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夸夸其谈的田巴,除了油嘴滑舌以外,没有救国救民的大智慧。聪明的鲁连就要与田巴谈国家大事,一个回合就把田巴给置之死地了,鬼谷子说:“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德裕出语惊人
李德裕出语惊人

  唐朝名臣李吉甫的小儿子李德裕,小时候长得很英俊,人又很机灵,所以全家老小和邻里乡亲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名声传到皇宫里,皇帝传令召见,一见李德裕,也马上欢喜上他,情不自禁地将他抱在膝头上说笑。

  由于儿子名声大噪,李吉甫当然满心喜悦,与同事们闲谈之际,也就免不了有些洋洋得意,常常有意无意地夸赞德裕怎么行怎么能。宰相武元衡听说,便叫人把李德裕抱来考问。

  “小裕,”武元衡弯下腰,笑眯眯地对站在地上的李德裕问道:“你在家里欢喜读什么书呀?”

  德裕睁着一对滴溜溜的眼睛,望着武元衡一声不响。

  “喂,我在问你,”武元衡以为他没有听见,提高了声音说,“你在家里看点什么书啊!”

  德裕干脆微闭双眼,抿紧嘴唇,闷声不响。

  武元衡问了三次,李德裕就是不吭一声。

  武元衡火了,便命下人送他回家去。

  第二天,武元衡见了李吉甫,又是抱怨又是嘲笑地说:“你说你儿子怎么怎么了不得,别人也说他是神童,我看他是一个呆气十足的小傻瓜!”接着,便把昨天考问的事说了一通。

  李吉甫听了又羞又恼,一回家就把李德裕叫来责问:“你平常何等机智伶俐,讨人喜欢,昨天不能回答武大人的提问,岂非既蠢笨,又不礼貌?!”

  德裕听了,咯咯一笑,说道:“武大人还嘲笑我呢,还是嘲笑他自己吧!他身为宰相,是皇帝最重要的助手,应该首先考问我治国安邦的大事,谁知他竟先问我读什么书。读书的事嘛,是礼部和最高学府查问的。武大人问这些事,我觉得有点轻重失当,体现不出宰相的胸怀和身份,我是不满的,所以拒不回答!”

  李吉甫这才转怒为喜,急急忙忙赶往相府将原委转告武元衡。

  武元衡听罢,不觉面有愧色,连声叫好:“小裕一语惊人,真是奇童、奇才!日后定有出息!”

  后来,李德裕果然做了太尉、宰相,成为晚唐一位名臣。 

第十二章:符言第十二
第十二章: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德之术说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一说天之,二说地之,三说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心为九穷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一说长目,二说飞耳,三说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右主恭。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说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注】

  右: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位
第一节:位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笔者字面理解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

  安静稳重有礼有节,自己有高尚的情操而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善于肯定别人的成绩,自己虚心静听平易近人就可以得到反面意见,这就是身居高位的为官之道。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身居高位的人的为官之道。

  大凡有作为而又身居高位的人,他们往往都不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是非常平易近人。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都会安静、稳重、有礼有节,而不会轻浮张狂没有教养。他们往往自己有高尚的情操,而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肯定别人的成绩。他们自己虚心静听别人的意见,就可以得到反面意见。他们作出的决定往往都是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所以,他们所做的事往往成功率很高。这就是身居高位的为官之道。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这个结论恐怕大家都不会反对,换言之就是中国人聪明智慧。但是,因为担心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所以放到企业管理上就变成对人不放心了,这就是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担心被人算计”。据我了解,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始终围绕着人盯人上打转转。宁愿增加人手、增设部门,也绝不放过任何自己认为可疑的部门、可疑的人。员工在做工作的时候,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有的企业领导者,有意挑拨员工或者部门之间的矛盾,还美其名曰:“这样可以掌控全局。”这样一来,有很多聪明才智就被压制了,代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的活力受到了压制。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在企业界工作过的“仁人志士”都有这样的感触。

  很多企业管理者,以管理严格为荣。惩罚措施越严密、越严厉,就代表越会管理。他们认为管理的任务就是制定惩罚措施,惩罚的力度越到位,员工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就被他们管理得越井井有条。的确如此,采用这种管理方法管理的企业,的确井然有序,但是,是一种死气沉沉、没有朝气和活力的井然有序。没有哪一个员工愿意在重罚之下去创新的,因为创新有可能会失败。没有哪一个员工愿意在重罚之下勇挑重担的,因为多做事情就意味着会多犯错误。在这种企业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成了员工的“座右铭”。在过去的老国营企业里这种现象就非常普遍,而在今天的家族企业和民营企业里也照样普遍存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宅心仁厚的刘备
宅心仁厚的刘备

  曹操召徐庶说:“我本打算踏平樊城,考虑到众百姓之性命。你前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执迷不悟,玉石俱焚。”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刘备、诸葛亮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徐庶说:“曹操使我来招降使君,是假买民心,他现在分兵八路,填平白河而进军。樊城可能守不住,应该考虑撤退之计。”刘备想留徐庶。庶说:“我若不还,为天下人笑。”刘备不敢强留。

  徐庶辞回见曹操,说刘备并无降意。曹操大怒,即日进兵。

  刘备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说:“应该速弃樊城,去襄阳暂避。”刘备说:“百姓随我许久了,哪里忍心放弃?”诸葛亮说:“应该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派关羽到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说:“今曹兵将到,孤城不能久守,百姓愿意跟随的一同过江。”两县的百姓齐声大呼:“我们虽死也愿随使君!”

  于是百姓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一片。刘备在船上望见,大哭说:“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还活着干什么!”想要投江自尽,左右慌忙救止。百姓被感动得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的,望南而哭。刘备急令关羽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行至襄阳东门,只见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刘备勒马大叫说:“刘琮贤侄,我只是打算救百姓,没有别的意思。快开门吧。”刘琮听说刘备到,害怕不出。蔡瑁、张允来到敌楼上,命令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都望着敌楼而哭。刘备说:“本打算保百姓,反而害了百姓!我不愿入襄阳了!”诸葛亮说:“江陵是荆州要地,不如到江陵去。”刘备说:“好。”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很多乘乱逃出城来,跟刘备而去。

  刘备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的不计其数。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兵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很快就要渡江赶来。”众将都说:“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带着百姓数万,日行十余里,像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江陵?如果曹兵赶到,如何迎敌?不如暂时放弃百姓。”刘备哭着说:“要成大事必以人为本。今百姓归顺我,为什么要舍弃他们?”百姓听到刘备的话,莫不伤感。

  刘备带领十多万百姓,缓缓而行。诸葛亮说:“追兵不久就会到来。可派关羽前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刘琦。教他速起兵乘船在江陵会和。”刘备答应,即令云长同孙乾领五百军往江夏求救;令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刘备的家眷;其余全部都照顾百姓而行。每日只能走十余里。

  探马报曹操说:“刘备带领百姓,日行止十数里,计程只有三百余里。”曹操教各部下精选五千铁骑,星夜前进,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大军陆续随后而进。

  刘备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进程缓慢的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诸葛亮说:“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如何?”刘备说:“烦劳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你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