存在的。没有“你”便没有“我”的可能。要有很多“你”才能令这个“我”的存在不受威胁,最怕就是“无我”。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开放的,容易乐极“忘形”,无我,充满正面和健康的能量。快乐的人不需要也不容易吸引别人的特别关注,因为快乐就是懂得享受孤独。瞧,我们快乐时一个人也很自足,别人不觉得需要特别关怀你,因为你没有病,你活得很好,别人安心了,不会常常来问候你。啊,你马上犹疑了,快乐的别名就是孤独,不不不,宁愿痛苦,因为当我们痛苦时,别人会可怜你,关怀你,给你特别的关注,你便不再孤独。“我”旁边有一大帮“你”陪伴着,“我”安心了。所以,害怕孤独的人都宁愿病。换句话说,痛苦是害怕孤独的结果,也是要别人关怀自己最方便的手段。
  原来,大家都怕孤独,怕一无所有。
  

第二讲背负宿命自我(6)
人潜意识中特别倾向牢记或表达负面的思维。当然,其实人是可以选择的,但你会说:“其实我不想这样,这并不是我选择的,我想快乐,我想改善,不过就是没法子。”
  我们会这样自辩:我也想快乐,但为何痛苦时刻永远比较多?我们会立刻想起痛苦的事情,快乐的事情却需要刻意回忆才想起。要了解这点,需要先了解自己的能量是收还是放,是在什么状态。
  大部分的痛苦、忧郁,所谓负面的东西,属于渐渐涉收进去的,它们全都郁在心中,不断酝酿,“心轮”的位置会郁痛起来。而你还不断助长它,像肿瘤一样,一天一天长大。你不懂得放开它,释放它。
  反过来看,为何你会快乐?因为负面的东西不是日益累积,而是被你发放出来了。每当你开怀、大方的时候,你便会感到快乐。我是说真正的快乐,不是指物质上的满足。例如你买了一部新型号的手机,但两天或两个星期后你便失去了这份喜悦,因为另一个新型号又推出了。那些无穷无尽的欲望并不属于真正的快乐。当你阅历渐深,或灵性修为很高的话,你会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当你不够大方的时候,你只会想:“这是我的”,然后收起来,那怎会快乐呢?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把喜悦和幸福投向宇宙,才能真正的开怀、喜乐。所以真正的快乐是跟别人分享的,就是我最终想谈的“爱”。
  当你能把喜悦掏出来跟大家分享,当你没有了埋藏的自我,当你变得透明时,你便会快乐,甚至达到平静的境界。快乐就是这样,如果你真正快乐的话,你不会有个自我去把它刻意记起,所以拥护自我的你对快乐都记得不太清楚,心里只有伤痛。
  这是你的选择。
  如果你真的懂得欣赏爱和快乐,你满脑子都是正面的东西。相反,大部分人无法这样,因为大部分人都被负面情绪捆绑着,自我膨胀。
  自我,到底是什么
  现在该深入谈谈自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助长一个自我,宁愿痛苦呢?
  从西方的差异(difference)理论看,可以这样理解:要有一个“我”,一定要有一个“你”才成立的。自我跟什么会成为对立呢?就是平静,无我的相反就是自我。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不能无我,而是在构建自我。自我永远是对应于一个差异去完成的,没有差异的话,就不可能有一个“我”。所以,简化一点说,如果没有一个“你”,就不会有一个“我”。“我”一定要有“你”,有“你”才显示出一个“我”,“你”和“我”,建基于差异、不同,“我”和“你”是不同的。例如我们希望自己很独特,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同时又要否定别人,划出你我之分的差异条件,所以我们需要透过否定和抗拒巩固自己,甚至变得自我保护(defensive),永远先说不:“不是,我怎会是那样呢?你哪会了解我。你不是我,你怎样知道我有多痛苦和不幸?”
  当你痛苦时,经常要别人认同你的痛苦,同时又抗拒或否认人家明白你,譬如说:“你又不是我,我曾经受过的痛苦你怎会了解?”因为你不是我,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问题,这是哲学常碰到的问题。更复杂的是,你要透过病态的那段历史来确认一个自我的身份,将自己变成一个痛苦体(painbody)。而且,你很怕失去所谓过去、历史,因为这样的话,你便会失去这个既已建筑好的自我,你会很害怕。人其实很抗拒变得虚无,怕还原虚无。我故意用“还原”这个字,因为其实人本来就是虚无,本来无一物。努力塑造的是一个自我而已。
  因此你会喜欢跟别人争拗,显示自己跟别人不同。每每跟别人争拗,自我的意识便越来越强壮。“我拗赢了你,真了不起!”又倾向将负面的事情扩张,小事化大。你变得很生气、悲伤、不幸、无助等,因为每一项都在清晰地提醒你,你有一个自我,我不是你,所以你不会明白我,因此我很惨,然后却又矛盾地问:“怎样才能令别人明白我多一点?”看不到自我,救不了自己。
  

第二讲背负宿命自我(7)
还有一点,我们经常认为必须做一些事去处理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我现在很痛苦,应该做一些事化解痛苦。有些积极的人会想到很多方法,如找人做治疗,又有人会去消耗过多的暴力,找人挑战一番自我膨胀。或是找个神来信仰,那我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