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wàng”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起义军乘胜前进,分三路攻秦。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有兵车千辆。 

  起义军的一路人马由周文率领的农民军很快进抵关中的戏地(今陕西临潼境),逼近咸阳。秦二世见起义军打到都城附近,十分惊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领几十万在骊山修墓的刑徒,迎击起义军。同时,又从边塞调军队30万人,与起义军对抗。周文农民军虽然英勇作战,但因孤军深入,缺乏作战经验,在遭到秦军突然袭击时,打了败仗,被迫退出函谷关,驻扎曹阳(河南灵宝东),等待增援。 

  农民军的另一路人马由武臣率领占领了旧赵都城邯郸后,在混进起义军队伍的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张耳、陈余怂恿下自立为赵王。陈胜为了顾全大局,勉强予以承认,并命他率军西上支援周文。张耳、陈余不但不救援周文农民军,反而割据自立,不听陈胜指挥。接着,六国旧贵族相继割地称王。这样,就造成陈胜、吴广所领导的起义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周文率军在曹阳坚持斗争三个月,多次失利,终因众寡悬殊,又无后援,损失过重,周文最后自杀。不久,围攻荥阳的吴广被部将阴谋杀害。吴广死后,军心涣散。其他几支起义军,先后也被秦军各个击破。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率秦军向陈县扑来,陈胜亲自领导义军奋力抵抗,因兵力太少,不幸失利。陈胜被车夫庄贾暗杀了。 

  陈胜的部下吕臣等人坚持斗争,这支起义军后来与项羽、刘邦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会合,继续同秦军战斗。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灭亡了。

刘邦斩白蛇起义
刘邦斩白蛇起义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前209年10月,刘邦已经有38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籍和叔父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市)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大破秦兵。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率大军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秦王嬴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国至此灭亡。

第五节:天地守神
第五节:天地守神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笔者字面理解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

  自从天地形成开始,必然存在裂隙,(引申意义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先兆,都是从细微的变化开始的。)不能不重视他。

  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用观察万事万物的开放或封闭来发现变化的征兆,能善用此道的人,就是圣人。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圣人可以欲知预见世道变迁。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

  世道无可救药了,就隐居起来等待时机;

  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时局可以扭转,就为之谋划;

  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可以上合国王的意图,下检察诸侯的行为。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万事都有根有据,简直就是天下的守护神。

  笔者感悟

  自从天地形成开始,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先兆,都是从细微的变化开始的。而且,这些细微变化的先兆都是可以发现的,发现以后如果是不利的变化,就可以制止;如果是有利的变化,就可以引导变化向着计划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欲知预见万事万物变化趋势的大智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万事万物都会体现出“捭”“阖”两种状态,要想探索发现万事万物的微观变化征兆,就要从万事万物所体现出来的“捭”“阖”状态着手,观察事物的“捭”“阖”变化,就可以观察到事物的微观变化征兆,从而为我所用。能善用此道的人,就是圣人的表象。

  圣人可以欲知预见世道变迁,世道无可救药了,就隐居起来等待时机,一旦时局可以扭转了,就为之谋划。他们可以上合国王的意图,下检察诸侯的行为。简直就是天下和平的守护神。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汉族(华夏族),商末东海上人士(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